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胆英雄武志平:化险为夷将重要军事地图送给红军,促成“汉中密约”签订并开辟川陕苏区秘密交通线

党史博采 2024-08-21 13:57:57

文/李伶

提起保卫延安,尽人皆知。问及毛泽东用的那幅军用地图哪里来的,却很少有人知晓。倘若了解我军历史上的“巴山协定”(亦称“汉中密约”),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栈道翻车  上报损耗留后手

1933年春,红军进入巴山。蒋介石责令四川各派军阀“停止内讧,共同剿匪”,并委川军第29军军长田颂尧为“川陕边区剿匪督办”,拨给军费20万元、子弹100万发……巴山南麓的“剿共”阵势轻而易举地形成了。

巴山北麓,本属杨虎城的十七路军防区。蒋介石原以为红军会西进甘肃天水,早已将杨部(亦称陕军或西北军)第38军主力调往甘肃,而将陕南防区交给了他的嫡系胡宗南的第1师(迅即扩编为第1军)。按理说,夹击巴山红军应由1师承担。然而,惯于借“剿共”排除异己的蒋介石却舍近求远地责令38军重返陕南,与胡宗南调防。

杨虎城左右为难:若违抗军令,就会军法处治,或被取消番号;倘若服帖顺从,恰好中了蒋介石借刀杀人之诡计,陕军实力亦不堪设想。

这时,十七路军作战参谋、中共地下党员武志平通过高级谋士杜斌丞向杨虎城建言:“联络红军,互不侵犯。”

随后,武志平跟随38军军部向汉中转移。当他们通过最后一段栈道时,山谷里突然刮起一阵狂风,将那匹驾辕军马的蒙眼布刮飞了。那匹马看到足下那汹涌波涛滚滚而去,便惊魂不定地狂奔不止。结果马惊车翻,滚落河中。上报损失时,武志平便将一份川陕甘三省的军用地图打了“埋伏”。

出使红军  地图派上用途

武志平到达汉中约一个多月,接到了杜斌丞的密信,暗示“所议有成”。接着,他收到了杨虎城托38军军部参议王宗山捎来的一封亲笔信。

志平参谋弟:

别来日久,殊深驰念。余于上月廿五日平安抵省,祈勿念。值兹日寇凭陵,国势阽危,凡我同志,务须深自警惕,力图奋发。吾弟才华卓著,尚希佐理孙军长努力工作,是为至要。此询近佳。

杨虎城手启  五月四日

这是一封耐人寻味的亲笔手书。十七路军总指挥给属下少校级军官称兄道弟,何其倚重!“佐理孙军长努力工作”,暗示新任务的领导关系。联想到杜斌丞“所议有成”的暗示,武志平断定,这就是“降大任于斯”的“手谕”。这份重要信件,作为一级文物,至今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

◆杨虎城托38军军部参议王宗山捎给武志平的亲笔信。

果然不出所料,两天后,孙蔚如军长、王宗山参议找武志平谈话,并代表杨虎城将出使红军的任务交给了他。武志平喜出望外:打下“埋伏”的那份军用地图和积攒的密电码等机密要件,正好派上用场。

38军军部秘书主任、中共地下党员徐梦周提醒武志平考虑一个问题:20天前,陕军团长张汉民(中共地下党员)委派营长张含辉联络红军,至今有去无归。这说明,红四方面军领导对白区地下党和白军将领是不信任的。他提醒武志平要在“取信”二字上动些脑筋。

1933年5月13日凌晨,化装成商人的武志平,以走村串巷的理发匠杨才为向导,背着那筐沉重的军用地图等物,悄悄地离开汉中向南走去。

随机应变  神奇莫测的 “财神爷”

两天后,他们翻越了巴山顶部的天池寺,来到南山坡下的西河口小镇。就要进入红军防区了,不料一场战斗,红军南撤,这里成了土匪民团徐耀明的天下。潜伏在民团中的川军特务赵副官打开了那包军用地图,用枪口顶着杨才的脑门,逼问究竟。

武志平沉着地掏出了伪造的红十字会身份证,声言“调查灾情”。

赵副官仍然追问:“这与军用地图有何关系?”

