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为何灭亡?一以贯之的女真本位主义

盼丹聊历史 2024-08-10 04:44:26

北宋猥琐、大金悲壮。

北宋灭亡一言以蔽之,就是:敌人强大、自己猥琐。而大金不是。敌人的确非常强大,但大金并不猥琐,而且越到后期越是慷慨悲歌。

所以,对于大金为何灭亡,就不能简单概括,而要具体作答。

概括能够降低认知成本,但前提是具体。我们需要追问哪一次战役的失败、哪一个要地失守、哪一段时间跌落之后,才能给出大金为何灭亡的概括。

三州沦陷

成吉思汗从骨子里就瞧不起卫绍王完颜永济,在听说这家伙当上大金皇帝后,立刻生起逐鹿中原、灭掉大金的雄心壮志。

选了一个笨蛋皇帝、招来一只凶狠豺狼,然后亡国破家。

这纯属段子。我们听听就好,根本当不得真。

大金灭亡的肇始于三州沦陷。

蒙金世仇,所以蒙金战争必然爆发。而在蒙金世仇之上,还有中原与草原长期碰撞。自秦汉以来,中原和草原的对抗就一直是东亚世界的主题主线。所以,在草原完成统一后,蒙金战争也就不可避免。这跟大金皇帝是英明是平庸统统毫无关系。

在草原统一之后,大金要么再次伟大,战胜这个新崛起的对手;要么霸主跌落,被这个新崛起的对手打败。在零和博弈下,大金没得选。

而在对抗草原方面,大金远强于其他中原王朝。

因为大金来自东北。

秦汉不仅要防草原,而且要防东北。隋唐也是如此。大唐盛世终结于安史之乱。而安史叛军之所以雄冠大唐,是因为这群人守着帝国的东北方向。至于五代和北宋,草原方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主要是东北方向的契丹大辽。而大金不仅无需设防东北,而且还能依托东北对抗草原。

因此,大金的主要对手只有草原、没有东北。所以,大金边地问题的关键地点是草原与东北的夹缝地带,具体说就是抚、昌、桓三州。

抚州,今河北张家口市张北县;昌州,今内蒙古太仆寺旗西南九连城;桓州,今内蒙古正蓝旗北。这三个州不仅是大金中原地区的门户,而且是大金中都大兴府的门户。一旦三州失守,那大金的中原地区将完全暴露在蒙古铁蹄之下,大金心脏中都还要首当其冲。类比大明,大金也颇有一点儿“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硬气。

但问题是:大金在三州的防守形同虚设,蒙古人几乎兵不血刃拿下三州。

更要命的是:大金还弄丢了桓州群牧监的四十万匹优质战马。元朝郝经《沙陀行》写到:更得金源四十万,大青小青(名马)绝世无。

为啥大金始终无法重建骑兵部队?因为甫一开战就把战马尽数打光。

当然三州沦陷的终极标志是野狐岭之战。此战之后,大金精锐尽丧,不要说三州沦陷,就是东北的东京、华北的中都也要跟着沦陷。

但前提是三州,而不是中都。中都沦陷是三州沦陷的必然结果,而中都保卫战也仅是野狐岭之战的延续。

关河瓦解

三州沦陷、中都围城。大金朝廷提前逃到开封。开封曾是北宋的首都,当时是大金的南京。在中路沦陷之后,开封成为大金的新中都。

和平之时,开封四通八达,自带繁荣气象。但战争时期,开封无险可守,就是亡国死地。

所以,定都开封必须御敌于开封之外。

北宋御敌于河北、河东,凭借两河拱卫开封。但河东还可倚仗,河北无险可守。华北大平原就是是游牧骑兵的天然跑马场。所以,大辽一个冲锋就是澶渊之战、大金一个冲锋就是汴京之围。

那么,此时的女真大金又该如何拱卫开封?

