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汽车,被传又在筹划IPO了。
近日,有知情人士透露,奇瑞控股有限公司正在考虑使其汽车部门在香港上市。目前,奇瑞方面正在寻求银行的支持,以帮助进行公司的首次公开募股(IPO),但集资规模等细节尚未确定。本次估值约71亿美元(约合500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底市场消息指估值最高达到1500亿元人民币,削减三分之二。
不过,针对上述消息,奇瑞方面并未给出回应。
20年长跑
作为曾经的自主品牌“一哥”,奇瑞汽车一度扛起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崛起的大旗。然而与比亚迪、吉利、长城、长安等其他国内汽车“巨头”不同的是,其筹备多年,却一直未能上市,成为主流车企仅剩的“独苗”。
扉旅汽车梳理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04年初,安徽省政府就曾推动过奇瑞上市进程,对后者进行股份制改造。2007年,奇瑞控股董事长尹同跃公开表示,奇瑞将尽快启动上市融资计划。但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国内股市大幅下挫,奇瑞汽车营业利润跌至-1.94亿元,上市一事遭到搁置。
到了2009年,奇瑞以29亿元的价格向华融资产等多家企业出售掉20%的股权。在引入这些战略投资者后,奇瑞一度被市场认为重启IPO进入倒计时,没曾想最后还是一场空。
或许也是这种种的问题让奇瑞有些“累了”,2011年,尹同跃开始改口,表示由于奇瑞汽车存在一些关联交易等问题,暂不考虑上市。
2015年,奇瑞旗下合资公司——奇瑞徽银冲击港股和A股均以失败告终。2016年,奇瑞新能源试图通过海螺型材“借壳上市”,依旧未能成功,后来有转向科创板上市,依旧遇阻。
连跌4次后,面临资金缺口,奇瑞启动混改,挂牌出售奇瑞控股与奇瑞股份的部分股份,计划融资162.44亿元。最终,在2019年,青岛五道口出资196亿,分别收购奇瑞控股51%的股权和奇瑞股份35.58%的股权,成为两家公司第一大股东。尽管,青岛五道口后续出现不利传闻,无力解决后续百亿摘牌资金,但立讯精密立即补位,成为奇瑞新的战略投资者。
2022年,奇瑞启动了“瑶光2025”战略,并宣布“混改彻底完成”。彼时,尹同跃再次提及上市称,要在2025年之前完成IPO。
20年的上市之路,奇瑞缘何走得磕磕碰碰?对此,市场上也不乏解读,并将其关键缘由归结于:奇瑞业绩的大幅滑坡。
据悉,从2003年到2010年,奇瑞曾连续八年拿下自主车企销量第一的头衔。但十几年后,这位自主品牌的“老大哥”却频频消失于江湖。彼时,沉迷于“多生孩子好打架”的奇瑞,不断陷入自我内耗,相互竞争中。2020年,奇瑞销量仅为73万辆,与10年前68万辆的销量已相差无几。
与此同时,奇瑞汽车的财务状况也不容乐观:这一年,奇瑞净利润仅为737.18万元,同比2019年的3.92亿元大降98.2%,除以全年的卖车总数,平均每辆车的净利润仅为16.4元,让网友纷纷吐槽:造车不如卖猪肉,甚至都点不了一份外卖。
关键一跃
不过,如今一切都在发生改变。
捷报频传,或许是近两年市场对于奇瑞汽车最直观的感受。
先看一组数据:销量上,2023年奇瑞累计销售汽车约188.1万辆,今年前9个月,累计销量约175.3万辆,同比增速为39.9%;业绩上,2023年营收约3151亿元,实现了同比50.4%的高增长态势。财务方面的高增长也为其拿下了2024年世界500强的头衔。今年上半年,奇瑞总体营业收入达2777.7亿元,照此趋势,今年全年收入或将再创新高。
除此之外,奇瑞还是今年前三季度全行业唯一实现新能源、燃油车赛道“双增长”,国内、海外赛道“双增长”的汽车企业。
众所周知,作为国内最早向海外出口整车的车企,出口市场对奇瑞的帮助一直很大,加上前一两年受疫情影响,中国汽车出口大爆发,奇瑞就更有优势了。去年,奇瑞在海外卖出了93.71万辆汽车,同比大增101.1%,连续21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不仅海外销量占据半壁江山,国外的车价甚至数倍于国内同等车型。
而新能源领域,则是奇瑞近年来的重头戏。去年年底,尹同跃直言,“2024年,奇瑞在新能源的行业排名上就不会这么客气了,一定会进入头部位置。”
近两年,奇瑞在新能源领域动作频频。除了牵手华为合作智界外,还于去年推出了其首个新能源电动品牌iCAR,以及奇瑞品牌全新的新能源序列风云等。短时间内,如此密集的动作之下,足以体现出奇瑞急于在新能源领域追赶的心态。
市场上,也给出了不错的反馈。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集团新能源车销量超33万辆,同比增长186.4%,仅9月单月新能源销量就突破5万辆,“翻番式”增长让“赶晚集”的奇瑞新能源,逐步在规模上迈入自主新能源前列位置。
如今,随着销量与业绩的加速向上,以及新能源的转型加码,奇瑞汽车离拿下IPO似乎只是时间问题,但不可忽视的是,在不断内卷与竞争白热化的市场中,奇瑞如何保持增长势头,以及能否站稳新能源市场并打响名号,或许更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