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公然宣称,“伊朗并不谋求核武器,这是伊朗革命领袖下达的教令,即便国内有支持拥核的言论,也不可能把国家导向核武器的发展道路”,毕竟伊朗的教义“绝不宽恕”对无辜百姓的杀戮。佩泽希齐扬是在纪念伊朗革命胜利46周年的活动上作出这番表述的,当时的现场有一百多名各国驻伊朗的大使以及国际代表。佩泽希齐扬还着重指出,伊朗“会基于尊严、相互敬重和平等对话”,来发展同世界的关系。
佩泽希齐扬的这一讲话被公开之后,国际上有着怎样的反应并不清楚,然而在中国国内,似乎激起了众多批评声浪。有网友指出,这简直是“表面大义凛然实则下跪,看似义正词严实则服软”;也有网友困惑地表示,“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国家的总统会这般幼稚”;更有网友愤怒地抨击佩泽希齐扬是“以色列安插在伊朗的特洛伊木马”。国内网友如此愤怒地批评伊朗总统,显然是因为他“放弃寻求核武”这一立场,在国人眼中,“唯有斗争方可求得和平”,不然就是示弱。网友们的愤怒,我们十分能够体会。早在1月中旬,也就是巴以即将停火之前,我们就曾表明,在巴以冲突结束之后的这个时期,伊朗必定会低调行事。此刻,佩泽希齐扬在100多个外国大使以及国际代表面前,明目张胆地放弃谋求核武器,这恰恰是伊朗低调行事的一种“典型体现”,同样也是我们之前所说的,伊朗将寻求“与西方缓和关系”的一个典型例证。那么,伊朗为什么要放弃谋求核武器,又为什么要寻求与西方缓和关系呢?
首先,由伊朗主导的“抵抗阵线”差不多已经是徒有虚名了。伊朗对中东地区施加影响力的关键途径,在于借助哈马斯、真主党以及胡塞武装的力量。可是,在这一轮巴以冲突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这三支武装力量里的哈马斯和真主党遭受重创,胡塞武装也处于美英和以色列的围剿之下。伊朗大体上已经失去了介入中东事务的能力,要是依然保持强硬态度的话,那么下一个极有可能遭到打击的或许就是伊朗自身了。其次,叙利亚突如其来的局势巨变,让伊朗想要重振“抵抗阵线”的想法彻底化为泡影。说起来,哈马斯和真主党以前都没少被以色列狠揍,但最终都能恢复过来,伊朗也就能继续施加影响力,可这次情况截然不同。从冷战时期就一直处于苏俄势力范围内的叙利亚政权突然垮台了,新政权明目张胆地倒向美国、土耳其和以色列,还打算驱逐伊朗及其代理势力,这就意味着伊朗和哈马斯、真主党之间的陆上联系被完全切断,“抵抗阵线”真的是没救了。其三,俄伊在中东下的“大赌注”全盘皆输,日后中东将由美国和以色列主宰,伊朗得为未来谋划了。之前我们提及,这一轮巴以冲突极有可能是俄罗斯与伊朗布的一个局,现今以色列在巴以冲突中获胜,“抵抗阵线”被重创,叙利亚政权面临垮台,俄伊输得一败涂地,美以将会主导中东未来的秩序,为避免被事后清算,德黑兰只能“谋求与西方和解”。
于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在100多个外国大使以及国际代表面前,伊朗总统公然宣称不再寻求核武器,这丝毫不令人诧异。当然,也许有人会质疑,伊朗难道不明白“以斗争求和平”这一道理吗?倘若拥有核武器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一旦放弃核武器可就真的毫无希望了。从理论的角度而言,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然而客观地说,伊朗想要拥有核武器极为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德黑兰拥有核武器之时,恐怕就是伊朗陷入绝境之日。为何会这样说呢?其一,美国与以色列绝不可能允许伊朗拥有核武器,而且它们在本国构建了极为严密的情报体系。只要伊朗有进行核试验的丝毫迹象,美国和以色列的导弹就会袭来,那么伊朗想要完成核试验的各项准备工作又谈何容易呢?其二,即便伊朗成功进行了核试验,可若要实现核武器小型化,再将其装载到导弹上从而达成有效打击,至少需要一到两年的测试与优化,如此漫长的时间,足以让美国和以色列采取必要的军事行动了。或许有人会问,朝鲜、巴基斯坦为何能够拥有核武器呢?原因在于,朝鲜有中俄这两个大国作为依靠;而巴基斯坦在冷战时期是美国的盟友,在911事件之后又成为美国的反恐盟友,再加上印度首先进行核试验,如果只对巴基斯坦单方面施加压力,就只会使南亚的战略格局失去平衡,从而把巴基斯坦彻底推到中国这边来,所以美国就不再进行干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