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国家启动了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目的是为了搞清楚夏、商、周三代的时间年表,特别是给夏朝理出一个基本的时间框架。
经过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古文字学、历史地理学、天文学和测年技术学等领域的170多位专家长达5年的努力,最终得出夏朝始建于约公元前2070年的结论。
此后,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课本教材,均将“约公元前2070年”这个节点作为夏纪年的肇始,晚于这个时间点的为夏代,早于这个时间点的则是先夏时期。
然而,在《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性成果报告》发布十年后,陕西石峁遗址横空出世。
陕西石峁古城遗址早在1976年即进行过初步勘察,但当时仅仅把它当作是一处史前石砌城址。直到2012年,考古工作者对石峁古城进行了重点发掘后才赫然发现,这座史前古城的规模超乎想象。
石峁古城内城面积21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190万平方米,城址总面积达到了400万平方米,规模远超290万平方米的浙江良渚古城和280万平方米的山西陶寺遗址,即使是被誉为夏朝中晚期都城的二里头遗址,总面积也不及陕西石峁。
庞大坚固的石墙、原始“瓮城”和“马面”的出现以及大量玉器、人骨的发现,使石峁古城遗址三度入选中国十大新考古发现,向来严谨的考古工作者不惜用上了“石破天惊”、“横空出世”这样的描述性词汇。
中华文明多元起源,夏朝时才出现了广域王权政体,秦朝时才最终完成了大一统,在史前时期不同地域出现大规模聚居城邑原本不足为奇。
然而,碳十四系列测年及考古学系列证据表明,石峁城址初建于公元前2300年前后,废弃于公元前1800年前后。这也就意味着,在公元前2070年前后夏朝建立时,中国北方已经存在着一个超级政权实体,其规模和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夏朝。
首先来看石峁遗址,石峁古城建于半农半牧的陕北,相比二里头遗址所在的伊洛平原,石峁土地贫瘠,大规模建城所需的人力、农业供给和玉器,并非单纯源自当地,而是来自其所控制的陕北、内蒙和山西中北部,石峁发现的璜、牙璋后来还成了夏朝的礼器。
与石峁隔河相望的山西林遮峪遗址,遗址内涵与石峁古城相似,面积为40万平方米,城墙防御功能于龙山晚期废弃,城池聚落则沿用到了殷商时期,显然是石峁古城的外围二级聚落,属于卫星城。
这表明,石峁并非孤立的超大型聚落,而是形成了以石峁古城为中心的金字塔形文明。
接下来再看二里头遗址,夏商周断代工程测定的夏朝始建年份为公元前2070年,但考古发掘也已证实,在公元前1900年之前,伊洛盆地中心区的人口密度并不大,大片地区无人居住。二里头考古队长许宏教授曾言:“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的一二百年时间里,也就是文献中的夏王朝前期,考古学上看不到中原地区有王朝气象”。
而碳十四测定的二里头文化上限也未超出公元前1750年。直到公元前1750年之后,伊洛盆地腹地才出现了大量人口,建造了二里头城址和宫殿建筑群。
二里头遗址所在的伊洛平原地区,虽然有着适宜大量人口聚集和支撑粮食生产的肥沃土地,但伊洛平原并不是铜矿石和绿松石产区,出土于二里头遗址的青铜器铜矿原料和绿松石原材料分别来自北方的中条山和陕西的商洛地区。
这表明,二里头也具备了跨区域的资源调配能力,不再是一国一城的原始方国,而是的的确确的王朝,虽然至今未能发现自证其是“夏朝”的文字材料,但在同等的时空框架内,没有比夏朝更吻合的了。
但问题出现了。
根据碳十四测定的结论,石峁古城无论是始建年代还是废弃年代,都早于二里头崛起的公元前1750年,也就是说,文献中的夏朝其实在公元前1750年之后才真正达到了跨地域文化传播的政治形态,进入了广域王权阶段,并在伊洛平原建成了375万平方米规模的城邑。
由此,按照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的结论,夏朝其实被划成了早晚两部分,晚期是二里头,至于早期,则是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750年。
在这300年的时间里,华夏大地是什么状况呢?
