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汤是肺部的清洁工,是治痰湿的主方

鸿朗说健康 2024-09-10 22:48:46

中医有一张特别有名的化痰方,相信大家都听过它的名号,它就是号称千古化痰良方的二陈汤。二陈汤最早见于宋代的《和剂局方》,组成很简单,却丝毫不影响它在化痰湿方面的地位,被成为“治痰湿的主方”、“治一切痰证的通治方”,后世的人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又创立了不少祛痰的方子。

为什么叫二陈呢?因为方子中的半夏和陈皮这两味药越陈效果越好。半夏性味燥烈,可以燥湿化痰降逆;陈皮理气和中,燥湿化痰,和半夏搭配起来可以增强整个方子的化痰祛湿的功能。此外,陈皮还可以推动气机的运行,湿的气行湿宜化;茯苓利水解决聚湿生痰的根源问题;甘草调和,让其他三味药齐心合力,共同歼灭痰湿。

那么有的人就会说了,我除了痰多以外,同时还有胸闷、心烦、睡不着、容易被惊醒、醒来以后心跳很快、恶心呕腻等症状,舌苔白厚腻。这时候我们可以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加入枳实,竹茹等药物,就组成了温胆汤,可以帮助我们清胆咳胃,除烦止呕。

还有一些人呢,痰湿时间比较久,已经化热了,除了上面的症状以外,还有咳吐黄痰,腹胀、胃疼、恶心呕吐等问题,舌头伸出来一看呢,舌苔黄厚腻。我们可以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加入黄连、竹茹等药物,就组成了黄连温胆汤,帮助我们清热化痰,降逆止呕。

当然了,除了上述几个常用的方子,还有导痰汤,它以二陈汤为基础,再加入胆南星和炒枳实,这些药材具有燥湿化痰、行气开郁的特性,能够帮助解决痰浊蒙蔽清窍所引起的头晕,胸闷,食欲不振等问题。

另外,如果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加入炒制的胆南星、菖蒲、远志和党参,就变成了涤痰汤,它能够帮助解决痰迷心窍所导致的一些问题,比如说话不清楚,手脚不灵便等

总之,在中医的许多治痰方子中,很多都有二陈汤的影子,它们能够帮助解决各种痰湿以及痰湿导致的怪病顽症。

在说这个方子之前,我们先来说说痰。

痰,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病理产物,不管你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有可能出现痰多的情况。

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像感冒咳嗽时能够咳吐出来的痰,是有形的,稠粘或清稀并有黄、白、灰、绿等色。这就是狭义上的痰。

广义的痰即无形的痰,在周身任何地方均能到,在局部能引起痰病。如痰阻经络,脉络不通,人四肢局部就会麻木;痰迷心窍——人就会神志错乱,癫疯。“无痰不作眩”——痰多了,蒙蔽了清窍,人就会头晕,目眩;这都是无形的痰的表现。

中医对痰的认识,痰为病邪,“百病皆能兼痰”,痰是致病原因。朱丹溪认为:“百病滋生不外乎气、血、痰、郁”。前人并有:“顽痰生怪症之说”。

而二陈汤就是一张既能化狭义之痰,也能化广义之痰的通治方。

二陈汤方子如下:陈皮15克、清半夏12克、白茯苓15克,炙甘草6克。

这个方子就4味药,算是一个很基础、很基础的方子了。但很多老中医都说:“你只要掌握了二陈汤,就能够治痰,哪怕你别的都不会,这个方子用好了就够你打天下了”。

为什么凭小小的二陈汤就能化痰呢?

要弄懂为何它能化痰,我们的从痰的来源说起,所谓“打蛇打七寸”。

痰,其实是水形成的。

我们体内有将近70%的水分,这些水分正常的状态下叫做津液,如果水液代谢异常,就是形成湿,湿聚起来就是痰。

而水液想要正常代谢,离不开脾肺的相互配合。(还有肾,我们之后再说)

具体来说:我们把水喝到胃里面,胃发挥“受纳”的功能,我们的脾就在胃旁边,接着脾会把胃中的水转运到肺,这就是“脾主运化水液”。

水液到了肺里面之后,一部分水液会把通过肺的宣发作用,被输送到体表,化为汗液,排出体外。同时另一部分水会通过肺的肃降作用被向下输送到肾与膀胱,而成尿液,排出体外。

还有一部分水液通过肺的宣发、肃降到达人体的组织、官窍,起到滋养,濡润作用,你的嘴巴就不干了,大便也不干了,所谓“水津四布,五经并行”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痰本质上就是水液代谢紊乱的产物,而其中尤以肺脾最为重要,古人用了一句十分经典的话来概括,叫做“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

所以化痰首先要健脾:脾气得运,痰湿自除。还要肃肺:肺清痰自化。另外不要忘了理气:气郁可生痰,气顺痰自消。

先说二陈汤治本的两味主药:陈皮和半夏。

陈皮也就是橘子皮,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肺经。

年代越久远,质量越好,价格越贵,有“百年陈皮,千年人参”的说法。

《神农本草经》记载陈皮:“辛香而行,善疏理气机,条畅中焦而使之升降有序。”概括来说,陈皮具有行气理气、健脾和胃、止咳化痰等功效。

因此二陈汤用陈皮一方面用其辛燥之性,直接燥湿,湿邪没了,痰也就就没了。另一方陈皮还能理气,条畅中焦之气,气郁可生痰,气顺痰自消。

再有就是半夏,半夏像一团干燥的小球,也贴别的燥,可燥湿化痰、就像地上有水,可以直接撒点干土一样。半夏还能降逆,让气机往下走,也兼顾到了理气。

接着便是茯苓:茯苓除了能补气健脾,还能利湿于下,让湿从小便排出;所谓”痰由湿生,湿祛则痰消“,故以茯苓健脾利湿。

最后益以甘草和中补脾,使脾健则湿化痰消,增强脾气化湿的原动力。但是,甘草不要用多了,用多了反而会造成水肿。

二陈汤整体偏于温燥,适合湿痰和寒痰,也就是白痰和清痰,像黄痰和绿痰等热痰,万万不可只用二陈汤,可以在本方基础上加减变化。

文末我们再介绍几个二陈汤的常用加减。让大家选择使用。

风痰(体胖,眩晕、痰多,咽中有痰声,四肢麻木,舌强,癫痫):加胆星,竹沥。

热痰(痰黄稠,不易咯出,面赤,口干唇燥):加黄连,竹茹。

气痰(痰干,咽干,咯不出,胸胁腹满):加香附,枳壳。

燥痰(痰干,成小块,咯不出,咽干,鼻燥,喉痛):加瓜蒌,杏仁。

胁痰在皮里膜外加白芥子,四肢麻木不仁加竹沥。

0 阅读:77

鸿朗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