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战神”朱祁镇明英宗的“传奇”一生!

稷下学史来明志 2024-04-05 06:31:37

明英宗朱祁镇(公元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乃明朝第六代君主,两次在位,时间分别为正统元年(1436年)至正统十四年(1449年)以及天顺元年(1457年)至天顺八年(1464年)。他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长子,孝恭章皇后孙氏所出。

宣德十年(1435年),朱祁镇即位,翌年改年号为“正统”。因当时年幼,故国家大权均由太皇太后张氏掌握,任用“三杨”为首的内阁治理政务,发动了麓川之役,对国力造成了不小的消耗。正统八年,朱祁镇开始亲政,得宠于太监王振,导致宦官势力崛起。朝廷大臣屡次上书请求加强军备和整顿兵制,可惜皆被王振驳回。正统十四年(1449年),王振为了讨好朱祁镇,鼓动他亲自出征,却在京西北的土木堡全军覆没,朱祁镇被瓦剌俘虏,史称“土木之变”。后,孙太后与兵部侍郎于谦联手,拥立郕王朱祁钰即位,并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朱祁镇返回京城后,被朱祁钰安置在南宫。

景泰八年(1457年),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及太监曹吉祥发起“夺门之变”,废朱祁钰帝位,再次使朱祁镇登基,改元天顺,诛杀于谦等功臣,重用太监曹吉祥等;同时,任用李贤等人,却因受谗言影响而流放了郭登、袁彬等人,重用门达、逯杲等人。

天顺八年(1464年),朱祁镇病逝,享年三十八岁,遗诏废止宫妃殉葬制度。庙号“英宗”,谥号“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中的裕陵。

年幼登基

宣德二年(1427年)农历冬月十一日,皇子朱祁镇降生于宫中,是明朝开国以来第一个父亲登基后出生的太子。宣德三年(1428年)二月初六日,尚不足三个月的朱祁镇被立为太子。他自小头大,订制的帽冠需要加大。自懂语时起,宣宗常抱他问道:“若成天子,能使天下安宁否?”朱祁镇答道:“能!”提问:“若有人触犯律法、叛乱朝廷,汝可亲自领兵平乱否?”朱祁镇答曰:“敢!”他声音洪亮,神情坚定,宣宗深感欣慰,赐其龙袍玉带,让其坐于宝座之上,左右皆高呼万岁。稍大后,宣宗命王振为之启蒙授学。

宣德九年(1434年)十月,宣宗欲安排皇子朱祁镇出阁讲学,孰料还未实施便一病不起。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初一,病势沉重的宣宗下令免朝贺,并让大臣前往东宫文华殿参拜朱祁镇。两天后,宣宗逝世,遗诏传位朱祁镇。那时朱祁镇刚满九岁(实际仅六岁多),无法理政,遗诏建议“国家重务皆上呈皇太后(诚孝张皇后)、皇后(孝恭孙皇后),而后施行”。正月初七日,文武百官、军人百姓上书劝进,朱祁镇于次日即位,初十日在华盖殿宣布改元正统。传闻张太后欲立宣宗之弟襄王朱瞻墡为帝,张太后为平息谣言,亲自将朱祁镇带到乾清宫,泪流满面地对大臣们说:“此新天子也。”大臣们纷纷伏地称颂。朱祁镇登基后,张太后亦以违反《皇明祖训》中严禁后宫干政之礼为由拒绝大臣垂帘听政之请,暗中协助朱祁镇执政。

权移王振

朱祁镇登基之后,张氏荣膺太皇太后尊号,尽管未擅政柄,她依然“倚重宰相,发挥其影响”。朱祁镇自正统元年(1436年)三月起,专心学习经史,政务则委托“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以及勋臣张辅和礼部尚书胡濙处理。然而,王振受朱祁镇的偏爱而迅速升迁,仅在八个月后便擢升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形成了与掌控票拟权的宰相们的制衡状态。