武志平辩解道:“哪里遭灾,哪里受穷,我就在地图上画个圈圈。后边的人就按这些圈圈发救灾粮、救灾款。”

徐耀明团长发财心切,立刻与武志平拜为“兄弟”,并带着属下黑压压跪了一地,求这位“撒金播银的财神爷”给他们村子画圈圈。

“随便画圈不对头,要说出怎么苦,怎么穷?”

匪徒们争先恐后诉说巴山的苦情,就连压寨夫人广兰芳也唱出了巴山民歌《我家穷得八面空》。

◆1933年武志平留影。

虚与委蛇之中,武志平成了民团匪徒们的“武大哥”。他从徐耀明的盛情接待中摸清了红军的大致位置,第二天一早便以“急于调查灾情”为由,分手而去。临别,徐耀明雇来滑竿,赠以名片,还给必经之道的广家店村吴甲长写了信,让他向下传:“派脚力(向导)一站一站朝下送。”

川军特务赵副官却在背后埋下了杀机。他怀疑武志平是红军探子,白天碍于徐耀明的阻挠,不能很好地搜身,就在深夜对手下的两个小特务说:“这家伙身上肯定还有机密,明天,你俩抬滑竿,找个没人的地方,先‘剥稻壳’(全面搜身),再‘吃生米’(灭掉他)。”

事有凑巧,此番密谋被起夜解手的向导杨才听到了。第二天上路之后,他设法将此阴谋密告了武志平,然后,为保自安,独自回汉中去了。

侠女相助  “剥稻壳”阴谋落空

杨才离别之后,武志平将藏有地图的背篓放在滑竿上,自己跟在抬竿人身后,密切注视那两人的行动,傍晚时来到50里外的广家店村,跟这里的吴甲长接上了头。

受吴甲长委派,该村失去一只胳膊的独臂老汉(人称老独臂)成了翌日进山的向导。

那两个小特务虽然失去了“滑竿护送”的机会,但暗杀行动并未就此结束。深夜,他俩用刀子顶着老独臂,软硬兼施地说:“徐团长砍了你的胳膊,这个仇不报啦?那个大个子(指武志平)是徐团长的好朋友,汉中府下来的大官。只要灭了他,徐耀明没有后台,他的死期也就到了。”他俩还说,“只要你把那家伙带到狼窝掌,事成之后,他身上的鸦片和金钱都归你,我们只要枪支、信件、地图什么的。”

老独臂染上了鸦片瘾,听说有鸦片,便同意“入伙”了。

5月16日清晨,老独臂背着装有军事地图的背篓,带着武志平向下一站目的地塔子坪走去。进入深山老林后,跟在身后的武志平发现疑点:每至岔路口,老独臂总要折断树枝,或以草鞋等留下路标。

◆武志平

快到塔子坪了,又是一个岔路口,老独臂带武志平走上了通向狼窝掌的岔道。突然身后传来了女子的歌声。武志平由此断定,塔子坪就在附近。他随着歌声追过去,走着走着,进入了丛林中的塔子坪黄甲长家。

染上烟瘾的老独臂心生歹意,悄悄地跟黄甲长商定:晚餐桌上将武志平灌醉,先“剥稻壳”,再行分赃。黄的、白的、黑的(金、银、鸦片等财物)归黄甲长,枪支、地图、信件等由老独臂拿去领赏。

此番密谋被那个山歌引路的山村姑娘听到了。她叫梁秀红,甲长老婆的堂妹,从小死了爹娘,无依无靠,成了抱女子(童养媳),因吃不住婆婆毒打,逃到深山老林的堂姐家来投亲,借机寻找红军,以图跳出火坑。听说武志平带着枪和军用地图,要去高压河。河那边就是红军,由此判断,这人与红军有关系,故而出手相助。姐夫黄甲长交给她的那包蒙汉药,她没有用来加害武志平,却在斟酒时做了手脚,巧妙地将黄甲长和老独臂药倒了。

等他们一觉醒来,梁秀红已经带着武志平向高压河的渡口走去。

上路之后,她向武志平讲述了上述一切。

中午时分,天空下起了小雨,他俩在山洞里进食,听到洞口外的小路上有说话声,伸头一看,老独臂带着那两个小特务正在匆忙赶路哩!

