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因缺乏根据地和组织能力注定其出走后必然败亡

史海撷英 2024-12-05 17:14:09

同治元年(1862年)五月,石达开带着太平军来到了大渡河,经过这些年的血战加上不少人的出走,他手上仅有不到五万人的兵力。

本打算次日渡河的,但当晚天降大雨,河水暴涨,石达开居然碰到了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提前涨水,被困在岸边无法行船,恰好,在大渡河东线防御的清兵也来到对岸,石达开多次抢渡,却接连失败,加上粮草也快没了,残余的太平军陷入了绝境。

为保住残留的太平军,石达开选择了投降。

他投降并不是贪生怕死,相反,他知道他这样的高层投降后,下场就是死,但他不愿意让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们做无谓的牺牲,他想尽最后一份力,保全这帮老兄弟。可惜石达开投降了,但清军出尔反尔,屠戮了不少降兵,至于石达开本人,也在次年在成都身受凌迟酷刑。

这一年,距离其出走天京仅仅六年。

回顾出走的这几年,石达开也打过不少胜仗,但地盘越打越小,人数越来越小,到处流窜,最终被清军覆灭。

鉴于石达开早年的威名以及惋惜他最后的结局,纷纷推演,为其寻找一条新的路子,也就是所谓的“石达开到底怎么做才能不被消灭?”

石达开

说实话,石达开出走后的这些年里,本人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失误,也已经做到他能力可能达到的极限,那为何未能复制“石敢当”的神话呢?

讨论这个之前,得看看石达开本人的能力到底如何。

太平天国领导层都很有意思,且能力非常互补。洪秀全虽然没啥实权,但擅长思想建设,以天父的身份让一帮底层太平军可以死心塌地地追随太平天国。而冯云山则擅长组织建设,整个拜上帝会,其实冯云山才是背后真正的建设者,也是太平军制度的建立者。至于杨秀清,属于战略谋划的奇才,其眼光在太平天国里属于独一档。剩下的萧朝贵擅长攻坚战,韦昌辉擅长防御战,而石达开则是擅长运动战。

所以,靠着这些人的能力互补,太平天国前期得以站稳了脚跟。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面对清军的围困,杨秀清以天京为诱饵,吸引清军前来进攻,随后派西征和北伐两支大军,跳出包围圈攻打清军腹地,从事后来看,这个效果非常不错,也是目前最符合太平天国生存下去的战略。

但这个战略想要实行,首先必须有优秀的守城将领和大军,在敌人的疯狂进攻下,守住天京,这样一来,就可以给西征、北伐的大军创造机会。因而杨秀清安排最擅长防御战的韦昌辉负责防御天京。

太平军进军示意图

其次,西征和北伐大军必须得有擅长运动战的将领带领,根据实际情况避实击虚,在运动战中击溃敌人,这样一来,既能打击清廷又能减少天京的压力。

当然,除了需要优秀将领外,还需要意志坚定的士兵,毕竟是运动战,撤离败退是常有的事情,一旦有些士兵意志力不够,就会开始逃亡,对于部队战斗力和士气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碰巧,西征的石达开就是这样的人,他擅长运动战,带领的也是一帮从广西来的意志最为坚定的太平军,因而西征的时候,石达开神出鬼没,一度把曾国藩打到跳水。

与之相反的就是北伐的林凤祥、李开芳,他们是萧朝贵麾下的将领,二人自然学的是萧朝贵攻坚战风格,一路都是攻坚,甚至一路打到天津,但现在不是开拓,而是生存,最终打得全军覆没。

石达开

可以说石达开的战术风格很明显,而经过这么多年的征战,石达开对自己擅长的地方当然很熟悉。

然而“天京事变”爆发,战略大师杨秀清身死,被当棋子的韦昌辉也被斩杀,洪秀全走到前台来,尽管让石达开总揽朝政,但出了这件事,石达开也知道洪秀全不然不会容忍自己,选择了出走。出走后,先到江西作战,但却在临江、吉安等地连续失利,退而求其次,又进入浙江,结果又没能攻下衢州,被迫进入福建。

