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化领导人,造谣民族英雄!公知们是如何搞垮苏联的?

周瑜评国际 2023-01-03 21:12:04

1991年1月17日,列宁格勒市的《第五个轮子》节目中,记者肖洛霍夫采访了苏联当时的一个红人库廖欣,此人有多个身份,是作曲家、作家,同时还是电影演员和摇滚歌手,他是当时苏联人的超级偶像。

在节目中,库廖欣介绍了自己的一个令人震惊的新发现,那就是,列宁其实是个蘑菇。

紧接着,他开始阐述自己的推断,他说当他在墨西哥印第安人的神庙里考察时,发现那里的壁画大多都在描绘一个宏伟的事件,就是一大堆穷苦的人拿着石头等原始武器,占领了一座宫殿,他说这不就是我们的十月革命吗?正是我们带人攻破了冬宫,可见当时有人已经预知了这个事件,那印第安人是如何做到的呢?他提到一本书,书中介绍了印第安人预知未来的一种方法,那就是吃掉一种类似仙人掌一类的东西,产生幻觉,然后就能感知未来的这个场景,一旦他们知道了未来的结局,就会用其一生,奋不顾身去实现这个事情。

那这跟列宁有什么关系呢,库廖欣接着说,咱们俄罗斯也有类似的,吃了就可以看见未来的植物,这是一种叫毒蝇蕈(毒蝇伞)的蘑菇,吃了它,你就可以看到未来那些宏伟壮观的革命画面,我想列宁一定是吃了这种蘑菇,才感知到未来,从此投身革命的。

接着他又说,毒蝇蕈这种蘑菇有自己心智,如果你吃多了,那蘑菇的心智就会慢慢取代人的心智,人会以它的意志行事,所以简单点说,列宁就成了蘑菇。

在讲述完自己的逻辑之后,他开始展示证据。他拿出两幅画,说革命时期列宁演讲时,总是站在装甲车上,而这种蘑菇在地下的菌丝体,是不是和装甲车非常像?地上的蘑菇,就是装甲车上的列宁,能发射无线电信号。

紧接着他又抛出一个证据,说如果把列宁的英文名字Lenin倒过来读,就是Ninel,这是一道法国名菜的名字,而这道菜就是由蘑菇做成的。

随后他又举了一个例子,那就是苏联著名的雕像《工人和集体农庄女庄员》,你看那个锤子,像不像一个蘑菇,蘑菇正在被镰刀收割。

工人和集体农庄女庄员

库廖欣一口气说了整整30多分钟,资料和证据层出不穷,从神学、神秘学、科学、历史文献等角度,继续证明列宁是个蘑菇。

电视节目播出之后,当即引发轰动,一大批愤怒的布尔什维克,前往苏共列宁格勒委员会上诉,很多老党员悲愤地质问委员会的负责人,他们说列宁是蘑菇,同志,这是真的吗?一位官员只能无奈地告诉他:“列宁不是蘑菇,因为哺乳动物不可能是植物。”

其实,这个节目只是当时苏联各种魔幻报道中的冰山一角,耸人听闻的新闻层出不穷,苏联的舆论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这一切的乱象,都要从6年前说起。

1985年,54岁的戈尔巴乔夫当选苏共总书记,此时的苏联,国民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十几万大军被困在阿富汗进退两难,西方势力的制裁层层加码,国际油价接连下挫,苏联财政越来越吃紧,国内物资匮乏。内忧外患之下,改革,已经成为每个苏联人的心声。

这个被给予厚望的男人上台之后,开始推行“加速发展战略”,准备先从经济改革入手,推进市场化进程。但新政引发了苏联各级经济机关的强烈不满,对取消统一分配等措施百般抵制,几番折腾之后,苏联的经济形势非但没有改善,还越改越乱,勃列日涅夫时期,缺的是高档商品,比如冰箱、彩电和拉达小汽车,到了戈尔巴乔夫这,连购买生活必须品也要排队了。

于是戈尔巴乔夫迅速转变思路,他认为正是苏联僵化的政治体制,导致了经济改革的失败,于是准备拿政治体制开刀,而要达成这一点,必须要革新苏联僵化的宣传系统,“解放思想”、“拥抱新思维“,用新闻改革为政治改革铺路。

