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危及城市公共安全的相关案件中,解救人质的案件属于非常紧急复杂的一项。要知道,对人质的解救也曾经付出过生命与鲜血的教训。
2004年,长春人质事件就为我们带来了惨痛的记忆。这桩发生在20年前的惨剧,让一个家庭失去了女儿、妻子、母亲……尽管歹徒被当场击毙,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但是对家属留下的悲伤却永远也无法磨灭。
惨剧发生之后,遇害者的家属不禁质疑起长春警方的解救人质的整个过程,因为从对遇害者的伤口来看,无疑警方采取的行动是有失误的。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在最后竟然给到歹徒伤害人质的时间,这对于家属来说,是无论如何也不可接受的。
突发!劫匪与人质被困宝来车内,情况十分危急
“砰、砰、砰、砰!”只听得四声枪响,一名歹徒被击毙在一辆红色的宝来车中。警方人员一拥而上,却发现人质已经在车中昏迷了过去。
这名早上刚送完女儿上幼儿园的年轻母亲,在经历了几个小时的极度恐惧与惊慌之后,头已经耸了下来,仰靠在驾驶座上。
她的脖子上有一条非常明显的伤口,鲜血正从伤口处喷涌出来。现场抢救人员立即上前进行抢救。
急救人员一边按住她的动脉出血处,一边将她抬上已经等候在一旁的120急救车,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急救车就呼啸着驶向最近的长春市中心医院。但令人遗憾的是,被解救下来的人质却在送医不久后,因为伤势过重,不治身亡……
2004年7月7日早上,长春市民郭晶像往常一样,开着她的红色宝来车,送女儿上幼儿园。她没有想到,她的生命将永远停止在这一刻。
当郭晶送完女儿回到车上,正打电话的时候,一名歹徒突然拉开后门,蹿上了后排座位。郭晶的呼救声,惊动了附近一家花店的老板娘。这位老板娘看到车内,歹徒正用小刀抵住郭晶的脖子,赶紧打电话报了警。
接警后,长春警方的动作非常快,他们在劫持现场三米开外的地方封锁了现场。为了能够成功解救人质,长春警方出动了几百名警察、十几辆警车。包括市公安局局长、刑侦队长都赶到现场,长春市副市长赶来亲自坐镇指挥,并参与谈判。
然而令所有人出乎意料的是,谈判过程异常焦灼。从事后的复盘来看,一方面歹徒的戒备心极强,另一方面与警方采取的谈判策略有关。要知道歹徒是一个年纪轻、阅历浅、缺乏犯案经验的年轻人。
后来证实,这名歹徒仅仅有着初中文化。这类人往往多疑且容易敏感紧张。因此很容易造成对形势的误判,导致丧失理智,行为失控。再加上,警方参与谈判的是行政领导不是专业的谈判专家。
而且在谈判过程中还频繁变动谈判人员,无疑进一步刺激了歹徒不稳定的心理和情绪。随着谈判的进行,时间的流逝,歹徒越来越焦躁不说,人质的处境也越来越危险。
击毙!劫匪被狙击手4枪击毙,然而人质却不幸遇害
此时,鲜血顺着郭晶的脖子流淌下来,她的衣服一侧已经被染红。眼看着郭晶的状态越来越差,生命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而歹徒已经越来越穷凶极恶,甚至还叫嚣着,要与人质同归于尽。情况紧急,不能再跟歹徒纠缠下去了。
警方此时认为应该更换方式,当机立断找到机会解救人质。现场围观的人山人海,再加上荷枪实弹的警察,让歹徒的情绪越来越焦躁。
眼看整个情况即将失控,于是,现场指挥部决定采取最佳时机,保障人质安全,在现场击毙歹徒。于是谈判小组一方面继续与歹徒谈判,一方面开始布置安排狙击手进入合适的位置。
然而现场当时的环境比较复杂,再加上歹徒和人质都处于狭窄的车内,因此狙击手短时间内并不好确定歹徒的位置。
再加上,车窗上贴有黑色的贴膜,在客观上也影响到狙击手的视线。一直到10点34分的时候,狙击手终于找到机会。随着四声枪响,歹徒被击毙在现场。
但令人悲伤的是,人质郭晶在送到医院不久之后,因伤势过重不幸遇难。当主治医生从急诊病房中走出来,脸色凝重地对家属说:伤者的气管、颈动脉已经被割断,并且胸部被刺数刀,抢救无效死亡。这一不幸的消息,让郭晶的家属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并一时完全无法接受这一结果。
质疑!遇难人质家属质疑警方,因失误导致救援失败
7月9日,即悲剧发生后的第二天,长春警方向遇害的人质郭晶家属通报了验尸报告的内容。而在随后的7月10日,死者的四位姑姑前往位于苇子沟的长春市公安局尸检中心,为逝去的亲人擦洗了伤口并更换了衣物。
这一连串的打击不仅令家属沉浸在无尽的哀伤之中,更在他们心中激起了诸多不解:为何在解除绑匪威胁的过程中,未能做到一枪制敌?尤为关键的是,警方首次开枪后,为何还给了绑匪可乘之机,使其有机会对人质连刺七刀。
除了警方提供的法医报告,死者身上共有7处刀伤:喉咙部3刀,右胸两刀,右手两刀。尤其是可以从喉咙和胸口的伤处看到,歹徒有足够的时间疯狂捅刺受害人。而且从伤口推断,劫匪的施暴时间将近10秒,这说明他即使中了枪,也没立即死亡。