梁秀红说:“看到没有,还在追杀你!渡口不能去了,去松林坡吧!”

姑娘带着武志平左拐右拐,傍晚时到达高压河边。武志平犯难了,特殊任务在身,他不能带她过河去找红军,便留给她些银元,并将汉中的地址写给她……

此时正值洪水泛滥,武志平掏出一卷细麻绳,一头连接装有军用地图和随身物品的油布包,另一头系于腰间,然后,使劲向对岸游去。他每前进一步,就被河水冲下去一大段,那漂浮的油布包也跟着移动。大约5分钟之后,他抓住了对岸的侧枝,就势上了岸,继而收拢绳索,军用地图等漂浮物也平安地过了河。

化险为夷  巧借匪徒送密信

过了高压河,参天大树,雾障如魔,武志平迷路了。夜雨滂沱,凶兽四出,他在一棵大树上渡过最漫长的夜晚,醒来又被另一股匪徒绑架到西乡县黑风洞去见匪首。

这里是徐耀明团第2营盘踞的地方,为首的营长叫袁刚。

匪徒们从他的行囊中翻出了蜡封的军用地图,正欲打开,有人发现了徐耀明的那张名片,这就成了武志平“拜见”袁刚的“介绍信”。袁刚设宴招待,挽留住宿,并与武志平交了“朋友”。交谈之中,袁刚直言不讳地流露出与徐耀明在争夺山大王中结下的怨仇。川军委任徐耀明为四川通江县民团团总,袁刚不甘屈居,一心想摆脱“挑炭”(土匪)之臭名,弄个西乡县民团团总之名义,与徐耀明平起平坐。武志平声称自己虽是红十字会的,但在陕军和红军里有好多朋友,两头官场走得通,表示愿意帮这个忙。又考虑到离开汉中业已一周,孙军长他们定会为之悬心,便借匪徒之手送回书信一封:

孙军长:

昨日到了八海坪,我被袁刚仁兄等人接至黑龙洞倍加款待。此地乃川陕咽喉要冲,地势十分险要。这里的许多弟兄都愿听从您的命令,供作驱遣。他们别无所求,仅希望能补充些弹药。另袁刚兄坐镇黑风洞,愿为西乡县政府尽力安民,只觉得名不正则言不顺,望指示杜县长与之接洽,委以西乡县南区民团团总之名义。此事关系朋友情谊和川陕边界秩序之安定,深望鼎力玉成,恳请卓裁!

武志平

五月二十日

孙军长接到袁刚着人送来的这封密信,得知武志平进展情况及其中奥秘,当即拨给500发子弹、通知西乡县县长杜礼丞(杜斌丞之弟)填写委任状,让军部副官长刘宗宽派人去黑风洞料理。这时,武志平已平安地离开了黑风洞。

热情接待  红军设宴迎嘉宾

出了黑风洞,武志平独自背着大包袱,又赶了两天路程,来到四川通江县两河口,在一座平平常常的民房里见到了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傅钟。他撕开身上的衣褂,拽出了孙蔚如军长代表杨虎城写给红四方面军领导的亲笔信。

徐向前总指挥、陈昌浩总政委:

当前日寇凭陵,国势阽危,凡有血气者莫不痛心疾首,而蒋介石却侈谈“攘外必先安内”,妄图以武力消除异己。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我中华民族将陷于万劫不复之地。言念及此,实切隐忧。蔚如与杨虎城窃谓,各党派对政治见解有所不同,尽可开诚商议,岂容兵戎相见,兄弟阋墙,而置外患于不顾?特不揣冒昧,派我部参谋武志平晋谒虎帐,陈述我方对于时局的意见。深愿停战议和,共同反蒋抗日,以纾国难。贵军如表同意,请迅即派员前来,共商大计。迫切陈词,无任翘盼之至。敬祝胜利!

孙蔚如   谨启

民国二十二年五月十二日

傅钟读罢来信,不断赞扬说:“我个人认为很好。来书从国家和民族利益着想,很可贵!” 武志平说:“为表诚意,我顺便带来了国民党参谋部颁发的甲乙丙三种秘密信号、口令、军用密电码、旗语、地对空联络标志,还有这套川陕甘三省十万分之一的军事地图。”

傅钟接过这份军事地图,沉沉的,厚厚的,严严实实地捆绑着,宛如一尺多高的一捆大型杂志。他赞叹说:“这么厚,又这么远,你是怎么过来的?”