大宋可以凭借河东、河北两大战略纵深,但大金根本没有这个选项。

一是因为退得太快。大金的统治阶级是广布于黄河以北的猛安谋克。大金迁都后,这伙人就以最快的速度退过了黄河。

二是因为没有经营。北宋在两河方向长期保有几十万大军和数不清的坚城要塞,苦心经营了上百年,但女真人没有这个时间也没有这个精力。

关键是:你怎么经营两河都没用,澶渊之战、靖康之围都是前车之鉴。

所以,女真人直接放弃两河地区,而在两河的南部边缘地带建立了关河防线。

“关”是潼关、“河”是黄河,大金朝依托潼关、黄河两大天险以及数十万军队打造了一条冷兵器时代的马奇诺防线。

相比三州,中都啥也不是。所以,三州沦陷,中都必须沦陷。同理,相比关河,开封同样啥也不是。所以,关河瓦解,开封也就必须瓦解。

因此,大金存亡、开封存亡,都要看关河防线能不能挡住蒙古人的进攻。

关河防线的核心重点,既不是潼关也不是黄河,而是河中。

河中,古称蒲坂,秦汉以后长期作为河东郡的治所。在金朝,河中是河东南路的一个散府,下辖七个县、四个镇。自战国开始,这里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其恰好处在黄河几字形最末一笔的曲折上,是山西、陕西、河南三地的关键枢纽。

所以,大金朝要防住来自草原的蒙古人就必须守住河中,蒙古人要进攻中原腹地的大金朝业必须拿下河中。

在这方面,大金占了先机。因为它比蒙古人更先发现了河东的战略价值,即“河中重镇,国家基本所在,弃之为失策。设为敌人所据,则大河之险我不得专恃矣”。

但是,大金的庙堂将帅没有勇气去守,大金的地方武装没有能力守住。在公元1231年蒙金战争中,河中彻底沦陷。随即,蒙古三路大军的攻金态势正式成行,中路渡黄河入河南、东路由山东入河南、西路出汉中入河南。

三峰山决战

三路大军中,最要命的是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西路方向。这支军队相当于完全绕过关河防线,直接迂回到大金的后方腹地。

蒙古人堪称战争大师,但战力、战术各占一半,甚至战力的比重还要更大。简单点儿说就是一力降十会,战力爆表的蒙古人怎么打都能打赢。而在绝对力量面前,大金一切高妙布局就全都成了行为艺术,仅具观赏价值而毫无实战效果。

按理说,拖雷的西路军不可能从陕西迂回到河南。

先要冲破秦岭大山,再要席卷汉中盆地,然后穿行于秦岭和大巴山之间的夹缝地带、沿汉水东进。这还不算完。他们还要连破陕西金州、湖北房州、湖北均州、湖北光化。一路穿山越岭加攻城拔寨之后,才仅仅抵达汉水南岸,而要踏入河南、决战金军,还要再向北强渡汉水。

公元1231年,金正大八年秋,西路军由宝鸡出大散关。

公元1231年,金正大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西路军全部渡过汉水、抵达禹山,直面金军主力。

也就是说,西路军在路上就耗了四个月的时间。这时候,全军上下早已精疲力尽,成了强弩之末。

时间长、路程远。所以,西路军就不可能一路抢劫、一路行军。不管蒙古人愿不愿意,他们都得配备一支庞大的辎重部队。“睿宗(拖雷)所领军马四万,行营军一万”,“彼虽号三万,而辎重三之一”,无论是三万还是四万,拖雷所部的辎重部队必须要占到总兵力的四分之一强。

兵者诡道,却是明牌的诡道。

简单说就是摆在明面上的阳谋,我怎么算计你、你也清楚,你怎么算计我、我也清楚。所以,西路军的一切行踪全是明牌,金军了如指掌。然后,大金朝就把关河主力调到汉水、硬刚拖雷。

关河主力加各地援军,足足十五万人,而且都是金哀宗花巨资打造的精锐之师。就这种仗,拖雷的西路军怎么可能打赢?

