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体温正在逐年降低,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冷知识总局 2020-03-31 22:14:36

人,作为一种恒温动物,我们人体的体温一直在某一个区间中飘动,不管是体温过高还是太低都会对人体造成一系列不良的反应。而当如果有人发烧了时,夹着温度计在腋下其实就是为了检测是否体温过高,如果腋下温度高于37度就有一定可能发烧了。

但最近有研究表面,人体的体温已经严重低于37度,比上世纪的三十七度“黄金标准”下降了不少,这背后到底有什么原因在里面呢?并且,还有许多人担忧会因为体温下降导致免疫力降低、寿命变短等问题出现,有这一回事吗?

1,37度标准体温的由来

37摄氏度是人体的“黄金标准”体温,这个到底是谁定下来的呢?

最早在1851年,德国医生C.A.Wunderlich在通过收集上百万份人体的体温数据后,而后经过研究分析得出结论:人类的人工腔(包括腋窝、股沟等部位)的平均体温为37°C,而自然腔的温度稍高于人工腔,不过只要是正常人体温在36.2—37.5这个范围内都属于正常。

《体温与疾病》中关于标准体温的描述

一百多年的时间过去了,经过一代代的传播,37°C也就成了人体的“标准体温”。

可其实在生活中你仔细留意一点,会发现只有极少数人的体温能达到37° C,多数人的体温还是在36.8°C左右徘徊,那么究竟是这位德国医生经过统计后得出的结论有错误,或是现代人的人体里发生了不知名的变化呢?

今年美国的一个科研团队就刚好研究了这个课题,而后发现了背后的真相。该研究团队发现:现代人的体温确实较上世纪确实有所降低,并且以二十年为一代的话,每代人的体温都将相差0.03°C。并且不仅只是东亚人的体温在降低,该研究团队经过统计后发现现代的欧洲和北美人的平均体温早已下降至36.4°C,而37°C为“黄金标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是否应该将正常人体的“体温底线”降低,目前还有待争议,不过如果你的体温不是37°C,完全没有必要因此惊慌。

2,人体体温逐步降低的原因

在证实了人体的体温确实有在逐步降低后,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人体的体温随着时间推移不断下降呢,要知道人类可是恒温动物,按照道理人的体温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目前科学家对人体下降的体温的原因仍然存在一定争议,不过目前受众最广的还是公共卫生和环境温度造就了这一现象。

1,公共卫生因素

在德国医生判断37°C为标准体温的时代是在大约160年前,那个时代的医学仍然十分落后,可与此同时各种传染病可是一点都没少。简单举个例子,当时欧洲最流行的结核病将导致欧洲地区2—3%的人体温上升0.19°C,但这恰好卡在中间,达不到发烧的区间,人体仍然处于较为正常的状态。

而在欧洲国家完成工业革命后,医疗业也有了较大程度的进步,疫苗、抗生素成了对抗各种传染病的一大利器,加上经过多年的环境治理,工业革命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有显著降低,两者相辅下体温降低也就显得不是那么难接受了。

而除了医疗水平的提高外,炎症患者数量的降低也是一大因素。要知道的是,慢性炎症的危害虽然比病毒感染和发烧带来的强度低,但终究还是对人体有一定的还出。而在得益于抗生素被广泛应用在医疗上,慢性炎症患者已经有了显著的降低。

并且你不知道的是,在现代不同国家之间还会因为经济因素导致有着体温差异。从本世纪初至今,在北美地区中代表着慢性炎症的C-反应蛋白已经从36.7%降低至32%,反观因为战乱的中东地区还有印度地区的数据,其检测结果发现经济较为落后地区的民众体内平均体温仍然十分接近37°C,而北美地区的平均体温仅为36.4°C。

2,环境因素

对于人体来说,最适宜的温度为23°C至29°C,在这个范围内人体并不需要将太多的能力放在维持体温上,并且新陈代谢也会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这个温度区间也被称之为“热中性温度区”,并且它还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动。

夏冬季节的温度差异也会让人体的代谢变得不同,而当代谢降低或升高时,人体的体温也会随之变化。在天气炎热的夏季时,随着温度的上升,人体为了增加散热需求将主动提高体内的代谢水平。而到了寒冷的季节,人体为了增加热量以此维持体表温度,将会把体内的代谢水平大幅度提升,简单就是寒冷环境的代谢影响将大于炎热环境。

热中性区示意图

这将造成什么后果呢?在那个没有太多的民用电器的时代,普通民众的体温将随着季节的变换造成不同程度的飘动,我们也不能肯定C.A医生在统计这个数据的时候是否有将季节和代谢因素考虑进去。

而过了一个多世纪,各国民众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随着空调、暖气等设备的普及,人体早已对季节的变化不太敏感,因此体内相应的感官也不会因为季节作出过于敏感的措施,这个时候代谢会比C.A医生的那个时代显著降低,而人体在不需要维持高强度代谢后,体温也随之降了下来。

3,体温下降会对人体造成什么影响?

不管是医疗卫生因素还是环境因素导致人体温度的降低,表面上都是时代进步带来的好处,可体温下降到底会不会人体造成不良的影响呢?

在此之前,我们得先否决掉一批“伪科学”,那些将体温和寿命、抵抗力划上等号的,绝对是非蠢即坏。

根据现有的科学证明,没有证据能够表面体温下降会随之带来免疫力降低,并且科学家也通过观察相关恒温动物的表现肯定了这个观点。甚至还有部分动物随着体温降低,寿命反而更加长了,如鱼、鼠以及线虫等生物。

动物界中早已有不少研究和理论可以支持较低的体温对动物有着不小的好处,而不少顶级科学期刊也肯定了这个观点。

而更多读者关心的,人类体温和疾病、死亡率的关联如下:在不被疾病或环境等因素的干扰下,人体温度每升高0.149°C即1个SD差,每年的死亡率将会增加约8%。

当然了,这个前提是要将所有的外界因素都排除在外,如炎症、风湿病以及癌症造成的体温升高,以及相关肾脏功能衰退带来的体温降低,都不能算在其中。

以上结论来自顶尖的科学期刊《The BMJ》,并非笔者胡编一通,应该能有一定的说服力。

《The BMJ》上关于体温的研究

不过就现阶段而言,体温降低还并不能作为寿命长短的衡量度,这个在现阶段仍需要相关研究跟进,有更多数据以及实验的支持后才能有更加权威的结论。

低体温并不表长寿,可就现阶段而言对人体并无害处,所有你可以安下这颗心了。

0 阅读:3
冷知识总局

冷知识总局

来,偷偷告诉你一些鲜为人知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