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军军长韦杰中将,弥留之际遗言:把棍子打在180师屁股上不公道

奇史怪谈 2025-02-13 11:03:48

朝鲜战场上,1951年春夏之交,志愿军180师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由于多种原因,导致180师陷入了敌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最终全师只有四千余人突破包围,三千余人壮烈牺牲,还有三千多人因重伤、饥饿、与大部分分散、弹尽粮绝被敌人俘虏,成为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被俘人数最多的一次。

1951年7月,在志愿军总结第五次战役党委会上,彭老总将志愿军党委总结第五次战役的报告送给毛主席,并多次主动承担责任。

毛主席沉思许久说道:"五次战役打得急了些,大了些,远了些,总结完全符合实际。可惜这样的认识只能在战役之后想到,而不能在此以前预料。"

许多年后,原180师宣传干事张城垣去看望老师长邓仕俊时,邓仕俊悲痛不已,并说道:

"韦杰军长在他临终时说: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180师的损失是严重的,但把板子打在180师屁股上是不公道的……"

一、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180师的光辉历程

1947年的中国大地上,革命的烽火正熊熊燃烧。在晋冀鲁豫这片红色热土上,一支新的武装力量悄然诞生。这就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的第24旅,也就是后来的180师。

彼时,战斗正处于关键时刻,这支新生力量很快就投入了艰苦卓绝的战斗中。

在太原战役中,180师初露锋芒。1948年10月,解放军发起太原战役,180师作为主力部队之一,在攻坚战中表现出色。

180师攻克了被誉为"太原南大门"的娘子关,为解放太原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次战役不仅打出了180师的威名,也让他们积累了宝贵的作战经验。

紧接着,180师又参与了成都战役。1949年12月,解放军向四川进军,180师再次担当重任。

在这场战役中,他们展现出惊人的机动能力和战斗力,快速突破敌军防线,为成都的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这些战役,180师逐渐成长为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劲旅。

1951年3月,春寒料峭。180师接到了一项新的任务: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二、180师进军朝鲜

1950年深秋,朝鲜战争爆发,一声令下,180师接到了调令,要求他们做好出国作战的准备。寒冬时节,全师官兵齐聚河北沧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整编训练。

次年春天,六十军被编入志愿军第三兵团,这个兵团是为了应对朝鲜战局的需要而临时组建的,由分散在西南地区的几支劲旅组成。

3月下旬的一个傍晚,180师的将士们终于踏上了朝鲜的国土,开始了他们的异国征程。

彼时,志愿军在朝鲜的总兵力已达到十几个军。而对面的"联合国军"也不容小觑,光是地面部队就有三十多万人之多,其主力部队盘踞在临津江两岸一带,蠢蠢欲动,妄图继续北上。

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夺回战场主动权,彭老总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实施大规模包围战,这就是后来著名的第五次战役。

180师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投入战斗。4月下旬的一个黄昏,战役打响了。

我军多路并进,如利剑般直插敌后。180师官兵虽然还未直接与敌人交火,但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向前推进,很快就来到了距离汉城仅20公里的地方。

就在全师上下摩拳擦掌,准备大显身手的时候,突然接到了战役第一阶段结束的命令,这让许多官兵感到既兴奋又遗憾。

他们虽然为我军取得的胜利而欢欣鼓舞,但又觉得自己还没来得及大展拳脚就要撤退,心中难免有些不甘。于是,全师官兵自发向上级写了请战书,表达了继续战斗的强烈愿望。

二、深入敌后:180师的孤军奋战

1951年5月,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打响。

以十九兵团和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在汉城方向实施佯攻,钳制美军主力于西线,然后集中我军优势兵力于东线,向县里地区的南朝鲜军第三、第五、第七、第九师发起攻击。

