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兰(右一)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兰台要为大家介绍美国新泽西州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女市长谢兰。
为什么介绍她呢?
这是因为她的外公是中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还曾经担任过北京大学校长的周培源;她的父亲则是中国麻醉学科的先驱之一的谢荣。
她的外公和父亲当时都能很轻松的申请获得美国绿卡,但是他们都选择回国建设新中国。
谢兰的母亲也十分具有传奇色彩,她的母亲周如枚曾当过林徽因的儿媳妇。
接下来,兰台就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谢兰以及她的父母。

谢荣
01、谢兰的父亲叫谢荣,母亲叫周如枚。
谢荣,1921年出生于中缅边境的小县城腾冲,他是家里的第三个儿子。
谢家虽然说不上什么大富之家,但是在当地绝对算得上殷实家庭了,这也是谢荣后来能够读书上学的重要原因。
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国内许多知名大学都从沿海地区迁到了西南;这就为谢荣求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他顺利的考入了同济医学院(先在昆明,后迁到四川宜宾李庄),并于1946年获得了本科文凭。
1947年他选择赴美留学,并且在留学期间找到了自己的终身的事业——麻醉学。
1950年,已经是美国底特律医院麻醉科住院医师的谢荣拒绝了医院的挽留,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归国的邮轮。

谢兰的爷爷奶奶
1951年,回国后的谢荣任职于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并组建麻醉科,他还举办了中国第一个麻醉学习班,是中国麻醉专业的先驱。(编者按:谢荣2021年在北京去世,享年100岁)
一直埋头事业的谢荣完全忽略了自己的感情生活,一直到1967年他认识了刚离婚的周如枚。
周如枚是中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原北大校长周培源教授的长女,1933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市。
当时,周培源教授正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跟从爱因斯坦研究广义相对论。
1947年,周培源带着全家回到中国,回到清华大学教书。

周培源与夫人
而周培源在清华任教期间,他和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正好是邻居,两家往来频繁,有时一方举办聚会,另一方也会共同参加,相互交流。
而当时清华的教授楼里有好几位教授都有了孩子,而且孩子之间年纪也相差不大,孩子们很快就成了很好的朋友。
周如枚还因为父亲与梁思成关系密切,经常称呼梁思成为梁爸,只是她没有想到,没几年,梁思成就真成了她的爸爸(公公)。
因为周家和梁家往来密切,周如枚与梁思成的二儿子梁从诫慢慢从熟人、好朋友变成了男女朋友。
林徽因很喜欢周如枚,很快,周如枚就与梁从诫结为了夫妻。
婚后,周如枚还为梁从诫生了一儿一女。
只是谁也没想到,1967年这对外人眼中的神仙眷侣离婚了,周如枚不仅带走了儿子梁鉴,还给儿子改姓了周。
为什么周如枚如此的决绝?

周如枚
互联网上都说是周如枚不愿意和梁从诫去江西工作,所以选择了离婚。
但是根据梁从诫同学周清澍的回忆文章显示,有错在先的是梁从诫,他在云南大学任教期间和另一位女士产生了超友谊的关系,周如枚1963年就提出了离婚:
1963秋,中华书局邀我驻书局读书写作,因此,我在翠微路中华书局长住数月之久,同小梁分别五六年后,我们又重聚在一起。当时,他住在东单外交部街老外交部对面的四合院里,是周如枚所在单位的家属宿舍。他告诉我,如枚已同他分居,只留下他这个家属一人独居。原因是小梁出了男女关系问题,老同学传出各种流言,我也不追问他。他主动向我承认是自己的错,表示对不起如枚,可是如枚不原谅他。后来终于离婚,儿子随母并改姓周。
总而言之,周如枚在接受谢荣的感情之前,她已经和梁从诫离婚了。
周如枚嫁给谢荣后,为谢荣生了一个女儿,也就是谢兰。
只可惜周如枚1979年不幸得了癌症,1980年年仅47岁的周如枚因医治无效,在北京病逝。

谢兰(中)
02、谢兰,1968年出生于北京。
她的外公虽然是原北大校长周培源,但是她高中考大学时还是因为分数不够,只得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就读。
20世纪90年代初,正值“出国热”,谢兰也未能免俗。
1990年,本科毕业的谢兰选择赴美留学,她进入了美国著名的“七姐妹”女校之一的布林默尔学院攻读美国近代史。
她毕业时因为没有绿卡的关系,她没办法从事自己一直以来想要从事的公益事业,她最后选择进入华尔街著名的穆迪公司担任债券分析师。
2001年,已经33岁的谢兰结婚后选择当一名全职太太;而也就是这一年,她因为丈夫工作变动,从纽约搬到了丈夫工作的强生公司总部所在地新泽西州。
谢兰一家定居在蒙哥马利市是新泽西州平均收入最高的社区,因为居住在这个社区的多是强生公司的中高层。
根据2013-2017 年美国社区调查的数据,蒙哥马利市居民的家庭收入中位数为180660美元,是新泽西州中位数收入的两倍还多。
蒙哥马利说是市,其实常住人口只有2万人出头,也就是一个镇的规模。

谢兰和家人
谢兰在家闲着无聊,就到市政府申请做义工,市长(其实是镇长)听说她有华尔街工作经验,就让她到市政府的预算和金融委员会做顾问。
谢兰在担任顾问期间,利用自己丰富的金融知识帮助市政府节约了很多钱;由此获得了蒙哥马利市许多居民的尊敬和信任。
当时民主党的议员就建议谢兰出来竞选市长,用谢兰的说法,这么多聪明人都给我同一个建议,我没有理由不参选:
我当时什么都不懂,但想到这么多聪明人都给你同一个建议,没理由不听。改进市政府的财政现状,需要我们这些有金融专业知识的人参与进来。
谢兰2003年参选蒙哥马利市议员席位获胜,并被民主党的议员推举为该市市长,成为新州历史上第一名亚裔女性市长。
2009年,谢兰竞选州议员失败后选择离开政坛,在普林斯顿高中担任代课老师,并取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专攻特殊教育。

2020年,谢兰与儿子
2020年,美国普林斯顿公校学区任命谢兰为高中副校长,她也是该校首位华裔副校长。
而普林斯顿公学是新州最优秀的公校之一,SAT平均分1350。
2009年,谢兰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说正是外公和父亲的经历,给了她在美国参与政治的勇气和动力:
每个人的内心,都会隐藏着对于生活的一些希望和梦想。我的祖辈、父辈留给我最大的精神遗产就是对希望和梦想的追求。他们当年回到中国,是希望用他们在美国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开创中国人的新生活,建设一个新中国。而我在美国无论是投票、助选或参与竞选,都是为了保证我们的下一代有更好的未来。
END
参考资料:
《谢兰:在美国做市长》中国新闻网;
《我的同学梁从诫:在时代的大风潮里》,周清澍,《南方周末》;
《美国蒙哥马利前华裔市长转行教育业 盼华社多元化》,中国新闻网;
《深切缅怀:谢公百年,荣耀千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