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我国历史上的一位封建王朝皇帝,其一生充满争议与谜团!

稷下学史来明志 2024-04-29 07:31:42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世人常以"午格"或"田佳氏"尊之,字曜之,号浩然。清王朝末代皇帝。他是清宣宗旻宁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清德宗载湉之侄,摄政王载沣长子。他的母族是苏完瓜尔佳氏。他的黑暗统治持续于1908年至1912年和1917年7月1日至1917年7月12日。

他三岁便登上帝位,由父亲摄政。1911年辛亥革命,他被迫退位,清朝统治至此终结。然而,他仍然享受着民国临时政府承诺的清室优待条件。1917年,张勋拥立他复位,但仅持续12天便失败。后又在天津从事复辟活动。九一八事变后,他在日本人摆布下,当上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时年1934年—1945年,故有"康德皇帝"之称。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被苏军逮捕,送往伯力监狱。1950年,他被移交中国,囚禁于抚顺。1959年,他获得大赦释放。他后来成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等职。1967年10月17日,他因尿毒症在北京去世,年仅61岁。他先葬于八宝山,1995年移至清西陵内清崇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溥仪共有四段婚姻,历五女,最后一次婚姻是与李淑贤在1962年缔结。他著有自传《我的前半生》,该书于1964年4月由群众出版社出版。他戏剧性的人生经历被改编为多部电影,如《末代皇帝》,此片曾获1988年奥斯卡金像奖等诸多奖项。

冲龄登基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正月十四日(2月7日),溥仪在北京醇亲王府诞生。他是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的曾孙,又是摄政王爱新觉罗·载沣与嫡福晋苏完瓜尔佳·幼兰之子。其生母系慈禧的得力助手荣禄之女,因此颇受慈禧喜爱,赐婚给载沣。当时,载沣母亲已经为其订亲,并禀报慈禧太后,然而慈禧却坚持赐婚,导致载沣被迫离婚。戊戌政变后,慈禧废黜光绪,其无子,于是在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12月24日立载漪的儿子溥儁为"大阿哥",欲继承同治帝为嗣,兼祧光绪帝为嗣。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又废除"大阿哥"名号。随着慈禧年纪渐长,而光绪又无子,两人关系日益紧张。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冬,光绪帝患病,慈禧下令将溥仪留宫抚养。此令传至醇亲王府,引起一片混乱。溥仪的祖母刘佳氏听闻后即刻陷入昏迷。乳母王焦氏则紧抱着溥仪入宫。光绪帝去世后,慈禧太后命溥仪继承皇位,并尊慈禧为太皇太后。次日,慈禧病逝。又尊祺贵妃佟佳氏为皇祖祺皇贵太妃(端恪皇贵妃),瑜贵妃赫舍里氏为皇考瑜皇贵妃(敬懿皇贵妃),珣贵妃阿鲁特氏为皇考珣皇贵妃(庄和皇贵妃),瑨妃西林觉罗氏为皇考瑨贵妃(荣惠皇贵妃),瑾妃他他拉氏为皇考瑾贵妃(端康皇贵妃)。颁发大行皇帝遗诏,同时安庆爆发兵变,已安然被清军剿灭。

11月,颁大行太皇太后遗诰,醇贤亲王被称为"本生祖考醇贤亲王",嫡福晋被称为"本生祖妣醇贤亲王嫡福晋"。12月2日,溥仪在太和殿即位,由隆裕太后和载沣摄政。次年,更名为"宣统"。封庆亲王奕劻为亲王,肋载洵、载涛为郡王。设立禁卫军,命载涛、毓朗、铁良负责训练,任命张之洞兼任川汉铁路大臣。