然而,他们就是打赢了,不仅继续一路攻城拔寨,向开封狂奔,而且还放起了风筝,一边吊着金军跟自己猛跑、一边放出奇兵来回骚扰。四万蒙古大军在前面拽着线跑,十五万金军在后面尾随追击,就这么放风筝一直放到钧州三峰山。到了这里,蒙古人就突然抄起屠刀、露出獠牙,硬生生屠掉了全部大金主力。

这里面当然有兵法有诡道有战术,但根本是力量。金哀宗苦心经营的女真精锐,在蒙古游牧骑兵面前,不堪一击,就是一只随时会被砸烂的风筝。

正如野狐岭之战是三州沦陷的终极标志一样,三峰山决战也是关河瓦解的终极标志。自此之后,大金退无可退。他们妄想找到下一座中都。但归德不是、蔡州也不是,金哀宗和他的大金朝廷已是乱世浮萍,最后乱世殒命。

大金为何灭亡?

三州之战时,大金军队的掌门人是两名带有宰执头衔的将领,相当于国务院总理兼三军总司令,即平章政事独吉思忠和参知政事完颜承裕。

可以说,这个用人没问题。

独吉思忠和完颜承裕都是宋金战场上摔打出来的实战派将军,而且都有处理草原事务的经验。

但问题是路径依赖。

在宋金战场能练出了攻城拔寨的本事,但这些本事在草原战场毫无用武之地。而且,宋军是什么垃圾货色。你就是打败宋军一百次,也不足以证明你有多能打。特别是当时的南宋,正值主暗臣愚,连个像样的将领都派不出来。

同时,独吉思忠和完颜承裕手下的金军将领,也是宋金战场上成长起来的。这些人的战争能力和战争经验统统无法适应蒙古人的闪电战。这就相当于金兀术虐了一辈子刘光世,突然遇到了岳飞,然后就是怎么打怎么输。

所以,甫一交战,金军就被彻底打懵。

独吉思忠战败免职,完颜承裕顺位接班。

但这俩人是一丘之貉。甚至,完颜承裕还不如独吉思忠。独吉思忠尚且敢到草原修长城,完颜承裕则连三州都不敢守。这家伙将抚、昌、桓三州全部拱手让人。最后,大金朝廷虽然重新调整部署、派出主力,但主客易手、无力回天,野狐岭之战为三州之战画上句号。

三州沦陷,一是因为蒙军的降维打击,二是因为金将的本领恐慌。当然,更关键的是被蒙古人吓破了胆。但凡金军将领中能出一个城防大师,在三州打一场或几场城防战,也不至于让蒙古人突入到中都城下。

关河攻防时,大金军队的掌门人也是两名带有宰执头衔的大人物,即平章完颜合达、参政移剌蒲阿。这两个人都是侍卫出身,都经历过蒙金战场的历练。所以,就成色而言,金哀宗时期的两名统帅远强于卫绍王时期的两名宰执。

但问题是犹豫。

拖雷西路军开拔的时间是正大八年(1231年)秋。正大八年(1231年)九月,金军就获悉了拖雷所部的动向。此时,窝阔台的大汗主力正在进攻河中。

这时候,金军应该怎么办?

不管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金军就该按枢密院判官白华的建议去打,即:

为今计者,与其就汉(水)御之,诸军比到,可行半月,不若径往河中。目今沿河屯守,一日可渡,如此中得利,襄、汉军马(拖雷军)必当迟疑不进。在北为投机,在南为掣肘,臣以为如此便。

简单说就是正大八年九月到十月之间,集中全部关河主力向北迎战窝阔台的大汗军团,也就是蒙古人的中路军。只要能够北进成功,那拖雷的西路军就会陷入进退两难之地。进:已无主力策应;退:已难再回头,进不得进、退不得退,就是失败。

但是,这两个久经沙场的猛将怂了,他们不敢接住金哀宗给予的这份沉重期望,而是捏着十几万大军在关河防线进不得进、退不得退。直到拖雷抵达汉水,两位统帅才带着关河主力去阻击蒙古人的西路军。

然后,我们梳理一下大金军队的四名掌门人:

独吉思忠,独吉氏是阿骨打起兵时的功勋部落,仕途起步为行省都事,相当于大金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办事人员。

完颜承裕,从姓氏就能看出是大金皇族,“以宗室子充符宝祗候”,相当于大金皇帝的机要秘书,负责管理皇家重要信物和印鉴的官员。

完颜合达,“以亲卫军送岐国公主,充护卫”,简单说就是宫廷侍卫出身,在大金,这绝对是赢在起跑线显耀职位。

移剌蒲阿,是契丹人,但民族不重要、起步最重要,“哀宗为皇太子,控制枢密院,选充亲卫军总领,佩金符”,是金哀宗潜邸的侍卫。

从这四名大金军队的掌门人,我们能够发现什么?

