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原生家庭引起的3个精神内耗表现及可操作的缓解方法

择偶与进化论说 2024-10-05 21:15:40

原创:择偶与进化论说

图:已授权或无版权纠纷

摘要:精神内耗是一种自我折磨,它让你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却无法找到出口。亲密关系相对封闭性,父母对子女精神暴力所引起心理创伤往往比较隐蔽、持续性长,如得不到及时引导和干预,这种精神创伤带来“情绪内化问题”会诱发内耗,并可能持续影响一生,影响个体正常生活、工作和婚姻。及时发现和针对性措施是缓解内耗的有效途径,本文给到精神内耗3个典型特征和对应缓解方法,非专业心理治疗方案,仅供大家参考。

首先明确:除非严重心理问题需要专业心理干预治疗外,大多数心理内耗的疗愈者只有你自己,对,没错,自己治愈自己。

我们要知道原生家庭引起童年心理创伤的心理学基础和精神内化产生内耗具体表现是什么?以便展开讨论。这里引用一下个体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关于家庭对子女心理状态影响的观点:

(1)子女在四到五岁就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价值观和社交目标,如果童年没有构建正确价值观,成年后就很难改变。

(2)家庭是一个相对封闭环境,子女接触到最多的就是父母,父母与子女之间相处方式是子女构建良好社交兴趣目标的模板。

(3)同样地,父母之间相处方式对子女建立恋爱观是很重要的。

(4)童年的记忆不是随机的,而是经过挑选的生活片段,糟糕经历会进入记忆,成年后遭遇同样事情时,糟糕记忆便会激活并回放,进一步打击个人客服困境的勇气,严重的就是自责和内耗。

那么受到原生家庭伤害内耗表现是:

01 害怕正面冲突,叙情障碍

图1 主动拒绝表达自己底线以克服内耗

从小生活在脾气暴躁父母阴影下,解决问题唯一办法就是无论事情缘由,只有情绪输出或责备,比如摔了一个碗骂、考试不如预期骂、外面被别人欺负回到家也被骂。

当你现实和情感需求屡屡被忽视和被打压时候,慢慢的你的外在主动寻找需求意愿就被自我压制,同时父母粗暴对待子女方式也使得个体害怕与人有正面的争执,因知道没有正面回应,但屡次糟糕经历带来情绪得不到正常疏解,于是情绪内化问题产生。

那么孩子从小养成不会有恰当的、良好的自我表达情绪的习惯,也就是内耗带来的害怕和叙情障碍。

一些缓解内耗建议:

坚定想法:父母给你带来的伤害,那不是你的错,你不必为此承担后果!

无论学习还是工作,不要害怕冲突,属于自己正当利益一定要勇于争取,无论奖学金、图书馆占座、和同事有矛盾、无论输赢,一定把自己的态度表达出来,态度本身就是一定攻击力。你不说,逆来顺受,处处是受气包,别人会觉得你好欺负,下次会变本加厉,你的内耗会越来越严重。

一次对抗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当你有足够勇气拒绝别人的攻击、无礼要求的时候,你就已经赢了,那种把压力和不爽抛给施压你的人时候,感觉非常棒!

记住:“与其内耗自己,不如施压别人”。

02 社交兴趣错位:不善于沟通和社交

图2 远离不良情绪,主动沟通缓解内化问题

子女最先对其他人之间合作的感受,最开始就来源父亲和母亲之间的合作。

家庭生活中,父亲和母亲总是不懂有技巧的、心平气和沟通,而是采取带情绪方式完成信息交流,如此氛围必然给到子女错误示范:即,人与人交流是以一种爆发式情绪输出来完成,而不是心平气和的、双方在愉快的环境中实现相互交流和理解。

比如整日絮絮叨叨的母亲,不停干涉子女日常生活,其对子女日后社交模式有非常不利影响。

对于女孩,其可能回模仿母亲的言行举止,在社交活动经常性展现出焦虑和担心,要么就是表现出刻薄挑剔,因为没人告诉她正确社交模式。

对于男孩,则始终站在心理防御地位,怕受批评,同时对外人习惯性表现出恭顺和拘谨,社交活动中过度在乎别人眼光和意见,要么自视甚高要么卑躬屈膝,只因为没有一个稳定心理状态,不停因外界环境变化而改变自身决策。想想看,这样压力氛围怎么可能不会有精神内耗?

缓解社交障碍的一些建议:

明白一点:父母相处方式是社交方式一种而已,而不是全部。

如果还在求学,有机会尽量去外地读大学,看看其他人相处方式有什么不同。

如果已经工作,尽量减少和父母生活中交集,租房或者和同事住一起,都是可选。就像治疗传染病,首先要做的就是隔离传染源,然后再对症下药。

无论何种方式,拉开距离,避免不良情绪持续性刺激你,有一个独立空间给自己一点时间,看看书、旅游,有自己生活方式注意力转移了就会好很多。

03 担心相处无能:习惯性逃避亲密关系和婚姻

图3 活出自己美好不妨接受亲密关系

个体心理学理论认为,子女对婚姻和异性伴侣的最初概念也是从父母婚姻关系中得来。

在糟糕家庭中成长的人,除非能得到及时的心理干预,否则他们对待婚姻的态度就是偏向悲观的,他们会认为婚姻注定是不幸的,婚姻关系中也是偏向于被动。

这类人群具体表现为,亲密还未发生,就已经把所有情况在脑子中构建一遍,真正做到了“身未动,心先疲”。因此为了避免糟糕结果,他们会有意识避开异性,

减少亲密关系发生的可能性,这样就从更上解决了问题。

如何破解?

老一辈的婚恋和家庭组建,受限于时代背景和认知,没有信息爆炸时代带来的认知上革新和冲击,他们把婚姻、择偶与爱情逻辑颠倒过来。普遍存在先结婚再恋爱。这种模式婚姻能幸福实在是可遇不可求!这就像掷色子,有多少人能做到一次筛选就能拿到最大点数?

你的生活和他们不一样,时代不同了,越来越多女性可以经济独立,男性也有更多其他生活选择,婚姻不是必须,没必要把婚姻看得那么重要。

不要被婚姻道德绑架!

你不喜欢承担养家糊口或者相夫教子,没问题!自己过得怎么开心怎么来!

最重要一点就是,童年给到你的不愉快已经是事实,你的父母也改变不了,但千万不要为你父母错误来惩罚自己!

自己生活有意义最重要!

最后,实在克服不了胡思乱想,那就啥都别管,累了就睡觉,由空出去找个三五朋友旅游,锻炼身体,相信多巴胺和内啡肽会让你舒服点。

写在最后

大家好!我是新任情感与心理学板块创作者择偶与进化论说,本人985高校博士,主攻脂代谢异常诱导的脂肪性肝病及其分子发病机制,业余时间主攻进化心理学,野生养成系择偶与进化心理学者。

本频道不定期更新关于择偶与博弈、进化心理学科普文章,感谢各路同行、朋友的捧场。如果喜欢,欢迎关注,不吝再点个赞、转发,这里的硬核内容值得您的等待。

参考资料

[1]颜雪艺,曾慧婷,龙雪娜,等.父亲养育压力对儿童内化问题的影响:基于家庭影响的三方模型理论与情绪溢出假设[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4,32(03):660-665.

[2]蔡晴雨.青少年消极情绪性与心理病理问题的纵向关联:多重环境风险的调节作用[D].

0 阅读:7

择偶与进化论说

简介:野生择偶与进化论学者;985高校博士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