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2年,董昭、荀攸等人提议让曹操进封魏公,董昭私下与荀彧商议此事,荀彧以曹操起兵是为匡扶汉朝为由拒绝了,同年,曹操南征孙权,让荀彧随军,随后荀彧在寿春去世。
荀彧之死的版本很多,但毫无疑问,荀彧之死,曹操脱不了干系。
荀彧是因为反对曹操称魏公而莫名其妙去世的,但是同为颍川荀氏家族,并且是荀彧堂侄的荀攸却支持曹操称魏公,这显得有些诡异,更诡异的是:尚书令荀彧去世后,曹操让荀攸担任尚书令,以接荀彧的班,这一事件耐人回味。
仿佛是曹操逼死颍川士族的首领,然后又找了个颍川荀氏的人当首领。
荀彧在世时,颍川士族俨然以荀彧为首领,朝廷之上的很多人才来自荀彧的推荐,比如钟繇、郭嘉、陈群、杜袭、司马懿、戏志才,甚至连荀攸都是荀彧推荐给曹操的。
但是,荀彧与荀攸的政见是完全不同的,荀彧反对曹操称公,荀攸提议曹操称公,一个反对,一个支持,一个忠汉,一个忠曹,这是为什么?
1、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让同一家族中的人投靠不同的势力,以保证任何一个势力夺取政权之后,其家族都有一脉保存下来,这就叫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中,这么做的本质是为了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保存家族。
同时期的很多家族是这么操作的,比如诸葛亮家族,诸葛亮本人投靠了刘备,他的哥哥诸葛谨则投靠了孙权,而同为宗族的诸葛诞则留在了曹魏,一个家族中的成员同时投靠了三国三大政权,无论哪个政权赢了天下,诸葛家族都有一支存活下来。
袁绍的家族也是这样,一部分留在朝廷被董卓给杀了,袁术则在淮南起兵,袁绍在冀州创业,同一家族在不同的地区发展,这样做能分散风险,对家族有益。
颍川荀氏同样是这样,荀彧有个弟弟叫荀谌,他最早投靠了袁绍,荀彧也投靠过袁绍,不过后来他又带着家族投靠了曹操,就这样颍川荀氏在袁绍和曹操处都有分支,无论哪一方赢了,颍川荀氏都能存活下来。
荀彧和荀攸是同一宗族,又是叔侄,他们都投靠了曹操,但他们的政见是不同的,这是一种特殊的鸡蛋不放在同一篮子中的表现。
荀彧忠汉,荀攸忠曹,无论历史如何发展,颍川荀氏都有一支会胜出,不会因此导致族灭,这样能让家族延续,如果两人是同一政治立场,当荀彧与曹操分歧时,那荀攸也有可能活不了,荀彧和荀攸两人可是颍川荀氏在曹操政权中的骨干。
司马家族也是一样,司马懿夺权之后,司马师、司马昭等人就加紧篡位,而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却一直表现为忠臣,曹髦被杀时,司马孚跳出枕着曹髦的尸体痛哭流泣,司马代魏时,司马孚对曹奂说他永远是大魏的纯臣,司马篡魏时,司马孚是参与了的,只不过比较低调,他算哪门子纯臣?还自称魏臣?这不是就是作戏,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以分担风险。
2、荀彧的结局让荀攸不得不忠曹。
荀彧最早反对曹操恢复九州制,后来又反对曹操称魏公,曹操就把荀彧逼死,荀彧的结局让颍川荀氏看到了风险,为了家族的利益,荀攸不得不表现出忠曹。
对于士族大族来说,宗族的利益大于国家和个人,别不信,荀彧就是这样做的,董卓作乱时,荀彧认为他的家乡可能会遭遇战乱,提前率领族人北上冀州投靠袁绍,发现袁绍不是雄主之后,又离开袁绍投靠曹操。
注意了,荀彧投靠或离开袁绍都是带着整个宗族的,不是他一个人。
《三国志 荀彧传》:乡人多怀土犹豫,会冀州牧同郡韩馥遣骑迎之,莫有随者,彧独将宗族至冀州。
起初,荀彧的族人和同乡大多怀恋故土,不愿意离开,当时正好遇到冀州牧同郡人韩馥派遣骑兵来迎接他们转移,但没有人愿意跟随离开,只有荀彧带着族人迁到冀州。
荀彧这是把家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其次才是国家,很多人认为荀彧忠汉,实际上荀彧忠的是他的宗族,而不是汉朝。
荀彧为曹操出谋划策时,多次以汉高祖类比曹操,荀彧是何等聪明的人,难道不知道曹操的心思?他之所以一直跟随曹操,就是因为只有曹操才是成大事的人,袁绍不是。
荀彧跟随曹操二十多年,因为反对曹操称公而去世,问题的关键是荀彧为什么要反对曹操称公。
表面上看荀彧是以曹操起兵是匡扶汉室为由来反对的,实际上荀彧不希望改变现状,因为曹操一旦称公,就迈开了篡位的步伐,接下来曹操还要称王,最终是夺取政权。
荀彧很清楚,但是他为了宗族的利益必须反对,一旦曹操称帝,肯定要收回实权,不会允许荀彧这样的士族领袖左右朝政,到时候颍川荀氏就有可能被边缘化,这不符合荀氏家族的利益,荀彧不得不反对。
荀彧一反对,结果被曹操逼死,荀氏家族在曹操的威逼之下,不得不臣服,否则整个家族有可能不保,因此荀攸选择忠于曹操,支持曹操称魏公,以保全宗族。
对于家族利益来说,荀彧个人的死不值得什么,不仅仅是荀氏家族是这样的,东汉末年绝大多数士族都是这样的。
比如陈登家族,作为徐州当地的士族,谁主政徐州,陈登就投靠谁,没有丝毫忠心,陶谦主政徐州时,陈登担任典农校尉,陶谦去世后,陈登支持刘备主政徐州,吕布偷袭了刘备的徐州后,陈登无颖支持吕布,吕布还没有被曹操击杀时,陈登就暗中投靠了曹操。
陈登是没有任何忠诚的人,他忠诚的只有自己的宗族,荀彧也是一样的,为了家族利益,他们可以牺牲所有的个人利益。
荀攸去世后,魏帝曹芳下诏祭祀荀攸于太祖(曹操)庙庭,但是同为荀氏家族的荀彧却没有入曹操太庙,这是两人根本区别,说明荀攸忠曹,荀彧并不忠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