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风光
徽县县城
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
唐乾元二年(759)诗人杜甫从秦州(今天水市)前往同谷县(今成县),路过栗亭【今栗川镇,北魏正始三年(506)置县、县治在今徽县伏家镇,因栗亭河而得名;隋开元二年(583)降为同谷的一个镇,元至元元年(1264)栗亭划入徽州(今徽县)】之时写下的这句诗既突出了如今甘肃省徽县的美丽风光,也让她多了许多古代文学上的魅力。
“早知有陇南,何必下江南”,个人觉得素有陇上江南美誉的徽县是个历史底蕴和风景并存的地方,李白的《蜀道难》里的“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的青泥就是指徽县东南20公里处的青泥岭(主峰铁山又名巾子山);徽县历史上也曾更名为徽州,与安徽徽州有着同名之谊的徽县,字面上也算借了汤显祖的佳句”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的光。
徽县
记得此前还看到过“江西婺源和甘肃徽县改为县级徽州市”的网民建议,那未来徽县若真撤县设县级市有多大可能会改为徽州市呢,如果不能她又将改成什么最能反映出当地地理、历史和文化特征的名字呢?这个问题就要从徽县的历史沿革这个角度来看。
徽县的建制历史始于西汉元鼎元年(前111)当时析陇西郡东南新平定之地设置武都郡并增设河池县属之、县治在近徽县西北,因境内有天池山之河水流经而得名,《水经注》有“河池水出河池北谷”的记载,所以徽县应该是最中国早叫河池的县级区划,比今在北宋初期才设置定名的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要早了近一千年。
此后她也经历了多次的更名、升格、改制等发展阶段,东晋永嘉之后河池县因没于氐羌而失去了县级建制;前秦建元八年(372年)河池县被并入故道县。北魏时期设立了广化县作为同时期设置的广化郡的治所(治今徽县西北银杏树乡,辖区约为今徽县),西魏时又设了思安县。
徽县的前身河池县
隋开皇三年(583)废除广化郡;仁寿元年(601)广化县复名为河池县,这时距东晋永嘉年间河池县消失已过去了近三百年,所以说她能再次出现也是不容易的幸运;大业初年思安县并入河池县,此后各代她的地名和建制均得以延续。
北宋开宝三年(970)河池县移治固镇(今址)。元初升河池县永宁乡升格为永宁县,治所即今徽县东北永宁镇;并在河池县设立南凤州,至元元年(1264)南凤州改为徽州,这也是徽县叫作徽州的开始,也意味着国内因此有了一南一北两个徽州;七年(1270年)河池县与永宁县并入徽州,这里的河池县在得名一千三百多年后正式退场,但今天的徽县和徽州融为一体也算是祸兮福兮吧。
明洪武七年(1374)徽州降为徽县,后复为徽州并领两当县,直到清雍正七年(1729)再次由徽州改为徽县并延续至今,也让中国告别了两个徽州并存的局面。
徽县及徽州之名是因何而来呢,明郭子章 《郡县释名》 陕西卷下记载“徽州以徽山名也”徽县的由来有两桌说法,其一是说因城北徽山下有徽山驿而得县名,《中国地名由来词典》就由“以元代的徽山驿为名”的记载;另一种说法是因徽山得名,《郡县释名》有县以徽山得名也的记载。
徽县是因徽山还是徽山驿站而得名这个问题,这关键是要看徽山驿之名与徽山的关系。古代设驿站常以地而名,比如青泥驿在青泥岭、虞关驿在虞关、河池驿在河池,据此或可推断徽山驿当近徽山而设并沿了徽山之名,不过徽州早还是徽山驿谁设置更早似乎没有权威论断。
明朝·徽州
徽山究竟是哪一座山并无权威定论,有认为是徽县城东北名的吴山,因其被民间奉为主山,《徽郡志》卷八艺文志《增修徽山书院记》“徽之艮维有山曰钟楼,冈峦深秀,望之蔚如也“,同书还记载学宫后山曰钟楼;吴山别名钟楼山,《徽县志》(嘉庆志)对此有”钟楼山,在城东北隅,本在北城外,宋吴忠烈玠葬此,明成化间修建興善禅院置钟楼于是山之巅,因名“的记载,这就将吴山与徽州山联系起来。
