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佳作《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开除刘青山、张子善党籍的决议》赏析

曼香课程 2025-02-04 16:36:33

【资料图片】

1952年2月10日,刘青山和张子善因贪污被执行死刑,引发全国反贪反腐热潮,被称为“新中国反腐第一案”

【决议全文1】

河北省委员会发布《关于开除刘青山、张子善党籍的决议》,原文载于1951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第1版,共2页

【决议全文2】

河北省委员会发布《关于开除刘青山、张子善党籍的决议》,原文载于1951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第1版,共2页

【写作特点赏析】70年后,重新品读《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开除刘青山、张子善党籍的决议》,深切感到不仅在内容上对人们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警示教育意义,而且在写作技巧上更是一篇值得学习借鉴的典范文件。突出表现为如下3个方面:

一、文种运用十分精当。刘青山、张子善的贪污腐化堕落事件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当时二人的地位之高,问题之严重,影响之恶劣,案件之典型是非常突出的。为使更多的同志深刻理解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警惕和平时期阶级敌人施放的“糖衣炮弹”,因此对刘、张二人党籍的处理没有采用一般“处分决定”文种,而是列为特殊重大问题,由党的省委员会会议讨论通过,以“决议”的形式予以发布,使文种选择与文件内容达到了高度一致。如果不使用决议,而是“就事论事”写成“处理决定”,就不会起到使全党为之一振的强大效果。

二、谋篇布局“章法倒悬”。本文在开篇简要说明刘张二人的基本情况后随即使用一段非常简明的文字(即第2自然段)对全文的中心内容及结论作了概括,在这段“导语”提领下进而加以展开,具体陈述刘、张二人所犯罪行事实,此种写法称为“章法倒悬”。按照通常的层次安排,一般是先叙事再说理,最后得出目的和结论,这样人们需要在阅读全文内容之后方可了解精神实质。而采用“倒悬法”,开宗明义,起句立意,使人瞬间把握全文的要领和中心内容,从而起到提纲挈领的功用。在这方面,本文堪称典范。

三、叙议说融合有力。这篇决议在表述上的最突出特点在于叙事有方、议论得当、说明有力,而且将三者融为一体,重点突出,形象生动。公文写作中运用叙述要用高度概括的手法,着眼于对事物的整体勾画,证明事情的原委,通过叙事表明目的。本文对刘、张违法乱纪大量罪恶行为的叙述仅用了260多字(即第3、第4两个自然段),相当简括;在分析二人腐化堕落原因时更是只有“刘青山、张子善为贪图可鄙的不正当的个人享受,为满足其极端腐化的生活需要”一句话,切中要害;在叙述他们的犯罪手段时使用了概括而又形象的文字,话语不多但蕴意极深,例如“凭借职权,……盗窃机场建筑款、救灾粮、治河款、干部家属救济粮、地方粮及剥削克扣民工工资、骗取银行贷款”,从而将刘、张二人的卑鄙犯罪手段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再看第5段中的叙述:“刘青山说:ˊ老子们拼命打天下,享受些又怎么样!΄ˊ老子们打天下,小子们来享受!ˊ张子善则说天津地委内只能有΄一个头ˊ……而张则对人说:“应向这个同志学习”。寥寥数笔,将刘、张的反党狂妄野心和事实罪证勾画得一清二楚。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这篇决议在叙述说明刘、张二人的罪恶事实之后,于第6段又采用了一针见血的议论手法,揭示了刘青山、张子善事件的严重性即“他们要把天津地区的党委变成贪污罪犯们的驯服工具”,随即又运用了3个“正是”提领的排比句,将人们阅读决议的思绪引向高潮,并与开头部分相互呼应,进一步加深了人们的思想认识,得出必须将刘青山、张子善这样的腐败分子清除出党并交政府依法制裁的结论。这段明白晓畅的说明性文字是对前述大量事实的进一步提炼和升华,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0 阅读:41
曼香课程

曼香课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