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字伯温,心思缜密,足智多谋,是朱元璋夺天下,建明朝的第一谋士。在战场上,刘伯温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在许多重要的决策中,他极其准确的判断力起到了致胜的关键作用。
然而,明朝开国后,刘伯温只得了次一等的伯爵封号,并且俸禄是众伯爵众最低的,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刘伯温最终命丧黄泉,还和朱元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朱元璋为什么非要杀掉刘伯温呢?
我们知道,朱元璋对于功臣、能臣是很忌惮的,刘伯温料事如神,在战场上屡屡建功。而朱元璋本就嫉贤妒能,又岂有如此宽广胸襟,把比他强的人留在身边?加之刘伯温的那些计策并非安民之计,而是权谋之术,在政治斗争中更有作用。这令朱元璋心存猜忌,不仅要防患于未然,更要除之而后快。
当然,如果不是刘伯温祸从口出,朱元璋或许还不会那么快动杀心,那么,刘伯温到底说错了什么呢?
朱元璋曾经问刘伯温适合出任丞相的人选,言语之中暗藏试探玄机。虽然刘伯温并非等闲之辈,可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当朱元璋询问以后,刘伯温说道:“臣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辜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
此话究竟包含了何种深意,使得朱元璋自此之后与刘伯温决裂,让人心寒。或许是朱元璋的偏见,或许是后人的误读,总之他被看做了刘伯温的催命符,为其后来的暴毙而亡埋下了伏笔。
几年后,刘伯温病倒,朱元璋派刘伯温的死对头胡惟庸去看望他,还送了补药,可是,其病不见好转,而不久之后病逝。后来,胡惟庸的罪状中就有一条谋杀刘伯温,我猜这或许是朱元璋的“一石二鸟”之计,不动声色,除掉了两个人。
可叹刘伯温那身料事如神的本领,在助他立下汗马功劳的同时,也将他推向了生命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