起初,王振深藏不露,与“三杨”形成了和谐的共事关系。在张太后带朱祁镇前往功德寺祈福时,他巧妙阻止,进而在朱祁镇与宦官踢球时进行劝诫,因此赢得了“三杨”的瞩目。张太后也心知肚明地压制王振,在正统二年(1437年)召集“三杨”及张辅、胡濙,要求朱祁镇听命于他们,所有事务需五人大体认同方可实施,随后王振到来,太后以“祸乱朝政”为由欲赐死他,朱祁镇跪求,王振方得以保全性命。还有一次,太后派遣王振至内阁咨询政务,杨士奇尚未完成票拟,王振便先做出决策,杨士奇罢朝三日以示抗议,太后愤怒地鞭打王振,责令向杨士奇致歉,并警告若再犯将严惩。有人解读为,张太后只是警告王振,无意处决他,“三杨”亦无力制衡王振,因此王振的权势在正统前期持续攀升。

正统四年(1439年),王振裁定杨士奇和杨溥争夺廖谟杖杀驿丞案的决斗,令太后大喜过望,从此王振日益猖獗,内阁发生纠纷,皆交由他裁断。此外,王振不断怂恿朱祁镇对大臣施以严惩,陆续以各种借口惩治王骥、邝埜、刘中敷、吴玺、魏源、何文等官员,并责备未及时弹劾的言官。言官鉴于朱祁镇的态度,频繁弹劾大臣,助长了王振的威风。

正统六年(1441年)冬,奉天殿重建工程完工,朱祁镇于十一月初一在奉天殿接受百官庆贺,并颁布大赦诏书,此举标志着朱祁镇正式亲政。次年五月,大婚,娶钱氏为皇后。同月,太皇太后离世。随着三杨中的杨荣两年前寿终正寝,两位元老高龄,加之没有了张太后的支持和庇护,纷纷落马。至此,朱祁镇完全掌控政权,王振权势日益壮大。从他在奉天殿落成喜宴上破格参加,并自比周公可见一斑。正统八年(1443年)六月,翰林院侍讲刘球借奉天殿鸱吻遭雷击的时机,上疏反对王振,结果遭王振杀害。正统十年(1445年),锦衣卫卒王永在闹市张贴匿名信揭发王振罪行,被破获后朱祁镇立即下令他被凌迟至死。

危机初显

王振喜功心切,初立的朱祁镇便受其劝进,大肆举行在朝阳门外观兵庆典。至正统六年(1441年),王振鼓动朱祁镇遣兵进攻云南麓川土司思任发,张辅附和王振,杨士奇、何文渊与刘球的对战意见皆被驳回。闻灾祸,兵部尚书王骥主战,思任发避走缅甸,明军深入缅甸,令缅甸献出思任发。然而思任发仍占据孟养,上表请罪。尽管朝臣主张先安抚,但朱祁镇与王振坚持要他赴京请罪,拒绝则继续征讨。正统十四年(1448年),王骥方得班师归来。此次战役虽稳定了西南边疆,但“动用十五万人马,全国大半兵马调遣”,对明朝国力是沉重的打击。在此期间,福建、浙江爆发叶宗留、邓茂七起义,直至正统十四年(1449年)二月方告平定。紧随其后的是广东黄萧养起义,直到景泰年间才得以平定,足见明朝多事之秋的来临。

朱祁镇在王振的煽动下频繁用兵,却忽视了明朝防御的卫所制度正日渐瓦解。由朱元璋设立以来,卫所士兵的生活极其困难,军饷微薄,且常被军官克扣,难以养家。至正统年间,逃亡现象愈演愈烈。正统二年(1437年)十月,直隶巡按御史李奎揭露“沿海诸卫所官旗皆克减军粮”,导致军士贫困,或变为盗贼,或从事私盐交易。

正统十四年(1449年)十二月,刘斌更指出“数十年来,掌兵官员强制士兵,甚至私役余丁,索取月钱,粮食未能全数发放”,令军士除顾及温饱外,无暇练习。对此,朱祁镇虽屡屡强调加大卫所管理力度,清查逃亡士兵,却始终未找到治本之策。卫所旗军严重不足,退役与现役的精锐士兵被军官占用,训练与屯田荒废。尽管朱祁镇严禁军官私役士兵,但各级军官仍我行我素。装备质量也明显下滑,正统四年(1439年),工部奏报上年打造盔甲军器六万四千多件,均发往下属的神机营和总兵官,然而士兵反馈“大多不合规格”;同年,李果揭露管理混乱及官吏贪腐,导致“兵无实力,百姓遭殃”。总的来说,正统年间的武备已显废弛,明朝军队战斗力大幅下滑。

