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十九大经典之死

时间如白马过隙 2024-11-06 16:38:44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不管下面这些人死得轻重,都堪称经典。

一、屈原——悲愤之死

哀莫大于心死。屈大夫空负报国之志,却因不能苟合于浊流而只能在江湖之远坐看国破家亡。自沉汨罗江,屈原的死是带着强烈的不甘与极度悲愤的死。对一个生不逢时的人来说,死亡可能也是一种解脱。

二、美人玉焉——无妄之死

玉焉是战国四公子之一赵胜的宠妾,因取笑门客,被枕边人亲手杀死。

《史记》载,平原君府有一门客曰“蹩者”,一次,玉焉在楼上看到他一瘸一拐打水的样子很可笑,忍不住笑出了声。

这位受到讥笑的残障人士立马找上赵胜告状:“士可杀不可辱,君之妾辱我甚,请杀之!”

“好客”的赵胜,千金买马骨,“乃斩笑蹩者美人头”。

关键是,这个“蹩者”还未见任何才能,连鸡鸣狗盗也称不上,清人吴绡就在《咏古》一诗中感叹:“不知宾客成何事?枉煞楼头斩美人!”

玉焉真是遭了无妄之灾。

三、荆轲——慨然之死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明知必死,荆轲还是慨然前往,虽然被后世讥笑武力不行,却要干这刺王杀驾的营生,但他在易水的决绝,在秦宫的谈笑,在最后时刻的平静,无不彰显了史上第一刺客的风采。

四、扶苏——单纯之死

虽然始皇帝没有立嗣,但扶苏身为长子,又有三十万蒙家军守护,却因一道不明不白的诏书而自杀,连身为臣子的蒙恬都知道“疑而复请之”,身为儿子的扶苏却没有提出一点质疑,是软弱还是单纯?

五、曹无伤——弃子之死

说起来,曹无伤死的够冤,就因为鸿门宴上刘邦一个劲儿装孙子,就被项羽卖了:“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而刘邦逃归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这个间谍砍了。对此项羽非但无一句责难,还封了刘邦为王,虽然只是偏远的汉王。

曹的冤还在于,他职位不低,不仅是跟随刘邦起兵的老臣子,后来更是官至汉军左司马,掌管军政、军赋的二把手。

这样一个人,对项羽来说无疑会起到更关键的作用。我们都明白的道理,项羽肯定也明白,但也许是因为自大,也许是鄙视其为人,反正就这样被很干脆的被当成了弃子。

六、项羽——悲壮之死

项羽的悲壮在于英雄末路,在突围的最后时刻,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也拔剑起舞,以歌和之:“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这时,营中更鼓敲了五下,霸王说:“天将明了,我当冒死突围。”这时的他,竟说不出一句让爱妻一起突围的话。为免霸王为难,虞姬便说:“妾生随大王,死亦随大王,愿大王保重!”然后一转身,从项羽腰间拔出宝剑,向项上一横,香消玉殒。

项羽的悲壮还在于不渡乌江。面对死里逃生的唯一机会,霸王说:“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并将乌骓赠与乌江亭长,然后下马步战,“杀汉军数百,身亦十余创。”

最后见到故人,还不忘送一份天大功劳,“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到最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一体,俱被刘邦封为列侯。

对一个失败者描述的如此慷慨悲歌,除项羽外再无第二人。

七、丁公——小人之死

丁公名虽不详,却因一系列骚操作被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上。

彭城一战,项羽自晨至午,杀汉卒十余万,又追至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刘邦只余数十骑遁去,项羽马上派丁公展开追击。

结果,丁公在半路就追上了刘邦,然而却因后者一句:“英雄何必为难英雄乎!”产生了异样的想法,爽快的放沛公逃生去了。

待到刘邦垓下击败项羽,建立汉王朝,大封功臣、大赦天下,满以为立下大功的丁公也屁颠颠的跑来请赏,却没想到一照面就被刘邦捆成了粽子,随后就是一顿痛批:“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骂过后一摆手,拖出去砍了。

对此,刘邦的解释是:“使后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

对这样的小人就该如此,为刘邦的“忘恩负义”点赞!

