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林翼三攻武昌猛攻三月,不仅罗泽南阵亡,还有三千将士为之战死

史海撷英 2025-03-26 14:38:53

咸丰六年(1856年)上旬,胡林翼集结重兵,准备第三次收复武昌。进围武昌后,胡林翼不断派人回湖南招兵买马,以扩充兵力,其中湘军头号劲旅罗泽南军由5000人扩充至8000人,水师也由4000人增至万余人,加上原有的湖北绿营以及当地部分团练武装,总兵力已达30000余众。另湖广总督王佳・官文指挥的满汉马步军则负责围攻汉阳。

在进围武昌期间,胡林翼擢拔了一批骁勇善战的将领,譬如原水师营官鲍超,原本是向荣麾下绿营战兵,因作战勇猛被曾国藩相中拉入湘军,凭战功成为水师营官,胡林翼见他凶悍敢战,即破格令其赴长沙招募3000陆勇。这就是后来成为湘军中最能打、也最令太平军畏惧的精锐“霆军”的肇始。其他还有李续宾、蒋益澧等也在此时被提拔,委以节制、统领数千人的重权。

在水师将领中,除了提拔早有善战声誉的杨载福(后改杨岳斌)为外江水师统领外,还举荐了李成谋等人。依靠这批战斗骨干,胡林翼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各级指挥系统,巩固了正在迅速壮大的队伍。由此可见,湘军虽然在江西战场上被困遇挫,因而攻势衰减,声势早已今非昔比,但在湖北却取得巨大发展,加上胡林翼以鄂抚兼掌军政大权,胡林翼在湘系集团中的地位似乎大有超越曾国藩的势头。

十一月,万事俱备的湘军开始攻打武昌。武昌城内的太平军守军约有两万人左右。他们吸取上次教训,对城防做了更严密的部署。在城外各要地挖壕筑垒,尤其是构筑坚固石垒:“筑大石,垒高与城等;炮眼密布,重沟深凿,竹签木桩,纵横杂错。城上遍设望楼,积滚木巨石于其上”。

湘军确实凶悍,各营士卒冒着枪林弹雨和如雨点般倾泻而下的砖石,前仆后继,奋死攻城,双方战至咸丰六年(1856年)二月初,太平军在城外构筑的营垒大部分被湘军攻破。九日,胡林翼、李孟群发起了第一次大规模进攻,将士们嗷嗷叫着猛打猛冲,架云梯拼死登城而上:“前队已伤,后队又缘梯而上,彼勇阵亡,此勇又逾沟而前”。

湘军不顾伤亡,轮番发起冲击,太平军据城坚守,顽强抵抗,滚木礌石如雨点般砸下,城下死尸遍地,污血四溅。这场惨烈的攻防战延续了七时之久,湘军死伤达600余人,却一无所获。但胡林翼不惜血本,湘军仍猛攻不已,伤亡也越来越多。

3月6日,湘军又展开猛攻,太平军在城头用炮轰、枪击、抛掷木石,拼命阻击,重创攻城湘军,激战中,身先士卒的悍将罗泽南受重伤,被卫弁冒死救回,次日伤重而死。“三月,贼开门出扑,泽南亲督战。援贼大队继至,我军自洪山驰下,奋击追逐,直抵城下,飞炮中泽南左额,血流被面。驻马一时许,归洪山,犹危坐营外,指画战状。翌日,卒于军。”失去了罗泽南这员大将,胡林翼只得用同样勇悍善战又深孚众望的李续宾继统其军,但主将阵亡,罗军士气不免受到影响。罗泽南部将蒋益澧也很善战,但他与李续宾一向不和,过去在罗泽南麾下还能勉强共事;李续宾继为主将后,两人矛盾日益激化,大有水火不容之势,后来竟发展到败不相救,蒋益澧愤而辞职归乡的地步。由此可见,李续宾临危受命接统罗军后,所部还有一个重组、磨合的过程。

这时,曾国藩因南昌之战大败,江西全局土崩瓦解,已数次来信乞援,他与家中信息阻断,音讯全无,其父曾麟书派老六曾国华长途跋涉至武昌,当面向胡林翼求救。胡林翼只好于四月初分兵四千余人,由曾国华率领驰援江西,恰逢江忠济军在通城被太平军歼灭,江忠济战死,太平军正欲乘胜渡过长江,直趋江北地区,以牵制清军对武汉的进攻,曾国华遂改道率军拦截,并跟踪追击进入湖南。

罗泽南

武昌城下,湘军历时3个多月不停猛攻,不仅失去了悍将罗泽南,还伤亡3000多兵勇,另有100多将弁死伤,但仅仅攻拔了太平军在城外构建的大部分营垒,武昌城仍屹立不倒。

这样得不偿失的攻城战,使胡林翼痛定思痛,开始反思一城一池的得失有那么重要吗?从必克武昌的狂热中逐渐清醒过来,再加上分兵4000给曾国华,兵力更是捉襟见肘,明显不足,胡林翼不顾清廷勒令他迅速拿下武昌的谕旨,毅然改变策略,改强攻为切断城中与外界联系、断其接济、专打援军的“长围坐困之计”。为此,他下令在武昌城外的各大要地,大修壕墙等工事,外击援军,内防守军,切断内外勾连,断其粮道,采取长期围困之策。

1 阅读:17
史海撷英

史海撷英

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