此外,正统年间的流民问题也愈发严重。朱祁镇即位之初,户部报告全国有9702495户,田地4270172顷,对比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的数据,户数减少三十六万,田地流失超过一半。朱祁镇对此未曾给予足够关注,相反,对宗室、勋戚、宦官的土地并吞行为却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贵的土地兼并、地主的欺诈行为,加上农民的沉重赋役,使得越来越多的自耕农破产,再加上频繁发生的水、旱、蝗等自然灾害,流民问题因此而生。综上所述,正统年间的明朝,不仅宦官把持朝政,社会也处于深刻的危机之中。

土木被俘

明朝正统年间,北方蒙古鞑靼部(元室后裔,大汗为脱脱不花)被瓦剌部领袖脱欢父子掌控,实力蒸蒸日上,含原属明朝的关西七卫、兀良哈三卫,范围由辽东至朝鲜,至甘肃、西域,明廷因忙于麓川战役,因而对瓦剌势力的兴起未作充分回应,一味放任。脱脱不花与瓦剌部领袖也先皆向明朝派遣宗使展开朝贡贸易及大同马市,为了获取更多明朝回赐及探明明廷虚实,也先所派使团已增至正统六年(1441年)的2400人,明朝只允许脱脱不花所派人数300人,也先所派人数100至200人。然而翌年,鞑靼与瓦剌仍派出逾两千三百余人使团自大同入塞,明朝依旧松散应对,使团人数总在两千左右,且时常扰乱沿途官民,甚至私下违禁易货,威胁明朝安全。此外,也先欲联姻明廷,指挥吴良私自应允未上报朝廷,造成明廷误解以为贡马为聘礼而拒绝,引发也先以此为由大举入侵明廷。

正统十四年六月十七日,朱祁镇获悉瓦剌企图进攻大同,派遣驸马都尉西宁侯宋瑛统领大同三路军队抵挡外敌。七月十一日,鞑靼、瓦剌大军分别入侵明朝,也先攻打大同,脱脱不花侵入辽东,阿剌知院进犯宣府,还有部队袭扰甘州。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也先的队伍杀了明大同右参将吴浩。随着各路军情的汇聚,王振鼓动朱祁镇亲自迎敌,朱祁镇下令众臣商议对策,吏部尚书王直斟酌良长,劝诫道,此举不仅不能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更会危及皇帝的安全,然而朱祁镇却坚持道:“卿等所言皆是忠义之言,然虏寇无理,入侵我国,伤我百姓,边军数次请求增援,朕不能坐视不理,必须亲自领兵平定叛乱。”

七月十五日,朱祁镇留下弟弟郕王朱祁钰守卫京师,次日便带领五十万大军出征,还带上了王振及勋贵大臣张辅、朱勇等人。此时,阳和口的败讯传来,明军的情况变得更加险恶。七月十九日,朱祁镇过居庸关,群臣纷纷要求暂停前行,朱祁镇不愿听。

七月二十三日,朱祁镇抵达宣府。这一天,“风雨突至,边报益急”,群臣再次请求停滞前进,王振勃然大怒,命令众臣赴前线巡视。八月初一日,朱祁镇到大同。翌日,大同镇守太监郭敬向王振进言说,此行可能正中敌军下怀。王振开始有些懊悔。同时,自居庸关之后,一路上恶劣天气不断,人皆惴惴不安。到大同后,突然大雨倾盆,士兵个个惊恐,王振不得不决定次日班师。大同参将郭登等学士建议绕道南面的紫荆关返京,以确保皇上安全,但被王振拒绝。他本想趁此机会将朱祁镇带到自己故乡蔚州炫耀,但后来考虑到此行可能毁坏家乡的庄稼,于是转到宣府。

八月初七日,朱祁镇抵达宣府,听说也先派兵追赶,邝埜两次上书,请求快速入关,加强防守,朱祁镇并未采纳。邝埜亲自前往寝殿恳求,王振斥责:“你这个迂腐书生怎么知道军事策略?再胡言乱语,定斩不饶!”八月十三日,朱祁镇即将离开宣府时,夜不收报告称瓦剌骑兵正在紧追不舍,朱祁镇下令原地扎营,命恭顺侯吴克忠迎敌,可惜终被瓦剌击败。傍晚,听到败报的朱祁镇又派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带领四万军队迎战,结果全军覆没。

