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毛主席的整个家族都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卓越贡献,同时也牺牲良多。毛主席的堂妹毛泽建、妻子杨开慧、二弟毛泽覃、大弟毛泽民、侄子毛楚雄、长子毛岸英,都在中国革命的路上壮烈牺牲。
其中年龄最小的是毛主席的侄子毛楚雄,牺牲时只有19岁;年龄最大的则是毛主席的弟弟毛泽民,也不过47岁!
而毛主席还在世的直系后人,有两位女儿李敏李讷,李敏的儿子孔继宁和女儿孔东梅,李讷的儿子王效芝;还有毛泽东的孙子毛新宇和他的两个孩子——毛东东和毛甜懿。
可若问这些后人里谁长的最像毛主席,那肯定是外孙女孔东梅,孔东梅面目长相简直就女版的毛主席,尤其下巴上那颗痣。
虽然与毛主席长的相像,但孔东梅却不愿意借助家里的力量,更不愿意沾毛主席的光。
那么,孔东梅的生活又是怎样度过的?不愿靠借外公光环的她又做了哪些成就?
让我们一一道来:
一.母亲李敏
孔东梅的母亲是毛主席的大女儿李敏。
1936年冬,李敏出生在陕北的保安县,取名娇娇,4岁时被送到苏联由母亲贺子珍抚养。
苏联那时的生活条件很苦,贺子珍除了照顾女儿还要照顾毛岸英兄弟,由于物资极为匮乏,贺子珍工作之余还要种地来保障一家的饮食和营养。
后来,李敏突然患上肺炎。由于战争时期药品缺少,李敏的病情越来越重,危在旦夕,甚至医生都说李敏没救了。贺子珍护女心切,她不顾苏联国际儿童院的规定,把当时已经都推到太平间走廊的女儿接回家自己照顾。
为了保证孩子的营养,贺子珍拖着生病的身体去工作,拿着辛苦种的菜去换钱。甚至去变卖自己的衣物,去换取白糖和奶粉。在贺子珍精心的照顾之下,奇迹发生了,李敏的肺炎终于痊愈。
可是在李敏病好之后,外国领导人子女所在的苏联国际儿童院,就要求李敏返回学校,这里既有学院一贯的管理原因,也有政治原因。但是贺子珍心疼女儿,不想让孩子回去。为此,她还与苏联国际儿童院的领导发生了争吵。
后来,贺子珍被人诬陷得了精神病,被强制抓进精神病院,李敏也不得不回到国际儿童学校。
贺子珍
好在,李敏还有两个哥哥,毛岸英兄弟经常来看她。直到这时,毛岸英才指着学校张贴的各国领导人画像里的毛主席说,这是咱们的父亲。
1947年,在苏联大使王稼祥的交涉下,贺子珍终于从精神病院释放。不久,李敏和母亲、哥哥一起返回祖国。
1949年初夏,娇娇回到了毛泽东身边,李敏曾告诉一直跟踪采访她的记者王行娟:“和爸爸在一起的那段快乐时光,太短暂了。
1959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的李敏,和炮兵司令孔从洲的儿子孔令华结婚。他是李敏中学时的同学,一年后,李敏生了个男孩,也就是孔东梅的哥哥孔继宁。
婚后,李敏就搬出了中南海自己居住。加上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从此以后,李敏要见毛泽东一面很难。在父亲逝世前几天,李敏去看他。他拉着李敏的手说:“娇娇你来看我了?你为什么不常来看我呢?”
她与丈夫在国防科工委辛勤工作,拿着并不丰厚的薪水。他们不仅要承担起抚养两个孩子的重任,还每月不忘给远在他方的母亲贺子珍寄去一些零用钱。
二.外婆贺子珍
1972年,孔东梅出生在上海,妈妈李敏没有精力照顾她,只能把她放在外婆贺子珍身边。可以说她的童年是跟外婆长大的。
李敏把她的照片带给外公毛泽东,又把毛泽东的照片带回给她看。后来孔东梅说:“我们只在照片上见过面,外公为我取了‘东梅’这个名字,‘东’取自他的名字,‘梅’是他平生最喜欢的植物。”
孔东梅从小和外婆一起生活,贺子珍对孩子很喜欢,但是也很严厉。所以孔东梅比其他孩子受到更加严格的管教,从小言行举止都有规范,吃点小零食都是奢望。
最令孔东梅记忆深刻的是,有些小朋友一听说她是谁的孩子,便不和她一起玩,即使当时的她并不能理解这其中的缘由,可是潜意识里,她已经开始将这份特殊的“关系视为一种障碍,让她无法与朋友打成一片。
孔东梅在6岁时回到父母身旁。因为母亲身体欠佳,父亲又公务繁忙,哥哥远赴海外读书,所以到上大学的期间,她还要操持家务和照料母亲。
尤其后来毛泽东去世后,李敏每个月60元的补贴被停了,李敏一家的生活越加艰难。在那段时光里,她内心深处怀揣着一个梦想,那就是开设一家小书店。在她看来,唯有如此,方能尽情挥洒自己对文字的热爱,满足自己对印刷品的强烈渴望。
