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南京外国语学校校史馆正式开馆。校史馆位于南部新城校区,通过追溯学校发展的根与源,以图文、实物以及场景再现、数字交互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南外六十余载的辉煌历程和育人成果。

,时长03:14
新老校歌唤起动人回忆
老校长深情讲述南外“光阴的故事”
创办于1963年的南外,是在周恩来总理直接关怀下创办的全国首批7所外国语学校之一。南外校史馆的落成为师生校友打开一扇了解校史和学校发展的窗口,唤醒和留住南外人的集体记忆。


开馆仪式伊始,学生代表带来合唱表演,现场嘉宾在新老校歌中回味南外的光辉岁月。“台城柳染绿了幽静的校园……”老校歌《台城柳》曲调宛转悠扬,新校歌《世界情怀》更富活力,将“中国灵魂,世界胸怀”的校训生动展现。节目还别出心裁地融入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北京东路的日子》,同学们用青春的声音传递出温暖的南外力量。
通过视频《光阴的故事》,老校长们分享了自己与南外的珍贵记忆。

范京华校长在任期间是南外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一时期南外人素质大讨论、“第二课堂”开设、教师发展制度确立等举措为南外的后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董正璟校长12岁就进入了南外,从学生到老师再到校长,他笑称“自己一辈子都和南外结下不解之缘”。

在邹正校长眼中,南外的教学风格灵活生动、教学氛围和谐有致、常规管理宽严有度,学生在校园中全面发展自由成长,老师们积极向上,在这里愉快工作。
南外校史馆正式启幕
让校史成为师生的精神财富
仪式中,党委书记刘前树代表学校向为校史馆建设贡献力量的老校长、老校友、教师职工、社会单位等表达感谢。

“校史馆沉淀的是一代代南外人奋斗的身影。”刘书记表示,校史馆的陈列只是一个缩影,希望校史背后的故事能为南外师生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勉励同学们,希望同学们不要把历史“history”变成他者的故事“his story”,历史只有真正跟今天的生活、观念、行为发生联系时,它才是真的历史,才是活的历史。同时也希望同学们把自己奋斗的故事变成南外明天的辉煌历史。“我期待同学们用你们的热爱和专心延续南外的办学精神,延续南外人为国家服务,为人类服务,追求真理的使命感!”

在全场嘉宾的见证下,三位原校长范京华、董正璟、邹正,新华日报社副总编辑、扬子晚报总编辑刘大颖,党委书记刘前树,校长张玉东共同为校史馆开馆揭幕。
馆藏凝聚心血与努力
五大展区多维呈现七彩南外

南外校史馆的开馆凝结着广大校友的心血与努力。仪式中,张玉东校长为南外退休教师代表王卫忠老师和徐红漫老师颁发“校史文化宣传大使”聘书,希望校友们能继续在传承和弘扬南外文化方面做出贡献。

活动中,南京市档案馆副馆长潘莺向南外和学生代表赠送《南京近代教育档案》汇编等丛书,以期更好地丰富南外的校史资源。



活动最后,与会嘉宾一同参观南外校史馆。历经校史资料的挖掘、整理、展陈等阶段,南外校史馆按照“应时而生,迅速崛起”“顺时而为,铿锵步履”“迎时而上,初心永续”“国际交流,全球视野”“岁月如歌,实境体验”划分为五大展区。众多珍贵文献资料详细介绍了南外的创办历程和发展脉络,馆内还复刻了建校初期教学楼“汽车”楼、原外教生活区晓园、老体育馆等承载南外人美好记忆的建筑模型。校史馆特别设计了互动体验区,通过数字交互,校友们可以和新老校园的美丽一隅拍照打卡留念。青年书法家、南外校友成懋冉特意为母校题写了馆名。







一座场馆,一段历史,一份传承。校史不仅记录了南外的成长,更是精神的灯塔,照亮着一代又一代学子前行的道路。校史馆将继续处理好存、展、研、用的关系,紧跟时代发展,提高校史工作的专业度,培养师生知校爱校的情感,赓续南外红色基因,让校史在育人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南外学子为科学的进步、人类的和平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来源:南京外国语学校
文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李晨 见习记者 顾茜敏
摄影:罗皞 程霄磊
编导:徐彬雯
摄像:高一鑫 张华纬
排版:喵喵
审核: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