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战争中的纸桥大捷到底是怎么回事?黑旗军与刘永福为什么能够两次击败法国人?

箪瓢斋 2025-01-18 19:01:05

由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在中法战争中取得的纸桥大捷,可以说是中法战争的前哨战,是整个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纸桥大捷有两次,两次战斗相隔有十年之久。因此,只能说第二次纸桥之战才是中法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什么两次战斗要拖延这么长的时间?不了解一下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史以及黑旗军的历史是无法把这件事讲清楚的。下面就从法国对越南的侵略开始说起。

(一)

法国对于越南觊觎已久,早有将其并吞之意。而越南的阮氏王朝对于西方势力的入侵采取了与大清一样的态度,那就是闭关锁国,一律拒之门外。

不过,闭关锁国可是挡不住西方的坚船利炮。1854年,有一些法国传教士在越南被杀害。拿破仑三世便找到了对越南开战的借口。1858年,他借着与英国联合进攻中国的机会,派出了三千人马去攻打越南。

当时的越南皇帝名叫阮福时,年号嗣德,后世称为嗣德帝。嗣德帝见法军来攻,便派兵抵抗。但是越南军队哪里是法军的对手?在洋枪洋炮的轰击下,越军大败,越南南部的城市接连沦陷。

嗣德帝向着大清求救,然而大清此时面临着太平天国与英法联军的两面夹攻,自顾不暇。嗣德帝没有办法,只好与法国人议和。议和的结果当然就是割地赔款。

1862年,第一次西贡条约签订。按照条约,越南将包括西贡市(今胡志明市)在内的南方三个省割让给了法国,同时还要赔款四百万元。

越南的国土当时分为南圻、中圻、北圻三个部分。按照这个条约,越南一下子就丧失了三分之一的国土,整个南圻基本都被法国占领了。

法国在南圻站稳了脚跟之后,就开始琢磨着向北发展,不断地向着中圻、北圻窥探。越南的国土两头宽、中间细,中圻其实没啥油水,法国人更大的兴趣在北圻,因为这里有红河三角洲,是个非常富庶的地方。

十九世纪越南官员

不过,1870年的普法战争打断了法国进军北圻的步伐。战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由于第三共和国内部政党林立,政府更迭频繁,所以进军北圻的事情一时也摆不到桌面,于是就拖延了下来。

看到殖民的脚步减缓了下来,有人对此大为不满,这便是越南南部的法国殖民当局。在西贡,有很多法国人都跃跃欲试地想要继续发动对越南的战争,把整个越南都彻底占领。

1873年9月,有法国商人与越南当局在北圻发生了冲突,法国驻越南南圻总督杜伯雷将军派出了海军上尉安邺(弗朗索瓦·加尔尼埃)率领着一支170人的队伍到北圻去处理此事。

安邺是一名职业军人,当年参加过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战后就留在了远东。他对于侵略扩张是十分狂热的。杜伯雷总督给他的使命是与越南人谈判,安邺却二话不说,到了北圻就开打。

越南军队在北圻有二十万之多,安邺的远征队只有170人,大部分还都是法国训练的越南南方人,真正的法军只有二十多个。然而,在安邺的进攻下,越南军队竟然土崩瓦解,望风而逃。安邺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克了河内、海阳、宁平、南定等四座北圻主要的城市。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大胜,主要原因还是越南军队太腐败了,他们当时实行屯田制,兵民一体。越南士兵其实就是些普通农民,平时也没什么军事训练,更没有良好的装备,被打得落花流水倒也不算奇怪。

听闻北圻的惨败,位于中圻顺化城的越南朝廷慌作一团。嗣德帝无计可施,手足无措。这时,有人向他提出了建议,让他搬来一支救兵。这支救兵就是刘永福的黑旗军。

(二)

刘永福本名刘义,原籍福建,8岁时随父亲流浪来到了广西上思县平福乡。刘永福长大后参加了天地会起义,在起义军中逐渐成为了一名重要将领。

1865年,天地会占据广西左右江地区,以吴亚终为帅,刘永福是他麾下的一位将领,统领黑旗,因此,刘永福手下的部队就被称为黑旗军。

广西提督冯子材率军攻打天地会。天地会抵挡不住,纷纷逃向越南境内,在越南北部山区立足。

1870年,天地会统帅吴亚终在与越南官军的战斗中阵亡,手下的部队从此分裂为三支,分别是黄旗军、黑旗军和白旗军。

三支军队在越南北部山区割据,有时自相残杀,有时又联手与越南官军对抗。越南官军颟顸无能,根本就无力剿灭。因此,顺化朝廷对此事十分的头疼。

由于打不赢这些来自中国的义军,所以越南朝廷就改为采用招抚的手段。黄旗军的势力比较大,号称有数万人,所以不肯接受招抚。刘永福的黑旗军只剩下了千把人,于是他就向越南朝廷表示愿意归顺。朝廷同意黑旗军继续占据现有的地盘,但是要他们帮助官军对抗黄旗军。