石峁人雄踞北方,修建了公元前2000年前后中国所见规模最大的城址,囊括了大型宫室、池苑、护墙,并一度出兵南下摧毁了位于晋南的尧都陶寺,而后者正是大禹建夏之前尧舜古国联盟时代的政治中心。
彼时的夏朝,即使是王城岗遗址(禹都阳城),遗址规模也不过区区1万平方米,以出土陶器判定的文化群体,还十分单一,尚未形成地缘政治集团。
如果把公元前2070年作为夏朝肇始的话,那么陕西的石峁无疑是一个Bug级存在,因为此时王朝的发达程度和对周边的辐射甚至不如被称之为方国的石峁,或者说,如果彼时的夏是一个朝代的话,那么石峁又该是什么呢?
不少学者试图修补这个Bug,把石峁解释为黄帝都邑或北狄都城,试图通过将石峁解释为夏朝之前的文明,或干脆排除出中原范畴,视其为游牧北狄。
但说石峁是黄帝都邑,显然无法解释碳十四测年所呈现的现实,即石峁所处年代已经跨越了龙山晚期至夏朝中前期,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实黄帝的生存年代与尧舜同期甚至晚于尧舜(石峁与尧都陶寺始建年代均在公元前2300年前后,相差无几)。
至于北狄说,则得不到体质人类学的支持。
根据吉林大学生命科学科研团队的研究显示,石峁遗址非祭祀坑提取的两例父系古DNA分别为C2e1b2(C系南支,在现代汉族占比10%)和O2a2b1a(现代汉族主流类型),母系线粒体DNA则分别是G2a1(华北偏西)和D5a2(华北偏东),主体族群是仰韶时期北上的南方人群。
石峁出土的陶器与北方草原的陶器不存在任何联系,但石峁所出土的牙璋却被二里头所传承,成为了夏朝的国之礼器,并一度沿用至殷商末期的三星堆文明。
可见,石峁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文明,在体质人类学上与陶寺更为亲近。这也就意味着,石峁不仅参与了中原文明圈的形成,而且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
事实上,如果比照二里头文明来判定,公元前1750年之后的夏朝是真正的王朝,但这并不意味着夏朝始建年份从公元前21世纪压缩到了前18世纪。
考古发现显示,在二里头时代的地层之下,覆盖着灰色泥沙,研究显示,这层被二里头文化叠压的灰色泥沙是被河水从别处搬运到伊洛平原的。
另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号15CKG007)的研究成果显示:公元前1900年左右,黄河中下游出现了以人口锐减为显著特征的大灾难,从龙山时代到二里头时代,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聚落总数量从1669个骤降至180个。
这说明,史书记载的大洪水出现时间刚好是二里头文明诞生之前的公元前1900年之前,这个时间点也与大禹所处的年代大体吻合。
所以,早期的夏并未超脱尧舜古国的政治形态,称之为夏国似乎更契合实际,它的北方存在一个更为强大的政体—石峁,这种结构颇有点像南北朝,北强南弱,受制于太行山脉和黄河阻隔,石峁与夏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冲突。
大洪水的意外到来,滋润了含有大量腐殖质的洛阳盆地,也改写了中原古国林立的政治格局,以夏人为核心的不同族群纷纷进入洛阳盆地,最终诞生了突血缘和地域限制的夏王朝,而这个夏王朝比昔日的北方霸主石峁更为强盛。
连负责二里头考古的考古工作队长都不认为二里头是夏都,二里头是商遗址,符合古人说的商人从商洛到伊洛的记载。
石峁废弃的同时二里头兴起,从时间是来看极有可能是石峁击败陶寺之后內迁形成的二里头
夏朝肯定不是最早朝代。
石峁明显是夏朝之前的朝代,只不过被大洪水毁灭了,下属尧部落顺势补位也未可知
会不会远古朝代并非近代这样的替换而是交替,即重叠一段时间?夏之前为虞,虞未结束夏崛起?
