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妈谈育儿
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积极、又有担当的“别人家孩子”
你首先要教会他们做家务
家务活,也是锻炼孩子能力上最接地气的一种方法
前段时间,在朋友家里看到她女儿安安正在当“小老师”
原因是上幼儿园的弟弟不会穿衣服,在学校被嘲笑孤立了
面对这种能力落差,弟弟还在家里嚷嚷着:“我不穿衣服,凭啥让我干这个”
这个时候安安这个姐姐明显是看不下去了
只见,安安熟练地把手里的衣服抖一抖
正面甩顺后对弟弟说:“伸手,从袖子里套进去”
等到手把手教会穿衣服后,她又开始教弟弟叠衣服
特别是那细嫩双手轻柔捋顺褶皱的动作,看起来温柔极了
教会叠衣服的最后,安安还不忘提醒说:“如果你把帽子塞进衣服下摆缝里,衣服就不会乱了,知道吗”
看着那一本正经的教学,不得不佩服安安的独立能力
虽然是一个八岁的小姑娘了,可这个年龄里能把衣服叠成如豆腐块的方方正正,确实是很难得的
这也是“会做家务”的厉害之处,不仅可以影响别人、成为别人的小老师,在任何地方都会因为“会”而不至于吃亏
所以,从小都在做家务的孩子一般都比较厉害,他们独立认真、他们能干积极
当然,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做家务,你想要孩子把家务活当回事,就必须要先给他们一些可以接受的“理由”
比如,以下几个“理由”就能让孩子慢慢爱上做家务:
第一:
“这么做,你会变得更优秀”
有人说,思想上的巨人、和行动上的矮人,是注定走不长远的
其实,孩子的成长从来都离不开家长的指引与推动
你说孩子只知道高谈阔论、而不知道实际行动
那生活中真正一说理想就能实现的人又有多少呢?
把事情想得天花乱坠,却始终没有实际行动去证明
成年人都如此,孩子又怎会跨越矮人成为行动上的巨人呢
所以嘛,理想是一回事、实际行动又是一回事
想要让孩子把理想变成实际行动,是离不开父母的教导、更离不开家庭的熏陶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你让孩子洗脏袜子、扫垃圾、擦桌子,孩子会愿意吗
大多数孩子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不要”
还有些孩子直接反抗说:“干活那么累,我才不要做家务呢”
如果从表象来看,孩子可能确实是因为太累、而心生懒惰
但事实真相真是如此吗?也不完全是
因为,一个人的劳动观念最开始是源自意识,先有意识再有想法
而在传统的家庭教育里,很多家长都是“催”着孩子去干活
比如:“你赶紧把这个做了,那个做了”
在这样比较被动的情况下,孩子会直接跳过自主意识,可能第一次、第二次还能屁颠屁颠地照做
那第三次、第四次呢?孩子就会产生不平心理了
他们也会认为:“凭什么都让我做家务活”
很明显,一旦孩子有了失衡心理、那叛逆也就是早晚的事儿了
所以,想要孩子成为理想上的巨人就要从自主意识开始锻炼
而家务活的自主意识锻炼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给孩子一个“这样做”的理由:
“这么做,你会变得更优秀”
告诉孩子:“穿干净袜子的你,简直是太帅气/漂亮了,如果你每天都把袜子洗干净,以后就能天天那么优秀啦”
给孩子一个干活的理由,当孩子在心中认为“这样做,是有好处的”
在以目的为理由推动下,你会发现孩子的行动力是发自内心的积极响应
第二:
“做家务,是获得独立的开始”
劳动劳动,就是有“劳”才有“动”
可有些孩子呀,他们缺的不是劳动的理由,而是缺乏一个独立的空间
就拿现在的家庭环境来说吧
随着生活条件变好,很多事情都变得越来越智能化了
比如,地脏了有扫地机器人,衣服脏了有洗衣机,甚至碗脏了还有洗碗机…
在逐渐智能化、小康化生活里,换句话来说,只要你舍不得“用”孩子,孩子就没有做家务的机会
我遇到过这样一位妈妈
她是一个比较精致的女人,因为事事追求完美,很多事情都必须要亲力亲为
嫌爸爸洗的碗不干净,从此爸爸不再主动洗碗
嫌爸爸拖的地太糟糕,从此爸爸就说“那你来”
而这样一位比较精致的妈妈,也慢慢活成了很多家庭里常见的怨妇形象
不是抱怨家里的男人不知道心疼人,就是吐槽自己过得像个单亲妈妈
其实,很多结果都是你一开始的态度就注定了
就拿上高中的女儿来说吧
私底下就经常听妈妈抱怨说:“养了个白眼狼”
为什么呢?因为孩子假期宁愿出去端盘子,吃当服务员的苦,也不愿意在家洗一只碗
这样一听,还真觉得问题都在孩子身上,明明在外边都能端盘子洗碗,为什么在家里就不愿意了呢
可当你了解事实真相后,就知道允许孩子做家务的重要性了
原来,妈妈口中的女儿并不是一开始就白眼狼
上幼儿园时就特别贴心,每天放学回家不是帮忙摘菜、就是拿扫帚扫地
只不过,小小人儿干什么都不熟练,很多时候都是帮倒忙、好心办坏事
有时候惹下的烂摊子还要妈妈花更久的时间去处理
那么,情绪焦躁起来就很容易口不择言
一句“看看你做的什么事,不会就别瞎捣乱”,就能让孩子难过好几天
所以,孩子太懒不愿意干活,很大程度上还是存在一定的畏难心理
他们可能对自己要求太高,担心这件事做不好、会拖后腿