于是在1986年苏共27大上,戈尔巴乔夫提出了公开性原则,并提出,苏联的历史“不能有被遗忘的人物和空白点“,后来他又提出了民主性、多元性两项原则,准备解除对新闻报道的种种限制,要突破禁区,把“真实的历史”呈现在苏联人民面前。

为了推进新闻改革,苏共决定,取消苏联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对新闻媒体的直接控制,最大程度剥离媒体与苏共之间的隶属关系,同时,苏联主要媒体也开始大换血,《真理报》、《消息报》、《星火》画报、《论据与事实》等重量级官方媒体,主编被全部撤换,统统换上了自由派人士。

这些媒体的分量有多重呢?《真理报》是苏共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也是苏联影响力最大的报纸,是“报纸中的报纸“,《消息报》是苏联最高苏维埃的机关报。它俩就是苏联宣传系统的两个门神,可以这么说,苏联所有的重要媒体,全部换了人。

为了彻底推进新闻改革,戈尔巴乔夫任命自己的影子,雅科夫列夫为宣传部长,让此人亲自挑选把持各大媒体的自由派人士。

雅科夫列夫

雅科夫列夫何许人也,这个人熟悉苏联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他 18岁参加卫国战争,落下终身残疾,成了卫国英雄,进入政界后,被火速提拔,他曾在1973年做过苏联宣传部的第一副部长,但因为发表过危险言论,被发配到加拿大当了大使,在那里,他逐渐被西方拉拢腐蚀,最终背叛了自己的信仰,成了西方打入苏联高层的暗桩。苏联解体后,他甚至把整垮苏联的全部套路都招了,所以有人称他为“苏联真正的掘墓人”。就这么个货来抓宣传,结果可想而知。具体什么招数,我一会详细分析。

在戈尔巴乔夫和雅科夫列夫的一再干预之下,媒体改革在1990年迎来了最高潮。1990年6月,《苏联新闻法》正式通过,核心内容如下:

1:取消所有新闻审查;

2:任何人都可以创办媒体,政府不得干预,私人和反对派媒体全部合法化;

3:放开经营权,取消政府拨款,媒体自负盈亏,从此商业化。

这是一部几千年里碳基生物社会从未有过的法律。表面上看,苏联的公共言论,彻底自由了, 没有任何外界干预,似乎人人都可以发声,可真的是这样吗?

结果是,这场疯狂魔幻的社会实验,不仅没有让苏联起死回生,反而给国家和民族尊严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1987年新闻改革之后,苏联媒体的一些条框限制被打破,新闻性增加了,负面新闻也可以公开报道了,比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黑海沉船事件等等。过去因为国内的新闻内容僵化呆板,苏联人民很不满意,还专门编了个段子,叫“《真理报》上无真理,《消息报》上无消息”。所以全新的报道形式,立刻受到了读者的5星好评,发行量暴增。

但没过几个月,主流媒体的调调就变了,从针砭时弊慢慢变成了反思历史,首先被反思的就是斯大林。

1987年7月,苏联作家艾特玛托夫在《星火》上发表文章,宣称,我们终于打破了斯大林时期的禁锢,我们不再是奴隶了。从此以后,越来越多的媒体将枪口对准了斯大林。

戈尔巴乔夫看热闹不嫌事大,在1987年,他向全社会选择性地公开了大量斯大林时期的绝密历史档案,为媒体攻击斯大林提供了舆论弹药,于是包括《真理报》在内的报纸和官方电视台,把斯大林描述成一个专制血腥的暴君,一个背离了列宁革命路线的投机分子和叛徒,甚至得出结论,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根本就不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不久,情况进一步失控,无耻的公开造谣开始出现,比如《莫斯科真理报》公然宣称,斯大林原本是沙皇的锦衣卫——暗探局的奸细,有的媒体说他年轻时就是精神病人,而且所有症状他都有,苏联著名公知索尔仁尼琴的小说开始解禁,在小说里,他宣称“斯大林时代苏联有4000万人被枪毙”,甚至连另外一个大公知罗伊·麦德维杰夫也看不下去了,直接撰文讽刺索尔仁尼琴“明目张胆地篡改历史”,更有甚者说,正是斯大林扶持了希特勒,苏联给了德国坦克飞机等装备和技术,帮德国培训军官等等,目的就是让希特勒攻占了欧洲之后,成为苏联的傀儡政府,他们的理由是这样的,没有苏联的支持,德国一个战败国,哪来这么大的能量?所以斯大林才是二战的始作俑者。

