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合欢花

小逸讲故事 2025-04-17 08:26:40

黄山县有个叫马静陈的汉子,在县城开了家杂货铺。虽说挣得不多,但日子过得还算安稳,不愁吃穿。他老婆丁氏是个大美人,年轻时花容月貌,18岁就嫁给了马静陈。如今三十多岁了,风韵还在,夫妻俩感情好得很,日子过得甜甜蜜蜜。唯一遗憾的是,结婚十多年了,一直没孩子。在那个年代,人们都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夫妻俩整天为这事发愁,县城里的大夫都看遍了,苦药也喝了不少,可丁氏的肚子就是没动静。

后来,有人告诉马静陈,说百里之外的娘娘庙特别灵验,建议他们去求求送子观音,说不定能得个孩子。夫妻俩一听,又燃起了希望,决定去娘娘庙。他们准备了干粮,雇了辆马车,走了两天两夜,终于来到了一座云雾缭绕的山上,看到了那座香火旺盛的娘娘庙。夫妻俩赶紧摆上供品,磕了三个响头,许下愿望,然后在庙里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才坐着马车回家。

就在马车行驶到一处山路上时,他们看到一个年轻妇人躺在地上,旁边有个四五岁的男孩,正趴在妇人身上痛哭。马静陈赶紧让车夫停车,他和丁氏下了车查看。只见那妇人面如土色,马静陈一探鼻息,人已经没了,身子也僵硬了。丁氏看着孩子可怜,就拿出手绢帮他擦眼泪,问他是怎么回事。孩子哭着说,他叫赵小宝,躺在地上的妇人是他妈马氏。因为家乡遭了水灾,母子俩出来逃难。他妈妈本来就多病,又累又饿,旧病复发,没钱治,就这么走了。

马静陈借了工具,把马氏埋了。夫妻俩心地善良,见赵小宝可怜,就把他带回了家,改名叫马德才,当自己的儿子养。夫妻俩对马德才疼爱有加,还送他去学堂读书。马德才聪明好学,读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他不仅读书好,还特别勤快,平时在家帮父母干些打扫洗刷的活儿,一点都不娇气。

马德才被带回家没多久,丁氏就怀孕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丁氏顺利生了个大胖小子,取名马二宝。有了亲生儿子后,夫妻俩对马德才的爱一点没减,只是对马二宝更加溺爱,他要什么就给什么,从来不委屈他。

转眼十年过去了,马德才已经十四五岁了,马二宝也10岁了。本以为日子会越过越好,可天有不测风云。一个冬日的早晨,马静陈突然得了急病,没多久就离世了。母子三人痛哭流涕,丁氏拿出家里的积蓄,厚葬了丈夫。马静陈走了,家里的顶梁柱没了,担子全落在了丁氏肩上。马德才心疼母亲,就辍学回家,帮母亲经营杂货铺,撑起了这个家。

马二宝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花钱大手大脚。家里日子紧了,他一下子改不过来。他不仅懒惰爱花钱,还不好好读书。丁氏为了让他学点东西,亲自把他送到学堂。可丁氏一走,他就和几个调皮的孩子一起跑出去玩,上山捉鸟,下河摸鱼,有时还跑到赌场看人赌博,小小年纪就不学好。丁氏一直不知道,直到教书先生上门,她才知道儿子的所作所为。她把马二宝叫到跟前,好言相劝:“孩子,你爸不在了,咱家就靠你和你哥了。你得好好读书,将来光耀门楣,也对得起你爸。”马二宝却说:“我不想读书,我要跟哥哥学做买卖。”丁氏好话说尽,他就是不愿意再去学堂。丁氏早就看出儿子不是读书的料,但还是不甘心。如今见他死活不愿意,也只能同意。

其实马德才读书很好,如果继续读下去,肯定能有出息。可家里实在需要人手,丁氏也默认了他的选择。马德才不仅读书好,做生意也是一把好手。在他的打理下,家里的生意越来越好,赚的钱也越来越多。他把钱都交给母亲,丁氏说:“我先存着,到时候给你们兄弟俩娶媳妇用。”

马二宝不读书后,丁氏让他去店里帮忙。可他到了店里什么都不干,马德才说他也不听,晚上回家还对母亲抱怨太累,说自己腰酸背痛,总是找各种理由不去店里。丁氏看他年纪小,也就没逼他,让他在家里歇着。可马二宝是个待不住的人,趁丁氏不注意,就偷偷溜出家门,找那些狐朋狗友一起乱逛。丁氏有时觉得他还是个孩子,不懂事,也就没怎么管他,心想等他长大些就会好了。

