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特湾海战前奏:出师不利的日军舰队遭遇美军潜艇【1】

战争史札记 2024-12-09 17:37:05

除了广为人知的“鲦鱼”号潜艇外,美军的另外两艘潜艇——“条纹鲈”号和“鹦鹉螺”号,也于1944年10月31日参与了击沉日军“镖鲈”号的行动。

“镖鲈”号乘员在被“鲦鱼”号救起后,并未被解散,而是直接被转送至潜艇“油鲱鱼”号上。这艘潜艇是美国威斯康星州马尼托瓦克港口建造的最后一艘舰艇,于1945年7月22日正式入役,并在同年9月1日启程前往珍珠港。

“镖鲈”号在高速驶入危险地带后不幸触礁,与“鲦鱼”号和“镖鲈”号在战争中所取得的辉煌战果相比,这次事故显得微不足道。在这次行动中,“鲦鱼”号和“镖鲈”号(尽管后者最终沉没)共击沉了日军3艘重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而这些舰船均来自一支规模庞大的日军舰队,该舰队包括5艘战列舰、10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和15艘驱逐舰。1944年10月23日早晨6时20分,哈尔西将军所在的“新泽西”号战列舰收到了潜艇发送的报告,准确掌握了日军舰艇正向米沙鄢群岛进发的情况。以上相关事件,有几点值得谈一谈。首先,既然当时的作战行动如此重要,为何日军还要派遣两艘驱逐舰为一艘已遭重创的重巡洋舰护航,并将其护送至安全地区?尽管为受损舰艇护航在一般情况下是一种合理的常规操作,但在当时的战略背景下,这种做法却显得颇为不合时宜。日军驱逐舰数量的不足,使得它们在大规模进攻面前难以有效保护战列舰和巡洋舰的安全。此时再分出两艘驱逐舰护航,肯定进一步削弱了日军的战斗力。其次,美军潜艇“镖鲈”号和“鲦鱼”号原本的任务是监视巴拉巴克海峡内日军的动向。但是,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镖鲈”号不幸触礁沉没,这对美军的潜艇监视网络造成了一定影响。在追击栗田健男舰队的行动中,部分美军单位偏离了既定的监视任务,意外地为西村祥治舰队打开了巴拉巴克海峡的通道,只是并未对整体战局构成重大威胁,因为西村舰队在穿越苏禄海时,即被美军陆基战机及时侦测。金凯德将军迅速调整部署,以应对这一不速之客。这种放弃主要目标而转向其他行动的现象,竟在丰后水道再次上演。10月23日夜,美军潜艇“鮟鱇鱼”号率先发现了栗田舰队离开巴拉望航道并潜入民都洛海峡的迹象,随后“犁头鳐”号潜艇也证实了这一情报。虽然美军潜艇的此次擅离职守与日军损失两艘驱逐舰形成了某种“平衡”,且“鮟鱇鱼”与“犁头鳐”的侦察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镖鲈”与“鲦鱼”号潜艇离岗造成的损失,但这些并存的事件仍显得颇为异常,令人不禁对美军的战场指挥与控制提出质疑。同日,美国海军统帅部获悉了日舰入海的消息。此时,海面上共有六支日军舰队活动,而美军仅于当日早晨侦测到了其中两支。