在当时,几乎所有的苏联媒体都在黑化斯大林。报道的内容,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我写不了的。苏联媒体都是吃财政饭的,当时有些蒙圈的吃瓜群众就说,这简直就是“自己出钱骂自己”。

要是单单批评斯大林也不奇怪,苏联过去也干过,1956年苏共20大上,赫鲁晓夫就掀起了全面否定斯大林的狂潮,“掀开了盖子,也捅了篓子“,但他好歹还有底线,把之前所有的问题都归于斯大林一身,拼命维护苏联的政治体制。

但到了1989年,苏联各大媒体把斯大林黑得体无完肤之后,终于将枪口对准了苏维埃的缔造者——列宁,他是苏联的起点,也是一切问题的终点。

1989年,俄罗斯联邦作协的机关刊物《十月》第6期,发表了格罗斯曼的中篇小说《一切都在流动》,这是苏联过去的一部禁书,它的发表,意味着苏联第一次对列宁个人展开了批判,口子一开,就再也收不住了。

于是苏联各路媒体开始攻击列宁的性格、能力甚至是革命路线。后来又把魔改斯大林那一套拿来,对列宁进行了公开造谣和污蔑。当时有些媒体搬出了著名的《西逊文件》,说列宁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间谍,德国给了列宁5000万马克让他组织革命,推翻沙皇,目的就是为了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布列斯特条约》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份文件来头可大了,是1918年,美国外交官艾佳德·西逊花了2.5万美元,在彼得格勒买来的,宣称文件里详细记录了德国总参谋部是如何资助列宁,扶持布尔什维克的,但这份文件早已被各方鉴定为是伪造的。当年著名的反苏人士,美国驻苏联的外交官,乔治·凯南仔细研究过这份文件,说这玩意是西贝货,因为这份文件是由几个不同的打印机打出来的。乔治·凯南是什么人,二战后美苏关系破裂的关键人物,“遏制苏联政策”之父,冷战最早的发起人之一,就连他都这么说,可见这份文件有多扯淡。

乔治·凯南

那段时间,诋毁丑化列宁的报道层出不穷,登峰造极者,就是一开始我向大家展示的那个电视节目,列宁是蘑菇。

把列宁的光辉形象彻底毁灭之后,苏联公知们趁热打铁,开始美化沙俄,以此来否定十月革命的合法性。

1990年,《星火》画报刊登了一篇名叫《告别上帝》的文章,宣称沙皇俄国本来非常富有,而且已经在进行改革了,但“十月革命“毁了这一切,列宁是俄罗斯的罪人。这个”帝国主义最薄弱的一环“,这个农奴遍地,把裤子都输掉了的国家,在他们口中,竟然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大国。

面对这空前的抹黑狂潮,苏联的布尔什维克们也曾反抗,1988年 3月,《苏维埃俄罗斯报》发表了一篇名为《我不能放弃原则》的读者来信,作者是列宁格勒工学院女教师尼娜·安德烈耶娃,在信中,她批评了当时的反历史潮流,直言现在的报道已经走火入魔,“当前报刊上轰动一时的文章只能让人迷失方向,是给苏联社会主义抹黑”,所有的这一切正在摧毁苏联这个伟大的国家。

文章一出,连苏共中央政治局都惊动了,戈尔巴乔夫暴跳如雷,直接将这篇文章定性为“反改革分子的宣言”,并疯狂叫嚣要挖出文章背后的幕后黑手,然后逼着苏共高层人人当场表态。当时负责意识形态工作的苏共中央书记利加乔夫不同意,说这封来信基本是客观公正的,戈尔巴乔夫立刻将其架空,让他搞农业去了,由雅科夫列夫这个黑秀才全面主持大众传媒的工作,这货立刻摇人,组织《真理报》等各路媒体,对刊登来信的《苏维埃俄罗斯报》口诛笔伐,逼得编辑们不得不做出公开检讨,承认自己把关不严,意志不坚定,从此反抗的声音越来越小,传播学中“沉默的螺旋”已经形成。戈尔巴乔夫几个月前还在提倡民主性、多元性,后脚就把人家的嘴给捂了,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男人,会如此虚伪和反复无常。

