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哲宗赵煦幼时的成长

阿柳聊历史 2023-05-07 16:54:54

1085年,宋神宗病入膏肓。王后与大臣们簇拥着他,恳请他为储君。丞相曰:封延安郡王如何?让她坐到皇位上来。正是赵煦,延安郡王。宋神宗无言以对,只是轻轻的点了点头。太后带着赵煦往外走,与朝堂上的大臣们见面,依照礼节,自然要好生夸奖一番,好让朝堂上的大臣们看看,他们要伺候的这位新君,到底是何等人物。她绞尽脑汁,慢慢地说:此时的王储,能背下七册《论语》,在皇上病重时,他还亲自抄录了几本佛经,为皇上祈祷。又拿出了赵煦所写的文章,呈到了众官员面前。就这么一件事,文武百官都同意了。倒不是皇后和文武百官们,对未来的君王有什么特殊的需求,只是,赵煦还很年轻。他才九岁,如果放在现在,只能上三年级。

作为宋神宗的第六子,他既不是长子,也不是次子。之所以选择他当皇帝,是因为他五个兄弟都死了,他是宋神宗在世的几个孩子中最大的一个。在这个时代,想要成为一国之君,并不容易。宋神宗登基后,才知道自己的家底实在是太寒酸了,根本没钱为先帝下葬。于是,他果断任命王安石,进行改革。在朝堂上,对改革的反对从未间断。甚至在后宫里,也有很多反对他的人,比如他的生母高太后,还有他的正室向氏,他们都是暗中支持旧制度的人。

宋神宗一死,高太后即位,便急不可耐地将宋神宗的新政尽数废除,所有支持新政的人都被革职,而原本支持旧政的人则被扶正。自始至终,谁也没有看过九岁的年轻的皇帝一眼。在他们看来,根本不需要。不过,还有一件事情,关系到年轻的皇帝,她也很着急。这宋神宗也真是够邪门的,居然还能把自己的先祖律法给换掉。他们控制不了一个成年的君王,但控制一个未成年的君王,还是绰绰有余的。9岁,真是个美好的年纪。而如今,朝廷之中,老臣如云,正是将眼前这位年轻的君主,塑造成为众人心中明君的大好时机。赵煦的演讲,可谓是声势浩大。伟大的诗人苏东坡和伟大的思想家程颐,手执教鞭,来到赵煦的书斋。当然,要是让赵煦知道,他的后人对段凌天是何等的艳羡和嫉妒,绝对会狠狠的给段凌天一个白眼。他小时候,过得很苦。那些大名鼎鼎的老师,对他来说,实在是太可怕了。

赵煦小时候,有这么一段经历:在一片春风拂面的园林之中,赵煦随意的取了一根杨柳,放在手里摆弄着。他那位著名的导师,马上就来到了他的旁边,一本正经地对他说:你虽然是君主,可就算是一根树枝,也可以随心所欲的生长。你怎能如此刻薄?哪怕是赵煦脚下有一只微小的蝼蚁,都会传到他的师父耳朵里。教师再三询问:那你拿这只蚂蚁怎么办?可是,当赵煦说出那句话的时候,他才恍然大悟:“我不是在践踏它们,我是在为它们开道。”然后教导他,要用这种心态来看待人民。书房中郁闷,在朝中也是郁闷。朝中群臣,也只是认可了高后,并未将这位年轻的皇上放在心上。每一次上书,都是高太后与赵煦相对而立,群臣在高太后面前,都是毕恭毕敬,唯独留给赵煦的,是一片冰凉的屁股。连插嘴的资格都没有。当了那么多年的傀儡,也不知赵煦能不能将这些官员的面孔都辨认出来。

朝堂上的官员,对于皇上的奏章并不热衷,但对于皇上的私人生活,他们还是很关心的。某一日,宫中忽然下旨寻找乳母。有好几个特别注意陛下动静的老家伙聚在一块议论纷纷,最后得到的结果让所有人都惊出一身冷汗:一个十多岁的年轻皇帝,生下了自己的儿子。要不然,就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喜欢上了一个成熟的女人。这可如何是好?当下,他就挽着衣袖,一副慷慨激昂的样子。但高太后还是下了旨意,澄清了这个谣言,说这是小公主的乳母,是皇帝留给她的。至于赵煦,等他苏醒过来的时候,却是看到,原本服侍他的二十个丫鬟,已经有十个变成了陌生的丫鬟,另外十个丫鬟,也都是脸色苍白,泪流满面。回想起来,多年以后的赵煦还是有些心有余悸。

2 阅读:86

评论列表

用户15xxx89

用户15xxx89

1
2023-05-08 05:11

北宋那些文臣,做文章自是不用说的——“全文背诵天团”。然而能正经做事的就没多少了,再把懂武事和“不以私怨废国事”这两条加上,真的就屈指可数[流鼻涕],好像到最后就只剩范文正公了?

多乐乐

多乐乐

2023-06-13 13:56

[点赞]

阿柳聊历史

阿柳聊历史

每天更新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