在位时期

宣统元年(1909年),年初设立呼伦贝尔卫戍卡伦,重振海军,由肃亲王善耆、镇国公载泽、尚书铁良、提督萨镇冰等负责,庆亲王奕劻任总监查。铁良负责禁卫军训练被撤销。同年二月,要求部大臣、地方官员负责预备立宪,命陈宝琛掌管礼学馆。三月,再次裁撤奉天巡警道,增设洮昌、临长海等处兵备道。奉锦山海关道改称锦新等处兵备道兼山海关监督,东边道改为兴凤等处兵备道。六月,庆亲王奕劻失去了管理陆军部事务之权。吕海寰被罢,徐世昌任津浦铁路总理,沈云沛为副职。八月,考察宪政大臣李家驹呈上《日本司法制度考》等书。

宣统二年(1910年),年初同盟会发动的广州新军起义失败。二月,清廷命新噶勒丹池巴罗布藏丹巴代管前藏事务,荣庆调任礼部尚书,唐景崇任学部尚书。三月,王士珍因病被罢,雷震春任江北提督;汪兆铭、黄复生、罗世勋策划暗杀摄政王载沣失败,被捕入狱。七月,贝勒载涛报告了考察各国军政的结果,毓朗、徐世昌为新军机大臣。九月,资政院进行开院典礼,载沣监国并亲赐训词。十月,决定在宣统五年(1913年)召开国会,命溥伦、载泽负责宪法起草工作。十一月,庆亲王奕劻请求免职未果。资政院请求下达剪发易服的上谕。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清廷惶恐不安。溥仪发布《罪己诏》,指令陆军大臣廕昌率领两镇北洋军队南下,同时命令海军驶入武汉江面协同战斗。然而,廕昌无法有效指挥陆军。恰在此时,“养病”中的袁世凯密切跟踪局势变化,与北京官场和北洋陆军中的亲信徐世昌、段祺瑞等人保持联系,洞悉政局。

武昌起义的胜利引发帝国主义的仇视,各国公使齐力敦请清廷启用袁世凯。清廷无能为力,只好任命袁为湖广总督并率部南下平叛。然而,袁世凯以身体不适为由,推卸了出征的责任,却暗中操控北洋军拖延战事,同时索取指挥水陆各军的全权以施压清廷。最终,清廷不得不罢免廕昌,改任袁为内阁总理大臣和节制水陆各军。袁世凯在彰德遥控指挥北洋军攻击革命军,2日攻占汉口后按兵不动,随后带随从抵京。同年11月16日,袁世凯组成责任内阁,逼迫载沣辞职,自己总揽大权,随后命令北洋军猛攻汉阳和武昌。

南北内战爆发后,华南各省纷纷脱离清廷独立,而清廷仍掌握部分北方省份。最终,孙中山与袁世凯密谈,约定袁若让溥仪退位,将由此担任总统。袁世凯以此为筹码,一边威胁,一边劝说溥仪退位。袁世凯继续施压,提出优待条件作为诱饵,南北和议代表共召开5次会议,最终双方达成优待清室条件八项:清室退位后仍居于故宫,未来可迁往颐和园;以皇帝尊号名世,民国政府以外国君主礼待;每年支付400万两银元;保护皇家私有财产等等。

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临朝称制,称以太后名义颁布《退位诏书》,溥仪正式退位。诏书称:“今全国人民多倾向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朕怎忍因一姓尊荣而违背亿万民众心意”,“特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立宪共和国体,以安抚百姓厌恶混乱期望安定之心情,顺应古圣天下为公之义。”民国政府与清室达成共识,保留诸多皇室优待条件,承诺每年支付400万两银元给清室,新币发行后,改为400万元。民国政府同意溥仪居住在紫禁城,史称“逊清小朝廷”。