八月十四日,朱祁镇抵达土木堡,尚未抹黑之际,众臣提议南行二十里至怀来城固防,然王振以千余车辎重滞于后方,与之留守。此地地势高昂,且人烟罕至,士兵在饥渴中战力尽失。翌日,瓦剌骑兵从土木堡旁麻峪口侵入,尽管守将郭懋奋力抗战,依旧无济于事。八月十五日,朱祁镇欲启程,却陷入万骑瓦剌圈囿,明军无力搏胜,只得静候外援。其间,瓦剌使者前来议和,朱祁镇即命学士曹鼐草拟敕书,并遣两名通事随瓦剌使赴见也先。王振误以为瓦剌退兵,遂移军至近水源地,调整之时,队列已乱,明军争相奔逃,瓦剌骑兵趁隙出击,明军大败,损失惨重,朱祁镇及心腹几匹马突破敌军,却终为瓦剌所擒。将领张辅以下五十多名大臣战死沙场,王振亦卒于混乱之中(传说为朱祁镇的护卫将军樊忠所斩),此即困扰明朝多年的土木之变。

获释回京

朱祁镇在被俘后,赴雷家站见也先之弟赛罕王。朱祁镇询问其身份,赛罕王猜测他可能是明朝皇上,遂禀报也先。也先请曾出使明朝的使哈巴国师与哈者哈里平章做认定,确认无误后,欣喜若狂,以为“元朝皇帝统一天下”的心愿即将实现。然而,众臣对此意见不一,一些人提议处死朱祁镇,伯颜帖木儿却称朱祁镇能在战火中毫发无伤是获神恩,不能杀害,且主张送回。最后,也先只答应不杀朱祁镇,但把他当作谈判筹码,企图攻打明朝京城。于是,朱祁镇被关押于伯颜帖木儿的军营,由三名在瓦剌的明朝武官袁彬、哈铭、李成看护。

8月17日,也先携朱祁镇到达宣府城南,要求守将杨洪等迎接,被拒。21日,也先逼大同开门并遭郭登拒绝,朱祁镇将朱冕、宋瑛及宦官郭敬家财送给也先及伯颜帖木儿,直至23日才离去。期间,朱祁镇命令“此时秋稼未收,兵士饥饿,可下令收割入城”,并提醒“也先表面归顺,实则意图不明,需谨慎应对”。郭登还秘密告诉袁彬,计划派遣五名夜不收混入敌营,引领朱祁镇至石佛寺祈祷,趁机将朱祁镇救回。但朱祁镇认为成功机会渺茫,未批准此计划。最终,朱祁镇被带至塞外,送回也先的大本营。

朱祁镇被俘后,皇城内人心似石。孙太后命朱祁钰代理国务,试图以宝物赎回朱祁镇,但也先拿到财宝后不放人。翰林侍讲徐珵(徐有贞)提议南迁,遭兵部侍郎于谦强硬反对。于是孙太后和朱祁钰提拔于谦为兵部尚书,让他负责北京防务,捕杀王振亲属党羽,于正统十四年(1449年)九月初六日拥立朱祁钰为帝,改元景泰,尊朱祁镇为太上皇帝,人心稍安。

也先与鞑靼、瓦剌头目商定,挟持朱祁镇攻打北京。十月初七日,也先率领大军到大同东门,宣称要护送朱祁镇回北京重坐龙椅。朱祁镇密令对来拜访的大同知府霍瑄嘱托郭登“坚守城堡,不得开门”,郭登再次拒绝接洽。随后,瓦剌大军携朱祁镇经紫荆关渡过易州、良乡,在十月十一日抵达北京城下,排列西直门外。朱祁镇在京郊卢沟桥命袁彬写三封信,分别送往孙太后、朱祁钰及文武群臣,告知敌情,要求朱祁钰君臣坚守国家,又派降将岳谦与也先使臣纳哈出至彰义门外,岳谦却遭明军杀害,纳哈出逃回。

也先采纳降宦喜宁之计,带兵拥朱祁镇登上土城,要求明廷迎请朱祁镇回宫,朱祁钰派右通政王复、太常寺少卿赵荣接见朱祁镇,献上美酒佳肴,也先拒绝收礼,要求于谦等人面谈,且索要大批金银财宝。朱祁钰有意答应,于谦表示:“今日唯有军务,其余皆非我等之事!”

