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19岁当皇后,22岁成太后,一生三次垂帘听政,临朝听政30多年

颜威说历史 2018-08-31 11:58:52

“垂帘听政”出自于《旧唐书·高宗纪下》,记载“时帝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自诛上官仪后,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

意思是指的由女后辅佐幼主临朝听政,在殿上宝座前用帘子遮隔,处理国家大事。但垂帘听政的故事在战国时代就出现了。

战国时期,因为国王早逝继承者年龄又小,于是就由其母辅政,帮助处理国家大事,被称之为“女主临朝称制”。而太后“垂帘听政”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数见不鲜。

最早的芈八子,也就是宣太后,接着是汉朝的,汉朝太后垂帘听政的人物很多,比如吕后专权,吕后之后还有窦太后,窦太后之后还有王政君。而最出名的莫过于武则天和慈禧太后,武则天出名是因为日后当了皇帝。慈禧出名是三次垂帘听政。当然,历史上三次垂帘听政的除了慈禧外,还有此人。

她20岁当皇后,22就成了皇太后。一生中伴历五位皇帝,三次出来垂帘听政,又三次退隐归政。三次临朝听政的时候还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母亲、婶母、堂嫂。而且还与民为恤,与权臣周旋,有着令人信服的胆识谋略,又有难能可贵的霁月胸怀。这在中国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她就是东晋康帝司马岳的皇后褚蒜子,这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诸多伟大女性中的佼佼者。

那就来一度褚太后的风采。

褚太后叫褚蒜子,她出身名门望族,褚家世代为官。祖父褚洽是武昌太守,父亲褚裒官拜卫将军、徐兖二州刺史。

褚太后从小就貌美如花,大方优雅,聪明伶俐,气质见识都不同于常人,所以,被琅琊王司马岳选作王妃。《晋书》上记载:“聪明有器识,少以名家入为琅琊王妃。”

公元342年,晋成帝司马衍病死,由于其子尚小,就传位其弟司马岳。司马岳成为皇帝后,褚蒜子自然成为皇后,这一年,她19岁。

可是皇后没当多久,就成了荣升为太后。为什么?我们知道东晋的皇帝个个寿命短,所以,司马岳也不例外,他在位两年,又呜呼哀哉。其两岁的幼子司马聃继位,于是褚蒜子就又晋升为皇太后。成了褚太后。这一年她22岁。

因为司马聃年幼,无法执政,所以,群臣联名上奏,请褚蒜子以皇太后身份临朝听政。史书记载“伏唯陛下德侔二妫,淑美《关雎》,临朝摄政,以宁天下”。

褚太后审时度势,于是“敬从所奏”。公元345年正月初一,22岁的褚蒜子抱着3岁的司马聃接受百官朝贺,改年号为永和。东晋进入“女皇”统治时期。褚太后开始了第一次垂帘听政。

在她的治理下,东晋逐渐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军事实力也大大增强。期间大将桓温灭掉西南的成汉政权,尽收蜀地,又领兵三次北伐,使东晋军威大振。桓温开始位极人臣,就此也日渐骄横起来。但在褚太后的统治和平衡下,东晋的朝政还是稳定的。

公元357年司马聃15岁时,褚太后归政其子,退居崇德宫。史书记载:“升平元年春正月壬戌朔,帝加元服,告天太庙,始亲万机。皇太后居崇德宫。”

不过就在褚太后刚刚还政,问题就来了。因为褚蒜子不再摄政,辅政的司马昱缺乏权谋治世,不表态、不策谋、不出主意、不作为,这种中庸的态度,让权臣桓温一天天膨胀起来。桓温权力越来越大,气焰越来越高涨,越来越不把司马家族放在眼里。

而且晋穆帝司马聃也是个可怜的短命孩子,只有十九岁就病逝了。早逝的晋穆帝没有儿子,所以,褚太后选定晋成帝司马衍长子琅琊王司马丕,相当于把当年司马衍传给司马岳的皇位,又还给了司马衍的儿子。

司马丕即位为晋哀帝,封自己的生母周氏为皇太妃,仍然尊褚蒜子为皇太后。

褚太后原本以为了立了个已经成年的皇帝,自己可以歇歇了,不成想,司马丕对政事不感兴趣,却迷信方士,成天不吃饭,只吃金石药饵,年纪轻轻便病倒在床。史书记载,“帝雅好黄老,断谷,饵长生药,服食过多,遂中毒,不识万机,崇德太后复临朝摄政。”

没办法,大臣们再次上表请司马丕的婶母也就是褚太后第二次临朝执政。

褚太后再次垂帘不到一年,司马丕就“登仙”而去了。于是褚太后颁布一道册帝的太后诏书,立司马丕的亲弟弟、晋成帝司马衍次子海西公司马奕为帝。

也就在这时候,权臣桓温看东晋皇庭局势动荡,皇帝还的比什么都快,刚好自己对外受阻,于是打起了对内的主意,什么主意呢?皇帝的主意。没错,他想当皇帝,谋朝篡位。他甚至说:“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覆遗臭万载耶”,既然我不能流芳千古了,那就让我遗臭万年吧,可见其篡立之心已决。

于是桓温开始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他的篡位行动,首先他造谣、诽谤说司马奕不能生育,他的三位皇子都是假皇子。接着他又向朝廷提议废司马奕,改立丞相司马昱为帝。

褚太后迫于桓温的威势,又因司马奕却已威信扫地,权衡利弊,只得下诏废掉司马奕。司马奕被废为东海王,丞相司马昱成为新帝即晋简文帝。

简文帝是晋明帝司马睿的小儿子,这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论辈分,他是褚太后的夫家伯父,可怜的傀儡司马昱才做了八个月的皇帝,就一命呜呼了。

好在司马昱窝囊了一辈子,死前却做对了一件事,那就是,传位给自己11岁的儿子司马曜,没有遵循桓温的意愿禅让帝位给他。结果连气带病的去世了。

简文帝、桓温双双去世后,于是群臣再次上表,请求退隐崇德宫的褚太后第三次出山。

没办法,已经50岁的褚蒜子,只好再次出来垂帘听政,这是她第三次出山了,这次是作为堂嫂。

这次出山后,褚太后逐步消除了桓温的子嗣势力,控制了朝中局面。褚蒜子仁行天下,将国家治理得头头是道。她曾下诏抚恤受灾的百姓,“水旱并臻,百姓失业,夙夜惟忧,不能忘怀,宜时拯恤,救其雕困。三吴义兴、晋陵及会稽遭水之县尤甚者,全除一年租布,其次听除半年”。这些政令清明、与民生息的政治举措,也让社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等到孝武帝司马曜成年后,褚太后主动归政,深居内宫,公元376年,褚太后下诏,归政于孝武帝司马曜。到此为止,褚太后垂帘听政的政治生涯正式结束,从此她深居内宫,不问朝政。如果从公元345年开始算起,到现在376年,褚太后临朝听政三十多年。虽然中间停止,但基本上是垂帘听政的。

公元384年,这个对东晋王朝有着不可磨灭功勋的皇后,这个一生极富传奇色彩的伟大女性,因疾而终,享年61岁。

纵观褚太后的一生,19岁成皇后,22岁成太后,年纪轻轻就丧夫,中年又丧子。一生三次垂帘听政,三次归政,一次又一次挽救了东晋王朝,一次次扶立皇帝,一次次临危听政,如果不是有她,东晋王朝也许就是另一番更加惨淡的局面。

朋友,欢迎关注!

0 阅读:2
颜威说历史

颜威说历史

故事说人物,人物说人性,人性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