大学毕业后,孔东梅并未选择走一条轻松安逸的道路,那个时期的大学生还非常珍贵,无论进入国企或者乘着改革春风进入外企也不是难题。如果她想进入政坛,评价家世渊源也不是难处。
但是孔东梅心中还有着更为远大的抱负,为了日后能够独立自主地创业,开启属于自己的事业篇章,去追寻真正想要的生活与成就,于是毅然踏上了一条充满挑战与未知的奋斗之路。
三.创业艰难
孔东梅在毕业后,便投身于当时在金融业刚崭露头角的泰康人寿。创业初期,团队规模只有仅仅十几人,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必须是多面手。
孔东梅在这样的环境里,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如此坚持了三年之久。在这期间,她见证了公司规模如同滚雪球迅速扩大,从中学到的价值远超赚的钱。
在这种情况下,她内心涌起强烈的冲动,想试试独立创业!于是在1999年,孔东梅注册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
可是,也就在这一年,她的父亲孔令华遭遇车祸住院。让人不好接受的是,孔令华不是在车祸中直接去世,而是在二次手术的时候死于医疗事故。
这样的悲痛让李敏难以承受,她的身心遭受重创,再次住进了医院。哥哥孔继宁因工作关系远在驻外大使馆,无法顾及家中事务。
于是,料理父亲后事、办理母亲住院手续以及后续的照顾,全都压在了孔东梅一人肩上。加上刚刚创业,各种各样的事情压在了这个女人的身上,而真正让她心急如焚的是母亲的手术费。
李敏作为毛主席的女儿,其晚年生活远非外界所想象的那般宽裕,她与孔令华的工资时常入不敷出。如今母亲重病住院,李敏创业也花掉了不少积蓄,面对医院高额的每日花销,孔东梅陷入了深深的困境,母亲的治疗能维持多久,该从哪里筹措这笔救命钱?
孔东梅开始向亲朋好友借钱,但可惜四处碰壁,依然无法凑齐母亲手术费。最终无奈的她,鼓起勇气向中央发出了求救信,希望中央看在母亲是毛主席女儿的份上,能借一笔钱支付李敏的医药费,并郑重事后必定如数归还。
中央委员们在收到孔东梅的信之后大为震惊,他们无法想象毛主席的女儿会陷入如此困境。尤其是贺子珍的战友刘英在得知此事后,给予了重要的支持。随后,中央分管组织人事的负责人亲自致电,在询问了李敏的病情以及困难后,明确表示一定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中央政府迅速组织并发起了一场募捐行动,诸多德高望重的中央老领导们,纷纷慷慨解囊、鼎力相助。在众人齐心协力的努力之下,所需的住院手术费终于凑齐。
可是当李敏术醒来,却对孔东梅提出了严肃的批评。在她心中,孔东梅向中央求助的行为,在李敏看来,是在打着毛主席的旗号行私事,这是严重违背家族一直坚守的原则。
母亲身体康复之后,孔东梅才又投身到自己的创业之旅中。
在北京的798艺术中心,孔东梅以菊香书屋命名自己的公司,旨在深切缅怀她的外公毛泽东,因为菊书屋是毛主席在中南海生活与办公的地方。
整整两年,孔东梅始终在奔波忙碌。为了创造《听外婆讲那过去的事情》,她多次奔赴井冈山进行实地考察,力求得到更多珍贵的历史素材。在公司发展基础逐渐稳固之后,她立志打造出一个独特的红色品牌,传播“红色经典”文化。
2003年,孔东梅陪母亲李敏踏上了归乡之旅,目的地是毛主席老家韶山。孔东梅在走访过程中意外发现,毛主席童年在韶山的时间并不长,幼年毛主席是在他外婆家湘乡唐家坨长大的。
这一段过往,引起了孔东梅极大的兴趣,原来自己的外公也和自己一样,童年经历居然也是在外婆身边长大。
更有意思的是,在了解过程中,孔东梅惊喜的发现,外公毛主席的外婆居然也姓贺,跟自己的外婆贺子珍一个姓,这可真是奇妙的缘分。
2015年,孔东梅成立了东润公益基金,基金会在2024年还推出了“东润启航高中班”项目。
基金会将红色革命老区县选择高中,根据家庭情况和学习成绩选择50名学生组建“启航高中班”,持续资助该班学生高中三年。
项目计划覆盖全部红军长征沿线重点红色县域及其他地区著名红色革命老区县,在遵义、瑞金、井冈山、红安、会宁、延安、泸定、上杭、百色、韶山等100余个红色革命老区县市实施。
参考资料:
毛泽东的外孙女孔东梅 唐小烨;华丽 党史天地2008-01-15
毛泽东外孙女孔东梅:时尚的红色后代 现代营销(学苑版)2009 (09)
毛泽东家三代女性的百年传奇 新湘评论2010 (24)
孔东梅:信念是最大的财富 理财2011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