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荒诞的社会和金钱编织的迷网

颜威说历史 2025-04-09 16:58:40
毛姆

毛姆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月亮和六便士》《刀锋》《人性的枷锁》。他是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英国皇家文学会会员。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发表于1919年,是毛姆最具影响力作品之一。据说作品的原型人物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毛姆以他的生平为素材,经过艺术加工、提炼而成的一个传奇故事。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构建了一个充满隐喻的精神突围史。故事的主角思特里克兰德是一个证券经纪人,收入丰厚,而且有着幸福美满的家庭,妻子漂亮,女儿成绩很好,可以说完全是人生赢家。思特里克兰德完美嵌合了维多利亚时代对成功人士的全部定义——体面的职业、优雅的客厅、符合社交礼仪的婚姻。

不过在四十岁的某个清晨,思特里克兰德突然撕碎了这张精心编织的生存面具。他放弃了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说是要去追寻自己儿时的梦想,当年的初心。于是他将证券账簿替换为画布,当起了画家。

当他开始重新选择的时候,他抛弃的不仅是股票经纪人的身份,更是整个社会的运行法则。在巴黎贫民窟的阁楼里,这个曾经的资本操盘手进行着惊世骇俗的价值重置:他拒绝画廊主的收购邀约,将完成的画作随意弃置,甚至用油彩覆盖已完成的创作。这种对艺术商品属性的彻底否定,构成了对艺术资本化最决绝的抵抗。

小说中三次关键性转折皆具象征意味:引诱施特略夫之妻是对中产阶级道德准则的暴力解构;流亡塔希提岛是对现代文明的物理逃离;最终在原始部落的壁画创作,则完成了艺术本真性的终极回归。当土著妻子阿塔将画满壁画的木屋付之一炬,这个仪式性场景宣告了艺术彻底挣脱了收藏、交易、评鉴的资本链条,实现了纯粹的精神性存在。

荒诞的社会和金钱编织的迷网

在机械复制的金钱主义时代,思特里克兰德的逃亡轨迹恰似一柄刺向资本铁幕的利刃。证券交易大厅的电子报价屏与巴黎画廊的拍卖槌,本质都是资本增值的具象化装置。毛姆以手术刀般的笔触剖开了现代社会的生存悖论:当人类将自身价值简化为银行账户的数字游戏时,那些在证券交易所精准操盘的双手,何尝不是被资本驯化的提线木偶?

小说中的荒诞性在多重维度展开:施特略夫对艺术的真诚热爱反遭命运嘲弄,其妻布兰奇的自缢身亡揭开了中产婚姻温情面纱下的权力博弈;塔希提岛的白人殖民者仍在用英镑丈量艺术价值,这种文化殖民的荒诞延续证明资本逻辑的无所不在。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思特里克兰德生前竭力躲避的艺术市场,最终仍将其作品吞噬为天价商品,这黑色幽默般的结局恰是资本世界最深刻的荒诞寓言。

在货币哲学统治的荒原上,思特里克兰德的疯狂恰恰是最清醒的存在主义反抗。他像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用不断涂抹的画布对抗着商品社会的异化进程。当文明世界用六便士构筑起精密的生存矩阵时,这个自我放逐者选择在原始洞穴中追逐月光——这不是浪漫主义的逃离,而是现代人重建主体性的悲壮尝试。

毛姆真正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在这个荒诞的社会中,统治意图用具象化、简单的金钱化来完成权力迷网的布置。将所有人都纳入到这个由金钱购置的权力迷网中。

人与人沦为了简单的金钱关系,利益关系,每个人都在算计着,金钱理性、利益理性代替了人的价格,代替了人类特有的情感和个性。所有人按照统治的意图,遵从统治者的意志。遵从一种意识形态,顺从、服从专制的权力和统治。成为统治玩弄的木偶而已。

0 阅读:13
颜威说历史

颜威说历史

故事说人物,人物说人性,人性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