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糖尿病患者有没有这样的困扰?血糖控制得不错,饮食也算规律,药也没少吃,可医生每次都盯着化验单上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皱着眉头说——还是太高了,得再降!

糖尿病和血脂之间的关系,比很多人想象的还要复杂,仅靠他汀类降脂药,可能远远不够。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尿病患者的隐形杀手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到底有多坏?它就像血管里的“垃圾运输车”,如果超载太多,垃圾(脂质)就会堆积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最终堵住血管,诱发心梗、脑梗等严重后果。
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天生更脆弱,容易受到坏胆固醇的侵害,导致动脉硬化、血管狭窄,甚至血管完全堵死。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更容易氧化、粘附在血管壁上,形成更顽固、更危险的斑块,这也是为什么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比普通人高出2-4倍。

光吃他汀,能解决问题吗?答案可能让人失望。
他汀类药物确实是降胆固醇的“明星”,但它的作用有限,尤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很多人吃了他汀,低密度脂蛋白还是降不下去,或者达不到糖尿病患者的目标值(一般建议低于1.8mmol/L)。他汀虽然能降低坏胆固醇,却未必能改善已经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
有些患者一查血脂,发现总胆固醇不高,就以为没事了。关键是看低密度脂蛋白的数值,而不是总胆固醇。 有些人总胆固醇正常,但低密度脂蛋白依然超标,心血管风险一样高。

糖尿病患者如何进一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
不能只依赖他汀,必要时加用其他降脂药
如果吃了最大剂量的他汀,低密度脂蛋白还是降不下来,可以考虑联合依折麦布,这是一种能减少肠道胆固醇吸收的药物,和他汀联合使用,降脂效果更强。
如果情况更严重,比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糖尿病患者,可以考虑PCSK9抑制剂,这种新型药物能把低密度脂蛋白降到极低水平。

饮食控制不能只盯着糖,还要盯着脂肪
很多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时,盯着糖分不放,啥甜的都不敢碰,可是却忽略了脂肪的摄入。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是升高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元凶”,比如肥肉、动物内脏、奶油蛋糕、炸鸡、奶茶等都要少吃。
可以用富含不饱和脂肪的食物来替代,如深海鱼、坚果、橄榄油、亚麻籽油,这些食物有助于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清理血管垃圾。

增加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摄入
燕麦、苹果、胡萝卜、红薯、豆类等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食物,能帮助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每天吃25-30克膳食纤维,可以显著改善血脂,但很多人日常膳食纤维摄入严重不足。
适量运动,提升“好胆固醇”
运动不仅能帮助降低血糖,还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促进坏胆固醇的代谢。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行、游泳等,长期坚持,能有效改善血脂情况。

控制体重,尤其是腹型肥胖
糖尿病患者如果合并腹型肥胖(腰围超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往往更高。脂肪堆积在腹部,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加重,同时促进肝脏合成更多的胆固醇。减重5%-10%,就能显著改善血脂、血糖和血压。
中医调理,改善血脂代谢
中医认为,糖尿病伴高脂血症,多与脾虚、痰湿、气滞血瘀有关。适当使用山楂、丹参、决明子、荷叶等中药,有助于活血化瘀、降脂通络。但中药调理需要长期坚持,并且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盲目服用。

真实案例:血糖正常不代表血管安全
一位55岁的男性患者,2型糖尿病10年,血糖控制得不错,糖化血红蛋白长期维持在6.5%左右。但每次复查血脂,低密度脂蛋白始终在2.6-2.8mmol/L之间,医生建议调整降脂方案,但他认为血糖都控制住了,胆固醇应该没那么严重,就没太在意。
直到去年突发心绞痛,送医检查发现冠状动脉狭窄80%,紧急放了支架。当时他懊悔不已,觉得自己“血糖控制好就万事大吉”的想法害了自己。
医生告诉他,糖尿病本身就是心血管高危因素,低密度脂蛋白必须控制在1.8mmol/L以下,甚至更低,否则血管迟早会出问题。

总结: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比血糖管理更关键!
很多糖尿病患者对血糖斤斤计较,却忽视了血脂管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诱发心血管病的“头号杀手”,糖尿病患者必须严格控制,甚至越低越好。
单靠他汀不够,饮食、运动、体重管理、联合降脂药物,甚至中医调理都要综合考虑。 糖尿病不仅仅是血糖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全身代谢的慢性病,只有全方位管理,才能真正降低心脑血管风险,延长健康寿命。
参考文献: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管理专家共识(2023)》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动脉粥样硬化与胆固醇关系的临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