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匈奴起源
匈奴帝国
汉匈大战
匈奴渐衰
南匈奴归附
北匈奴西迁
后记
匈奴起源
匈奴是古代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约公元前3世纪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高原。
图示:鄂尔多斯高原,地处黄河“几”字弯
在匈奴建国以前,东北亚草原由许多大小不同的氏族部落割据着。主要有东胡部落联盟、丁零部落联盟和匈奴部落联盟。此外还有部落集团分散在草原各地。后来的匈奴政权就是以匈奴部落联盟为基础,征服了上述诸部落联盟、部落以及其他一些小国而建立起来的。
东胡、丁零、匈奴
约公元前3世纪,匈奴的统治结构逐渐形成中央王庭、东部的左贤王、西部的右贤王,控制着从里海到长城的广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国、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中亚北部、中国东北等地区。
战国时,北方游牧民族林胡、楼烦多次侵扰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见下注)驱逐林胡、楼烦,在北边新开辟的地区设置了云中等县,筑赵长城。林胡、楼烦北迁融入新崛起的匈奴。
注:胡服骑射是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扮服饰,同时也学习他们的骑马、射箭等武艺。
林胡、楼烦、赵国
战国末年,赵国名将李牧出动战车1300乘、骑兵13000人、步兵5万、弓箭手10万,与匈奴会战,大破匈奴10余万骑,从此匈奴10余年不敢南犯。
李牧 ( ? -公元前229年),战国时期赵国柏仁(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秦统一六国后,于公元前215 年,秦将蒙恬率领30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指河套以南之地)。
蒙恬(?~前210年),齐国蒙山(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联城乡边家城子村)人 。秦朝时期名将。
图示:河南地
匈奴帝国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匈奴冒顿单于杀父而自立。他首次统一了北方草原,建立起庞大、强盛的匈奴帝国。
冒顿(?—前174年),挛鞮氏,匈奴族单于、军事家、军事统帅,于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杀父而自立。他建立起庞大、强盛的匈奴帝国。
冒顿单于即位后,稳固统治,扩充军备,发兵突袭东胡,东胡猝不及防,东胡王被杀,其民众及畜产尽为匈奴所得,东胡遂灭。冒顿单于又乘胜西攻河西走廊的游牧民族月氏,迫其西徙。从而解除了两面威胁。
匈奴、东胡、月氏
随后,冒顿单于带领匈奴征服了楼兰、乌孙、呼揭等20余国,控制了西域大部分地区。向北则征服了浑窳[yǔ ]、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国,向南兼并了楼烦(今山西东北)及白羊河南王之辖地,重新占领了河套以南地。匈奴占有了南起阴山、北抵贝加尔湖、东达辽河、西逾葱岭(帕米尔高原)的广大地区,成为北方草原最强大的国家。
楼兰、乌孙、呼揭
秦末汉初,匈奴屡次进犯,对西汉政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图示:西汉疆域
汉匈大战
汉武帝时,经济、国力大大增强,对匈奴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发动了三次大战:河南之战(也称漠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收复河南地区;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夺取河西走廊,歼灭、受降匈奴累计8万多人,设武威、酒泉、敦煌、张掖四郡;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率5万骑兵分2路深入漠北,卫青击溃单于,霍去病追歼左贤王7万余人。匈奴国力由盛转衰。
卫青(?-前106年),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前117年),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人,西汉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汉武帝皇后卫子夫及大司马大将军卫青的外甥。 (剧照)
图示:河南之战(公元前127年)。河南之战,卫青、李息歼敌数千人,俘获3071人及牛羊百余万头,收复了河南地区全部土地。
图示:河西之战(公元前121年到公元前120年)。霍去病征服河西,短短一年内歼灭、受降匈奴累计8万多,从此甘肃金城、河西并南山(祁连山)至盐泽(罗布泊),毫无匈奴,汉朝得以边民大息。
图示:漠北之战(公元前119年)。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率5万骑兵分2路深入漠北,卫青击溃单于,霍去病追歼左贤王7万余人。