八、陶望卿——妒忌之死

陶望卿,西汉美女,因长得太美被广川王刘去强娶回家,又因风情万种,深受宠爱。

侧室的受宠自然引起了正宫的嫉恨,王后“昭信”三番四次打小报告,说陶狐媚成性,容易给王爷戴绿帽子。

刘去整天搂着陶望卿,自然不以为然。

一日,陶望卿找来画工,摆好造型,画了一幅“真人”像,《汉书》的原话是:“袒裼粉其旁”,这应该是史上最早的人体模特。

昭信知道后,自然不肯放过,于是第一时间跑到刘去面前诬告陶望卿与画工有染,并拿出了那副“艺术照”,刘去震怒,陶由此失宠。

失去了王爷的保护,昭信对陶展开了残忍的报复。她带领众妃嫔,当众脱了她的衣服,用皮鞭狠狠的抽打,还让人用烧红的铁条灼烧她的玉体。

陶无法忍受,便投井寻死。谁知,王后不肯,命人将其救活,然后绑住手脚,用木橛塞入她的下部,割下她的鼻子、嘴唇和舌头。

这些还不解恨,又把她放进加了桃灰的大锅里,煮了一天一夜,然后逼着其她妃嫔每人领了一碗。

这应该比吕雉人彘戚夫人,武则天残杀王皇后还要残忍吧?

女人妒忌起来简直不要不要的。

九、张飞——不恤之死

历史上真实的张飞,并非莽撞人——驻巴西大败张郃,粗中有细;攻巴州义释严颜,国士之风;娶夏侯氏,保全族人,智政双高;能书擅画,才兼文武。

但他却有一项缺点很致命,就是不恤士卒。

史书这样评价关张二人,关二爷是“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张飞是“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两种截然相反的做法却造成了殊途同归的结果,关羽被士大夫背刺,头在曹魏身在吴;张飞被小人取了脑袋,头在云阳身在阆中,都是身首异处,唯留魂魄在西蜀。

十、诸葛亮之死——遗憾之死

现在很多人批评诸葛丞相识人不明,军事能力缺缺,但他的死,却令人泪落如倾。一生鞠躬尽瘁,穷心竭力,却在大功未成之际撒手而去,让五丈原的秋风透出万古悲凉。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遗憾,总在别离之后。

十一、司马曜——憋屈之死

司马曜,东晋孝武帝,算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皇帝,正是他在位期间,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淝水之战。

然而与史上大多数帝王一样,司马曜也是前明后昏。外患解除之后,他便开始醉生梦死、游戏人间起来。

结果,在一次醉酒之后,与爱妃开玩笑:“计汝年已将三十,亦当废黜!朕目中尽多佳丽,比汝年轻貌美,难道定靠汝一人么?”说完,卧倒在床,独留张贵人在风中萧瑟。

张氏是越想越气,入宫以来何曾受过如此屈辱,她一方面是害怕皇帝酒后吐真言,另一方面又恨皇帝喜新厌旧,不念旧情,于是顿时杀心,她找来几个心腹宫女,“以被蒙帝面,弑之。”

一代帝王,竟因一句酒后戏言被家暴至死,真是千古奇闻。

更可笑的是,张贵人最后还逃脱了弑君之罪,“重赂左右,云‘因魇暴崩’。时太子暗弱,会稽王道子昏荒,遂不复推问。”

孝武帝死得憋屈。

十二、刘牢之——背叛之死

刘牢之是东晋北府军名将,淝水之战时,曾率五千北府军在洛涧大破秦军,功封龙骧将军。同时他也是史上著名的“常叛将军”,因叛而兴,因叛而亡。

他第一次背叛的是青兖二州刺史王恭,当时王恭起兵讨伐奸相王国宝,用刘牢之为司马,兼彭城内史,然而就因为受到轻待,刘牢之就心中怨恨,选择了背刺,导致王恭兵败被斩,他却由一低级将领一跃成为掌管七州及晋陵军事的强藩。

