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拜登在G20峰会上高调宣扬的“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印媒在报道中称它是可以与丝路相媲美的印度“香料之路”。
所谓“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包括两条独立的走廊,东部走廊连接印度西海岸的蒙德拉港和富查伊拉港,海运至中东,利用铁路经沙特阿拉伯和约旦,通过标准化集装箱将货物运输到以色列海法港;西线走廊将从海法出发,将印度货物运至法国马赛、意大利、希腊等多个港口。
印媒报道称,除了沙特阿拉伯必须修建的一小段铁路外,整个走廊已经完工,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启用。
美国参与这一走廊建设的目的,一是继续推动所谓供应链转移,二是瞄准与丝路倡议相竞争。
虽然西方和印度一直在“唱衰”丝路倡议,它们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却与日俱增。
其实,美国搞的这个走廊倡议已有近两年时间,如果像印媒所说只需要修建一小段铁路就能启用,那么看来其效率确实一般。
再者,虽然外媒毫不避讳地称它是丝路的替代方案,但两者有很大区别。
“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更像是一个贸易、能源、电力的运输通道。在原有基础上打通它,难度要小一些。
相比较而言,包括经济走廊在内的丝路倡议,不仅是一条通道,更是涉及港口、铁路、公路、电站等领域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未来还将向技术、农业、绿色等领域拓展。因此,其建设难度及长远影响要超过一条“香料之路”。
过去十年间,印度不仅一直拒绝加入丝路倡议,甚至搞各种小动作破坏它,更是不遗余力地炮制“债务”话题,可能就是为了“另起炉灶”这一天。
当然,它通过美国支持搞走廊,外部压力要小很多。它能投入多大精力,盘活多少资源,发挥多大作用,释放多少动能,应该很快就能看出端倪。
至于如何应对西方与印度联手进行供应链转移的意图,除了继续推动与中东、欧洲贸易往来尤其是自由贸易外,也可以利用巴基斯坦等现有走廊,助力其工业化进程和新阶段走廊建设,进而形成新的有竞争优势的走廊通道。无论是基于地理还是文化,它都将是“香料之路”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