十月十三日,也先发动总攻,于谦、石亨率兵激战于德胜门外,明军火器助攻夺回胜利。也先转攻西直门,孙镗起初失利,毛福寿、石亨援军赶到,最终击退敌军。之后,明军又在彰义门抵挡住瓦剌军。同时,进攻居庸关的瓦剌军亦未能得逞,被罗通击败。也先无奈地于十月十五日带着朱祁镇北撤。途中,喜宁建议带着朱祁镇到西北当皇帝,之后再攻南京,与朱祁钰对垒,但未被采纳。也先对朱祁镇尊敬有加,隔一天进一只羊,七天一头牛,逢五、逢七、逢十便设宴,每天提供牛奶、马奶。据说也先还想把自己妹妹许配给朱祁镇,被朱祁镇婉言谢绝。据传,也先善待朱祁镇的一个原因是他的母亲(敏答失力)原来就是明朝女人。

景泰元年(1450年)春,也先数度侵略无果。而对也先而言,朱祁镇的价值已疲乏,故而有意归还。六月二十六日,瓦剌使臣参政完者、脱欢等五人前来北京求和。朱祁钰虽同意,却未提出迎回朱祁镇。他升礼科给事中李实为礼部右侍郎,任正使、罗绮升大理寺右少卿,任副使。七月十一日,抵达也先驻地失八儿秃,次日朝见太上皇帝朱祁镇,献上诸多礼品,如粳米、鱼肉、棵杪、烧酒、器皿等人。朱祁镇暗示也先欲送回,但因喜宁阻挠,故久未返回。他指示道:“回禀皇帝及朝廷大臣,派人来接我,愿守护祖宗陵寝,或许为百姓也行。如无人来接,也先将会宣称边疆战乱将持续十年。”也先亦敦促迎还朱祁镇。当时,脱脱不花亦派使臣皮儿、马黑麻前往北京求和,朱祁钰遣右都御史杨善等前往答谢。

八月初二日,杨善拜见也先,劝说其立即遣返朱祁镇。八月初六日,杨善护送朱祁镇南归,也先带领头领送行半日路程,遗矢不舍。临别时,也先下马送行,献上佩剑与战裙。伯颜帖木儿连续两日相送,直至野狐岭泣别,仍遣五百骑兵护送至北京。

也先派壮勇部下20人随行,使杨善无法接近。朱祁镇抵京前,礼部提议盛大迎接,然朱祁钰认为可能落入瓦剌之计,朱祁镇亦以 "国耻家丧,有损宗庙" 为由,请求减少迎接礼仪。八月十五日,朱祁镇经安定门进入京城,百官迎接,朱祁钰在皇城东安门迎接,朱祁镇答谢,各自表明心迹。随后朱祁镇被送至南宫(延安宫)崇质殿,开始了被幽禁生活。

南宫复辟

朱祁钰在对待自己的哥哥朱祁镇时颇为苛刻,每当朱祁镇的生日及农历新年之际,礼部都会按照惯例请求朝贺太上皇,然而朱祁钰却一概封锁,供奉朱祁镇也是极尽怠慢,以致使钱皇后不得不亲自操持女红,制作针线活并通过买卖获得食物和生活物品。尽管朱祁镇被囚禁于南宫,但他的儿子朱见深仍为皇太子。为了确保自己的后代继承皇位,朱祁钰在众多官员如王文的支持下,于景泰三年 5 月将朱见深降为沂王,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紧接着的金刀案更将朱祁镇当时的可怜处境显露无遗。朱祁镇曾将一只黄金绣袋和一柄金刀赠予御用监少监阮浪,阮浪转送给皇城使王瑶,锦衣卫指挥使卢忠见此物非比寻常,便盗走并密告尚衣监太监高平,然后指控阮浪私自受朱祁镇旨意结交王瑶,意图恢复帝位。

朱祁钰勃然大怒,将阮浪、王瑶逮捕下诏狱,令卢忠做证,但卢忠恐惧不敢应命,反而听从仝寅的建议装疯卖傻,因此三人均未招供。其中王瑶被处以凌迟,阮浪和卢忠也均在狱中冤死,而朱祁镇则逃过一劫。到了景泰六年夏,高平建议朱祁钰砍伐南城树木以防意外,朱祁钰听信此言,朱祁镇连乘凉之处都已无。至此,兄弟之间的矛盾日趋加深。

