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通常被称为人民子弟兵,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称为最可爱的人,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人们解放军被称为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其中有一位被誉为“80年代最美女兵”。
她不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也不是冲锋陷阵的战斗英雄,她只是普通的文工团女战士,所以,我们现在能够找到的关于她事迹的文字资料并不多。然而,她至今依然被人们所怀念。
她就是任晓梅。1968年出生,籍贯河北省唐山市。她于1986年从河北省歌舞剧院按特招方式入伍,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27军80师文工团宣传队。她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安宁的工作环境,自愿投入到充满风险的战争第一线。
任晓梅在1986年到1987年期间,随部队参加了两山轮战。在那枪林弹雨、战火纷飞的岁月,她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到前线阵地,为战士们带来了精彩的文艺表演,鼓舞士气,增添力量。
老山位于中越边境,属热带雨林气候,雨水多,湿度大,草深林密,地形复杂。在老山战役中,战士们要承受淅淅沥沥下不停的雨、接近40度的高温,还有密密麻麻的蚊蝇小虫。下大雨时,阵地掩体内就会积水,战士们经常下半身泡在水中。真是水深火热的环境啊!
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之下,战士们不仅日常饮食和医药条件很有限,而文化娱乐更是贫乏。长此以往,即使钢铁战士也容易精神疲倦,甚至意志消沉。所以文工团的慰问和文艺演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由于任晓梅优美动人的舞姿,战士们称她为老山金凤凰;也由于她嘹亮深情的歌声,战士们称她为战场百灵鸟。
老山坑道迪斯科
1987年8月,在老山八里河东山前沿阵地,坑道内。灯光灰暗,空间狭小,坑道高度比人的头顶高不了多少。
任晓梅身穿长袖白衬衣,挽起袖子,衣襟束进裤腰,显得精干洒脱;脚穿高帮军用胶鞋,裤腿也挽起几寸。显然这是一个闷热的环境。
任晓梅时而伸臂,时而扭胯,舞姿优美而不失庄重,动作活泼而更有力量。她的身边,只有一个战士伴舞,看起来功力不差,能够与任晓梅成双成对,翩翩起舞。显然,大部分战士还是太拘谨,不敢尝试这有些“时髦”的迪斯科。
上世纪80年代,自从著名艺人张国荣的一曲《Monica》风靡香港,迪斯科舞曲开始在中国流行。
迪斯科活动量大,节奏感强,是一种没有规定动作的即兴式的自由舞蹈,所以舞者可以根据节奏的变化而自由地扭动身体的各个部位,特别是腰胯部位,充分地毫无约束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做出各种不同动作。
任晓梅选择迪斯科是有充分理由的,因为迪斯科更能让战士们放松筋骨、舒展四肢、消除焦虑、恢复体力。
舞场周围的战士们有的抽烟,有的面带微笑观赏这不太熟悉的迪斯科,有的拍手高声喝彩;但是,也有战士神情肃穆,可能还在回忆几天前的激烈战斗,或者想到不久后还有更加艰巨的任务。
任晓梅用真情表演她的舞姿,因为她知道,这些年轻的战士们也许几天后就要重新投入战斗,在炮火遍地的战场匍匐隐蔽,或者拼死冲锋……
地面阵地迪斯科
老山阵地上,排列着大炮和帐篷,还有许多军用物资。
在战斗的间隙,任晓梅作为领舞,带着几十个战士跳迪斯科,场面宏大,气氛热烈。几百名解放军指战员在周围坐得很整齐,观赏这世上难得一见的战场迪斯科。
任晓梅身穿绿军装和白衬衣,又卷起了袖子。跳舞的战士,有的穿长袖军装,有的穿短袖军装,还有人穿汗背心,而离任晓梅最远的战士甚至上身光膀子下身穿短裤。还是因为天气太热!
光膀子的战士不好意思过分靠近女同胞,但离开任晓梅稍远一些也不影响他自得其乐、激情四射地摇摆和扭动。
迪斯科现场缺少乐器,这难不倒解放军。心灵手巧的战士,把空玻璃瓶挂在架子上,用木棍子打击玻璃瓶,也可演奏出必要的迪斯科节奏。
这里远比坑道里宽敞,所以,任晓梅跳得更加奔放。在她的带动下,战士们也逐步忘却了拘束和羞涩,真正进入角色。
3连机炮班小张,本来是性格内向的战士,但是他把迪斯科舞场当成战场,从而他就像换了一个人,跟着节奏,热烈舞动,仿佛要把所有的压力和疲惫都甩出去。
2营参谋小李和3连文书小王平时都是斯斯文文的,但在现场气氛激励之下而彻底放开了。他们相互配合着摇摆,时而向左,时而向右,那默契的风格,就像两只在风中成对起舞的蝴蝶。这摇摆的感觉,让人忘却紧张、消除疲劳、振奋精神。
任晓梅与战士们互相感染、互相激发,迪斯科兴味越来越高涨。任晓梅一边摇摆,一边举起右手很有节奏地高呼:“消灭小霸权,凯旋回家去!”
