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开始前,我们先看一段视频:
视频加载中...爸爸妈妈们或许会发现,等孩子到了某个年龄段,就开始执着于一些奇奇怪怪的事物——
从幼儿园回家一定要绕一段固定的远路,即使那里没有什么别致的景物,也天天牵着你的手,执拗地往那儿走;
以前的玩具就算不再玩了,也要按某种顺序放在置物架上,自己随时看得见的位置;
无论哪件衣裳,如果袖子不能翻折到习惯的腕口,就不愿意穿了……
作为成年人或许很难理解,这些行为有什么意义吗?然而对孩子们来说,这些看似“强迫症”的行为却也是他们宝贵的学习和成长经历,我们将之定义为——秩序敏感期。
什么是秩序敏感期
秩序发展敏感期是指幼儿对秩序极端敏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幼儿对事物的发生秩序、物品的摆放位置以及事物的完整形态,都容易产生强烈的需求感。
如果事物的发展违背了孩子们心中的“秩序”,他们就会感觉世界变得“不可控”并为此不安。
所以,处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并非在无理取闹,只是迫切地需要熟悉的秩序带来的安全感,这也是他们身心成长的“必需品”。
很多在大人看似“强迫症”的行为大多源自孩子们对世界的观察,因为他们的理解力尚未发展成熟,故而认知也会比较片面。
举例来说,如果孩子经常看到妈妈把衣服塞进洗衣机,可能会在心里建立这样的“秩序”——衣服就要放在那个白色的“箱子”里;而TA为了维护“秩序”,就会把看到的衣服都丢进洗衣机里,哪怕它们一点儿不脏。
蒙特梭利认为,儿童有两重秩序感,即内部秩序感和外部秩序感。内部秩序感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身体不同部位和它们的位置;外部秩序感则指向他们对外部世界存在的规律和关系的感知与理解。
了解孩子的这一发育特点,家长们是不是就能理解孩子的一些迷惑行为了呢?
秩序敏感期并不“可怕”
反倒非常“可贵”
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通常固执己见、不接受所谓的“变通”,用常规的沟通方法也无效。
很多家有2-4岁孩子的家长表示很“头痛”,苦于教育无门,引导无方。
看似不可理喻,但事实上,这是每个孩子成长必经阶段,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尤其重要。如果你家孩子也恰好正在经历,那就意味着你家孩子又将会往前迈出一大步。
秩序敏感期还是孩子们学习技能、掌握技巧、提升认知能力最为快速的时期,也是最容易受到影响和暗示的时期。
所以,家长的正确教育和引导格外重要,只要方法得当,效果能事半功倍。
比如说:
孩子对于物品的秩序敏感,正是培养他讲卫生、爱整洁、守规则、做事有条理等好习惯的最佳时机。
每个孩子未来人生的思维方式、处事态度、人生信念等,这些都与其秩序感密不可分。
此看来,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并不可怕,用“可贵”来形容更显得贴切一些!当家长发现孩子处于秩序的敏感期时,别轻易去破坏,反而要帮助他建立并形成良好的秩序感。
如何让孩子更好地度过秩序敏感期?
秩序是我们生活的必需,世间每件事情都离不开秩序。当我们要求的秩序得以被理解、认同和遵守时,能使人感到快乐和满足。那么当孩子的秩序敏感期来临,我们该如何帮助他更好过渡?
没有太多的话,建议家长只需做好一件事:顺着他!
包括但不限于这些情形:
衣服要穿指定颜色;玩具要摆放到指定的位置;洗澡要指定的人帮忙;上下电梯必须让他自己按;进门要穿他给你提的鞋;电视节目要反复看他认定的广告……
这些,统统可以顺着他。
当孩子眼里的“秩序”被一一满足,那么在他那个小小的世界里,一切都变得井然有序并且还很轻松愉快!慢慢的,他也就能学会理解与包容,并慢慢地感知事物的规律性,使自己更好地融入这个世界。
凡是孩子想做、乐意做的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我们都应该放手让他去尝试。
当孩子能独立完成一件事后,我们该表示高兴和鼓励,先满足他 “自我服务”的需要,再引导他转向为“他人服务”。
然而,顺着他,并不是惯着他。很多孩子自我中心、任性、攻击性等坏毛病,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所以,家长在帮助孩子建立秩序的同时,也要保留必要的原则性。
对于一些无法满足的“秩序”要求,我们唯有耐心地解释、用心地安抚、大力的拥抱或长时间的陪伴来填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