宫内生活

退位后的溥仪依然居住于紫禁城内,生活所需经费由民国政府拨付,继续帝王般的生活。他的御茶膳房依旧如昔。故在饮食奢昂、排场方面,丝毫不见减少。民国元年(1912年)9月10日,隆裕太后为6岁的溥仪请来老师,开始授读学业。书房设于中南海的瀛台补桐书屋,那里曾是慈禧囚禁光绪皇帝之地。从众多师傅中,陆润庠、徐坊、陈宝琛、朱益藩、梁鼎芬等人为其教授汉文,而伊克坦则负责满文教学。在长达六、七年的学习中,溥仪主要修习十三经、古诗、古文以及《大学衍义》《朱子家训》《庭训格言》《圣谕广训》《御批通鉴辑览》等经典作品,而算术、地理、历史则未触及。

民国二年(1913年)元旦,袁世凯送来祝福并表示对小朝廷忠心耿耿。2月22日,隆裕太后去世,袁世凯发来电报表示哀悼,全国上下降半旗,并追赠其为孝定景皇后。在宫中时,溥仪依然使用宣统纪年,设有内务府、宗人府、慎刑司,内监如故,故臣赠与谥号,衣冠维持不变。违反法律者将由慎刑司处置。

民国三年(1914年)11月,民国参政院提出“维持国体建议案”,吁请政府对小朝廷进行监管。袁世凯只好派人向溥仪提出七项“善后办法”,包括尊重民国、采用民国纪年,赏赐仅限于家庭与家族,皇室机关不得对民间发布公告或作出处罚,皇室成员应着民国服饰,内务府和慎刑司应予裁撤,宫内犯罪由民国司法厅审理,侍从与太监违规由护军长官处理等。

民国六年(1917年)6月14日,前清遗老张勋为调解段祺瑞与黎元洪之间的争斗,率定武军4000人进入京城,将黎元洪赶下台。7月1日,张勋发动兵变,宣统复辟,年仅12岁的溥仪再次登上龙椅,封赐各重臣。然而,段祺瑞出兵讨伐,次日,张勋逃入荷兰大使馆,溥仪不得不宣布二次退位。复辟期间,紫禁城曾遭遇共和飞机投掷的炸弹袭击,造成延禧宫轻度受损。此次空袭被视为东亚首次。

民国八年(1919年)2月22日,大英帝国苏格兰籍军官庄士敦受聘为溥仪的英文老师,授课内容涵盖英语、数学、世界史、地理等多方面。溥仪因此眼界渐宽,开始着西装,剪发辫,但却遭到陈宝琛、郑孝胥等人的反对。溥仪离开紫禁城的渴望愈加强烈。他深受英文教师庄士敦的影响,向往海外求知,同时又深感自身处境的险恶。他甚至与溥杰、庄士敦秘密制定逃出紫禁城的计划,但最终因消息走漏未能成行。

民国十年(1921年),抛出范一梅辞退事件作为导火索,溥仪与端康太妃(瑾妃)之间的矛盾越发激化。二人曾一度关系融洽,端康太妃被尊为“皇额娘”,是四位太妃中年纪最轻、思维最为开放的一位。当隆裕太后离世后,溥仪曾将她引以为最高贵的女性。然而,随着一道命令,他的祖母刘佳氏和生母苏完瓜尔佳氏被端康太妃召进宫中接受训斥。性格刚烈的生母难以承受,只好含泪回到家中,最终选择吞下鸦片,以37岁的生命年纪含恨离世。此事对溥仪的心灵产生了剧烈震动。

民国十一年(1922年)11月16日起,溥仪几乎每日都潜心于欣赏清宫所藏书画。12月1日,溥仪大婚之日,娶得皇后婉容与妃子文绣。在此之后的紫禁城中,溥仪可以尽情地畅游在书海之中,或是展纸挥毫,或是纵情山水,有时他也会用自己的双手捏制小人,或是养猫养鹿,甚至可以坐上汽车,漫步于街头巷尾。

津门风雨

1924年10月22日深夜,直系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的临阵倒戈,囚禁贿选总统曹锟,使吴佩孚的权力垮台。这一事件虽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然而冯玉祥发现自己仍然处于旧势力的围困之中,“革命”行动举步维艰。因此,冯玉祥决定于11月5日悍然违背优待条件,派鹿钟麟率部进入紫禁城,要求溥仪离宫并获取大量财富。