要知道,确实有目击者看到,事发当时,枪响后,才看到歹徒站了起来,不停地对人质狂捅……
尽管事后警方在新闻发布会上,给到的说明是,因为现场车里的视线不好,隔着玻璃看得不准,而且犯罪嫌疑人和人质的距离非常近。再加上选的制高点离现场还稍稍远了一点,因此还是采取近距离寻找时机。
而且长春警方始终认为,击毙歹徒时是连续开的四枪,不承认第一枪后有卡壳。因此开枪间隔时间成了家属与警方争议的关键。在现场的录像中,只录下连续三枪的记录。因此从录像中可以判断,如果有间隔时间,一定就是在第一枪和第二枪之间。
但是,不可否认,正是因为长春警方在整个案件过程中,一系列不专业的处理方案,导致了悲剧。
当歹徒在谈判过程中,将赎金从1万元追加到10万元的时候,就应该判断出歹徒并非是有犯案经验的亡命之徒。同时,警方应该意识到,在只开了一条窗缝的轿车中,谈判会给歹徒和人质增加无形的压力。
再加上,案发现场,数千名围观群众近距离观看,这直接给解救行动带来了极大的干扰。
中国特警学院搏击教研室主任杜振高对此案的评价则是,既然决定开枪了,那就是提前打,不要僵持到最后再开枪。那就已经晚了。
确实如此,解救人质是一个复杂而科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指挥员是一个最关键的人物,开枪不开枪都是需要指挥员来当机立断下决心的。长春这次惨剧,让很多人看到,当劫匪已经用刀将人质的动脉喉管都割破的时候,再开枪击毙其实已经为时已晚。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教授高峰也认为,无论如何,绑匪劫持了人质,我们的反劫持谈判就是为了解救人质,如果人质被劫持了,不管什么理由什么情况下,人质出现了死亡,就标志着这一次反劫持谈判的失败。
无论长春警方如何辩解,人质解救的失败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是在整个过程中,许多环节都需要认真反思。
从公布的现场图像看,围观群众和警察围得过近,有时几名警察甚至同时趴在车窗上同劫匪谈话,这无疑会加剧劫匪的紧张心理,用刀死死抵住人质的喉咙,加剧他的心理崩溃进而逞凶,也不利于警察的解救。
郭晶遇害后,她的丈夫将家中所有妻子的照片都收了起来。他也不知道如何去面对女儿的眼神。无疑警方的行动失败,对郭晶的家庭来说,意味着家庭的破碎。
警方控场能力的欠缺,使得这个家庭失去了女儿、失去了妻子、更失去了母亲。这正是家属无法接受之处。郭晶的父亲在时候说到,希望此次教训,能够提高警方制暴防爆的水平。
悲剧发生后,除了深受打击的家属,社会各界也在深刻反思。人们纷纷提出疑问:如果警方没有给歹徒留10秒的时间,这场悲剧是否就能避免?又或者,如果第一枪就能直接击毙劫匪,不给匪徒持续伤害受害人的机会,那么受害人生还的可能性是否会更大?
面对这些众说纷纭的观点,我们需要冷静地看到,当时我国警方在处理此类突发事件时,经验和机制确实尚不成熟。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在付出了血的代价后,我国在人质解救方面的策略和机制也在不断地优化与进步。
从20年前的这桩悲剧我们可以看到,用心理危机干预的方式处理这类案件会更有效。事实上,在类似案件中,谈判专家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令人欣慰的是,如今我国警方已经在北京、南京、成都、杭州等地成立了心理干预专家培训机构。为公安战线上的各位警员们,教授心理干预的技巧、方法等。
同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梅建明教授也多次指出,谈判专家不仅要通过谈判赢得时间,平息现场紧张状态,还要帮助犯罪嫌疑人更理性地认识形势。
要知道,很多劫持人质的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劫持人质只是一个手段,其目的却不一定是伤害人质生命。长春人质事件就是如此。但是犯罪嫌疑人处于激动情绪中,很有可能采取过激的做法。这时就需要谈判专家进行点化。
我们相信未来,一个更成熟、更稳定的应急响应机制,将能够最大限度地杜绝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为公众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长春人质事件家属和公众质疑焦点调查
长春市劫匪劫持人质事件后续报道:被害人质身上7处刀伤
长春特警当街击毙劫匪 人质被割喉已死亡
朱涛 袁雷主编. 《电视新闻直击:中国调查报道》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