某建材供应商长期为建筑项目供料,因未签书面合同,项目完工后遭遇三家关联公司互相推诿,近30万元货款无人结算。法院通过分析150余条聊天记录、23张验收单及资金流向,锁定实际买受方。
一、四大常见争议场景场景1:项目经理个人签收货物,公司否认交易关系
场景2:付款方与收货方名称不一致,资金流向复杂
场景3:通过社交平台沟通,聊天记录未明确交易主体
场景4:关联公司共用办公系统,合同履行主体混乱
数据统计:2024年长三角地区买卖合同纠纷中,6成的无书面合同案件存在主体争议
二、法律关系认定表⚖️ 核心原则:
根据《民法典》第465条,合同效力原则上仅约束签约双方。无书面合同时,需通过以下证据链还原真实交易关系:
交易磋商 → 标的物交付 → 款项支付 → 争议解决沟通
保存含企业标识的沟通记录(如带公司logo的报价单)
录制对方使用企业邮箱发送需求的视频
截取社交平台账号认证信息(需包含企业名称)
示例:
2023.05.12 某建筑公司工程部张某(账号认证:XX公司项目经理)
“明日将5吨钢材送至人民路商业中心工地”
步骤2:构建资金关联图谱1.要求承运方在签收单注明:
项目名称:XX商业中心
签收单位:某建筑公司第二项目部
签收人:王某(附身份证号后四位)
2.每月制作《货物交接汇总表》双方签字
步骤4:善用司法技术手段申请法院调取企业OA系统记录
通过电子数据鉴定确认文件生成时间
使用存证固定关键证据四、特殊情形处理方案情形1:签字人已离职调取离职前6个月的交易记录
核查继任者是否继续履行合同
收集企业官网/宣传册中的联系人信息
情形2:关联公司混同经营比对工商登记中的共同联系方式
调取共用财务系统的操作日志
收集对外宣传中的统一标识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