别碰瓷中原文化了,石峁已经被证明是戎人文化了,认清现实吧
文字出现以前,人类必定有一段漫长的历史。家畜训化,农作物培育,就这两项工作在没有文字的时代,至少几百上千年才能成型
陶器出现在八千年前,我觉得这已经是文明了
夏商周断代工程基本是错误的,夏王朝建立年代应是公元前2300年左右,石峁古城即是夏朝都城。
看来石卯是比二里头还早300年的都城遗址
中国的历史肯定不止夏这么简单,向前肯定有更多,也许当年火化没了考古的古墓呢
夏朝很大可能就是周人杜撰出来的的朝代,以此证明自己臣代君的合法性。商朝之前很可能还是部落联盟制,只不过大鱼吃小鱼,融合成数个大部落,人口比较集中。
我们还在一个劲的挖这挖那,人家欧洲考古不需要挖,凭史书就可以了。
公元2070年之前,华夏人主要生活在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之北。分布着几十个方园100~150km(依靠双脚与七曜天象七天能往返)的部落。大禹在郑州段黄河流域治水成功取得附近多个部落拥戴而建立夏朝,中心就是以偃师二里头为中心东西长450km,南北200km的范围之内。其余更加广阔地域突然是部落。
一个部落非得要说成朝代
夏代时期前后应该只有方国[得瑟]彼时的国还根本不是现今严格边境线的概念,一个聚落,一座城,有个几百上千人的都算,石峁就是这样的国,国与国之间自然会有联系交流和冲突,仅此[笑着哭]一统式夏朝只是个概念,也和后来周以后统一纪年年号的朝代意义完全不同。发掘出那个年代的遗址聚落,只要规模稍大点的都可以揣测一下是不是发现了夏朝[笑着哭]
不是夏就是虞呗,虞朝比夏朝还神秘,只见过书上
二里头牵强附会硬加了个头衔而已
夏在陕西、湖北都有可能,都更合理。方向有问题,一开始就有倾向选择
又在胡谝!!!天下万邦的时代,一邑一邦,商还不过是大邑商而已,羊圈里的驴,最大只的那个
其实很简单,这些都是一些大点的部落
石峁为什么就不能是夏的祖先呢?说不定,禹先到东南方治水和开拓疆域,稳定后,石峁也逐渐搬迁出石峁了。
没文字佐证都是瞎猜意淫
没有文字,全都不算,啥时候出土文字了啥时候再把商朝文明向前推进一格吧,看看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哪个不是有文字才算文明的
石峁遗址是西夷胡人的部落遗址,与夏朝没有关系,因为现在的陕西省不在夏朝的管辖范围内。
夏朝由大禹的后人建立属于黄帝部落。古文献上都有记载像犬戎、北戎之类的本就是黄帝部落的分支之一。石峁遗址更是证明了黄帝部落原本就是从草原向内地中原迁徙过来的。说明黄帝部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逐渐发展而来的。华夏文明就是这样。是由擅于游牧和养殖的黄帝部落和擅于种植的炎帝部落融合在一起,华夏文明才有了进步,才进入了种植加养殖的有肉又有谷物的生活。炎帝部落之前是只吃谷物偶尔打猎的生活,战斗力肯定不行,输给食肉的黄帝部落是很正常的,而阪泉大战后,各部落结合,过上了又种植又养殖的生活,营养均衡了,部落里的人口才能得到增长,文明才进入了飞跃的发展,才有了后面的夏朝。随着中原文明的发展,相对的,之前没有融合的黄帝部落原来的分支就被叫做了戎,没有融合的炎帝部落的分支就被叫做了蛮。虽然我们同一个祖先,但现在我们文明发展进步了,你们还原地踏步那么落后,所以你们就是蛮夷,这是祖先们的逻辑。也是现在上海人看外地人都是土包子、那种优越心理和歧视心理的始祖。
新石器时代算那个朝代
峁
夏文明及更久远的石卯文明时期,中原地区还是一片泽国。
中国🇨🇳历史太了不起了[点赞]。
中国历史很明确,尧舜禹,夏之前是尧舜,陶尧,陶寺就是尧,尧之前还有文明,三皇五帝,有啥讨论的
上古虞朝有虞氏建立的大一统朝代。