将领还是那个将领,兵还是那个兵,为啥频频失利呢?很显然,就是没有一个大后方,此前石达开随心所欲征战,靠杨秀清坐镇后方保障各种物资后勤,让他集中力量征战,现在没了,只能自己想办法。所以石达开迫切希望打下一个属于自己的根据地,这么一来,就得要求有一定攻坚和防御能力,这恰恰是石达开所欠缺的。

在连续攻坚失利下,石达开此前打算在太平天国附近建立根据地的希望最终落空。

希望落空后,石达开又打算前往四川,但一路上,石达开攻坚战很少胜利,即便占据了地方,又很难守住,所以一路转战中,彻底沦为流寇。

说实话,石达开还是有战略能力的,在太平天国附近的浙闽赣建立根据地,和天京一带互为犄角,都是非常合理的。但自身攻坚能力的不足加上带着出走天津的太平军质量下降,尽管一路上没和湘军、淮军主力交手,但和平常清军交战也占不到便宜,这么一来,石达开即便有战略能力,也能打,但始终无法得到贯彻。

石达开

除了攻坚能力和太平军战斗力下降的问题之外,石达开另一个短板就是思想建设和组织结构建设能力的不足。

太平天国是靠宗教组织起来的,一帮太平军对拜上帝教有着狂热的信仰,也因此,前期的太平军有着非常强的战斗力。但石达开出走天京后,尽管人是走了,但军队还是太平军,他们本身还是信仰拜上帝教的。因而想要带领太平军征战,要么建立新的信仰,要么只能继续用拜上帝教作为组织纽带。

很显然,石达开不是擅长思想建设的人,那么只能继续用原先的拜上帝教了。只是用了拜上帝教,又回到了天京时的组织架构,他虽然出走了,但名义上还是置于天王之下的,这么一来,就得罪了一帮跟随他出走的将领。

这帮人跟随石达开出走,是不满洪秀全的,但石达开还是置于天王之下,加上连翻失利,留守天京的新一帮太平军将领东征江浙,夺取富庶的地区,两相对比,为啥不回天京呢?

在这股风潮下,随着石达开失利越多,离开的人越多,失利就越多,形成了恶性循环,军心最终涣散了,石达开麾下大将如杨辅清、彭大顺、童容海、朱衣点等人先后率部离去,石达开实力大大受损。

可以说一个没有思想和组织的军队,注定导致军队的纪律性和意志力低下,最终影响战斗力。

石达开‍

就在石达开成为孤家寡人的时候,大成国起义失败,出于抱团取暖的需要,加上石达开威名在外,就选择加入石达开部,这才给石达开补充了兵力。然而石达开始终未能进行思想和组织方面的建设,注定还是要走到老路。

看到这里,大家或许明白了,石达开想要摆脱覆灭的境地,一要建设属于自己的根据地,二进行思想和组织的重建。

可惜石达开只是一个将领,道德水平也比较高,对士兵也不错,名声也不错,但将领和部队领导人,不仅仅要求这些能力,还需要战略谋划和部队建设的能力。很显然,石达开这些不具备。

没法进行思想和组织重建,就注定出走的太平军始终活在天京的阴影下,战斗力持续降低,继而影响攻坚失利,哪怕打下来也不能守住,根据地也无从谈起,形成了恶性循环。

此外,石达开本人也优柔寡断,比起洪秀全和杨秀清,石达开在经常陷入进退失据状况,又反过来影响军心,甚至落魄后一度遣散大军。领头人都意志消沉了,这样的军队还有啥战斗力呢?

石达开出走示意图

而且一路上都没和淮军、湘军这些主力交手,交手的都是普通清军,就这样还节节失利,到最后,彻底变成了流寇,没有目标,茫然而行,然后逐步被清军消灭自己的有生力量,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出走天京,实在是石达开的下下策,以他的名望和能力,留在天京其实是最好的。但可惜,内讧已经让他不信任洪秀全了,也没法信任,只能出走。而他这么一出走,对于太平天国和洪秀全来说,其实就是一个双输的局面。

1 阅读:35
史海撷英

史海撷英

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