此后,刘永福帮助越南消灭了白旗军,又与黄旗军对抗,表现出来的战斗力让越南朝廷刮目相看。因此,在安邺大闹北圻的时候,嗣德帝等人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黑旗军这支队伍。

于是,嗣德帝派人去加封刘永福为山西、兴化、宣光副提督,授予英勇将军的称号,要他率黑旗军迎战法军。

刘永福接受了诰封,率领着六百名黑旗军官兵向着法国人占据的河内开进。

嗣德帝在请刘永福出兵的同时,还派了大臣陈廷肃、阮仲合到河内去与安邺谈判。就在双方谈判之际,刘永福带着黑旗军来到了河内城外。

12月21日,正当安邺与陈廷肃等人在谈判之际,刘永福派出少数部队向着河内发起了佯攻。安邺得知越南方面有军队来攻,完全没有放在心上。在他看来,只要跺跺脚就可以把越南人吓跑了。于是,他带着十几个法军士兵冲出城外,打算把敌人驱散。

负责佯攻的黑旗军见法国人出来了,便装出溃败的样子逃走,向着纸桥方向逃去。

安邺不知是计,领着少数法军士兵一路追杀。当他们来到纸桥附近时,忽然一声呐喊,四周杀出了数百名黑旗军的战士。安邺插翅难飞,结果包括他在内的十二名法军官兵都被杀死,这便是第一次纸桥大捷。

安邺死后,在河内等地法军部队慌忙撤走。虽然在西贡的法国殖民当局很想借此机会发动对越南的战争,但是当时的法国政府基本处于瘫痪状态,无法做出决策,所以殖民当局的意图无法实现。不过,他们还是在第二年与越南朝廷签订了第二次西贡条约,规定越南的北圻开放通商,法国人可以到北圻自由地往来。

而刘永福经过这一次战斗,让越南人刮目相看,隐隐然把他当成一个靠山。刘永福和黑旗军在越南的日子也变得安定起来。

(三)

时光荏苒,一晃过了十年。

按照当初的第二次西贡条约,法国是有权在越南北圻进行通商贸易的。不过,法国人在北越通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那就是通过越南打开通往中国的新门户,建立新的贸易渠道。

因此,法国人就试图穿过中越边境,进入中国领土。但是刘永福和他的黑旗军挡在这里,他们不许法国人经过。

刘永福现在正与国内的清朝官员频频联系,打算归顺大清,他想要给清朝的各级地方官员留下个好印象,所以就坚决阻止法国人越境。

法国人对于刘永福大为恼火,多次照会越南朝廷,要他们把刘永福驱逐出境。但是越南朝廷一来不愿意这么做,二来他也确实做不到。于是,法国殖民当局便做出了决定:由自己出兵来消灭刘永福。

1882年初,法国海军中校李威利率领着五百五十名士兵从西贡出发,向着越南北圻再次发动了进攻。

李威利这一次打出的旗号是“剿灭山贼”,还悬赏一万元要买刘永福的人头。表面上他声称不与越南朝廷冲突,但是到了北圻之后,他却把脸一变,再次向着河内发起进攻,又一次轻松地将这里占领。

越南的嗣德帝一看:十年前相同的局面又来了。他这一次不敢让刘永福再次出击了,而是急急忙忙地派人去阻止刘永福,要他先别动手,然后,嗣德帝又派人去和李威利谈判。

这场谈判竟然谈了一年的时间。从越南这边来说,他们举棋不定、首鼠两端,始终不敢与法国人撕破脸皮;而从法国那边来讲,由于国内政治混乱,对越南开战的事迟迟定不下来,李威利只好坐镇河内耐心等待。就这么着,双方的谈判变成了一场马拉松式的磨洋工。

1883年,嗣德帝实在是坐不住了,恰好这时,满清当局表态,愿意出兵帮助越南抵抗法国侵略。这下子,嗣德帝腰杆硬了起来,他正式给刘永福下令,要他出兵驱逐河内的法军。

与此同时,随着茹费理坐稳了总理的宝座,磨磨蹭蹭的法国政府总算是做出了征服越南的决定,法国的海陆大军终于向着越南进发了。缩在河内城里的李威利也神气了起来,打算着在国内大军到达之前,自己还能取得点什么成就。

