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纳喇氏阿巴亥(1590年—1626年9月30日),即清太祖大妃,乌喇那拉氏,出生于乌拉部都城,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大妃,皇太极后母,其父为乌拉部满泰贝勒。
乌拉纳喇氏阿巴亥12岁时嫁给努尔哈赤。她天性颖悟、礼数周到、仪态万方,成为努尔哈赤的掌上明珠,独占众妃之首。她与努尔哈赤共生下三子,即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也是努尔哈赤用情很深的一位女子。1626年八月,努尔哈赤作古,阿巴亥在四大贝勒的逼迫下殉葬,年仅三十七岁。
顺治朝初年,阿巴亥的二儿子多尔衮摄政,阿巴亥得谥号“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牌位入太庙。没过多久,多尔衮暴病身亡。阿巴亥的谥号又被剥夺,牌位也被从太庙中逐出。
阿巴亥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与传奇。1590年,她出生于乌拉部,父亲为乌拉部主满泰。七岁那年,满泰遭人谋杀,年幼的阿巴亥失去了父亲,被叔父布占泰收养。1601年,为了乌拉部的生存,年仅十二岁的阿巴亥在布占泰的安排下,嫁给了年长她三十一岁、已有七位妻妾的努尔哈赤。布占泰亲自将她送入了建州女真的费阿拉城,两部族也因此联姻而关系更加紧密。
阿巴亥很快便赢得了努尔哈赤的宠爱,成为他的宠妃之一。尽管努尔哈赤当时已有众多妻妾和子女,但阿巴亥因出身名门,仍被封为侧妃,地位仅次于叶赫那拉氏孟古哲哲和富察氏衮代两人。孟古哲哲是皇太极的生母,居后宫之首;衮代则是努尔哈赤起兵时的鼎力支持者,已有三子,但曾因再嫁而身份特殊。其他妃子要么母家地位低微,要么虽出身名门却无子嗣,对阿巴亥构不成威胁。
阿巴亥成长于明末动乱年代的女真社会,虽年少离家外嫁,却懂得掌握自己的命运。《清太祖实录》记载她作为皇妃有两个显著优点:一是貌美,二是机智善变。她在后宫中周旋于诸位“姐姐”之间,凭借仪态万方、娇媚动人以及天性聪颖、懂得礼数,赢得了努尔哈赤的宠爱。尽管努尔哈赤妻妾成群,但阿巴亥仍能脱颖而出,备受专宠,这也引来了其他人的嫉妒,尤其是孟古哲哲。
孟古哲哲因阿巴亥分享了努尔哈赤的宠爱而耿耿于怀,两年后病重去世,被皇太极追封为孝慈高皇后。阿巴亥随后位列后宫之首,被立为大妃。她长期得到努尔哈赤的宠幸,为他生下了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以及一个女儿。这三个儿子深得努尔哈赤喜爱,年幼时便在父亲的帮助下成为八旗的掌管者。
然而,孟古哲哲的儿子皇太极对阿巴亥的得宠心中不满。阿巴亥虽得大妃之位,却面临新的挑战:努尔哈赤日渐衰老,年轻的继承者迟早会取代他的位置。而她的儿子们年纪尚小、阅历尚浅,虽得父汗宠爱,但论军功权势,与几位兄长相差甚远。于是,阿巴亥开始谋划未来。
她从努尔哈赤次子大贝勒代善下手,因代善已成为大汗的重臣,努尔哈赤也曾表示会托付他照顾大福晋和幼子。阿巴亥频频向代善示好,以求长久富贵。她盛装打扮吸引代善注意,频繁赠送财物,二人来往密切。同时,她还私藏金银财物以备后患,并笼络人心。
然而,阿巴亥的计谋很快被人发现。1620年初春,小福晋德因泽向努尔哈赤报告阿巴亥与代善有私情。努尔哈赤立即派人彻查此事,结果属实,且发现阿巴亥在诸贝勒大臣集会时与代善眉目传情。努尔哈赤极为震怒,但以私藏金银的罪名将阿巴亥“离弃”。