1924年11月4日,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决定修改《清室优待条件》,规定:“清室必须按照原条件第三条,立即迁出宫禁。”执行者为警卫司令鹿钟麟、警察总监张璧,以及由李煜瀛担任的国民代表联合办理。当日上午10点,鹿钟麟等人与溥仪方面进行协商,溥仪始终不肯即日离宫。无奈之下,鹿钟麟等人采取果断行动,强制溥仪离宫。下午3时,五辆汽车护送溥仪及其妻妾从神武门离开皇宫,迁至后海甘水桥醇王府。随后,11月29日溥仪逃进日本公使馆。次日,日本公使芳泽谦吉宣布“保护”溥仪。

面对国民军的不断紧逼,曾为帝的溥仪难以忍受。北京政变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改变了众多人的命运。溥仪如何逃脱国民军的视线,尽早脱离,以备复仇呢?对于此刻的溥仪而言,离开是非之地成为最急迫的事情。

1925年2月,溥仪移居天津租界的张园和静园,与清朝遗老遗少,以及张作霖、段祺瑞、吴佩孚等人往来,策划“复号还宫”,妄图再次复辟,称为“后逊清小朝廷”。1926年,冯玉祥的国民军被迫撤出北京后,吴佩孚与张宗昌的“直鲁联军”进驻。清室方面甚至公开以内务府名义向国务院和吴佩孚施压,企图让溥仪复宫并恢复原《清室优待条件》。此举引起强烈反响,各报纸纷纷报道,众议院议员李燮阳、全国商联会等纷纷提出反对,章太炎亦发电质问吴佩孚。而政府方面已开始酝酿推翻故宫现状的折衷方案。同时,1924年与故宫同时被查封的颐和园,此时被联军交还给清室。

溥仪被逼离宫后,日本各大报均刊载同情溥仪的文章,为日后建立伪满洲国提供舆论支持。不久,溥仪被日方“保护”到天津。天津的溥仪放开了手脚,打破了紫禁城的旧有言行规范。他花费大量资金装扮自己,穿着国外服饰,带着一妻一妾游走于各种场合。西方文化逐渐侵蚀溥仪,而他在天津的生活似乎重新找回清朝皇帝的优越感。他在外国租界内受到了极高的礼遇,不仅恢复了对外国人的尊称,还得到了一些只对外国人开放的场所的特别待遇,充分享受着身为“特殊华人”的荣耀。对溥仪来说,维持现有生活甚至超越它,只能通过恢复自身地位来实现,而这种想法在他愈发强烈的复辟愿望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租界时期,溥仪曾享受到各列强的尊重。各国领事与驻军司令尊称其为皇帝,溥仪生日之际恭贺,各类国庆节庆之时亦邀请其出席。借助庄士敦,溥仪结识了英国领事及驻军司令,进而交往了许多人士。尽管各国对溥仪礼遇有加,却能真正提供所需援助者寥寥无几,多国仅在政治需求时才想起这位前清朝皇帝。各种军阀,不论大小,皆主动向溥仪示好,希望获得支持。然而,天津时期使溥仪的自尊屡次受挫,各方势力的冷漠使他怀念日本的庇护。为进一步说服溥仪,日本派土肥原贤二游说。尤其是新国家由溥仪做皇帝的许诺诱使溥仪无法自持,他几乎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土肥原贤二提出的所有要求,并立即奔赴东北。

担任执政

1925年至1932年,溥仪在天津度过了他的七年生涯。这期间,他在各派遗老和各种动议间游离不定,同时也积极推动复辟事宜。他曾言:“我在日本公馆居住了一段时间后,对日本人在未来复辟中发挥的作用深信不疑……在所有筹谋和手段都无功而返之际,我更是将日本人视为复辟的重要外援。”