180师接到了一项艰巨的任务:担任军第一梯队任务,由汉城北芝浦里的山间小路向东开进,渡过北汉江,深入敌后,割裂美韩联军的联系。

这是一个极其冒险的计划,但也是打乱敌军部署的关键一步。

这支仅有万余人的部队,装备简陋,却要阻击拥有庞大火力的美军第十军。尽管困难重重,全师上下斗志昂扬。

5月16日夜,北汉江畔一片寂静。突然,水面泛起阵阵涟漪。180师的538团和539团悄然渡过北汉江,占领要隘,准备切断敌军退路。

不多时,将士们如同幽灵般潜入了美军陆战1师的防区,他们的目标是玄岩和发雷地区,这里是美军的重要据点。

夜幕的掩护下,180师的将士们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夜袭。枪声撕裂夜空,爆炸声此起彼伏。

美军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打得措手不及,将士们勇猛顽强,以寡敌众,竟然牢牢钳制住美军两个师的行动。

战斗结束时,一个美军连被全歼,10辆坦克化为废铁。这场胜利让180师士气大振,他们继续向纵深推进,誓要切断美韩联军的联系。

然而,随着战线的拉长,180师开始面临严峻的挑战。补给线被切断,粮食弹药日渐匮乏。

我军主力因补给不足被迫撤退,留下180师独自担负阻击任务,敌人趁虚而入,集结重兵反扑,180师面临四面楚歌的困境。

20 日拂晓,一八○师第一线两个团的所有阵地都遭到敌人的反扑。每个营、连都要抵挡三至四倍以上的敌人,每天有5万发炮弹在一八○师地段内爆炸。

将士们只能靠着携带的有限补给坚持作战。饥饿和疲劳开始侵蚀着士兵们的体力,但他们依然咬紧牙关,坚守阵地。

沙岘山的五三八团二营被敌人轮番进攻,五三八团二营一共毙敌150余人,但全营伤亡过半,180人的六连更是打得只剩下二十人。

就这样,180师陷入了敌人的包围圈,他们在北汉江南岸孤军奋战,面对敌军猛烈的炮火轰击。每天有数万发炮弹在他们阵地上爆炸,场面惨烈。

就在此时,变故陡生,由于沟通问题,志愿军司令部要各兵团一律从23日开始向北转移的命令没能得到正确执行,左翼的十五军,右翼的六十三军和兵团预备队都在22日提前北撤,180师顿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郑其贵心急如焚,多次向军部求援。

23 日军长韦杰要求180师当日晚撤出北汉江,在春川以西地区继续布防。

但不久后兵团急电:"由于运力缺乏,现战地伤员尚未运走,十二军5000名伤员全部未运,十五军除已运走部分伤员外,在泗水洞附近尚有2000名不能行动之伤员,六十军亦有1000余人。为此,决定各部暂不撤收,并于前沿构筑坚固工事,运走伤员之后再行撤去。望各军以此精神布置,并告我们……"

无奈之下,军长要求180师停止北渡,坚守北汉江以南,在春川、加平北汉江以南阻击敌人三至五天"。

五月二十三日夜,参谋长王振邦和副师长段达章向郑其贵提出撤退建议。

郑其贵沉吟良久,最终决定坚守阵地。他说:"上级要求掩护伤员撤离,我们不能擅自改变命令。"

此刻的180师已经陷入了绝境。弹药所剩无几,粮食见底,三面受敌。郑其贵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是继续坚守,还是冒险突围?经过深思熟虑,他下令全师突围。接下来的十天里,180师的将士们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考验。

二十四日,敌军调集千余辆坦克,组成"特道队",向180师后方突袭。右翼的美军第二十五师占领了济宁里,切断了180师的退路。

与此同时,南朝鲜军占领了北汉江南岸渡口,美军第七师和陆战第一师则从春川方向威胁180师左翼。

5月25日凌晨,北汉江畔一片混乱。538团和539团的战士们带着伤员,试图渡过汹涌的江水。

然而,他们只有几根脆弱的电线缆可以依靠。江水咆哮着,吞噬了600多名勇士的生命。这一幕成为了180师历史上最为悲壮的篇章。

幸存的战士们目睹了这惨烈的一幕,心如刀绞。但他们没有时间悲伤,因为敌人的炮火已经密集地轰炸过来。在这生死关头,180师的将士们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意志力。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誓死不退。