苏联公知这一整套抹黑策略,有着严密的逻辑性,1999年,雅科夫列夫这个大黑秀才全招了,他说我们选择了最简单的方法,一开始特意宣扬列宁后期的思想,用列宁的权威打击斯大林主义。一旦有效果,再用社会民主主义打击列宁,用自由主义打击革命至上主义。我们和赫鲁晓夫那个莽汉不一样,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有一个潜在的目的:罪恶的不单是斯大林,而是整个制度。

在摧毁了苏联的国家领袖之后,公知们又把这股魔幻历史风,吹向了苏联的民族英雄们。

1991年,当时苏联最火爆的杂志《论据与事实》刊登了一篇文章,文章的主人公,就是苏联家喻户晓的卫国女英雄卓娅,《卓娅和舒拉》里的姐姐。

卓娅

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之后,18岁的卓娅参加了游击队,当年11月,她在一个村子里,焚烧德军马厩时不幸被捕,在受到德军残忍折磨之后,她始终没有吐露半个字的秘密,最终被愤怒的德军吊死。斯大林闻讯后深受感动,当即指示,遇到杀死卓娅的德军197师332团时,不接受投降,就地枪决。第二年,卓娅被追授“苏联英雄”这个光荣称号,她成了一面旗帜,苏联红军反攻时,“为卓娅报仇”是全军的口号。

但这篇文章中,作者引用了死去的苏联作家伊万诺夫的回忆,声称伊万诺夫去卓娅牺牲的彼特里谢沃村考察时,当地人告诉他,卓娅并不是因为焚烧德军马厩被捕的,德国人根本没来过,而是因为这孩子有精神病,烧了当地居民过冬的房子,被愤怒的村民抓住后,被苏联自己的士兵绞死了,但后来很多村民又被带走调查,生死不明。

《论据与事实》杂志当时的发行量是1400万份,是《真理报》的两倍,89年鼎盛时甚至超过3150万份,国内9个人里就有一个是它的读者,就连这样的媒体,都在公开造谣自己的国家英雄,苏联的舆论已经失控到了什么程度。

不仅是卓娅,几乎所有的苏联英雄都被公知们魔改了一遍。

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著名的战斗英雄,带领23名战士,苦苦坚守巴甫洛夫楼58天的雅科夫·巴甫洛夫,被媒体描述成不知变通,被苏军刻意抛弃的炮灰。在1943年2月的战斗中,因堵枪眼牺牲的马特拉索夫,被说成苏联军方编造的宣传谎言,《青年近卫军》的原型奥列格·科舍沃伊,是一位被敌人严刑拷打后毫不屈服,最后慷慨赴死的民族英雄,但1991年《自鸣钟报》的一篇报道中,公然宣称科舍沃伊还活着,所有的故事,都是他那个精神失常的母亲编造的。

雅科夫·巴甫洛夫

当苏联的民族英雄被黑完后,苏联公知又把矛头对准了俄国的历史和文化人物,比如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高尔基等等,反正苏俄历史上就没一个好人,全都是精神病。

清朝学者龚自珍曾说,“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 。

当这些国家与人民的精神图腾,被一个个推倒之后,苏联人的骨气和自信被拦腰打断,在疑惑和自卑中,逐渐迷失了方向。

信仰轰塌后,苏联退党潮开始出现,1991年7月,苏共中央公布,从1990年到1991年这仅仅十几个月的时间,共有420万党员退党,党员总人数从1900万猛跌到1500万。苏联,这个曾经伟大的国家,一个人类全新社会制度的实践者,一个千万人曾经誓死保卫的红色政权,在无数带菌的报纸中,已是风雨飘摇。在莫斯科7月骄阳似火的盛夏里,她正蹒跚地走向5个月后阴冷的坟墓。

让我们回到一个现实问题,戈尔巴乔夫的新闻改革,真的让舆论彻底自由了吗?

永远不可能,大众媒体和平台,可以对受众施加强大的影响力,从而改变人的预期和行为,因此被称为是行政、立法、司法之后的“第四权力”。所以媒体永远会为特定人群服务,可以是国家、人民,也可能是个人或利益集团,从来不存在传播权力的真空,一旦你 放弃,别人就会来夺取,北约国家会允许中国的公司收购他们的新闻媒体吗?实际上,在苏联后期,西方势力已经牢牢拿捏住了苏联的各种媒体,你要是英美,家里的大门都给你拆了,你能不上吗?苏联诋毁民族英雄,丑化国家与民族历史的招式,是不是很眼熟?其幕后黑手到底是谁?懂得都懂。

戈尔巴乔夫这么搞,不得不让人相信,他是要故意摧毁苏联,而不是要改革这个国家。

回顾苏联的新闻改革和混乱,它遵循了这么一个模式:媒体开放,外力介入,曝光阴暗面,群众血压拉升,反制无力或者是毫无反制,舆论彻底失控,政权崩溃。

但真的是新闻改革导致了苏联的崩溃吗?