更令人担忧的是,自10月21日美军登陆莱特岛并建立滩头阵地以来,其舰载航空兵虽已全面覆盖菲律宾地区进行搜索,却未能发现日军舰队的踪迹。例如,第38特遣舰队第3支队当时位于圣伯纳迪诺海峡东北约100海里处,其舰载机虽在民都洛岛和科伦湾附近执行侦察任务,却同样未能有所斩获。美军在此次海战中的侦察失误,暴露了其在战场指挥与控制方面的不足。在地球东经130°00′的坐标点上,第38特遣舰队的舰艇完成加油任务后,再次踏上征程,持续搜寻日军舰队的蛛丝马迹。在成功支援了10月17日的登陆作战后,由麦凯恩指挥的第38特遣舰队第一支队与戴维森指挥的第四支队,于10月21日进行了必要的燃油补给。次日,这两支舰队前往乌利西环礁,进一步充实弹药与物资储备,为后续的战斗做好充分准备。10月23日,美军舰队上空传来日军舰艇的轰鸣,哈尔西指挥官迅速作出反应,召唤戴维森指挥的舰队返回莱特岛,同时指示第一支队继续执行既定任务。随着战况的变化,24日,当第一支队航行至萨马岛以东625海里处时,哈尔西却最终决定召回所有舰队。在10月24日拂晓前,三个航母战斗群已按预定位置集结完毕,彼此间大致相隔125海里。其中,第三支队位于北部,正对吕宋岛中部,距离波利略岛约60海里;第二支队位于中央,直指圣伯纳迪诺海峡;而第四支队则紧邻萨马岛海域,严阵以待。在10月23日至24日的夜间,北部舰队,即第三支队,持续遭受数架日机的跟踪监视。“埃塞克斯”号航母的雷达屏幕上多次捕捉到不少于5架日机的踪迹。直至24日早晨7时,日机终于准确锁定了美军舰队的位置,并随即发起了三次有组织、有规模的空中进攻。令人惊讶的是,日军的攻击目标并非直接针对栗田舰队的航行路线上的第二支队,而是选择了距离吕宋岛最近的第三支队。美军舰载机也几乎同时发现了栗田舰队与西村舰队的踪迹。随后,美军迅速调整战术,将主要火力集中于穿越中菲律宾海域的栗田舰队,这一进攻行动持续了整整一个白天。在侦测小泽舰队方面,美军舰载机稍显滞后,直至24日下午才发现其正位于美军的东北方向。基于美军潜艇“鮟鱇鱼”号与“犁头鳐”号在当夜提交的报告,加之前夜“鲦鱼”号与“镖鲈”号的行动情报,哈尔西将军确信日军有意与美军展开大规模交锋。因此,他果断指令麾下的三支航母战斗群于10月24日黎明时分,发起大规模的侦察行动。这些侦察任务由精心编排的战机编队执行,每个编队由一架地狱俯冲者式俯冲轰炸机和两架地狱猫式战斗机组成,编队间保持300海里的间距,以确保菲律宾境内所有航道的全面覆盖。此外,另有战斗机在100海里外担任中继站角色,确保每一份侦察报告都能准确无误地传回舰队。美军的侦察机编队各自负责监控10°的扇形区域,三支航母战斗群的负责区域虽有重叠,但分工明确。第38特遣舰队第3支队的舰载机主要负责林加延湾至民都洛海峡之间的广阔区域,第2支队的战机则专注于搜索民都洛岛北部至班乃岛南部的海域,而第4支队的舰载机则负责班乃岛北部至内格罗斯岛南部的搜索任务。在负责巡逻与搜索任务的舰载机于清晨6点被派遣出去后,“埃塞克斯”号航空母舰又放飞了一支由20架战机组成的强大编队,直取马尼拉附近的机场,执行对地精确打击任务。在搜索过程中,美军与多个日军单位发生接触,但其中两份搜索报告尤为重要。第一份报告来自“无畏”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一架地狱俯冲者式俯冲轰炸机,其任务区域为第三扇形区域。7时46分,该机载雷达探测到民都洛岛南部海域25海里外有多艘战舰活动。随后,三架美军飞机迅速向南机动,在9000英尺的高空成功辨认出敌人的航行尾迹。通过目视观察,他们确认了两个日舰编队的存在,并立即向友军报告,称这两个编队正位于民都洛岛南端8海里的海域,以10至12节的航速,朝050方向航行。尽管各份报告在敌方舰艇的类型与数量上略有出入,但有一点是明确且不容置疑的:哈尔西与博根在上午8时22分接获的电讯明确指出,日军舰队编队中并未包含任何运输舰——此电讯的发送时间为8时10分。基于这一确切情报,哈尔西在未经米切尔中转的情况下,于8时27分直接向三支航母战斗群下达了对栗田舰队的攻击指令。同时,第38特遣舰队的第3支队与第4支队被指令尽可能向第2支队靠拢,而第1支队则被紧急召回。在执行此命令之际,第3支队的实际情况却不允许其遵行。彼时,该支队正遭受日军的猛烈攻击,所有舰载战斗机均投入到了空中防御之中,因此对栗田舰队的攻击计划不得不暂时搁置。直至日军首次对谢尔曼航母战斗群发起进攻后,美军才正式对栗田舰队发起了反击。美军与日军的第二次交锋,是由一架自“企业”号航空母舰起飞的舰载机所引起。该机在距离航母战斗群325海里的最大巡逻半径处执行搜索任务,并于8时20分发现了西村舰队。