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1964年冬天,疾病缠身的女红军石澹峰拨通了北戴河疗养院的电话,电话那头是邓颖超,两人曾是并肩作战的老战友。
“我的儿子因父亲烈士身份未被承认,迟迟无法入党,赵宝成,他是个烈士!”
“石澹峰,我能帮你治病,也能安排你疗养,但要为赵宝成证明烈士身份,这件事只有毛主席发话才行。”
如此波折,让人不禁想问,赵宝成到底是谁?他的革命故事又为何如此复杂难解?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段尘封的历史,就此缓缓展开。
革命传奇1919年,山西太原社会动荡,省立一中里,赵宝成这个出身五寨县的少爷,手握一本卷了角的《共产党宣言》,密密麻麻注释的页码,记录着他无数个夜晚的思考。
书页中的句子,像一把火将他从贵族子弟的身份中抽离,推向一条燃烧的革命道路。
在五四运动的浪潮冲击下,学生们被民主与科学的思想点燃,赵宝成身为佼佼者,热衷于组织活动、聚拢有志青年,带领他们走出书本、走向社会。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年,他参与筹办的平民小学就开在校外一座老宅里,简陋的屋舍里坐满了衣衫褴褛的孩子,大家坐在稻草垫上,睁大眼睛听着赵宝成的讲解。
“知识能救国,而国人的觉醒是救国的第一步。”
然而,如此革新浪潮让地方当局如坐针毡,阎锡山怎能容忍一群学生搞什么“革命”,随即迅速派出新任校长魏日靖,试图用铁腕手段压制学生运动。
魏日靖的到来,接连颁布了一系列严厉的规章制度,禁止学生集会、搜查宿舍,连阅读书籍都要经过他的批准,校园中的不满情绪迅速升级。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赵宝成对此毫不畏惧,反而视之为绝佳的斗争契机,在校内悄悄召开会议,昏暗的油灯下,他的语气低沉却掷地有声。
“魏日靖不过是阎锡山的一条狗,他不敢让我们开口,我们就用行动让他闭嘴!”
会上,19位学生代表一致同意要采取果断措施,以正面抗争的方式对抗压迫,几天后,在赵宝成的号召下,学生们聚集在操场,用沙哑的嗓音喊出一声声口号。
“打倒封建枷锁,反对压迫!”
图片来源于网络
魏日靖当即命令卫队封锁校门,企图强行驱散人群,没成想,赵宝成带着19名学生冲向校长办公室,直接将魏日靖从办公室抬了出去,一路扔到学校大门外。
不出两天,阎锡山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再度调遣部队包围学校,还命令警务人员将带头的学生抓捕归案。
对峙持续三天三夜,士兵始终没能突破校门的防线,他最终只能无奈妥协,撤掉了魏日靖的校长职务,这场“学生起义”成了赵宝成革命道路上的第一站。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28年冬天,太原城风雪交加,赵宝成低头缩进父亲的书房,阎锡山的士兵正一步步逼近他的家门,几天前革命起义失败,他被列为通缉名单中的头号人物。
赵宝成没有丝毫慌乱,从衣架上取下父亲的长袍,又翻出父亲平时出门使用的礼帽和那根雕花的文明棍,穿上长袍,戴好礼帽,提起父亲的公文包,昂首挺胸地走出书房。
“爹,我要走了,这里交给您拖延,我会有办法从后门离开。”
随后,他微微抬起下巴跨出后门,拄着文明棍迈步而行,始终保持着稳重的步伐,朝巷子深处走去,一路上,凭借冷静和伪装,终于穿过了敌人布下的天罗地网。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数日后,他辗转来到山西翼城县,投奔一位可靠的同志——石澹峰,这位年轻的女共产党员将他安顿在家中,熬夜为他准备路费和干粮。
“你先去河南开封找组织,如果开封的同志已转移,就前往上海,那是目前我们党最重要的秘密基地。”
“谢谢你,我一定会记住这份恩情。”
几经波折,他最终来到了上海并成功与党组织接头,不久后与石澹峰在上海重新汇合并结为夫妻,二人隐姓埋名开了一家不起眼的小旅馆,其实是我党秘密联络站的重要节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一名太原学生领袖到游走在刀锋上的地下工作者,赵宝成用智慧与胆量化解了无数危机,也成了他革命生涯中不可磨灭的一段传奇经历。
无怨无悔1932年,瑞金苏区迎来了赵宝成的到来,这位从山西走出来的革命者,辗转数年终于找到了心心念念的革命根据地,当他走近时,一名卫兵从哨岗匆匆跑来。
“赵同志,邓大姐听说你来了,特意吩咐,要您先去她那里报到。”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赵宝成推门而入,看到一身粗布衣的邓颖超正与几位同志商讨工作,每个人的脸庞都充满了严肃的神情。
两人并没有过多寒暄,很快将就话题转到工作上,几天后,赵宝成被正式任命为中央苏区总务厅厅长,掌控整个苏区的后勤大权,从粮草到军需、从医药到装备,全部由他负责。
在革命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这个岗位尤为重要,毫不夸张地讲,每一场战斗的胜败都与赵宝成的工作息息相关。
刚刚上任,赵宝成就面临了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修建“六大建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时,为了激励红军士气,中央决定修建一系列象征苏维埃政权精神与意志的建筑,中央政府大礼堂、红军烈士纪念塔、公略亭等等。