又过了几年,马德才已经20岁了,到了该娶媳妇的年纪。丁氏准备拿出这些年的积蓄,盖几间新房,再给马德才说个媳妇。可当她打开箱子时,心一下子就提了起来。这些年攒的上百两银子,用红布包得好好的,放在箱子里,可现在却找不到了。丁氏心里清楚,肯定是马二宝拿的。她气得浑身直哆嗦,等马二宝回来,就把他叫到房里,问他有没有拿那包银子。马二宝一听,一副受了天大委屈的样子,说:“什么坏事都赖我头上,家里又不止我一个人,为啥就怀疑我?我明确告诉你,我什么都没看见,更没拿。谁拿了谁知道。”说完就跑回自己房间,砰的一声关上门。

丁氏知道马德才不会拿,认定这钱就是马二宝拿的,可他又不承认,气得丁氏直抹眼泪。她把马德才叫到屋里,把丢银子的事告诉了他,说:“明天我去杂货铺,你悄悄跟着他,看他到底在干什么。”

第二天,马二宝出门时,马德才就悄悄跟在后面,看到他居然去了赌场。马德才气坏了,跑进去拉住他,说:“走,回家!这种地方会害死你的,知不知道?”马二宝一看是哥哥,就使劲想甩开他,可他根本不是马德才的对手。马德才拉着他要走,却被几个小混混拦住了,不由分说就对他拳打脚踢。马德才寡不敌众,很快被打倒在地,被抬着扔了出来。马德才只是受了皮外伤,他从地上爬起来就回家了。

丁氏知道真相后,气得嚎啕大哭,怪自己太溺爱马二宝了,才让他变成这样。马二宝见马德才被打,心里也有些害怕,就两天没回家。丁氏急得不行,亲自去赌场找他,也没找到。最后还是在翠香楼把他揪回家的。丁氏拿起扫帚就朝马二宝身上打去,这是她第一次打儿子。打在他身上,疼在自己心里,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但她努力不让泪水流下来。马二宝理亏,就趴在地上痛哭,哀求道:“娘,我知道错了,以后再也不出去玩了,我要好好做事,好好孝敬你。”丁氏趁热打铁,把他拉到马静陈的坟前,让他向死去的父亲保证以后好好做人。马二宝声泪俱下地在父亲坟前忏悔,说以后再也不做那些混账事了。

从那之后,马二宝确实改了不少,每天都跟着马德才去店里帮忙。丁氏和马德才看到他的改变,心里也很欣慰。就这样过了几个月,马德才出去进货,让马二宝看店。丁氏不放心他,每天都去店里帮忙。一天中午,丁氏回家做饭,有几个小混混趁机溜进店里,对马二宝说:“兄弟,最近我们都发财了,把之前输掉的钱都赢回来了,还赚了不少。”说着就从怀里掏出一个银元宝。马二宝看到银元宝,心里又开始痒痒了。他之前在赌场输了那么多钱,就想赢回来还给母亲。他想,只要把输的钱赢回来,就再也不去了。于是,他带着店里的银子,跟着那群人去了赌场。为了不让母亲找到他,他们找了一个非常隐蔽的房间。马二宝不仅没赢回输掉的钱,还把身上带的银子都输光了。他知道自己回去肯定会被母亲打骂,就发誓要赢回输掉的钱。赌场老板见他没钱了,就借给他。马二宝已经输红了眼,在赌场里待了两天两夜,不仅没赢回一文钱,还欠下了好多高利贷。赌场老板不愿意再借钱给他了。

丁氏见马二宝不在店里,就到处找,跑遍了县城里所有他可能出现的地方,也没找到他的影子。大儿子又不在家,丁氏急得团团转,没办法,准备去县衙报官。谁知刚出门,就看见两个大汉扭着马二宝过来了。马二宝脸色蜡黄,两眼无神,黑眼圈很重,一看就是熬夜熬的。丁氏看到儿子,气一下子没了,跑过去想把他从大汉手里拉走。一个人说:“你儿子欠了高利贷,他说用房子和店铺抵债,赶紧把房契拿来。”丁氏一听,一个趔趄,差点栽倒在地上。马二宝哭着喊道:“娘,救救我,你快去拿房契,要不我活不成了。”丁氏恨得牙根痒痒,可马二宝毕竟是她的儿子,做母亲的怎么忍心看他被人打死呢?于是,她跌跌撞撞地把房契和店铺钥匙拿了出来,交给了那两个人。两人拿到东西才放开了马二宝,说:“今天晚上从这里搬出去。”丁氏心如死灰,连夜收拾东西,搬到了城郊的一座破庙里。

马德才回来后,才知道家里发生的一切,可事到如今也只能接受。他把进回来的货物够本处理掉了,然后租了两间破旧的屋子,让一家人有个安身之处。如今家里一贫如洗,马德才只能上山开了几亩荒地,每天砍柴去集市上卖,换些钱维持生计。

