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北京大学高材生陆步轩,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无奈只能选择卖猪肉,因为极大的反差曾在网络上爆红,多年过去,这位被很多人看不起的“北大屠夫”,如今过得怎样?
1966年,陆步轩出生于陕西长安县一个极度贫困的农民家庭。他从小就听话懂事,成绩优异。高考时夺得长安县的文科状元,成功被北大中文系录取,光宗耀祖。大学毕业后,陆步轩踌躇满志,他想着在北京干一番大事业。
但事与愿违,陆步轩被分配回老家做一个乡村中学的普通老师。出身寒门的他没有任何倚靠。
父亲劝他:“现在社会上的工作不好找,至少分配的工作在体制内,不如先在单位干着,后面再寻找其他门路。”可是,他一个没权没势的大学生,哪有什么门路可找。
他不想在教师岗位上待一辈子,最终组织同意调他到县城的柴油机配件厂上班,这个厂子经营不善,快要破产了。
陆步轩并不满意,又跑去当地的计经委做临时工,拿着最低的工资做着打杂的工作,希望能靠着良好表现转正,但希望极其渺茫。
妻子看到他可怜的工资,升迁的机会也遥遥无期,对他很失望,于是提出了离婚,这更是在陆步轩的伤口上狠狠撒了一把盐。
就这样,家庭事业都走向了低谷,陆步轩变得越来越消沉,一度失去了生活的动力。
他开始逃避现实,浑浑噩噩地过着每一天,机械地上班,下班后就约人打麻将,苟延残喘地活着,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那段时间,他不允许身边的人提他是北大毕业,免得给母校抹黑。
后来他遇到一个善良的女人,再次成了家。妻子的理解和体贴,让他走出了生活的阴霾。他觉得自己不能继续消沉下去了,否则对不起爱他的家人。开始自省,决心改变。
他知道自己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直放不下北大毕业生的身份,从学校出来后,他就理所当然的以为北大毕业,就应该从事光鲜体面的工作,所以对体制内的工作才这么执着。
而执着了这么多年,自己却一无所获,那为什么还要继续坚持?他壮士断腕,果断地辞掉了单位工作。妻子建议他在市场上开个猪肉摊子,他做了一番详细调查后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吃得起猪肉了,而且做猪肉生意成本很低,回钱也快,对于一穷二白的他来说最合适。
从此,陆步轩开启了卖肉人生,与其他猪贩不同,他总觉得自己是个戴眼镜的文化人,于是给店铺起名“眼镜肉铺”。
而且他卖肉,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吆喝,而是先去仔细观察,分析为何有些人生意好,有些人却门可罗雀,到后来还能记住来买猪肉的顾客们各自的喜好。不仅如此,他还努力学习猪肉生意的相关知识,变得非常专业,看一眼猪,就能分辨出这头猪是不是健康,肉质如何。
顾客们看见这个老板如此精通猪肉,从来不缺斤少两,于是都喜欢到他这里来买,这让陆步轩的生意越来越好,脸上也渐渐有了笑容。还清了债务后,买车买房,一家人过起了幸福的生活。
2003年,陆步轩极有落差感的人生被媒体曝光,一篇《北大才子长安街头卖肉》让他一夜成名,记者叫他“北大屠夫”。
有人嘲笑他北大毕业却只能卖肉,“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也有人说他自食其力,没什么可批判的。面对着重重压力,时任北大校长许智宏为陆步轩辩护:“北大学生卖肉完全正常,行行出状元,北大的学生同样可以做一个普通的劳动者。”
当地政府发现陆步轩后,邀请他担任地方志的编纂人员,陆步轩终于成为了他曾经梦想成为的公务员了,将猪肉铺交给妻子打理。此后两年里,陆步轩参与编纂了两部年鉴和一部地方,荣获了国家级奖项。
2008年,陆步轩找到了一个合作伙伴,同样北大毕业,放弃了体制内工作出来的猪肉佬陈生。两人非常合拍,陆步轩辞掉了公务员的工作,加入了陈生的“土猪”品牌公司,将他们的猪肉铺子连锁店开遍了全国,在广州共同开办了中国第一所屠夫学校,为社会培养了上万名高素质的屠夫,陆步轩编辑教材并亲自授课。
因为他们自立自强、不放弃的精神使得他们取得了耀眼的成绩,在2013年的时候,还受邀回到北大母校演讲,讲台上,陆步轩对着北大的师弟师妹们,喃喃地说:“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现象。”
这一次,没有嘲讽,只有掌声,陆步轩终于和北大的身份和解了。自此以后,陆步轩的人生彻底逆袭,兢兢业业,不断进取,陆步轩和陈生的土猪事业,迎来了高光时刻,年销售额达到18亿元,他们也都成为了亿万富翁。
陆步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卖猪肉也能卖出“北大水平”。
最近几年,陆步轩利用短视频和直播,普及猪肉相关知识,成为了“网红”。人们愿意追随这样认真做事的人,陆步轩的故事生动的告诉了我们,人生不仅仅只有一条路,在面临困境的时候,转换角度重新开始,也许可以收获不一样的人生。
更重要的是,北大毕业生卖肉,并非证明了“读书无用论”的落魄,恰恰说明读书有用,陆步轩凭借北大学习的经历,积累的知识以及灵活的头脑,走出了一条特色的卖肉之路,从而成为顶尖的屠夫,这就是好好读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