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妈谈育儿
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陪伴孩子成长更是一门技巧,错误的陪伴不如不陪,错误的教育也不如不教
前几日,接女儿放学的路上,我左手拉着大女儿、右手拉着小女儿
一行三人很快就引起一些路人的羡慕
有位叫小丽的妈妈就比较忧愁
她先是叹了叹气
然后,有些心事重重地说“生女儿就是省心,不像我家儿子,天天就知道跟我针锋相对”
生女儿就是比儿子省心、容易教育吗?非也
人与人之间,用不同的相处方式去交流会产生不一样的影响
孩子与家长之间的相处也是一样
你的陪伴和教育方式怎么样,最终都会直接影响亲子关系好不好
同样是骨肉至亲,为什么有些亲子关系一言不合就拌嘴不止
一段亲子关系好不好
在我看来,所形成的根源就是在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信任够不够
还是拿路人妈妈小丽举例子
面对这位焦虑的妈妈,我并没有急着下定义
看了看她身边一直低着头走路的儿子,我有些好奇地问:“您每天接孩子放学的路上都会做些什么呢”
妈妈有些诧异地说:“放学回家的路上还能干些什么吗?”
诧异片刻,她又回忆着说:
“接到孩子就催着他赶紧回家,准备做饭吃,然后写作业”
“如果家里没菜了,还会带着孩子到超市买些水果瓜菜”
“到家就开始忙着做饭、吃饭,然后就催孩子写作业、睡觉……”
这位妈妈的描述呢
确实是很多陪读父母每天都会做的事情,但在这份教育里很多家长都容易忽略一个问题
即:情感需求
曾经,我也像很多焦虑妈妈那样
一接到孩子就赶紧催着接过书包,然后又不停地重复说:“快点,赶紧回家,还有很多事呢”
有一次,女儿在身后满是抱怨地说:“妈妈,你干嘛走那么快,我都追不上你了”
一句话让我当场愣住了
是呀,小朋友的世界和成年人是不同的
你走太快了、孩子会跟不上,你催太快了、孩子也会难以消化
那天过后,我一改往日形象,主动拉起女儿的小手,然后一边走路一边跟她聊天
特别是左手一个女儿、右手一个女儿时,两个孩子都显得特别活泼,她们喋喋不休地争着给我分享学校发生的新鲜事
因为每天回家都是手拉手,两个女儿对我信任程度也是蛮高的
首先,亲子关系不会出现隔夜问题,哪怕是有不开心的事通过沟通也能很好解决
其次,比起教育的一套接着一套说辞,孩子更需要一个能理解他的知音、可倾诉对象
最后,当孩子能彻底信任爸爸妈妈时,对父母所说事情、所提的建议就不会那么排斥
由此可见,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好不好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
彼此间建立信任就是第一步,也是亲子关系好不好的根源所在
孩子之间的语言交流,是在于能否走进内心的共情心理
有位奶爸反映说:
“我的儿子上初二了,他现在特别反感我,连妈妈也不愿意多搭理,接送他上下学的路上,基本上都不愿意跟我们多说一句话,我们现在这么辛苦就是为了孩子,可他连理都不愿意理我们了,养孩子究竟图的是什么?难道就是为了和我们针锋相对吗?”
说实话,我特别理解这位爸爸的无奈与难过,可教育孩子本来就是一个充满未知的路
而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家长不断试错的经验总结,还有随时纠正错误的共情心理建立
就拿这位奶爸的苦恼来说吧
曾经捧在手心里的小宝贝,如今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却形同陌路人,在内心失落的同时,还有对孩子的心理担忧
这个时候想要改变这个犀利的现状,就需要重新认识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
正如,奶爸说接儿子上下学的路上连一句话都不愿意多说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没有站在孩子角度去思考他们的疏远和冷漠呢
上下学的路上,对于小朋友们来说是比较放松的一个阶段
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大,他们渴望拥有比较轻松的欢快空间,放学的路上聊天唠嗑,或者再逛逛精品店,减压的同时还可以饱饱眼福
可这些在父母的眼里会被允许吗?不会的
有些家长觉得:“上学就好好上学、放学就好好走路,有什么可唠嗑聊天的”
也有家长觉得:“没有要买的东西瞎逛什么,纯属是在浪费时间,快走,回家赶紧写作业”
就这样,一个朝我们走来的孩子就被不同观念给拒之门外了
所以,我们和孩子建立良好语言沟通时,一定要注意先走进孩子的内心,先产生共情心理才可以和孩子建立更多可聊话题
学会把话题聊“活”,才是亲子沟通最应该掌握的技巧
《哪吒之童魔降世》上映那年,一位朋友带着她的女儿看完电影之后聊起了天
妈妈:“哪吒好看吗”
女儿:“好看”
妈妈:“你觉得感动吗”
女儿:“就那样”
妈妈:“你喜欢哪个片段”
女儿:“开头和结尾吧”
妈妈:“那你是喜欢哪吒、还是喜欢敖丙呢”
女儿:“都差不多”
妈妈:“好吧,晚上想吃什么”
女儿:“随便”
…
不到2分钟的聊天,就这样全剧终了
朋友分享完这段对话之后,看得出她脸上久久不能消散的尴尬和无语
和孩子之间那毫无感情的语言沟通,像极了一头撞在冰山上的透身凉