一天,马德才去山上砍柴,突然听到身后有动静,回头一看,一只老鹰正俯身叼住一条大蛇。大蛇扭动着身子,拼命挣扎。马德才顾不得多想,挥舞着手中的镰刀朝老鹰砍去。老鹰受到惊吓,放开了大蛇,扑腾着翅膀飞走了。大蛇死里逃生,抬头看了马德才一眼,就钻进草丛跑了。

过了一段时间,城里的王媒婆来到马家。丁氏见了,赶忙端茶倒水,说:“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王媒婆说:“好事,天大的好事!城里沈财主家要招上门女婿,我看你家德才挺合适的。”丁氏正在为两个儿子的婚事发愁,见媒婆来了,心里还挺开心。可一听说是上门女婿,又有些舍不得。不过再一想,如今家徒四壁,德才去沈家做上门女婿也不是坏事。沈财主家有店铺、有田产,生活富足,女儿的婚事肯定要找个门当户对的。王媒婆怎么到她家来说,丁氏心里有些犯嘀咕。

王媒婆阅人无数,也是个人精,一眼就猜出了丁氏的担忧,说:“沈家的姑娘生得貌若天仙,很多青年才俊都爱慕不已,可沈财主要招上门女婿,很多人都不愿意上门,所以婚事一直没定下来。你家如今的条件,娶个媳妇也不容易,让德才去做上门女婿,总比打光棍好。再说了,沈家就这一个独生女儿,到时候一切都是你儿子的,德才还可以拉一把二宝,你也能跟着享福。”

王媒婆说的是实话,家里条件好的,谁也不会让儿子去做上门女婿。如今马家一贫如洗,连个房子也没有,让马德才去做上门女婿,也许就是最好的选择。王媒婆还说,沈财主说了,只要有人愿意上门,就会给他一笔钱。马德才去上门,还能得到一笔钱,他和马二宝的生活也有了保障。

王媒婆与丁氏的谈话,被隔壁屋里的马德才听得一清二楚。王媒婆走后,马德才对丁氏说:“娘,我愿意去上门。”其实他是想得到一笔钱,让母亲的日子好过一些。丁氏从小养大的儿子,想到以后要去别人家生活,心里就很难受,忍不住就捂住嘴哭了起来。马德才赶紧把母亲扶到椅子上坐下,说:“娘,其实我也不想离开你,可如今咱家这种情况,我去做了上门女婿,你和弟弟就会生活得好一些。你放心,即使我去了沈家,也会一直孝顺你。”马德才说着眼圈泛红。丁氏说:“娘是舍不得你去受委屈,在人家屋檐底下生活,做什么事都要小心翼翼,受气受累也是在所难免。如果你爹还活着,咱们也不会走到这一步啊。”马德才说:“娘,困难只是暂时的,以后会慢慢好起来的,您就放心吧。”

过了几天,沈家就带着礼品和银子来到马家,并用八抬大轿把马德才接走了。沈家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马德才在众亲朋好友的簇拥下,与沈家小姐拜堂成亲了。宾客散去后,马德才来到洞房,洞房宽敞明亮,满屋子都是红色,特别喜庆。他掀开沈翠娘的红盖头,看到貌若天仙的新娘子,一下子就被惊艳到了。姑娘沈翠娘抬眸看了马德才一眼,没说话,又低下了头,好像很害羞的样子。马德才看着她,耳根有些泛红,他端起两杯酒,递给新娘子一杯,说:“天已经不早了,喝了这杯交杯酒就歇息吧。”两人喝过酒后,马德才作为男人,当然要主动一些,就开始为新娘子宽衣解带,准备做夫妻之事。

沈翠娘突然流泪,说:“相公,我不想害你。”

今天是大喜之日,新娘子却说出这样的话,这让马德才吓了一跳,赶紧拿出手帕给妻子擦泪,说:“今天是咱俩的大喜之日,你怎么说害我呢?”沈翠娘听他这么问,就崩溃大哭,一边哭一边说出了其中缘由。

半月前的一天,有人在沈家门外放了一盆鲜花,那花非常漂亮,沈翠娘就把那盆花抱到了院子里,可不小心被花上的刺刺伤了手指。手指被刺伤之后,她的体温一下子升高了很多。沈财主吓坏了,赶紧请来郎中。郎中看了,开了一些退热的药给她喝,但只是治标不治本。郎中说这种花叫合欢花,有剧毒,如果不及时解毒,一年之后就会毒发身亡。但这种毒又没有解药,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尽快成亲,通过夫妻之事把毒素转移到别人身上。