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刘永福又开始了同法国人的交锋。

在这个时候,清朝派出了一位官员去与刘永福联络,他便是唐景崧。唐景崧对刘永福说:“越南受到法国的逼迫,必然亡国。现在摆在你面前的有三条路。上策是占据越北,自立为王,并且请求大清朝廷的保护;中策是继续拥护越南朝廷,进攻河内,大清也会支援你的;下策就是蹲在山沟里,什么事情也不招惹。你选择哪一条路?”

刘永福经过一天的考虑,对唐景崧说:“我的能力有限,还是选择中策吧。”

1883年5月,刘永福率军进抵河内附近的怀德府。这时,李威利刚好率兵去攻打南定府了。刘永福派人袭击河内城外的教堂,又张贴告示,向着李威利挑战。李威利知道了这个消息,迅速地带着四百多人杀向了怀德。

5月19日,刘永福再次在纸桥设下埋伏,准备全歼法军。当天,法军来到了纸桥附近,黑旗军将领杨著恩指挥伏兵一涌而出。然而,这一次法军的人数比上次多了十倍都不止,虽然其中还是有不少越南当地人,但是战斗力确实是强大了许多。黑旗军这一次就明显处于下风了。双方经过一番激战,黑旗军被迫撤退,杨著恩也中弹牺牲。

李威利一战获胜,更加的趾高气扬,他率军追击黑旗军的残部,想要取得更大的战果。

法军一路追击,来到了一个叫做上安决村的地方。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里埋伏着更多的黑旗军。黑旗军呐喊冲杀了出来,双方再次展开激战。战斗中,李威利中枪身亡,此外还有包括维勒尔上尉在内的数十名法军士兵阵亡。法军大败,狼狈不堪地逃走。

这样,刘永福就再次获得了纸桥大捷。

(四)

刘永福两度击败法国人,可谓声名鹊起。越南朝廷封他为三宣正提督,二品冠服,一等义良男。朝野上下都开始把他倚为长城,越南的主战派大臣甚至提出了“我国内有刘永福,外有大清,不可受法夷之辱”的说法。

不过,平心而论,刘永福取得的这两次胜利在军事上完全不能证明黑旗军已经可以对抗法军了,实际上,黑旗军的战斗力和法军还相差甚远。在接下来爆发的中法战争中很快就证明了这一点。

1883年7月,法国的大军来到了越南。法国人擒贼先擒王,首先进攻越南首都顺化。占据了顺化之后,就迫使越南朝廷签订了《顺化条约》,越南正式成为了法国的保护国。随后,越南朝廷命令北圻的越南官员以及军队立即停战。

但是,北圻的越南官员拒绝奉诏,继续战斗,黑旗军又与法国人展开了较量。

当年的12月,刘永福率黑旗军在越南的山西与法军展开了正面的激战。这是一次残酷的血战。实战表明,黑旗军远不是法国正规军的对手。在战斗中,黑旗军伤亡惨重,损失了一千多人。法军的伤亡仅有几十人而已。

此后,黑旗军在法军的进攻下,节节后退。直到1884年,中法之间正式宣战后,法军的主力调往东线与淮军交手。这时,刘永福的黑旗军才在云南清军的配合下发起了反攻。八月,黑旗军与清军六千多人包围了宣光,宣光城内的法军只有二百人,但是黑旗军与清军却始终都无法将其攻克。

1885年2月,法军来援救宣光。黑旗军迎战法国的援军,结果又一次大败,兵力损折过半。不过,这场战斗对于镇南关的会战有影响,法军没有能够集中全部主力去攻打镇南关,这是他们的败因之一。

镇南关大捷后,战争结束。刘永福也撤回国内,成为了一名清朝官员。黑旗军则被他主动遣散。

从历史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出,黑旗军真实的战斗力其实是很有限的,实际上他们也不比清军强多少。两次纸桥大捷有很多客观因素在起作用,所以才会有那样的结果。不过,刘永福和黑旗军勇于同外来侵略者战斗的这种精神却是十分宝贵的。这样的一种精神也是大多数清军根本就不具备的。这是刘永福和黑旗军值得我们敬仰的地方。

0 阅读:0
箪瓢斋

箪瓢斋

一个在文学、历史、体育方面略有感悟的老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