而朋友和他女儿的一番聊天沟通,像不像和父母之间没有共同语言的我们呢
所以,和孩子沟通需要信任、建立共情心理,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
学会把话题聊“活”,便是我们当前最应该掌握的沟通技巧
正如朋友和她女儿的沟通,一个问、一个答,看起来就像是机械一般缺乏感情
可见,亲子之间把话题“聊活”,是需要添加满满当当的感情
因为,爱是这个世界上最具包容、和影响力的东西
懂得以爱去产生影响力,这也是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了
毕竟,孩子在没有成年之前,和家人的相处时间是他人所无法超越的
把握相处的每一个阶段,用满满当当的感情去把沟通“聊活”,相信很多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用爱之名义相处,记得聊天前掌握好沟通“四门”
和孩子沟通最怕遇上的是什么?大概就是热情以待、却被孩子直接无视了
如果我们和孩子之间总是针锋相对,如果我们不知道如何修补这段糟糕的亲子关系
请记得
从现在开始放下自己焦躁的情绪,用爱之名义和孩子相处时也记得要掌握一定沟通技巧
比如,掌握沟通“四门”方法让亲子感情更亲
第一:倾听之门
倾听是我们和孩子建立沟通的第一步,认真听孩子说,孩子才能跟你分享得更多
举个例子
妈妈去上班时,三岁女儿跟在身后不停地哭闹着说:“妈妈,不要上班”
这个时候我们该如何回答才能避免伤害孩子呢
首先,一定不能说:“不上班,谁挣钱养你呀”,因为孩子听不懂
其次,也不能说:“你乖乖地,妈妈下班回来给你买xxx”,因为孩子需要的不是礼物
最后,更不能说:“你这孩子太不听话了,一点也不体谅妈妈”,因为孩子害怕被批评
如果不知道如何打开倾听之门,请记得这三句话:
•孩子哭闹时,告诉他:“没事,想哭就哭出来吧”,然后再拥抱孩子给予安全感
•孩子讲话时,告诉他:“别着急,你慢慢说,我听着呢”,然后再提出恰当建议
•孩子诉苦时,告诉他:“宝贝,你现在的感受,妈妈都懂”,然后讲讲你的感受
第二:关心之门
懂得倾听是语言交流的基础,也是打开孩子心灵的第一步
那倾听之后需要的是什么呢?就是给予孩子愿意分享、喜欢聊天的安全感了
如果孩子放学后对你说:“妈妈,我今天被欺负了”,妈妈的回答是“没出息,怎么总是被人欺负”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还会跟妈妈聊天吗?不会的
因为,在孩子的心中:妈妈只会批评,话说多了,反而会制造更多“没出息”的批评话
所以,和孩子沟通一定要打开关心之门,用关心的话去和孩子沟通,彼此之间的距离就不会那么遥远了
比如,孩子向你诉苦被欺负时,对孩子说:“我很担心你,可不可以把事件描述得具体一些呢?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发现问题了”
我们希望和孩子无话不谈,其实无话不谈的基点就是创造话题,特别是孩子受委屈时,越是具体的描述越能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接受更好的建议
也请记得,生活中任意一件小事,我们都要把它当成大事去看待,你对孩子无处不在的关心,也是真正支撑起亲子关系的桥梁
第三:尊重之门
尊重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安全感,也是亲子沟通里创造话题的机会
如果你都不尊重孩子,孩子又何必跟不理解他的人过多纠缠呢
比如,孩子期中考试比上一次多了5分
孩子回家分享这份喜悦时,父母说“才进步了5分,你就骄傲,那可不行哦”
这种当头泼凉水行为无疑是给孩子重力一击
可能对于家长来说,只是进步5分算不上什么
但在孩子的眼里,哪怕是5分,也是考前做了很多功课和努力的结果
这份努力是值得被尊重,也是值得被认可的
如果孩子分享进步时家长否定了努力,这就是不尊重孩子的努力,也会很轻易的就让孩子关闭了沟通心门
所以,和孩子沟通时记得要完全尊重他们,哪怕是生活中细微的进步和努力,都要给予满满当当的认可
第四:表扬之门
谁都喜欢听好话,孩子也不例外
特别是小朋友和大朋友,他们最喜欢做出某件事情之后,被最亲近的人欣赏和表扬
那是一种成就感,更是孩子创造更多优秀行为的自信心
表扬孩子的优点,相信很多家长都知道
但在表扬之余也有一些担忧,那就是如果对孩子表扬太多了,可能会让他们养成“只听好话,不爱听坏话”的玻璃心
而表扬呢,其实也是有技巧的,可不是一句“你真棒”那么单调
学会言之有物地表扬孩子,才能让他们更深刻地认知自己、并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比如:“这件事做得非常好,特别是xx地方,比之前进步多了”
又或者:“我发现你今天比昨天起早了5分钟,这份认真对待上学的积极性值得表扬,如果明天能再起早5分钟用来朗读课文,那就更棒了,清晨的记忆力会让你一天比一天优秀哦”
先给足孩子足够的倾听、关心、尊重,然后再用言之有物的表扬让孩子获得自我认可,相信恰到中意的沟通才是我们和孩子之间最好的话题延伸
那么,关于亲子沟通这个话题,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张华
日特编造故事,努力吓唬汉族人不要生孩子。
张华
日特文章,果断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