《旧志》云山峰秀美故名徽,主山大多是域内最高最大的山,因此既不高大也不险峻的吴山是徽山之说是有存疑的,反而更高更大的凤凰山则更有资格成为徽县的主山;《徽郡志》卷一舆地志所记徽郡内有名称的山二十二座:青泥岭、铁山、凤凰山、紫金山、鸡冠山等,以及城西二里凤凰山、学宫后钟楼山。如果吴山是徽山这里理应记上一笔。
缡、袆、徽三个字均有妇女头巾之意,因此徽山也可能是指青泥岭的主峰铁山,《徽郡志·卷之一·山川》载“铁山,南四十里,其山似巾,又名巾子山。《徽县志·卷之一·山水》记载青泥岭其最高峰为巾子山;又载“巾子山,东南四十里,其山巅峦瑰垒,望之形似巾子,故名;不与众山相属,如百体之尊元首也;其色如铁又名铁山。
青泥岭巍峨秀美、还有古诗词加持而带来的独特魅力,同时与徽县县城眺望,更是陈仓古道、陇蜀古道的重要部分;史上有文人留下著名诗篇,可以说她算得上徽县地理标识和文化地标,说它是徽山也是站得住脚的。
由此可见,徽县以河池为名的时间有一千三百年、以徽州为名有四百六十五年,其中河池之名早于广西的河池、徽州之名晚于安徽徽州;徽县如果设市就必将涉及到改名,单字县地名改名又不好命名,主题思路是加个州字命名,比如河北滦县更名为滦州市、山西霍县改为了霍州市等例子,他们当中有很多都是以当地历史上的区划地名为名。
青泥岭·摄影冉创昌
不过鉴于安徽徽州盛名在前、河池市的级别比徽县高等因素,徽县更名为徽州市反而不是上上之选;同时《地名管理条例》中“全国范围内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名称,不应重名,并避免同音”的相关内容也为这种情况给出了权威的说明和解释。所以徽县改为县级徽州市的可能还是比较小的,那除此之外,徽县将来设市时还可以改成什么名字呢,考虑到当地没啥比较出名的地标,比如河流山峰等,因此个人认为有如下方案可选:
徽山市徽山市这个名字不仅沿用了徽州及徽县他们地名源头中的徽字,而且也是对当地地名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想来也是符合当地大众的意愿的,同时还比较符合《地名管理条例》里”反映当地地理、历史和文化特征,尊重当地群众意愿“的规定。
徽县市这个名字算得上一个毁誉参半的地名,值得肯定的是她沿用了徽县之名,而且国内也有辉县改为辉县市、吴县改为吴县市、赣县改为赣县区、梅县改为梅县区、沙县改为沙县区等先例,其中梅县、赣县和沙县改名过程中使用原名有照顾民众的情况,也有发扬当地特色文化的情况。不好的地方在于这种地名算是个生造地名,可能大众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不过世间安有两全法,这个名字比其他的名字可能更合适一点。
徽县在陇南的位置
凤州市这主要是因为当地曾先后两次设立过凤州、北宋还曾设过南凤州,尽管延续的时间也不算长;不过这个名字既大气又又好的寓意,还能弘扬历史文化,想来也是不错的。虽然陕西的凤县也有凤州的古称,而且还有凤州镇,未来也可能改为凤州;但目前没国内没有以凤州命名的县级区划,所以这个问题感觉就是先下手为强,拼的就是手快有手慢无,让他们各显神通吧。
广化市广化市主要是考虑到当地历史上曾出现的广化县和广化郡,而且意义也算积极;而且国内目前没有同名同音的县级区划,如此一来不仅传承了历史文化,也有较高的通过了;唯一的瑕疵是当地广化县延续的时间并不长。
此外还可以参照之前北通州沿用了通州之名,而南通州改为南通的先例而将徽县改为北徽市或西徽市,不过这两个个名字短期内认可都应该不算高,所以说若真这样改了,他们也是需要时间来见证的。此
这几个名字你最看好哪一个、觉得那个最有可能呢?其实不管徽县将来有机会撤县设市之时会选择什么新名字,能为当地带来凝聚力和文化旅游方面的自信、从而促进当地更好的发展,这才是更重要的,对此你怎么看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