日军舰队的位置一经报告,美军立即调集了总计26架侦察机与战斗机,它们不顾日军凶猛且精准的防空火力,向西村舰队发起了猛烈攻击。在战斗中,日方的“扶桑”号战列舰舰尾遭受重创,弹射器及水上飞机均被炸毁。尽管“扶桑”号上的火势持续了一个小时才被扑灭,但其舰体与机动能力并未受到实质性影响。同时,日方的“时雨”号驱逐舰艏部炮塔被一枚航弹击穿,炮塔内部6人受伤、5人阵亡。然而,该驱逐舰的适航性与速度并未因此受损,它依旧保持着原有的航向与高速运动。除上述两次交锋外,美军与日军在其他海域也发生了两次遭遇。首次遭遇发生在当日7时45分,美军“无畏”号航空母舰的舰载机在棉兰老岛北面海域发现了两艘刚从科雷吉多尔岛出发、穿越马尼拉湾前往卡加延的日舰:轻巡洋舰“鬼怒”号与驱逐舰“浦波”号。在舰载机的投弹攻击下,两舰均遭受了中等程度的损伤,其中“鬼怒”号巡洋舰伤亡47人。随后,事态进一步升级,“富兰克林”号航空母舰所搭载的舰载机于当日早上8时与三支日军驱逐舰编队不期而遇。在舰载机发动的迅猛攻势下,日军驱逐舰“若叶”号最终难逃沉没的命运。此刻,正执行返航任务并担任搜索职责的其他美军舰载机,不幸目睹了这一悲剧的发生。尽管从严格意义上讲,“若叶”号及其同伴并未直接介入莱特湾海战中大规模的交锋,但从海战整体的时间脉络来看,“若叶”号无疑成为此战中首艘沉没的舰艇。紧接着,日军对美军第38特遣舰队第3支队的攻势,正式拉开了10月24日早晨一系列打击行动的序幕。追溯日军能够发动舰载机进攻的根源,这得益于前一天台湾岛第二航空舰队的450架战机被迅速部署至菲律宾地区。海军中将大西泷治郎与第二航空舰队司令长官福留繁为此事进行了整夜的商讨。大西泷治郎强烈建议将这些新到的战机用于“特攻”行动,但这一提议遭到了福留繁的拒绝。经过一夜的激烈讨论,福留繁最终在10月24日清晨发动了三波规模庞大的打击,每波包含50至60架战机,且全部采用常规投弹方式。它们的目标直指位于最北端、靠近马尼拉主要机场的第38特遣舰队第3支队。这三波攻势均被第38特遣舰队第3支队的战斗机所瓦解。日军此次进攻是基于第一航空舰队所掌握的极其有限的情报展开的。由于预备飞机数量有限,日军取得的战果微乎其微,并因此丧失了进一步发起进攻的能力。预示着日军将在短期内采取“特攻”策略,以弥补其战力之不足。在战斗中,迈克·坎贝尔及其僚机分别斩获敌机9架与6架,彼时,日军约有40架战机初步构筑成鲁夫贝里环形阵势,意图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保存其实力。然而,美军战机一旦介入,该阵型即被打破,落单的日军战机随即逐一被击落。由“埃塞克斯”号航母起飞的舰载机共击落日军战机24架,而“列克星敦”号航母起飞的战机则以牺牲1架的代价,至少击落日军战机13架。日军的第一波攻势始于8时33分,紧随第3支队最后一批战机起飞之后数分钟,整个战斗过程持续逾一小时。日军的此番进攻未能取得任何实质性成效,在三波攻势中,盟军的战斗舰艇、运输舰及油轮均安然无恙。在随后的战斗间歇期间,当轻型航母“普林斯顿”号成功回收并加油十架地狱猫式战斗机,准备另两架战机降落时,一架原在云层中伺机而动的彗星式俯冲轰炸机于9时38分突然发起俯冲轰炸。该轰炸机投下一枚重达250千克(550磅)的半穿甲航弹,击中了距航母后部升降机七十五英尺的飞行甲板。起初,美军并未将此视为严重问题,舰桥上的指挥官认为航母的首要飞行任务不会因此中断,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迅速进行临时修补,然后继续执行任务。实际情况远非如此,航弹穿透了飞行甲板和机库,在面包房内爆炸,引爆了机库内的六架满载燃油和弹药的复仇者式鱼雷轰炸机,以及所有挂载的副油箱。由此引发的二次爆炸,首先将后部升降机顶至飞行甲板上,随后将前部升降机轨道吹至空中,最终使其坠落回原位。此外,二次爆炸还严重破坏了航母的液压系统,导致部分喷水装置和水管失效。爆炸引发的熊熊火焰迅速从舰岛蔓延至舰尾。

在舰船的关键区域——升降机附近,再次发生了剧烈的爆炸。此次爆炸的威力巨大,彻底撕裂了舰船的飞行甲板,使其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时间定格在上午10时10分,面对日益严峻的安全形势,美军指挥部不得不做出了艰难的决定,下达了紧急弃船的命令。除了必要的救火队员与损管人员继续坚守岗位,执行紧急救援与损害控制任务外,舰上的其余所有人员均被要求迅速撤离至安全地带。随着火势的进一步蔓延,仅仅十分钟之后,即上午10时20分,美军指挥部再次发出指令,要求所有仍在舰上的救火队员与损管人员也立即撤离,以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