虽说工程规模宏大,工期却只有四个多月,苏区物资极度短缺,建材匮乏、人手不足,连普通的铁钉和木料都要临时筹集。
赵宝成却没有退缩,从简陋的草图开始,组织设计和施工,带着团队日以继夜地筹措物资,亲自带领工人们上山采石,自行锯木材,用竹子代替钢筋,糯米混合石灰来制作临时水泥。
每一晚,赵宝成都要亲自巡查,还会直接加入到最苦最累的搬运工作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就在“六大建筑”顺利完成的几个月后,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打破了赵宝成的平静生活。
总务厅管理人员徐毅因为账目问题被举报为“包庇贪污分子”,虽经过审理证明是一次误判,赵宝成作为上级仍被指“失察失职”,不得不引咎辞去总务厅厅长一职。
离开总务厅那天,瑞金飘起了细雨,他没有坐马车,而是选择步行前往新的岗位——中央红军兵工厂修械站,接到的新任务是修理枪械、制造武器。
修械站的条件极其艰苦,工棚里阴暗潮湿,弥漫着机油和铁屑的气味,工人们的手上布满了老茧和伤痕,赵宝成没有丝毫怨言,卷起袖子和工人们一样干活。
图片来源于网络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带领工人们修复了上千件枪支,还发明了用废旧零件拼装手榴弹的方法,大大提升了武器的产量。
五个月后,赵宝成被调任到红军被服总厂,担任副厂长,工作内容虽然琐碎,但他仍一丝不苟,将后勤保障视为战斗的一部分。
直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不得不撤出中央苏区,开始长征,他再度接到一项艰巨任务,带领一支70多人的精干队伍深入深山老林,与敌人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
赵宝成很清楚这是一条极其危险的路,依然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组织让我留下来,这就是我的战场。”
分别时,他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将一块自己精心打磨的小木牌递给妻子,上面刻着两行字。
“革命未成,誓不归家。”
带着这样的信念,赵宝成在敌占区坚持战斗直至失踪,身影在历史长河中渐行渐远。
真相终现1950年冬天,石澹峰坐在一间狭小简陋的屋子里,目光久久停留在一张泛黄的黑白合影,照片上的一对年轻夫妻,正是她与丈夫赵宝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多年来,丈夫的下落始终是个迷,好似一阵风消失在历史的迷雾中。
这张照片的来历颇为曲折,是石澹峰和赵宝成在上海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时拍下的,遗憾的是,照片只是记忆的凭证,根本无法证明赵宝成的革命身份。
解放后,石澹峰开始四处奔走,希望为丈夫寻求一个明确的结论,最重要的是,儿子石毅曾多次申请入党,都因为“家庭背景不清”而遭到拒绝。
“他父亲的问题没解决,他的路自然难走。”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此,石澹峰和石毅开始了一条漫长而艰难的寻亲之路,母子俩给曾经与赵宝成共事的老同志写信,请求他们作证。,
只可惜,那些熟悉赵宝成的人要么下落不明,要么已离世,能够证明他身份的人越来越少。
直到1964年,石澹峰终于拨通了邓颖超在北戴河疗养院的电话,却得到了让她几乎绝望的答复。
“我可以帮你治病,安排你休养,但为赵宝成证明烈士身份,这件事只有毛主席才能办。”
邓颖超的这句话让石澹峰母子明白,这件事情的复杂程度远超他们的想象,石毅没有气馁,继续四处写信,寻找父亲的战友和同志,希望能找到更多的线索。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65年,一位老红军来访,当他看到桌上摆着的那张照片时,睁大眼睛兴奋地说道。
“这不是赵宝成吗。我在瑞金的时候见过他。当时,他担任总务厅长,整天忙得脚不沾地,如果真要证明他的身份,还是得找毛主席,毛主席是最了解赵宝成的人!”
经过几天思考,石毅决定试一试,工工整整地写下自己的故事,描述了母亲多年来的坚持和父亲的革命经历,并附上那张珍贵的照片,在信封上写下“毛主席亲启”几个字。
几个月后,母子俩收到了来自中南海的回信,终于看到了一段让他们泪流满面的批示。
“赵宝成在中央苏区担任过中央政府总务厅长,我与他一起工作过,请中组部找有关人员分段证明,转告其家属。”
1966年,内务部优抚局终于确认,赵宝成可以按照烈士待遇处理,石澹峰坐在屋里抚摸着那张照片,眼中噙满了泪水喃喃道。
“老赵,你终于回家了。”
几十年的漫漫寻亲路终于有了答案,石毅将父亲的烈士证书放在母亲的床头,那是他们一家人用半生的坚持换来的真相,也是一位革命者对国家、对历史最有力的证明。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为提高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中部分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