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东来商贸集团近日发布声明,称近日发现多个第三方平台的账号,未经授权擅自利用AI技术手段生成于东来先生的声音,并对于东来先生或胖东来商贸集团享有著作权的视频内容进行非法剪辑和篡改,加入AI生成声音及误导性文案后发布,对公众造成误导和混淆。严正警告存在上述行为的账号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对于为博取网络关注、获取流量而严重侵犯于东来先生及公司合法权益的,将坚决采取法律措施追究其法律责任。
随着AI技术的逐渐发展成熟,越来越多AI生成的配音视频出现在一些短视频平台,其逼真程度令人惊讶,不仅画面栩栩如生,声音特征也与真人几乎无异,往往起到以假乱真的效果。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伦理和社会问题,AI合成被一些不法人员用于制作、复制、发布、传播违法和不良信息,诋毁、贬损他人名誉、荣誉。很显然,这样的行为已侵犯了他人的人格权和著作权,对企业品牌及个人形象造成消极影响。之前,小米创始人雷军也公开怼过AI生成的配音,他表示,他在今年国庆期间被人追着连续“骂”了7天,受到AI配音的困扰,让其感到很不舒服。
或许有人说,用人工智能技术合成音频视频,是“弄着玩”或“开玩笑”,给网络生活加点“调味品”,与主观恶意无涉。可即便如此,也会造成公众对信息的误会或误判,容易导致不良社会后果。因为AI 未经授权模仿,看似便捷取巧,实则是对胖东来辛苦积累商誉的“暗度陈仓”式窃取。品牌声音承载着过往服务点滴、经营理念宣讲,被肆意挪用,会让消费者在混淆中稀释对胖东来独特印象,长此以往,苦心经营的信任与亲近感将会受到负面影响。正是基于此,前不久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规定,服务提供者提供的生成合成服务,包括文本、音频、图片、视频、虚拟场景等,均应在适当位置添加显著的提示标识。
再者,于版权法规层面而言,胖东来公开“叫板” AI 生成声音这种所谓的自媒体狂欢行为,虽然特行独立,为数尚少,但这是新兴技术冲击下,传统权益界定的一场“自卫战”。AI 生成内容模糊了创作归属界限,现行法律在应对声音这类特殊素材被 AI 模仿、商用时,尚存诸多细则待补。胖东来主动出击,是在混沌初开之际,为自身也为同行求一个“说法”,敦促立法与监管正视 AI 引发的版权“灰色地带”,避免创作者与商家沦为技术“镰刀”下无奈的“韭菜”,守护住声音背后凝结的个人权益与智慧价值。
在科技浪潮澎湃发展的今天,科技创新从不同的层面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并以无所不在的渗透性、扩散性、带动性,广泛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AI 赋能商业社区服务,语音合成用于无障碍购物指引、智能客服优化等,能降本增效,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前提是,在创新之路上,要勒紧合规缰绳。胖东来追责不是抗拒进步,而是矫正 AI 应用“航向”,让科技为商业添彩同时,不践踏原创尊严,其探索若能引得行业反思、规范跟进,那这一“较真”,便是照亮人工智能未来健康发展的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