沈翠娘哭着说:“如果咱俩做了夫妻,毒素就会转移到你的体内。如果你不及时转移出去,一年之后就会死。我不想害你,也不想害其他任何人。”马德才听了,感觉不可思议,世上居然还有这种毒。如今他彻底明白了沈财主的用意,但他不恨沈翠娘,她是个善良的女子。看着她哭得梨花带雨的样子,马德才很心疼,他愿意用自己的命去换她的命。可他又想到母亲还需要他赡养,就很纠结。他把沈翠娘揽在怀里,安慰她说:“你不要怕,肯定还有其他的解毒方法。你放心,明天我就去南方寻找药王,他肯定有办法。”

沈翠娘扑在马德才怀里痛哭,使劲点头。突然,一道亮光在窗前划过,随即就有一个白发老翁站在了二人面前。二人看见房门明明关着,却凭空出现一个老翁,也被吓了一跳。马德才正要开口,老翁就说话了:“你们不要怕,我是你在山上救下的那条蛇,今天我来是为了报恩。”老翁说着就伸开了手,手心中有一颗金光闪闪的珠子,有黄豆那么大。老翁把珠子递给马德才,说:“让你妻子吃了它,她体内的毒素就会消失。”老翁说完就不见了。

马德才见大蛇能幻化成人形,就知道它已经成仙了,因此他也相信这颗珠子能治好妻子的病。于是就让沈翠娘把珠子吃了。吃过珠子之后,就有一股黑烟从沈翠娘的口鼻里飘了出来。她顿时感觉神清气爽,浑身轻松,好像脱胎换骨一般,整个人都获得了新生。马德才看着娇美的妻子,紧紧把她搂在怀里,夫妻二人喜极而泣,水到渠成地做了夫妻之事。

第二天,沈员外得知女儿的病好了,而且女婿也没有中毒,就万分高兴。不过面对马德才,他还是觉得很愧疚。沈财主为了女儿,诱骗马德才来做上门女婿,虽然不应该,但也有情可原。因此马德才并没有怪他。

马德才成婚之后,第二天就带着妻子回家看望母亲丁氏。他们走进院子时,就看见一群官差把马二宝带走了。丁氏坐在地上捶胸顿足。马德才赶紧去扶母亲,问是怎么回事。丁氏说:“我也不知道,他们说你弟弟犯事了,要蹲大牢。”马德才让妻子沈翠娘在家照顾母亲,他赶紧去了县衙。

到了县衙,他才知道,是马二宝把那盆合欢花放在沈家门口的。城里的恶霸垂涎沈翠娘的美貌,于是就上门提亲,却被沈家拒绝了。他恼羞成怒,就从外域买来一株有剧毒的合欢花。他知道沈翠娘最爱花,如果不小心被刺扎伤,她就会中毒。如果她不成亲,一年之后就会毒发身亡;如果成亲,她的丈夫就会中毒。恶霸给了马二宝二两银子,让他把花放在沈家门口。沈翠娘果然中了圈套。

沈翠娘中毒之后,沈员外就去衙门报了官。知县一直在秘密调查那盆花的来历,最终还是查出来了,就把恶霸和马二宝都抓住了。恶霸是主犯,他用这种恶毒的方法害人,罪不可赦,就被判了死刑。马二宝是受到指使才送花的,他不知道花的危害,知县就判处他挨二十大板,然后蹲一年大牢。

丁氏得知儿子坐牢后,说:“他如今这个样子,都怪我太溺爱他了。让他在牢里吃吃苦头也好,希望他能好好改造,出来后重新做人。”

如今家里就剩下丁氏一个人,沈员外就让马德才把她接到了沈家。小夫妻对二老很孝顺。一年之后,沈翠娘生了一个大胖小子。马二宝也从大牢里出来了。经过了这么多事情之后,马二宝一下子就长大了,他跟着哥哥学做生意,后来开了店铺,娶了妻,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马德才后来成了马员外,做了很多善事,他的子孙后代也都是非富即贵。

1 阅读:337

评论列表

乌里雅苏台地区

乌里雅苏台地区

6
2025-04-18 20:32

基督教徒住在修道院,修道院要供养很多修士、修女还有依附者,这些人每天都需要吃饭,把谷物进行碾磨的水力磨坊成了首选,修道院十分重视水力机械,13世纪初,基督教西多会建立了500多个修道院,有修士,还有修女,他们用水力机械碾磨谷物,制造了捣麻机、麦芽机、鞣革机、打铁机和矿石捣碎机等,富瓦尼的基督教修道院,有1座漂洗坊、1个酿酒作坊、1个玻璃制造作坊、2台绞缆机、3座熔炉、3座锻铁炉、3台葡萄酒压榨机,14个谷物磨坊,他们利用水力机械,建立了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活系统。

李仁傑

李仁傑

1
2025-04-17 16:55

这马家兄弟果然人如其名,老大叫“德才”,果然德才兼备,老二叫“二宝”,果然很“二”。。。[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