我有个推论。大洪水。这个是全球文明的共同点。中国人大洪水时期是大禹治水。而西方的大洪水是诺亚方舟。诺亚坐船跑了。跑欧洲去了。那么诺亚从那跑的。分析一下。首先不会是欧洲。他是从别的地方跑过来的。不可能是非洲。一群黑人。肤色不匹配。不可能是美洲。美洲近代才发现。澳洲也不是。也是近代发现。更不可能是南极洲。那么就只有一个来源。亚洲。欧洲人也认为是上帝造人。这个和我们女娲造人是基本一致。至于欧洲人肤色问题。中国神话传说里也有肤色头发不同的人种。而比较准确的推论是人种变异。诺亚逃跑的时候船上的人肯定不多。这就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繁衍。人口基数少就无法正常繁衍。那么会发生什么情况。你们应该都想到了。那就是突破伦理繁殖。近亲繁殖。所以。会出现白化病。皮肤变白的人会很多。这个现象在动物园里会有很多。比如白虎白狮。然后会保持下去这个肤色。这才应该是西方人种的秘密。小族群白化病。虽然很荒唐。但这极大可能就是欧洲人来源的真相。
什么BUG啊,夏商周前边还有个虞朝,这不就正好解释了么
既然是bug,说明我们这个世界的程序出问题了[笑着哭]
石峁古城可能就是商早期,还未必达到夏朝
中国那么大,有几十个国家不很正常。
羌人本来就是游牧的,后期有一部分转为农耕。成为黄帝部落。
可能没有夏,夏朝可能是周朝编出来的,第一个称得起王朝的很可能商,而商前文明可能是多文明,多源头,多特点,的多头文明。
判断它是不是一个广域王权国家,有几个要点。1有没有吸收融合其它方国文化并对周边方国产生影响;2有没有广域王权的象征;3有没有产生阶级特别是对其它方国有阶级统属关系。否则,只能作为方国来看待,并不以它的城池大小来判断。例如北京和上海。
很明显,夏朝之前我们是各个邦国林立,到了夏朝后期一统江山,我们是承袭了夏朝为脉络的华夏文明,而夏朝统一或多或少吸收了华夏各个邦国的文明,所以说华夏五千年不为过
虞夏商周,是虞朝
不是说夏之前是虞,虞前面是唐。
夏应该是在湖北,绿松石,铜器,洪水都具备了
首先大洪水的时间是一万年前,跟石峁没有任何关系,其次公元前2070年在夏都二里头的旁边已经有河南登封阳城遗址(被全国大多数权威专家认定夏禹的都城),石峁遗址是从目前发现的考古特征来看,是内蒙古老虎山文化的一枝 南下入侵山西陶寺,并将其彻底摧毁,但随后又被豫西的王湾三期文化消灭。[得瑟]
c14年代越久远误差就越大,误差100年也很正常,再说别忘了还有羿这个政权呢。石峁就不能是夏早期和羿政权的王都,而二里头(都不一定是二里头)是东迁重新强大的王都呢,商迁都了N次怎么夏就死守一地。而且有没有二里头是夏商大战被商攻陷了的一个王都之一,汤只是商王不是商的始祖。
这帽子给谁带呢
大禹治水,开河道疏通到大海,从这信息看,差不多就是黄河下游了,古黄河从哪里走的?应该以古人的技术,生产能力,能疏通河道到大海距离海岸线估计不远,撑死了徐州(好像历史上黄河也走过这里)到大海的距离
只能说断代出现了糊涂账
有个地方古代一直是洪水猛兽聚集地简称豫!人类文明肯定和它们没有太大关系!!
反正你们发掘出啥自己研究就完事了,白皮不会信的。希腊神话才是白皮相信的历史,其余啥玩意都不是
建议专家多看看评论[笑着哭]
毫无实据,全凭猜想[得瑟][得瑟][得瑟]
那是虞朝国都
有人考虑过方言没有???突厥,土耳其,说不定就是方言导致的
有理有据
夏朝之前是虞朝
这些知识,怎么读,,变化无穷,古往今来,从古至今,这些东西,,宇宙万物,的一切东西,到底又怎么样的本事来,,变化无穷的本事,自然规律的本事, 就是这些东西,在我这里,五行八卦变化,这些物东西,在宇宙中,这些东西,五行变化的物,,风吹雨打,日晒雨淋,,在怎么样的环境,自然,中,,这些东西,到底是怎么样的本事,自己,,全部的这些知识,还需要读,理解,认知
传说中的唐虞?
别着急,慢慢研究。就是不要为了经费为了课题为了名利没有证据的胡乱推理
传说可能是真的
虞夏虞夏,莫非就是夏之前的虞国?
学术不能有霸权,历史将证明无知无耻幼稚
石峁应该是远古时代一个大国,比中国还大,可惜交通不便所以中国人都不知道,也就没有历史记载
夏之前还有虞朝存在过。
竹书纪年中的虞舜(石卯)灭唐尧(陶寺),而后夏禹取代虞舜,石卯防御夏人,直到少康中兴后,石卯彻底没落,夏朝迁入伊洛平原,逐步成为真正的广域王朝,是能够这样解释吗?