也可能害怕过程不尽人意,被爸爸妈妈批评、被身边的人嘲笑
这个时候呢,让孩子大胆做家务就是获得自信、和个人独立的开始
告诉孩子:“这件事需要你来帮忙完成”,这是鼓励信心的精神力量
还要足够相信孩子,不管孩子当前的干活能力怎么样,哪怕是在帮倒忙也不要急着去否定孩子
告诉他正确的方法、还有劳作的技巧,然后再陪着孩子一起去克服各种困难
也就是说,只要你相信孩子会更好,孩子就会慢慢发展得更好
而孩子在独立作用下也会慢慢对家务活上头,因为劳作使人自信、劳作也能让人感到充实
第三:
劳动学习,它关乎着个人成长”
劳动就是学习,也是孩子成长里不可缺少的一节认知课
像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把书读好,家里什么事都不用管”
其实,这样的认知是错误的
读书对孩子而言,固然很重要,可孩子自身的价值能力也不可缺少
来说说我身边的两个例子
例子一:从小就开始做家务
30岁康康,目前工作能力出色、未来也大有发展前途
都说优秀的人就要配上出色的能力,康康也不例外
过年前,就有幸见过一次
那天,康母请了好几家亲戚到家里做客
本来以为高知识分子的读书人,再加上事业有成,可能和亲友们有距离代沟
不曾想,康康一点都不端着架子
他一会招待客人、一会又帮厨房的康母做饭洗菜
直到饭局结束,也从未看他坐下来休息一会
而大家看到这一幕,也都纷纷表扬康母“教导有方,养了一个好儿子”
后来,聊天间又得知,康康从小就是一个特别勤快的孩子
也因为从小就开始做家务,长大后就形成了一种习惯
据说,前不久康康还拒绝了客户送他汽车的恩惠
当大家都在惋惜康康太傻时,我却看到了属于成功人士身上的高眼界
确实如此,凭自己实力买车不比客户送的要香吗
更何况,你吃人嘴短、拿人手软,脚踏实地、守住底线,才是真正的优秀
例子二:从小什么都不做
优秀的孩子是把成长当成一种习惯
就比如做家务活这件事,别看它可有可无,对一个人的影响价值可不容忽略
18岁平平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里
父亲的早年抛弃,再加上单亲家庭下的父爱缺失,让大家对平平都格外怜惜
外婆认为:“平平没有爸爸,我们平时更要多疼爱她”
妈妈认为:“女孩要富养,不然以后很容易经不起诱惑”
于是,平平生命中最重要的两大影响力,她们达成一致:不能苦了孩子
也大概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日子过惯了
上初中一年级那年,外婆去帮舅舅带孩子,平平竟然沦落到不会系鞋带、不会洗头发,甚至连刷牙这样的事情都搞不好…
后来,看到个子都快赶上自己的紧迫感,平平妈妈那一刻后悔了
其实,家务活就是孩子的另一种成长,我们当家长的,也一定要让孩子从小适应做家务活
这是一种成长习惯,更是体现能力价值的一种方式
第四:
“先做小事,后成为干大事的人”
我们都希望孩子成为人群中的佼佼者,可哪有那么多突如其来的优秀
特别是光鲜亮丽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段段不为人知的辛劳
你是希望孩子上高中、大学后再去学会洗袜子
还是在孩子对玩水感兴趣的年纪里,就训练他们洗袜子的独立能力
最终给孩子带来的影响价值都是不一样的
很明显,前者是属于先惯后学,可孩子又是天生的反叛心理
之前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你现在强迫他们去做,从心理上就不容易接受
最重要的一点,孩子大了之后就会有比较强的胜负心
特别是看到身边其他人都会做的事情,而自己不会做时,羞愧心理会使他们望而却步
他们会担心“如果做不好被嘲笑怎么办”
所以,每个孩子最终都需要踏出独立成长的那一步
与其让孩子顶着风雨逃跑,为什么不让孩子早点编制保护伞呢
如果孩子不喜欢做家务、或者对这种小事感到不屑,那么我们一定要告诉他们守株待兔这个故事
有一位农夫,在耕耘时遇到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
自从白捡了一只兔子后,农夫整天想着不劳而获
他每天到树底下躲着,就等着兔子自己上门来撞
可这样的等待会有结果吗?不会有的
因为兔子不会傻到自己上门撞死,而孩子的保护伞也是他们身上那股自信劲儿
请记得,没有人一开始就会做家务,更没有人能做到事事完美
如果孩子对家务活具有畏难心理,那就从小事开始为他们找到光点吧
比如,降低对孩子的标准
对于不会洗袜子的孩子,不要一开始要求他们洗得有多么干净
我们首先要培养他们天天换洗的意识、和习惯
正所谓,今日的事今日毕,一双袜子也是如此,你穿得太脏了,就会增加清洗难度
都说小事成就大事件,孩子可以做不好一件事,但他们若是可以通过某些方法降低难度,这也不失为一种智慧
而这种智慧,你不让孩子从小事开始慢慢历练,孩子又从哪里积攒那么多的经验与方法呢
那么,当孩子觉得做家务太辛苦不想参与时,家长们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引导方法与技巧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