第二次背叛是讨桓玄时,司马元显任命刘牢之为前锋都督、征西将军,兼江州刺史,结果他却听从幕僚的建议阵前反水,导致讨桓失败,司马元显被杀。

第三次是打算背叛桓玄。桓玄一掌权,就将其调离京口,削了他的兵权,刘牢之甚为恐惧,刘敬宣劝他带兵袭击桓玄,他不敢,反打算投靠女婿广陵相高雅之,据长江以北对抗,结果召集众将商议,遭到了一致反对。

参军刘袭说得好:“事不可者莫大于反,而将军往年反王兖州,近日反司马郎君,今复欲反桓公。一人而三反,岂得立也。”言罢,扬长而去,其他将领见之也纷纷离去。

刘牢之恐惧加羞愧,终自缢而死。

十三、姚苌——惊吓之死

相比于刘牢之,姚苌的背刺更令人不耻。

苻坚待他不薄,他是兵败不得不降,所以很多人都主张杀掉他,但苻坚却欣赏他的勇猛,不顾旁人反对,不但赦免了他,还封他做了扬武将军。

后来又封他为龙骧将军,要知道这个封号最初是苻坚的,从来未封过旁人,足见对他的看重。

但姚苌却是个白眼狼,淝水之战后,眼见前秦势微,便与慕容垂双双背叛旧主,慕容垂远走建后燕,姚苌则自称万年秦王,建后秦。

如果仅是如此,倒也说得过去,毕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姚苌做得相当过分,不但联合西燕攻打前秦,还擒获苻坚后将其缢杀。

也许是内心有愧,又或被苻坚的神话所惊吓,反正苻坚死后,姚苌就开始做噩梦,《晋书》是这么写的,说姚苌梦见苻坚“将天官使者、鬼兵数百突入营中”,每次醒来都会惊惧到乱跑,就这样被同一个噩梦折磨了九年,最终在一次宫人帮他“刺鬼”时,不小心刺中了他的要害……

姚苌实际就是被吓死的。

十四、鱼俱罗——帝相之死

鱼俱罗,隋初猛将,平高智慧叛乱,英勇善战;随杨素北征,率数名骑兵突击,所向披靡;为丰州总管,使胡人不敢塞上牧马。

然而,却因目生双瞳,有帝王之相,被杨广诛杀。

其他人怎么说也有被杀的理由,不管是莫须有的捕风捉影,还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只有鱼俱罗辩无可辩,谁叫他生来如此呢?

十五、杨再兴——惨烈之死

说起历史上战死疆场的名将,如项羽死后被分尸;典韦身被数十创,怒目大骂,其躯不倒,兵士不敢近;张顺身中四枪六箭,怒气勃勃如生;周遇吉被悬于高竿之上,乱箭射死,死后被刀割食肉;卢象升身中四矢三刃……

但论惨烈还是无出杨再兴之右。

小商河一战,杨再兴率数百将士面对数百倍金兵(三百对十万),义无反顾发起冲锋,其时金兵箭如飞蝗,杨再兴每中一箭,就随手折断箭杆,继续杀敌,尤如天人降世,神威凛然,最后马陷泥中,这才壮烈殉国。

此战,虽杨再兴和王兰、高林等裨将及三百骑兵全部阵亡,但也“杀敌将数十,斩胡骑二千”,而且不乏千户长撒八孛堇这样的高级将领,可谓死得其所。

据《资治通鉴》载,战后,金兵焚烧他的尸身,竟烧出铁箭头二升有余,“后获其尸,焚之,得箭镞二升。”

其悍、其勇、其惨烈都是震撼人心的!