武志平简要叙述了梗概。

正在前线指挥空山坝大战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得知杨虎城的特使送来了军用地图,异常兴奋地在电话中对傅钟说:“雪中送炭呀,你马上派骑兵班给我送来!”

雨夜伸手不见五指,为了不暴露目标,这次送图,既不能打灯笼、又不能举火把。骑兵班想出了绝妙的好主意:他们将点燃的香火固定在上下不透光的竹筒里,壁上凿有上下两个透光孔,骑兵们背上这种透着光点的竹筒,好像两只莹火虫在闪闪发光,以此引导后者谨慎跟进。

一个多小时后,徐向前给傅钟回电话:“地图收到了,很有用。好好接待来使!”

这是红四方面军独一份的大型军用地图,徐向前爱若珍宝,一直用以指挥作战。

两军会谈  签订“汉中密约”

中共西北军委主席张国焘设宴招待了武志平,并安排他与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张琴秋、参谋长曾中生、后勤部长郑以斋、卫生部长苏井观等高级干部相会。此后,红军代表中共川陕军委参谋主任徐以新(解放后曾任外交部副部长)随武志平抵汉中。

孙蔚如欣喜地电告西安场虎城:“门叫开,何意待客?”

杨虎城复电:“举酒杯。”

正式会谈进展很顺利。唯独军用地图上打了折扣。红军各师都希望得到一份军用地图,所以,徐以新在谈判中提出:希望陕军提供川陕二省军用地图。

孙军长说:“没有其他省的,陕西的也用不上。我让武参谋给选一份巴山地区的就是了。”这个折扣在徐以新心中打出了问号:“武特使送地图难道另有蹊跷?莫非他也是自己人?”

会谈进行了两个多小时,达成了四条协议:

一是“巴山为界,互不侵犯”;二是陕军阵地前沿设两军联络站,由武志平常驻,代表陕军,处理边界事务;三是红军可以以隐蔽方式来汉中采购部分日用品;四是陕军馈赠部分药品和部分军用地图,以表诚意。

会谈之后,武志平按照红军列出的清单,在汉中购置了17担物品,雇用17个挑夫,每站30里,到站换人,一站一站朝前送,这就为物资的最终落脚点保住了秘密。

◆武志平

武志平和徐以新打扮成商人模样,大摇大摆地走在队伍的后边。

红军得到这么多的紧缺物资,非常高兴,又开出一些清单,希望武特使继续雪中送炭。

武志平则利用陕军前沿联络员的合法身份,开辟了东、中、西三条交通线,将大量的药品、布匹、擦枪油、无线电器材等源源不断地运向苏区,有力地粉碎了蒋介石对川北红军的重重“围剿”。傅钟需要的白区报纸也是从这条交通线上传递过去的。红军从这些报纸中及时掌握了全国各地许多敌情和社情。提供报源的是《西北文化报》社社长宋绮云。后来宋绮云成了杨虎城的秘书。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他和夫人、儿子在中美合作所与杨虎城一块被杀。小说《红岩》中的小萝卜头就是宋绮云儿子宋振中。

武志平在护送徐以新南归途中,就势于川陕边界只有7户山民的小山村凉水井建立了陕军前沿秘密联络站,由他和一名勤务兵在此驻住。

张国焘、徐向前及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等对汉中会谈的4条协议表示赞赏。于是,复派徐以新赴汉中正式谈判。两军于1933年6月24日仍在参议王宗山(先后曾任孙中山、蒋介石英文秘书)家中正式签订了“巴山为界,互不侵犯,联共反蒋,共同抗日”的秘密协定,这就是我军第一个有效统战协定,即“汉中密约”,亦称“巴山协定”。

这个协定坚持了将近两年,由于得到杨虎城的帮助,红四方面军由入川时的1万多人发展至8万之众,成为红四方面军史上的鼎盛时期。后来,签订“汉中密约”的国民党38军也加入人民军队。再后来,好几支国民党武装也以此为榜样,相继成为人民军队的成员。由此可见,“汉中密约”的统战之功是巨大的。