先是她身边跳舞的战士跟着喊,然后是包括“观众”在内的几百名指战员一起高喊:“消灭小霸权,凯旋回家去!”
战场民歌回娘家
任晓梅虽然以舞蹈为专业,但她也能够一展歌喉,边舞边唱,展现更好的艺术效果。她的保留节目之一就是民歌《回娘家》。
回娘家就像倦鸟投林归巢,心里满是期待。娘家的门,永远为女儿敞开,那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家门。娘家的饭,那是刻在味蕾上的记忆。每一道菜都有妈妈厨艺的味道,吃一口就像回到了孩提时代。任晓梅要演出小媳妇的快乐,更要演出对娘家的思念和眷恋,演出归心似箭的急切心情。
在前线阵地上,她只能够因陋就简打扮自己。她身穿白衬衣,而把军装外衣卷起来背在背上,当做“小孩”;手里捧着叠在一起的两只钢盔,当作回娘家送给爹妈的礼物鸡和鸭;把一条丝巾包在头上,她就更像一个年轻俏丽的小媳妇了。
在几百名解放军指战员观众的视线之下,任晓梅开始了自己的表演。
她一边唱着:
“风吹着杨柳嘛唰啦啦,
小河里水流呀哗啦啦,
谁家的媳妇她走呀走得忙呀,
原来她要回娘家……”
她一边以民族舞蹈风格扭腰摆臂。
当她唱到:
“左手一只鸡,
右手一只鸭,
身上还背著一个胖娃娃呀……”
她捧出两只钢盔示意这是鸡和鸭,又伸手拍拍背后的那卷外衣示意那是小孩。
然后再唱:
“一片乌云来,
一阵风儿刮……
飞了一只鸡,
跑了一只鸭……”
她把两只钢盔依次抛在地上,表示鸡鸭都跑了。看着满地滚动的钢盔,战士们觉得这个模拟效果极佳,都忍不住拍手叫好!
阵地上几乎都是男战士,“回娘家”虽然与他们无关,但是回娘家也可理解为回妈妈的家,也就是回自己的家乡,就是回到自己的祖国。
任晓梅的精彩歌舞演出引起了战士们对父母亲的思念,对家乡的惦记,然后进一步坚定了杀敌立功、彻底完成自卫反击任务的决心。
4,前线慰问送书刊
文艺演出之外,书刊也是战士们喜爱的精神食粮。文工团队员,有人背着沉重的手风琴,有人捧着成捆的杂志,走向第一线阵地。
任晓梅和她的文工团战友自己花钱买了大批杂志等各种读物送给在老山的战士们。指战员们喜笑颜开、欢欣雀跃。
任晓梅身穿绿色军装,领口露出白色衬衣,外衣挽起了袖子。她斜挎军用的挎包,英姿飒爽,精神抖擞。
她没戴军帽,满头是乌黑的秀发。她把编好的辫子盘在脑后,显得既干净利落,又秀丽雅致。
难得有这样轻松的气氛,像过节一样。战士们有的戴着军帽,有的戴着钢盔,有的光着头什么都不戴;有的敞开领口很随意,有的扣好风纪扣一丝不苟;有的戴着子弹带在胸前,有的就简单穿着军服,有长袖军装,也有短袖军装,可见当时天气比较热。
任晓梅每递交一份读物,都与战士亲切握手。还会问:
“你多大年纪了?哦,十九岁啊,真是一个小战士呢!”
“老家在哪里呢?石家庄吗,我家唐山,你与我是半个同乡啊!”
在告别之际,任晓梅对战士们说:
“大家要保重身体!”
“多打胜仗,全国人民都在等待你们的捷报!”
“将来回国后咱们有机会一定要再相会!”
年轻的战士,望着姐姐一样的任晓梅,感觉到亲人般的温暖,也感受到巨大的鼓舞。
任晓梅在自卫反击战胜利结束后,与战友们一起凯旋回国。后来她退伍,回到了地方上工作,并且于2006年结婚,建立了幸福美满的家庭。
不幸的是,2008年她因病辞世,年仅40岁。英年早逝,令人痛心。 当年老山战场的战士们即使一直不知道她的名字,也不会忘记她的音容笑貌和曼妙身姿。她的歌声和舞蹈曾经给予战士们莫大的安慰和鼓励。
任晓梅不是功勋卓著的将军,也不是名声显赫的英雄,但她深入战场前沿阵地,温暖和鼓舞了艰苦战斗中的战士,所以,她就是金凤凰和百灵鸟,就是老兵心中的女神,就是那个年代最美的女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