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虽然爱新觉罗·溥仪当了好几回皇帝,但是始终都没有实权,一直都是个傀儡。
由于他从来都没有实际掌握过权力,所以我们也就无从得知他的执政风格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他到底是开明还是保守?是会促进社会的进步还是会拖住历史的大腿,这些我们都没有机会知道了。
不过,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我们应该还是能够窥视到一点有用的东西的。
在溥仪自己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里面,记录了这么一件事情:
伪满洲国建立之初,日本人找溥仪商量,要创建一个“协和党”。溥仪是个一听到“党”字就要跳起来的人,对此立即表示反对,说君子群而不党,我们满洲国坚决不要什么党。
此时的日本人还是颇为顾忌溥仪的面子的。他们派了很多人来说服溥仪,甚至最后关东军司令都出马了,但是溥仪铁嘴钢牙,一口咬定了就是不同意。最后,这个“协和党”真的就没有建立起来,日本人改为成立了一个“协和会”,取代了“协和党”的功能。
从这件事,我们应该能够看清楚溥仪的执政理念。
他是不想要任何政党存在的。
当时已经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了,世界上的各个国家普遍都有政党存在。没有政党的也就是像埃塞俄比亚、波斯、阿富汗等少数几个陷在中世纪的泥坑里爬不出来的国家而已。
而溥仪却不打算要任何政党存在。
没有政党,那么西方式的民主制度自然就无从建立,溥仪显然是不会赞同英美式的民主制度的。而当时的日本也是有政党的,(二战进入到高潮的1940年日本取消了一切政党,那另当别论),只不过当时日本没有普遍的选举而已。
显然,溥仪连当时日本那种政体也不能接受。日本人向他推荐的“协和党”其实也不是西方式的政党,这个“协和党”不过就是个金字招牌,只具有一种粉饰功能。这个道理,想必日本人早就对溥仪讲清楚了。
然而,溥仪连粉饰的功能都不想要,他追求的就是一个没有政党的政治体制,这种体制说来说去,那还就是他们大清的“祖制”。除去封建的君主专制,世界上哪里还有那么一种符合溥仪口味的制度?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溥仪对于外部世界的了解比清朝其他所有的皇帝加起来还要多出许多,但是他的思想本质上却没有丝毫的进步。如果他掌握了实权,那么他所要建立的国家必然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虽然这个国家在物质上可以是现代化的,但是在精神层面上,却必须是传统的。虽然可以没有长袍马褂、三跪九叩外加大辫子,但是君主的实际权力和过去相比一点也不能少。
可以说溥仪在政治进步方面甚至都不如光绪,他的思想还是非常保守的。他要是掌握了实权,不会给中国带来任何意义上的进步,只会拖历史的后腿,成为历史的绊脚石。
咔塔山
把小便重金聘为总管
ξ兮兮ξ
傅仪还真想过这个问题
雨后阳光
小便到下面去问问溥仪,到时候再发一篇文章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