匈奴渐衰
汉昭帝(公元前94年-公元前74年)时期,匈奴为缓和与汉的敌对关系,把扣留了19年的汉使苏武释放,以示善意。
公元前73年,匈奴转攻西域的乌孙以索要公主(即西汉嫁给乌孙王的解忧公主),乌孙向汉求救,汉朝组织5路大军10多万骑与乌孙联兵进攻匈奴。
公元前71年,汉朝再次联兵20多万合击匈奴,大获全胜,直捣右谷蠡王庭。同年冬,匈奴出动数万骑兵击乌孙以报怨,适逢天降大雨雪,生还者不足十分之一。是时丁零从北面来攻,乌桓从东面来攻,乌孙从西面来攻,匈奴元气大伤,被迫向西迁徙以依靠西域。
匈奴、丁零、乌桓
匈奴、乌孙
公元前60年,匈奴内部掌管西域事务的日逐王先贤掸与新任单于屠耆堂因争夺权位而发生冲突。日逐王投降西汉,匈奴被迫放弃了西域。汉完全控制了西域,匈奴实力大减。
公元前58年,匈奴发生内乱,屠耆单于、呼韩邪单于、车犁单于、乌藉单于和呼揭单于互相攻打,史称“五单于争立”。
五单于争立
公元前53年,南匈奴首领呼韩邪率众投降西汉。公元前36年,西汉灭北匈奴郅支单于。
公元前33年,属国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入长安朝贡,并自请为婿,汉元帝遂将宫女王昭君赐之。呼韩邪封王昭君为宁胡阏氏。呼韩邪死后,其后裔遵从他的遗嘱,与汉朝保持友好关系达30多年。直到王莽篡汉为止。
呼韩邪单于 (剧照)
王昭君 (剧照)
南匈奴归附
东汉时期,公元46年左右,匈奴国内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人畜饥疫,死亡大半。
东汉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春,匈奴内部为争王位发生动乱,匈奴贵族相互残杀。匈奴正式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首领醢落尸逐鞮单于率众投降东汉光武帝刘秀,依附东汉称臣,被安置在河套地区,建庭五原塞(今内蒙古包头)。次年,迁庭于美稷县(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即“南庭”。汉朝置使匈奴中郎将率兵保护其安全。
图示:北匈奴、南匈奴
东汉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单于比率的南匈奴八部落归降汉朝,成为汉朝的藩属政权,逐渐被其他民族同化。
公元195年,诸侯割据。南匈奴参与了中原封建军阀的混战,沿黄河而下。此时,南匈奴已经占据黄河流域诸多郡县。
公元202年,南匈奴首领归附曹操。曹操为了北方的稳定,先后将南匈奴分为五部,每部择立贵族为帅,另选汉人为司马对其进行监督。这样,南匈奴上下完全编入曹魏政权,中国北方完成了实际的统一。
五胡十六国时期,内附的南匈奴建立前赵(304年 -329年)、北凉(397年-439年)和胡夏(407年-431年)等国家。
前赵(304年 -329年),亦称汉赵,十六国时期列国之一,是西晋晚期由匈奴贵族刘渊建立的政权。
北凉(397年-439年),十六国时期汉族段业、匈奴族沮渠蒙逊建立的割据政权。
胡夏(407年-431年),是五胡十六国时由匈奴铁弗部首领赫连勃勃所建立的政权。
北匈奴西迁
东汉章和元年(公元87年),鲜卑大破北匈奴,北匈奴从此“大乱” 。
鲜卑、北匈奴
东汉永元初年(公元89年),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3000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燕然山,即今蒙古境内杭爱山)。(见下图)
东汉永元三年(91年),窦宪派大将军耿夔等再次出击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败北匈奴军。(见下图)
图示:窦宪破北匈奴之战
窦宪(?~92年),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人。东汉时期名将、外戚,大司空窦融曾孙。 (剧照)
公元94年,北匈奴归降汉朝的十五部二十几万人皆叛变,胁迫前南匈奴单于屯屠何之子逢侯为单于,匈奴再次分裂。东汉派遗大军以及乌桓 、鲜卑兵共4万人大败逢侯,逢侯遂率众出塞,汉军追赶不及,成为新任的北匈奴单于。公元107年,逢侯趁东汉撤销西域都护,放弃西域之际,控制西域,对各国进圧榨勒索,胁迫诸国共同搔扰东汉边疆十几年。
北匈奴大部分西迁至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国,后与东汉又发生多次战役,在公元160年左右又迁至锡尔河流域的康居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
图示:乌孙国、康居国地理位置
后来,北匈奴余部西迁至中亚地区和东欧地区。其小部分留居鄂尔浑河流域,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渐渐与南匈奴一起融入黄河流域的汉族,成为北方汉族的一个重要来源。
图示:鄂尔浑河地理位置
后记
自公元前2世纪初的冒顿单于起,至公元1世纪末北匈奴西迁止,匈奴奴隶制政权在大漠南北存在、持续了整整300年。此后,离散的匈奴又在中国历史上活跃了近200年。至南北朝末期,匈奴渐趋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