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描写,简而言之就是对我们所描述的场景、氛围、背景等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它既包括自然环境,如山川河流、四季变换,也涵盖社会环境,如建筑风格、生活场景等。在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扮演着多重角色,它不仅能够为故事提供一个具体的时空背景,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代入感;还能通过营造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性格和心情;更重要的是它还能推动情节发展,深化文章主题,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环境描写的运用体现在各类文体中,在小学高段的习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写出环境描写并非难事,但要怎样才能将其写成点睛之笔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结合几篇六年级课文中的经典环境描写,学习让环境描写“活”起来的小妙招吧!
1 妙用修辞,让景物充满生机
修辞是语言的艺术,它能够让平凡的文字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在环境描写中,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使景物更加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们以《草原》举例,来看看老舍是怎么描写草原景色的:
《草原》选段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没骨画那样,只用绿色渲染,没有用笔勾勒,于是,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绮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你看,老舍在文章中将小丘比作“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又将“骏马和大牛”比作陶醉其中的人,“静立不动”“回味着乐趣”。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让草原壮丽的风光跃然纸上,美不胜收、醉人心脾。
再如谈歌的小说《桥》中,对暴雨和洪水肆虐的场景进行的惊心动魄的描绘:
《桥》选段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像泼”“像倒”的夸张写法将大雨具象化,“像一群受惊的野马”运用比喻,“咆哮”“狞笑”“放肆地舔”运用拟人,形象地展现了洪水势不可当、凶猛可怕的气势,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场紧张危急、惊心动魄的灾难之中。
在写作时,我们也可以积极尝试将自己观察到的景物与熟悉的事物进行联想,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让景物“活”起来。
2调动感官,让景物清晰可感
环境描写不应仅仅局限于视觉上的呈现,还应该全方位地调动读者的感官体验。通过描述景物的颜色、声音、气味、触感等,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场景之中,感受到那份真实与细腻。
在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中,有这样的描写:
《穷人》选段
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
门突然开了,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子。
托尔斯泰在文章中描绘桑娜的家“温暖而舒适”,与外面“又黑又冷”的环境和邻居西蒙家“又潮湿又阴冷”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不仅触动了读者的感觉、视觉和触觉,还让人感受到沙俄时期穷人生活的艰辛,以及桑娜家面对生活的乐观积极。此外,“闪闪发亮的食具”“发哑的钟声”“清新的海风”充分调动多种感官,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真实感受到了桑娜的勤劳能干,也为暴风雨夜捕鱼未归的渔夫的安危而担忧紧张。
在写作时,我们可以尝试从多个角度入手,调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周围的世界。比如,在描写一个雨后的公园时,可以写“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夹杂着泥土和花草的香气;远处传来阵阵鸟鸣声,清脆悦耳;脚下的石板路湿漉漉的,踩上去发出轻微的嘎吱声”。这样的描写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也让读者有了更加立体的感受。
3融情于景,让景物真挚动人
环境描写不仅仅是对景物的客观再现,更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流露与寄托。通过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可以使环境描写更加具有感染力和深度。
史铁生在《那个星期天》里这样写到:
《那个星期天》选段
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
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
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
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在文章中,随着主人公心情的变化,周围的环境也似乎被染上了一层不同的色彩。从“阳光明媚”,到“空空落落”,再到”渐渐暗下去”“凉下去”“沉郁下去”,直至最后的“一派荒凉”,显而易见,作者对环境,尤其是对阳光的描写不仅仅是客观的,更融入了主人公对即将到来的外出的渴望和期待,以及对愿望落空的无限怅惘甚至“绝望”。
在写作时,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内心的情感变化,并尝试将这种情感融入对环境的描写中去。比如,在描写一个悲伤的场景时,可以写“天空灰蒙蒙的,仿佛也笼罩着一层忧郁的纱幔。风轻轻地吹过,带走了树叶上的最后一片生机,只留下满地的枯黄与凄凉”。这样的描写不仅描绘了景物的特征,更能传达出作者内心的哀伤与无奈,事半功倍。
总之,让环境描写“活”起来,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体验、去感受。通过妙用修辞让景物充满生机,调动感官让景物清晰可感,融情于景让景物真挚动人,我们可以让环境描写成为文章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创作出更加生动、感人、富有生命力的文字,用文字去描绘那些触动心灵的美好瞬间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