对陕军而言,因为“汉中密约”的签订,免于与红军交战,杨虎城抽出兵力和资金,从事陕西省的公路、水利、绿化、文教卫生等惠民建设,并将蒋介石的“扼虎”政策,巧妙地变成了“益虎”政策,从而壮大了陕军的实力,继而引出了3年后的西安事变。

大难临头  蒋介石通缉要犯

交通线上的频繁活动,引起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注意。1934年6月的一天,孙蔚如给武志平看了一封蒋介石发来的电报:

据密报,有武志平其人,自称系三十八军参谋,住在西河口附近,经常给共匪输运军火、汽油等物,仰就近查缉,并告。

蒋中正

武志平镇定地说:“我的一切活动都是按孙军长的意图办的,如今出事,诚愿丢兵卒,保车马、保将帅,听凭孙军长发落。”孙蔚如心思沉重地说:“红军的事,只好到此为止了,你再到那边去一下,请他们谅解。”“巴山协定”就此停止。

◆孙蔚如

陕军罢免了武志平的官阶,不发薪金,不准留汉中。张国焘、陈昌浩也婉拒了武志平参加红军的请求。他在汉中待不住了,连忙撤掉了红色交通线,将交通线上的几个站长和骨干做了巧妙的转移和安置。但武志平的爱人陈新英却落到了国民党特务手中,背火热炭桶、上电刑、长期坐班房。西安解放解放军把她从西安监狱救出来时,她因饱受敌人摧残,精神已经崩溃。

地图后话  傅钟撰文颂奇勋

长征途中,张国焘违抗党中央北进命令,擅自率领已过草地的左路军返经草地,南下四川,并电令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的右路军南下会合。这时,右路军将领意见分歧,参谋长叶剑英挟地图而去,交给了毛泽东。这份地图就是武志平给红四方面军的那份见面礼。

北平解放之后,徐向前住在颐和园,武志平任北京市园林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有一天他去颐和园检查工作,俩人碰到一块,徐帅把他请到家里吃火锅。谈起“巴山协定”,徐帅说:“你送来的那份地图,独一份的。我在川北作战用它。长征中叶剑英把它献给党中央,一方面军长征北进依靠它,后来保卫延安,毛主席就是用它指挥作战的。”

20世纪80年代,笔者有幸参加党史、军史活材料的抢救工作,采访了武志平、傅钟、徐以新、陈明义、童陆生、符先辉、王定国等许多亲历者,并对川陕边界的涉事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写出了33万字的《杨虎城的密使》,1989年初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序文就是原总政治部副主任傅钟在病中写成的,序名:《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文章开头指出:“在革命战争年代,有许许多多优秀的共产党员,不畏艰难险阻,面对坐牢杀头之祸,肩负着兵运、交通、情报等秘密使命,出没于敌军营垒之中,奔走于白色恐怖之下,为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和人民的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50多年前我所认识的武志平同志,就是这样一位名扬大巴山的传奇人物。”

文章第三段说:“武志平同志带给红四方面军的宝贵礼物是川、陕、甘三省的军用地图和西北军用的密码底本及其他联络信号,这些与军队存亡、作战胜败攸关的机密要件,是他冒着生命危险,穿过深山密林,闯过土匪、民团的封锁阻挡才安全带到的。他把这些礼物交给我,我当夜派骑兵班把四川地图送给了正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徐向前同志,把密码底本和其它材料送给了川陕军委和四方面军总部。此后,这些贵重物件,不仅为我军在川陕作战接连取得胜利起了很大作用,而且出人意料的是,在震惊世界的长征中,陕、甘省军用地图,对于党中央和一方面军先期到达陕北,也发挥了作用;而密码底本,对于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及时破译敌军密码,掌握马家军动向,同匪徒进行殊死战斗,也起了重要作用。这些,武志平同志自然预料不到,但他当初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注:武志平离休前为国务院参事,卒于1991年10月。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

0 阅读:76

党史博采

简介:全国最早出版主流党史期刊之一,全面揭示中共历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