如果大金像北宋那样,是标准的官僚制王朝,那这四个人全都不算“正途出身”。他们要么是王朝勋贵,要么是侍卫近臣。简单说,就是跟大清一样,要么是八旗子弟要么是包衣奴才。如果八旗子弟和包衣奴才能干,那大金还可以续写辉煌。问题是这帮人早已堕落。在金世宗的射弓宴上,大金的皇家侍卫就已经赢不了南宋的外交使臣。而大金又偏偏在这个又狭小又垃圾的圈子里选拔大金军队的掌门人。不仅选不出完颜宗翰、完颜娄室这样的常胜将军,甚至连完颜宗弼金兀术这样的常败将军也选不出来。

关键是从上到下,几乎都是这种“任人唯亲”的底层逻辑。如果认为这四个人的样本太少,那我们看一看金哀宗苦心经营的都尉军的将领们:

建威都尉奥屯斡里卜

殄寇都尉完颜阿拍

许州折冲都尉夹谷泽

振武都尉温撒辛

荡寇都尉蒲察打吉卜

安平都尉完颜斜列

振武都尉唐括韩僧

虎威都尉纥石烈乞儿

果毅都尉完颜猪儿

虎贲都尉完颜陈儿

鹰扬都尉完颜大娄室

鹰扬都尉完颜全节

大部分将领,要么是女真大金的王朝勋贵,要么是大金皇帝的侍卫近臣。而这恰是女真大金的用人逻辑:坚决要用“自己人”。

在大厦将倾之时,大金皇帝为何还能那么硬气?

因为他始终拥有一支绝对忠于自己的核心人脉。这群亦亲亦奴的宗室近臣们,一定会坚决的站在大金皇帝一方。金哀宗自杀殉国后,权点检完颜斜烈、承御石盏氏、近侍局大使焦春和、内侍局殿头宋珪,立即自杀殉主。坚决要用“自己人”,“自己人”也真会为主尽忠。

阿骨打开国之时,就是这个格局,女真本位主义;金哀宗灭亡之时,也是这个气象,女真本位主义。

但问题是权贵在堕落。

无论是卫绍王完颜永济还是金哀宗完颜守绪,他们所倚仗大金权贵阶层全都没能力挽狂澜。

而且,这种体制性的任人唯“亲”、任人唯“近”还会带来更为严重的负的外部性问题。那就是从根本上瓦解大金朝的凝聚力与合法性。既然大金朝是女真人的大金朝,那契丹人、汉人又为何忠于女真人的大金朝?

大金中都保卫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契丹人被逼造反。随即,这伙人立即联络已经放弃中都、准备议和的蒙古人。最后,契丹人和蒙古人一起攻陷了大金中都。

1223年木华黎去世时,仅汉人军队的数量就已经超过蒙古军队的数量,而且承担了主要的攻城作战。

宋金战争期间,黄淮地区可谓军阀林立,而大部分军阀归了南宋,被收编为镇抚使。其中,最成功的镇抚使就是南宋四大名将之一的岳飞。

蒙金战争期间,两河地区也可谓军阀林立,但大部分人归了蒙古,成为蒙古人的灭金急先锋。如张柔父子、史天泽兄弟,都是蒙古方面独挡一面的人物。

如果大金严格按照官僚制的逻辑选贤与能,那是不是可以免于灭国?

历史不能假设。因为从错误的前提出发,我们能够得出任何符合逻辑的结论。因此,假设没有意义。

但是,历史可以解释。在一切皆为定局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对各种相关参数比权量力,找出最重要的那个变量。而这个变量就是原因。

1 阅读:85

盼丹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