不,媒体永远只是工具,真正起作用的,是使用媒体的人。

苏联崩溃的苗头,早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开始,就已经出现了。赫鲁晓夫这么做,造成了苏共内部的分裂,也导致了社会主义阵营的撕裂,苏联失去了东欧和中国等兄弟国家的支持。最要命的是,苏共二十大,对年轻的布尔什维克们造成了强烈的心理冲击,瓦解了他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当时戈尔巴乔夫仅仅25岁,在世界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突然来了这么一手,思想开始转变,因此等他上台后,又掀起了批判斯大林的狂潮。

而雅科夫列夫更直接,他在自传《一杯苦酒》中承认,自己的思想在那个时候已经右转。之后他又提到,赫鲁晓夫1956年的所作所为,彻底改变了他对社会主义的看法。在加拿大当大使的日子里,他认定苏联已无药可救,只能将其摧毁。

戈尔巴乔夫和雅科夫列夫这批人,自称是“二十大的儿女“,所以等他们掌握国家政权之后,虽然苏联当时的体制依然稳固,但仅仅2年之后,局势便急转直下。

另外,苏联长期停滞的经济发展,与西方差距越来越大的物质和生活条件,也让苏联人民在与西方意识形态的对抗中,处于被动地位,这也是苏联各路公知煽动群众不满的物质基础。所以对于任何国家来说,建立国家和民族自信,最终还要倚靠国力的提升,发展才是硬道理。

苏联内部出现的裂痕,被西方势力迅速抓住了,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国务卿约翰·杜勒斯首次提出,要通过和平的方式逐渐改变社会主义政权,直到完全消灭,他的意思是不急于求成,慢慢渗透,在“第三、第四代人身上”开花结果,在苏联身上,美国人成功了。

1959年11月,伟人对杜勒斯的演讲稿进行批注时,首次提出了”和平演变“这个概念,这是对美国这个政治战略的高度概括,中国也是最先意识到美国这一全新颠覆手段的国家,也正是因为提高了警惕,咱们才没有重蹈苏联的覆辙。

改革开放后,国力的不断进步也让中国人越来越自信,尤其是2016年之后,绝大部分中国人,终于认清了某些西方国家的丑恶嘴脸,种种驰名双标让他们现了原形,公知们被一个一个打脸,舆论风气得以全面扭转。

2021年12月,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宣称,美国不再试图改变中国,被有些人解读为,美国对中国”和平演变“之战的彻底认输。

表面上看好像有那么点意思,但完全不是这样,在精神渗透上,他们就没消停过一天,诋毁民族历史和国家英雄的风头被摁住了,但他们已经找到了新的突破口,比如制造性别对立、环境保护,甚至是动物保护等等,在微博等公众平台上,大量煽动对立的评论来自国外,他们正通过这些手段,来制造中国的社会分裂,破环国内的稳定团结,而且隐蔽性、蛊惑性大大增强,咱们不得不防。

苏联已经走了,但北约对俄罗斯的压迫还在继续,绝不能让30年前苏联的剧本在中国再演一遍,也不能让俄罗斯今天所处的困境,成为中国的未来。只要我们坚定地走自己的路,相信未来,是属于我们的。

(原创不易,欢迎大家点赞、收藏、评论)

参考资料:

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苏联对斯大林的批判及其后果

论苏联解体中的传播失灵因素——兼驳苏联解体的“舆论失控说”

苏联解体过程中的意识形态问题研究

“新闻自由”下的苏联解体

苏联新闻体制形成与演变研究

变迁与反思:转型期俄罗斯大众传媒研究

公共舆论平台还是精英“看门狗”?——苏联解体中传媒和舆论角色的再思考

吸取苏联解体教训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简述杜勒斯“和平演变”战略

论苏联解体前后新闻控制的演变

苏联共产党究竟是如何丧失领导权的

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对苏联解体原因研究综述

0 阅读:6

周瑜评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