三、危机中的抉择:180师的顽强反击

随着5月26日的到来,敌军发起了更为猛烈的进攻。美军第7师、24师和韩军第6师如潮水般涌来,试图一举歼灭这支顽强的中国军队。天空中,敌机呼啸而过,倾泻着密集的炸弹。

面对如此险境,180师的将士们并没有放弃希望。他们利用地形优势,巧妙地设置了多道防线。

每一个山头、每一处隘口都成为了他们抵抗敌人的堡垒。尽管弹药匮乏,但他们仍然打出了令敌人胆寒的火力。

就在此时,郑其贵接到了60军的紧急电令,要求180师向史仓里方向突围。这是一线生机,但突围的道路异常艰难。敌军的火力封锁使得突围计划一再受挫。

经过连续十天的激战,郑其贵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分散突围。

这是一个冒险的计划,但也是当时唯一的出路。他将部队分成多个小组,利用夜色的掩护,沿着不同的路线向友军阵地突围。

6月1日,在郑其贵的指挥下,180师终于冲出了重围,尽管损失惨重,但最终有4000多名将士成功脱困,突围后,幸存的将士们重新集结,开始了艰难的重建之路。

四、浴火重生:180师的重建与荣誉恢复

突围后的180师元气大伤,但他们并没有就此沉沦,在接下来的两年里,部队进行了全面整顿和补充,新任师长李钟玄和李少清接过了重建的重任。

他们深知要重塑180师的荣光,必须从严治军,狠抓训练,1952年10月,经过艰苦的重建,180师再次踏上了朝鲜战场。

这一次他们带着洗刷耻辱的决心而来。在接下来的战斗中,180师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包括夏季反击战和金城战役。每一次战斗,他们都全力以赴,誓要重拾昔日荣光。

1953年,180师迎来了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他们接到了攻克949.2高地的任务。这个高地是敌军的重要据点,地形险要,防御森严。但对180师来说,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会。

在这场战斗中,180师将士们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战斗技巧。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攻下了这个被认为是"不可能攻克"的高地。

这次战斗,180师一举歼敌1750人,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

战后,三兵团司令许世友赞叹道:"180师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当胜利的消息传来时,180师的将士们抱头痛哭。他们为自己终于雪耻而感到无比自豪。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回顾整个战争期间,180师的贡献有目共睹。

他们共参与320次战斗,扩展了84平方公里的阵地,歼敌13700余人。这些数字背后,是180师将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荣誉。

然而,历史的评判并非总是公平的,多年来关于180师在1951年那场战役中的表现,一直存在诸多争议。

有人甚至称他们"全军覆灭",有人说他们"临阵脱逃",这些不实之词深深刺痛了180师的老兵们。

为了还原历史真相,180师的老兵们开始了漫长的正名之路,他们通过撰写回忆录、接受采访等方式,努力讲述那段被误解的历史。

著名将领梁玉琳站出来驳斥了"全军覆灭"的流言,他指出整个师机关和部分营连成功突围,绝不能称之为全军覆灭。

随着时间流逝,关于180师的诸多流言蜚语逐渐被澄清。"全军覆灭"、"师长被惩罚"等传言被一一驳斥,180师在朝鲜战场上的真实表现也得到了公正评价。

志愿军总部在总结第五次战役时,特别指出了180师的重要贡献,尽管付出了沉重代价,但180师为掩护全兵团伤员撤退作出了巨大牺牲。

今天180师的故事已经成为军事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他们的经历不仅是一段悲壮的战争史,更是一曲永不言弃的奋斗赞歌。

180师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能浴火重生,重铸辉煌。

180师的精神,已经成为中国军人的宝贵财富。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永不言弃。这种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军人,为祖国的和平与安宁而奋斗。

最后,让我们向180师的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他们的牺牲和奉献,让我们今天能够生活在和平的国度。我们有责任铭记这段历史,传承他们的精神

0 阅读:5
奇史怪谈

奇史怪谈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