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抹了东坡句,糊涂了西子妆梳,山色空濛水模糊。行云神女梦,泼墨范宽图,挂黑龙天外雨。
苏轼写过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中的名句是“湖光滟潋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有位元代文人竟然觉得诗句不好,他要进行删改。到底是谁这么大胆,竟然敢挑剔苏轼的作品?这个大胆的文人叫张可久,生活在元代。张可久的创作能力很强,留下来800余首元曲小令。仅从作品存世量看,他可以称得上元曲创作第一人。

张可久是浙江人,担任过小吏、幕僚,一身才华无人赏识,只能靠游山玩水打发满腹牢骚。他晚年定居在西湖岸边,看尽湖山四时美景,常以西湖为题创作小令。其中知名度最高的一首就是《红绣鞋·西湖雨》。倘若仅仅因为他删改苏轼名句进行二创,还不足以让这首小令名扬天下。主要原因是,他删改的理由很充分,让人觉得很有道理。

苏轼诗句从题目看,苏轼和朋友乘船饮酒,刚刚坐船的时候晴空万里,不久之后风雨交织。从诗句内容看,景色由“滟潋”变成了“空濛”。苏轼有感而发,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西湖的美不受任何影响。有了天气变化,反而让西湖显得更美。无论怎么看,也看不出任何问题。张可久是鸡蛋里挑骨头吗?难道他认为“黑红”也是红吗?毕竟有人曾经说过,想要了解西湖的美,就要读《饮湖上初晴后雨》。

实在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赶紧看看张可久创作的小令吧。原来,张可久认为苏轼笔下的诗句,遮掩了西湖的美。比如西湖落雨,透过迷茫雨丝让美景变得虚幻起来。既然这样,不如写暴雨中的西湖。想象一下,大雨倾盆的时候西湖还是美美的样子,岂不是更能突出西湖的美。

于是张可久说,涂抹删除了苏轼的名句,大雨倾盆西湖的面貌变得模糊起来。你以为这样就能遮盖美景了吗,不可能。西湖上激荡起水雾与远山浑然一体。如果想要形容这种美感,可以借用古人的诗句。《高唐赋》中描写过相似的景色,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如果用画卷形容,北宋范宽画过类似的泼墨山水,毛笔蘸满墨水,大笔一挥淋漓畅快。西湖还有雄奇磅礴的一面,这一面很少有人发现。就连久居杭州的苏轼也没看过,要不然他肯定会写入诗中。看天上的乌云好像黑龙,暴雨从乌云中落下,想必是黑龙在云层里翻腾盘旋。

看到这里才发现,似乎误会了张可久。他想表达的意思是,他比苏轼更熟悉西湖,见过了西湖的各种面貌。西湖不是只有淡妆、浓抹两种样子,只有住在西湖岸边才知道,西湖的美难以用言语描述。张可久描写了暴雨中的西湖,让人看到了西湖鲜为人知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