太子朱见济在被立为太子一年后去世,朱祁钰再未育有子嗣,为求得子嗣,沉湎女色使得身体状况日益恶化。景泰七年底,朱祁钰患病,甚至让武清侯石亨代替他祭太庙。翌年正月十三日,又由石亨代替他祭天。石亨见朱祁钰病情危重,预期寿命无几,于是与都督张轨、左都御史杨善、太监曹吉祥密谋朱祁镇复辟之事。另一方面,大臣于谦主张复立沂王朱见深,商辂起草奏疏,收集百官签名,准备次日上奏。得知此事的石亨、徐有贞决定抢先动手,率军队前往南宫。由于石亨掌握皇城钥匙,轻而易举地进入皇城,用巨木撞开南宫大门,朱祁镇燎烛迎接,石亨、徐有贞跪请恢复帝位。当夜,士兵抬着轿子载着朱祁镇至奉天门,待黎明时正式登基。朱祁镇对众官员表示:“诸公协力,共维时局,共享和平。”百官齐呼万岁。

此后,在文华殿命陈循与徐有贞起草宣谕,午门向百官宣告完毕后,于谦、王文被捕,并与朱祁钰的亲信司礼监太监王诚等人被送往锦衣卫监狱。于谦、王文被指控欲立襄王世子。朱祁镇考虑到“于谦确有功劳”,犹豫不决,徐有贞提醒“若不杀于谦,这场复辟便无正义可言”。于是朱祁镇决定杀害于谦等人。正月二十一日,朱祁镇宣布恢复天顺元年年号,诏书指责朱祁钰“篡夺皇位”和对自己的幽禁之罪。二月初一日,孙太后废黜朱祁钰为郕王,迁居西内。十八天后,朱祁钰去世,朱祁镇以亲王礼埋葬他,并暂停朝政两天,赐以恶谥“戾”。

天顺中崩

朱祁镇复辟后,除了诛杀拥戴他的于谦、王文等人,还将之前反对过他的人一一清算。他为权臣王振平反,重用扶持他复辟的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人。然而,这群夺门功臣之间内讧不断。首先,徐有贞与曹吉祥、石亨纷争不断。曹吉祥得知朱祁镇与徐有贞的机密谈话后,在朱祁镇面前泄露此事,指称是从徐有贞那里获取的信息,打乱了朱祁镇对徐有贞的信任。接着,朝廷内部有人以天象示警为理由,弹劾曹、石两人,两人于是向朱祁镇哭诉,称是朱祁钰亲信太监张永之侄所为,朱祁镇深感震怒,决定惩罚言官,并且牵连到幕后黑手徐有贞及资深大臣李贤,两人因此被罢免。

接下来的天顺元年(1457年)六月,曹、石大权尽失,朱祁镇对李贤重用,制衡他们。在处理石亨党羽兵部尚书陈汝言、石彪等人时,朱祁镇展现了铁腕手段,将两人绳之以法。不久,石亨自缢身亡。曹吉祥心生恐惧,与其养子曹钦密谋反叛,于1461年七月初二日发动叛乱,不幸失败,曹钦全族遇害,曹吉祥也被处以凌迟极刑。至此,朱祁镇终于彻底掌握大权,独掌朝政。他重用李贤等贤臣,使得朝政逐渐恢复至他即位初期三杨内阁那般高效运行。

在天顺年间,朱祁镇每天黎明即起,虔诚地向朝廷拜谒,然后批阅奏折,接着上早朝。退朝后至文华殿处理未决事项,退后进食,然后继续批阅文件。政务繁忙时,午後时间便听取内政汇报。夜幕降临后便安寝。而他对母亲也心存孝顺,平时一日一朝,有事时两天一次,寒暑时期五天一朝。闲暇时光便是阅读书籍或观看箭术比赛。自1460年七月起,朱祁镇深受脚气病折磨,病情愈加严重。1464年正月初六,他传位于朱见濡。翌日,朱祁镇薨逝,享年仅三十八岁,谥号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庙号英宗,葬于裕陵。

0 阅读:0

稷下学史来明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