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届全国集成电路安全挑战赛在深圳落下帷幕。我校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朱嘉诚、唐时博、王省欣夺冠。

工具名称:
ChipDefender芯片设计安全验证与脆弱性挖掘工具
团队成员:
朱嘉诚、唐时博、王省欣
指导教师:
胡 伟

朱嘉诚,2021级博士,主要研究可重构硬件安全,形式化验证等,目前已发表高水平论文9篇,获得授权与公开发明专利3项,曾获得优秀研究生称号。

唐时博,2020级博士,主要研究处理器安全与安全硬件设计自动化工具,目前已发表高水平论文9篇,获得授权与公开发明专利1项,CNVD漏洞2项,曾获得优秀研究生称号。

王省欣,2023级博士,主要研究硬件安全,密码侧信道安全验证等,目前已发表高水平论文6篇,获得授权与公开发明专利4项,曾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近年来集成电路领域安全事件频发,其安全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的焦点。首届全国集成电路安全挑战赛以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和集成电路重点发展战略为导向,旨在检验各团队研究的安全检测方法和研发的安全分析工具在挖掘未知集成电路安全漏洞方面的有效性,推动集成电路安全领域发展。比赛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牵头举办,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相关领域众多高校研究团队报名参赛。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华为可信计算首席科学家在内的十多位业内知名学者担任决赛评审专家,最终决出一、二、三等奖获奖队伍各一支。
我校参赛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集成电路安全漏洞挖掘工具,检测大赛组织方提供的以Openpiton RISC-V处理器为核心的片上系统设计中潜藏的安全威胁。在胡伟教授的指导下,参赛团队攻坚克难、勇于创新,成功研发出ChipDefender芯片设计安全验证与脆弱性挖掘工具,能够在芯片设计早期发现潜在的设计缺陷、硬件后门、恶意木马、侧信道等安全漏洞。团队利用所研发的工具,在有限的参赛时间内成功挖掘出赛题中存在的2项高危漏洞和4项中危漏洞,在初赛中脱颖而出。在决赛场上,通过全面介绍漏洞挖掘原理、挖掘工具和挖漏成果以及现场演示验证,本参赛团队研发的芯片设计安全验证与脆弱性挖掘工具的有效性和所挖掘漏洞的可用性受到了评审专家的一致认可,最终斩获该赛事一等奖,充分展现出我校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密码与芯片安全研究团队在集成电路安全领域的雄厚实力。
出品 | 党委宣传部
来源 |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文字、图片 | 王省欣等
责编丨赵珍
审核 | 杜瑶、马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