十六、杨继盛——硬汉之死

说起千古第一硬汉,怎么也绕不开杨继盛。

杨继盛,河北容城人,正德五年生,家里很穷。后来做到了刑部员外郎,但因看不惯严嵩的胡作非为,上书死劾,结果反遭诬告,被廷杖一百下狱。

杨继盛无钱买通刑人,又得罪了严嵩,因而生受了一百廷仗,他的腿肉都被打掉,一片血肉模糊,一位同僚看不下去,偷偷送来一副蛇胆,告诉他:此物可止痛。但杨继盛却说:“我杨椒山有胆,用不着这个!”

虽说是硬汉,毕竟还是凡人,在诏狱这么个蝇虫横生,肮脏阴冷的地方,他的伤口开始恶化感染。

一天深夜,杨继盛叫来一名看守:“这里太暗,帮我点一盏灯。”

看守答应了,手拿一盏灯,靠近了杨的牢房,随后便看到了令他永生难忘的一幕——

杨继盛十分安静地坐在那里,手拿一碎碗片,正聚精会神地刮着腿上的腐肉。腐肉刮得差不多了,又开始截附在骨头上的筋膜。

看守崩溃了,他想逃走,双腿却不停使唤,于是开始颤抖,光影也随着他的手不断摇动。

这时,一个沉闷的声音打破了死一般的宁静:“不要动,我看不清了。”

杨继盛的“硬”,不仅在于刮骨截膜,更在于他的冷漠,就像身体不是自己的一般。这样的彪悍,十个兰博也比不上。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杨继盛真乃千古第一硬汉。

十七、岳飞——忠烈之死

岳飞死于他不懂政治,这是一个不难得出的结论,但岳飞在被十三道金牌召回京之时,早已做好了赴死的准备,只是他始终不明白皇帝为什么要杀他。岳飞宁死也不会举兵造反去背离自己做臣子的操守,这是他的死赢得人们千古同情的重要原因。岳飞和文天祥一样,因为死而成为一座丰碑。

十八、文天祥——浩然之死

如果说岳飞的死是必然,那文天祥的死就是他的选择,就像后世的谭嗣同一样,以自己的死来激起人们的反抗,为世人保留一颗忠义之心。

他本可以不死。20万元军水陆并进,直取临安,一路之上,官军逃的逃降的降,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却散尽家财招兵,于国难之时,第一个急返临安。时,满朝文武弃官而逃者十之八九,文班仅剩6人,其中之一就是文天祥。

他本可以投降。被俘后劝降者多如牛毛,同为状元又同为南宋宰相的留梦炎来劝,被他一顿臭骂;南宋之君,9岁的赵隰又来,他说了一句“圣驾请回”便再无一语。

再往后,依次是专横跋扈的宰相阿合马,以及能言善辩的丞相孛罗,但他们都在文天祥面前弄了个灰头土脸。

最后是忽必烈亲来劝降,开出的条件也达到了顶峰——如君能侍朕如待宋,君可即为丞相。文天祥以八字回——一死之外,无可为者!

文天祥在元之恶牢,整整被折磨了三年之久,期间元廷用尽了办法,甚至拿他在元宫中充当女仆的被俘妻女、降元的弟弟来要挟,但他都不为所动,凛然作《正气歌》,最后慷慨赴死。

文天祥的浩然之气,永世长存。

十九、阿巴亥——殉葬之死

阿巴亥是清太祖第四任大妃,也是史上唯一殉葬的皇后。

努尔哈赤去世时,诸贝勒争位,阿巴亥作为努尔哈赤最宠爱的大妃,又有实力不弱的三个儿子,虽然儿子年幼,但贵在潜力巨大,自然成为四大贝勒的绊脚石。

于是,努尔哈赤一死,诸贝勒便拿出遗嘱,说是要她殉葬,“诸王以帝遗言告后,后支吾不从。诸王曰:“先帝有命,虽欲不从,不可得也。”

阿巴亥无奈,只好赴死。

0 阅读:4
时间如白马过隙

时间如白马过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