看了一下石峁和二里头两处遗址的图片对比,顿时觉得二里头这个“夏都”水分有点大。如果以“二里头就是夏都”来作为参照,恐怕以后会走入歧途。评论区还有说石峁是戎人文化,碰瓷中原文化的,简直就是文盲言论。中原文化城建规划和建设水平还不如“戎人”?你是抬高还是在贬低中原文化?
那是文化
石峁的牙璋辐射到了500年后的二里头。
穿越5000年。
说明夏朝就不存在,同时期还有很多比他更牛的部落
现在看到夏有没有的争论就烦。商朝的治理都只有那个鸟样,就算有夏,能比一个大部落先进多少?[得瑟]
强行解释。
夏,商,西周都大统一王朝。东周分裂几百年,秦装一。所以全国都有夏朝遗址正常
当时夏朝经常迁都,防备他?
很简单,那就是五帝时期的夏国啊!
虞夏商周 那不就是虞国。虞国人以
城不等于朝代。
bug什么啊?你也就只知道这个了。这个跟传说中三皇五帝时期对应,当时中国土地上好多大型势力存在,神峁只是其中之一。分成好几对在互相竞争与厮杀。这些全拜拜之后,夏才兴起的。
项羽火烧咸阳,董卓火烧洛阳,把大量的资料都给烧没了
BC2k年左右当时北边有石卯,陶寺,南边还有石家河,西边有三星堆,无论怎样自圆其说中原起源论也站不住脚。
意味着夏朝不是个统一国家
你有异议就通过正规渠道发声,在这里阴阳怪气的发些文字毫无意义
不能以现在的气候环境推测石峁建城时的气候环境,黄河以前也不是黄的啊,黄土高原生来就是黄土高原吗?
有幸去过一次石峁,确实不可思议
小石城不在大夏版图之内岂非很正常?有什么八哥?作者的思想才是个大八哥
石峁人的主食是什么?
夏商周难道不可能出现在同一时期吗就像清初明末那样
这就是说明二里头在石卯遗址面前是孙子辈
中国不是只有汉族也有少数民族,古代不是只有华夏也有蛮夷,很多遗址比如石峁三星堆从位置上说都是古代蛮夷或现在少数民族遗址,秦之前连西安都被中原人称作西戎(西边蛮夷),更别提距离中原更远的地区,即便算上诸侯国,夏商周的国土都不含石峁,四川有个少数民族发型服饰很像三星堆人像,巴蜀(三星堆)被灭后部分南迁至越南,与当地人杂处,这是为何越南在十几年前也出土的有三星堆文物的原因。“河图洛书为华夏文明之源”“昔三代居于河洛之间”“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都印证秦之前长达三千年历史的三皇五帝夏商周(不带附属诸侯国)大部分时期仅在河洛地区,河洛地区位于河南省西部以洛阳为中心,境内有黄河洛河伊河而得名,中国一词至少在秦朝之前仅指该地区,这是为何至今河洛地区居民方言喜欢说“中”字且保留大量三皇五帝夏商周时期民间故事的原因,史书记载的一些河洛地区夏商周及更早遗址:伏羲在巩义发现太极,黄帝生于新郑轩辕之丘,距今5300年黄帝时代国都双槐树遗址在巩义,史记记载夏禹定都阳城即登封,夏太康迁都斟鄩即洛阳偃师县二里头,汉书记载商汤灭夏定都西毫即偃师,周武王灭商“宅兹中国”定都成周即洛阳,巩义登封古代为洛阳的县
夏朝之前有虞朝,虞朝之前有黄帝
千方百计 想方设法证明什么村子是个朝代 [得瑟][得瑟][得瑟]
这说明关中的文化比什么所谓的中原要先进的多[点赞][点赞][点赞]
[捂嘴巴]:虞夏两千年?。。
唐虞
既是多元,必然在一定时期内共生共存,非要搞一个其实自己也不确定的夏作为正统,其他都是旁枝末节,本来就是本末倒置
不好好去考古发掘,就是呼啦乱扯,二里头都快成中国考古史的笑话了。全靠瞎编
两回事,只能证明他是虞朝
大禹还得联姻涂山氏,舜帝还得靠五岳氏举荐,颛顼他爹还得联姻蜀山氏!大地上牛逼部落方国多了去了,除了名望还得靠实力,没实力当个屁王!
商有甲骨文,周有没有自己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