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咸丰年间—(1860年)初春的一天,济南府齐河县街头有人在围观,几名伙计在殴打一个书生。书生被打的头破血流、伤痕累累,衣服被撕破,口中念念不断的求饶之词。
该书生是齐河县下乡村的一个读书人,叫李志业。因最近家母患病,父亲请大夫医治,大夫看完称并无大碍,只是年纪大了不消化导致肠胃不适,吃几服药就可。如此,父子俩也就放心,拿着大夫开的药方前往镇子抓药,只是有两味药镇中药铺没有,需要前往几十里外的县城购买。
李志业虽读过书,其实只是在父母逼迫下做做样子而已。如今来到比起穷乡僻壤繁华数倍的县城,看到街上人声鼎沸、川流不息,还有一些打扮漂亮的小姐丫环经过,一时间沉浸其中,竟忘记来此的目的。只是县城经济发达,同样小偷也发达,在他进入到这条街之时,小偷就已瞄上他,趁他不注意顺走他的钱包。
此时的李志业还迷恋着刚刚经过的秀色可餐的美人,哪里注意自己的所有银钱全部被偷走。一边赏景一边沿街寻找药铺,发现药铺后拿出药方给伙计,所有的药材都有,伙计包好药材后,说出价格二两银子。
李志业接过药,伸手掏钱,却发现浑身上下都没有钱包的痕迹,定是刚刚有人撞了自己一下之后顺手把钱包偷走。此时他慌得惊出一身冷汗,他们家本就是农耕出身,生活勉强温饱,这些钱都是父母省吃俭用攒出来的。如今钱丢了,迫不得已拿着药材往外跑。
没跑几步,就被伙计抓住,自然一顿毒打,药材也散了。李志业叫苦连天,连连求饶。掌柜的可不依,让他必须把要钱付了不然就上官府。
此刻他被打的头晕脑花的,钱财被偷,在这又举目无亲,如何付钱?在此时,从人群中出来一人问他是不是李书生?
李志业抬头发现此人正是本村在外地做生意的邻居张一胜。见到他如同救命稻草一样,哭喊到:‘张哥哥,今日来此为家母购药,不曾想银两被偷,才致这般光景’。
张一胜替他付了药材钱,带他又重新购买了几副药,然后一同回乡。
自这后,李志业与张一胜来往频繁,亲如兄弟。张一胜因在外做生意攒下一些钱财,常常接济靠农耕为生的李家。
几年间,二人各自成家,两人关系依旧。 这一日,张一胜远在江宁府的生意伙伴邀自己前去。他思考一番,决定前去,只是此去一行需要两三年时间。于是决定临走之前摆宴邀请李志业,一是道别,二是托他闲暇之际照顾一下妻女。
这日,李志业接到通知便来赴宴。张一胜是生意人,性情豪爽,将自己前往南方做生意一事告知,并将自己的妻儿托为照顾。李志业在席间注意过张一胜的妻子周氏,只见周氏生的面容姣好,身材婀娜多姿,不觉春心荡漾。只因好友在侧,不敢表现。听到对方如此说,自然满心欢喜,于是满口答应,让其放心外出做生意。
几日后,张一胜收拾行囊前往江宁。李志业见状以照看为由,隔三差五登门,对周氏进献殷勤。李志业觉得好友离去后,周氏又年轻,如今独守空房自然寂寞难耐,于是总以言语轻薄,怎知这周氏是品行端正、忠贞不二之人。对于李志业的挑逗,她视之不见。
李志业见此招不成,又生一计,他告诉周氏说前几天接到张一胜的信说自己甚是想念他与妻子,这段时间生意步入正轨,赚了不少银两,希望他能带着妻子去江宁看望,顺便一游。
此时距丈夫离家一半年之多,自己也是思夫心切,便信了他。李志业见奸计得逞,抓紧安排车辆,两人辗转至滁州便不再前行,李志业在此租了房子住下,他称张一胜去了福建需要一段时间才回,两人在此等候。
没几天,李志业趁着夜黑闯入周氏房间,强行与其发生关系。此刻周氏才知自己被骗,只是她一个从没出过远门见过世面的女人身处异乡,只能忍,等到合适机会再跑。
李志业走后不久,村里就传出他所坐的船只遇上暴雨,所有人都淹死在河中。大家说得有模有样,由不得李志业妻子赵氏不信,抱着孩子痛哭一番。一人带着孩子,日子异常艰难,竟然在媒婆的撺掇下,改嫁给邻村的杀猪匠。
杀猪匠长相平平,不会言语,但对赵氏及孩子是真心好,加上生意不错,一家三口过得算得上其乐融融。只是这天,孩子在河边玩耍,不慎滑落下去,救上之时也没了气息。
李志业只知在外对别人的妻子强行霸占,全然不知妻子改嫁,孩子身亡的消息。凑巧这一日,张一胜前往滁州收账,经过此处时发现一女子形似妻子周氏。便停车查看,果真是妻子,惊讶不已。
周氏不曾想能在此遇到丈夫,呆如木鸡,在丈夫拉自己的手时才知这是真的。顿时觉得委屈无比,号啕痛哭,把经历的一切说与丈夫。张一胜痛恨自己误交损友,害了自己的妻子。
接着,张一胜安排手下,悄悄将屋中熟睡的李志业捆了,教育官府治罪。最终李志业以拐骗、霸占良家妇女为由,被知府大人判了流放之刑。
处心积虑一场空,为满足一己私欲,不顾朋友情谊,最终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自此,民间一桩奇案,就此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