阿巴亥被驱逐出宫后,努尔哈赤心中的空虚与日俱增。他尽管表面维持着日理万机、荣华富贵的模样,但内心始终被阿巴亥占据着。最终,在他进占辽阳后,迫不及待地召回了阿巴亥,恢复了她的尊荣。
1621年,努尔哈赤占领辽阳城,达到人生巅峰。他亲自将心爱的女人接进辽阳城居住,为之前的冷漠赎罪。1622年深冬,努尔哈赤激励将士攻下广宁城,并许诺让阿巴亥领众福晋前来补过新年。女真族将士士气猛增,最终完胜。大妃阿巴亥率领众福晋组成慰问团抵达前线,广宁城被节日气氛笼罩。
1623年正月初六,努尔哈赤带着阿巴亥出巡。他们沿辽河顺流而下,白天围猎,晚上借宿于大户人家中,亲昵一如当年。此后,蒙古贝勒的觐见以及代善之子的迎亲活动,努尔哈赤都要带阿巴亥出席。阿巴亥善于调节会见气氛,为加强蒙古、女真联盟起到了推动作用。
阿巴亥陪伴努尔哈赤二十多年,见证了他势力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被大明强将袁崇焕在宁远城下击败。他意识到自己的时代或许即将结束。七月时,努尔哈赤身感不适,前往清河汤泉疗养。他预感到生命将尽,传令阿巴亥尽快赶来。
努尔哈赤在政治斗争中早已意识到阿巴亥身旁隐藏的巨大政治危机,以及贝勒子孙们的野心。他想在有生之年为阿巴亥开辟明路,故意抬举她与她的三个儿子。阿巴亥赶到后,努尔哈赤已处弥留之际。他叮嘱阿巴亥回到盛京宣布遗言,然而却在离沈阳城不远的地方永远离开了她。
接着是惊心动魄的时刻,对阿巴亥来说是一个巨大考验。众贝勒大臣最关心的是努尔哈赤的遗嘱,尤其是汗位之归属。阿巴亥怀着紧张的心情,传达了努尔哈赤的临终遗言:多尔衮继承汗位,代善辅政。然而,四大贝勒对此嗤之以鼻,阿巴亥的未来之路被堵死。
四大贝勒会议结束后,他们满怀信心地步入大厅,面对众位同僚,将储位之争推向了白热化。他们驳斥了多尔衮继位的遗诏,并公布了努尔哈赤的另一份遗愿:因大福晋阿巴亥与努尔哈赤情深意笃二十余载,故命她殉葬。此言一出,在场官员无不震惊。
彼时,大福晋阿巴亥仿若从一场噩梦中惊醒,脸色骤变,如死灰般惨白。她初衷仅是想为年幼的儿子们争取最大的政治利益,为自己日后的生活寻得一份依靠。或许,努尔哈赤生前真的曾留下这样一份遗命。然而,她万万没想到,四大贝勒竟会以置她于死地的方式进行反击。
在历史上,嫔妃为逝去的帝王殉葬并非罕见之事,现代考古学亦多次证实这一点。但按照当时的殉葬习俗,妻子为丈夫殉葬,需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逝者对妻子情深难舍;二是殉葬者无未成年子女。因此,殉葬者多为出身卑微的小妾。阿巴亥身为大妃,且有多尔衮、多铎等未成年儿子,以她的尊贵地位,若非卷入政治纷争,生殉之事本与她无缘。
然而,在男人们角逐政治的战场上,她无力抗争。皇太极等诸王传努尔哈赤遗诏,命大妃阿巴亥随努尔哈赤而去。当时阿巴亥年仅三十七,正值风华正茂,她的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分别年仅二十二、十五和十三岁。可以说,阿巴亥是后金汗位争夺斗争中的牺牲品。而阿巴亥死后亦不得安宁,顺治七年(1650年),摄政的睿亲王多尔衮为其母阿巴亥上谥号“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并将其牌位入太庙。但顺治帝对多尔衮深恶痛绝,亲政后不仅将多尔衮所立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降为静妃,还将阿巴亥的牌位逐出太庙,剥夺了她的一切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