民国二十年(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辽东全境很快沦陷,为其割据中国,建立傀儡政权铺垫了基础。同年11月,在日本驻屯军司令官土肥原贤二的协助下,溥仪从天津潜入旅顺,其后移至沈阳。次年3月1日,日本在满洲地区建立伪满洲国,溥仪担任执政。9月,双方签订《日满议定书》,伪满洲国正式获得日本承认,同时承诺保障日本在满洲的特殊利益。

自1932年3月1日起,至1934年2月18日,溥仪任伪满洲国执政,年号“大同”。同年3月6日,他在日本特务的严密监视下抵达汤岗子温泉,与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的代表板垣征四郎签署了《汤岗子温泉密约》。这份密约规定:(1)日军负责维护伪满洲国的治安与国防;(2)铁路、港口、航线等重要设施的经营权归属日本;(3)任命日本人为伪满洲国参议,各级官职须有日本人参与;(4)密约的内容作为日后缔结正式条约的基准。在这份书信上,溥仪的签字日期为3月10日,此举旨在使其具有法律效力。

傀儡皇帝

民国二十三年(康德元年、1934年)3月1日,溥仪在“新京”南郊杏花村举行即位典礼,将“满洲国”改为“大满洲帝国”,自称“皇帝”,改元“康德”。此外,他还兼任伪“满洲帝国”陆海空军元帅和“满洲帝国”协和会名誉总裁。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携200多名官员出席,并与身为“满洲帝国”总理大臣的郑孝胥换文,当场给予承认。溥仪因此成为当时亚洲首屈一指的政治巨头,两次荣登《时代》周刊,尤其在该周刊的“解决远东危机的四位人士”专栏中。

民国二十四年(康德二年、1935年)4月6日,溥仪踏上首次访日之旅。民国二十九年(康德七年、1940年)6月26日,溥仪再次访问东京都,日本昭和天皇裕仁亲自接见。据美国《历史》杂志报道,民国二十九年(康德七年、1940年),溥仪试图联络萨尔瓦多外交代表团,寻求逃往该国,从而脱离日军控制。萨尔瓦多外交代表团回国后,将溥仪的意向告知总统马丁内斯。这位坚定的神秘主义者认定此举乃是天命所归,因此不顾与日本关系紧张的谴责,爽快地答应了溥仪的请求。马丁内斯认为溥仪与他同属蚁类转生,他曾对萨瓦尔多外交代表团成员表示:“杀虫,比杀人更具罪行!”

民国三十年(康德八年、1941年)10月,萨尔瓦多外交代表团成员再次来访新京特别市,溥仪将逃亡计划告诉一位伪满洲国禁卫队军官。溥仪打算由禁卫队护送至萨尔瓦多大使馆,再伪装成馆员离境。然而,禁卫队早已被日军收买,那位军官向日军告密,导致溥仪逃亡计划全面落空。陆军参谋本部立即派宪兵队行动,驱逐萨尔瓦多外交代表团成员,封闭萨尔瓦多驻伪满洲国大使馆及贸易公司。至此,萨尔瓦多与日本的外交关系彻底破裂。日本人随后向溥仪提出严肃交涉与斥责。

战犯岁月

民国三十四年(康德十二年、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并进攻伪满洲国,伪满洲国政权覆灭。 8月11日溥仪和随身官员及家属乘火车南逃,13日到达通化县大栗子沟。8月15日,日本投降,溥仪颁布《退位诏书》。 8月19日,溥仪在沈阳东塔机场候机,准备前往日本,与日本关东军的将兵们于奉天机场的候厅室被苏联红军空降逮捕,留在通辽至8月20日。8月21日,溥仪被1架杜格拉斯载到苏联赤塔一号军用机场,被囚于莫洛可夫卡30号特别监狱直到11月初。后被拘押在伯力45号特别监狱直至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春。然而,在拘留所里受到优厚的待遇据记载,1946年春季,苏联内务部面向各伪满大臣开展了一轮跨界狂欢。

原以为只是例行调查,不料8月却惊闻自己必须前往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作证。苏联武装部队押送其前往日本,并于同年8月10日,溥仪作为证人出现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面对审判,溥仪详细讲述了日本帝国主义奴役满洲的企图及其实施的全过程。他详细描述了九一八事变后驻津日军司令如何强迫他去旅顺,关东军参谋长如何威逼他前往长春当“满洲国皇帝”,自己如何在日本人的监视下,无权甚至无人身自由。当他控诉日本杀害其妻子时,情绪失控,猛烈击打证人台。提及裕仁天皇赠予的神器及镜子时,溥仪再次激动不已:“当我带着这些东西回到家时,家人都哭了,这代表着我这一代人的耻辱。”然而,当他被移交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后,为免于日后调查,便推卸了部分责任给日本方面(包括进入内满洲的经过),并在某些责任之事上有所保留。

从8月16日开始,溥仪连续出庭8天,创造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单人出庭时间最长的纪录。完成证词后,他重返羁留所,继续过着特殊的俘虏生涯。

1947-1948年,溥仪被移往同一城市的另一所看守所,享受着与其他被拘人员不同的待遇。他享有独自进餐、无需参加劳动的权利,甚至可以不打苍蝇、蚊子。

1950年7月30日,苏联通知溥仪引渡回国,他再次向负责翻译的别尔缅阔夫表示希望留在苏联。8月1日,溥仪与263名伪满洲国"战犯"在绥芬河由苏联政府移交中国政府,抵达抚顺战犯管理所展开约十年的再教育与劳动改造。编号为981。

获得特赦

1956 年 11 月 15 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论述《论十大关系》,明确指出溥仪等人为“大蒋介石”,只能逐步改造,不可轻易处决。由此,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度过了三年时光。期间,他投入改造,或参观游览东北各地,或撰写自传,或参与轻微劳动。

1959 年 9 月 17 日,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根据毛泽东提议通过特赦令,刘少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赦令》。然而,对于首批特赦,溥仪并未寄予厚望,称“罪孽深重,表现不如人”。大家也持此观点,仅低官小职且罪行较轻者有可能先获得特赦。

1959 年 11 月 11 日,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等赴抚顺战犯管理所与溥仪阮振铎会面。

1959 年 12 月 4 日上午,抚顺战犯管理所首批特赦动员大会召开,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代表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赦通知书-1959 年度赦字 001 号》。特赦后,溥仪在妹妹家居住半月后搬入政府安排的旅馆。

1960 年 2 月 16 日,溥仪拿着北京市民政局介绍信前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履新。2 月 18 日,溥仪正式工作。第一个月从事浇水清洁工作,第二个月转入扦插繁殖温室。三个月后,分别分配至观察温室和繁殖温室。

1961 年 3 月,溥仪将调往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任专员,并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1962 年 4 月 30 日,溥仪与朝外关厢医院护士李淑贤喜结连理。

1964 年,调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任资料专员,并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1966 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爆发,溥仪家园遭受红卫兵冲击。幸得周恩来保护,未受冲击。12 月 23 日,因患尿毒症,溥仪入住北京人民医院。

患病去世

1967年,溥仪因尿毒症在北京病逝。周总理得知消息后,立即命将他送入首都医院进行治疗,并派蒲辅周前往看望,转达总理的关怀。虽经全力救治,仍在10月17日凌晨2点30分离世。遵照相关法规,溥仪遗体得以火化,骨灰存放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1995年,其遗孀李淑贤将其骨灰迁至河北易县华龙皇家陵园,与清西陵相邻。

人们多以宣统帝、清朝末代皇帝或逊帝等称呼溥仪,因其生前为平民身份,故无庙号和谥号。然而,台湾爱新觉罗家族后裔在1967年时给予溥仪庙号为“宪宗”,谥号为“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襄皇帝”,但这并非官方认证。

0 阅读:0

稷下学史来明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