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老同学公孙瓒,到底是如何起家的?扒一扒公孙瓒的发家史!

平平无奇小军迷 2025-01-21 14:18:54

公元191年的时候,现今河北东光那一片区域,毫无预兆地就爆发了一场规模不小的大战。这场大战的来临十分突然,打破了当地原本的平静,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属于它的印记。

彼时,青州地区尚存的黄巾军余部,有向北进发进入冀州的打算,其目的在于和冀州的黑山军会合到一处。要知道,这两支黄巾军残留下来的队伍,各自所拥有的人数皆在数十万之多,论及实力,那可都是极为强劲的。

要是放任青州的黄巾军往北方行进,使其得以和黑山军顺利会师的话,那后续的情况可就严重了。整个黄河以北的地区,大概率会全面陷入混乱失控的局面。到那个时候,表面上看起来很强大的关东联军,也没必要再去征伐董卓了,就等着被黄巾军有针对性地逐个击破吧。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当口,冀州那个方向上,猛地杀出了一支人数多达两万余人的精锐之师。而统领这支军队的主帅不是别人,正是在北方幽州赫赫有名,有着“白马将军”之称的公孙瓒呐。

彼时公孙瓒帐下,把骑兵与步兵的兵力全部算上,也仅仅只有两万余人罢了。可再瞧瞧起义军那一方呢,人数居然将近三十万之多。这双方投入战斗的兵力规模,完全就不在同一个层次。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考量,公孙瓒看上去都全然没有能够取胜的可能性呐。

然而最终的情况是,在双方正式展开战斗之后,当起义军正在渡河的这个当口,公孙瓒瞅准时机,出人意料地发动了突然袭击。由于起义军在此之前压根就没有做任何防备,于是公孙瓒得以迅速地长驱直入,起义军一下子就被打得大败而逃,呈现出溃败之势。

等到这场大战落下帷幕,众人开始清点战果之际,竟惊讶地察觉到一个情况:那原本实力颇为强大的三十万黄巾军,仅仅是在正面战场上被公孙瓒所消灭的人数,就多达三万余人。并且,还有七万多人直接沦为了公孙瓒的俘虏。

在经历了那一场战斗后,青州黄巾军原本北上的规划完全被打乱了。由于公孙瓒横在那里,使得青州黄巾军后续根本没了北上的可能性。也正因如此,这一战结束,这群青州黄巾军便转头奔赴兖州,最终被曹操打败并收编了。

当然啦,这些都已经是之后才发生的情况啦,属于后来的事儿了呢,在这里先不多说咯,毕竟是后续才有的种种情形。

彼时,公孙瓒可谓风光无限。哪怕是袁绍、曹操这样的人物,在那个特定时间点,其麾下综合实力相较公孙瓒,那也是要略逊一筹的。而刘备呢,说起来有些不好意思,在这个时候,他不过就是在公孙瓒手下讨生活的一个打工人罢了。

每当提及公孙瓒这一名字,后世之人通常会形成两个较为固定的印象。其一,他乃是刘备的同窗旧友。其二,其麾下存在着一支白马义从的队伍,这支队伍昔日还曾出兵狠狠地教训了北方的胡人一番。

然而,公孙瓒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他有着怎样的人生过往?在其巅峰之时,公孙瓒究竟厉害到何种程度?他又是怎样一步步攀升到那样的高度的……对于这些问题,或许大伙并不是特别清楚了解。

这无疑是一个极为典型的历史盲区。在历史的长河中,存在着这样的情况,它恰恰就是那种典型的、容易被人们所忽视或者了解甚少的历史区域,也就是所谓的历史盲区啦。

在《三国演义》里,公孙瓒并非占据重要戏份的关键角色,其出场及相关情节相对有限。也正因如此,后世不少人往往会在潜意识里就认为,公孙瓒算不上是个重要人物。

然而事实上,就真实的历史情况而言,公孙瓒着实是一位堪称超一流的割据一方的枭雄人物。

说起公孙瓒的发家史,一开始那还得从他所在的家族讲起呢。

史书中有相关记载,公孙瓒是诞生于一个所谓的“贵族世家”的。在其家族先辈之中,代代都有官至两千石级别的人物。遥想当年,在河北唐山那一片区域,公孙氏家族着实可算作是声名显赫的名门望族。

然而,在诸多记载之外,有关公孙家的家族历史,史书当中基本上是没有什么相关记录的。如此一来,我们也就无从知晓公孙瓒的祖上究竟是何人,更不清楚他们都曾做过哪些具体的事情了。

很明显,这种情况是不太正常的。

需明确的是,在东汉时期,两千石这一级别的官员无疑属于高级别范畴。尤其在地方层面,通常唯有太守或者刺史,方能享有此等级别的俸禄。由此可见,公孙瓒他们家的长辈,在当年必定是极具影响力的了不起的人物。

可关键在于,像这般的大人物,在史书里却压根找不到任何相关记载。然而同一时代其他那些有名的割据一方的枭雄,他们的祖上是何人,家中长辈都做过哪些事,基本上都被记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很明显,这情况是不太对劲的。这样的状况明显不符合常理,着实有些反常呢,给人一种很异样的感觉,总之就是和正常的情形相差甚远,显然是存在着不合理之处的。

后世史学家对此作出的解释为:公孙瓒败亡后,辽西公孙家便遭受了极为沉重的打击。待到司马懿征讨辽东之时,更是对公孙家展开了大规模的屠戮行动。如此一来,直接致使公孙家在后来近乎断了传承,面临绝后的境地。

由于公孙家没有后人,其长辈往昔所做之事,随着时间推移,渐渐便被众人所遗忘。毕竟没有传承之人去铭记讲述,在史书的记载上,自然也难以做到明确清晰地记录下那些过往之事。

无论如何,公孙瓒他们家的家世背景那是相当不错的,这一点是确凿无疑的啦!

公孙瓒有着那样的家世背景,按常理来说,其人生之路理应顺遂平坦才是。可让人惋惜的是,公孙瓒在自家不过是个庶子罢了,这情况和袁绍颇为相像。而且公孙瓒的母亲出身极为低微,如此一来,公孙瓒在长大成人后,能够从家中获取到的支持也就少得可怜了。

然而在此之后,公孙瓒起点着实不高,可他凭借自身不懈的努力,将这些劣势全都一一弥补过来了。

公孙家虽说家族方面没太能给予有力支持,可在当地终究还是有着不小的影响力。待公孙瓒年岁稍长些后,便径直在郡里谋得了一个底层书佐的职位。这官职虽说不怎么高,但公孙瓒每逢做事之时,那态度可都是极为认真的。

彼时,正是他那认真负责的态度深深触动了太守。而后,因对公孙瓒极为赏识,这位太守大人径直将自家女儿许配给了公孙瓒,如此一来,太守便成了公孙瓒的岳父。

因有岳父在背后给予支持,公孙瓒明显愈发有底气了。从那之后,在岳父的助力之下,公孙瓒开启了拜师求学之路,追随着当时声名最为显赫的大儒,一心沉浸于读书学习之中,不断充实提升自己。

在后续的求学生涯里,公孙瓒没过多久便又拜了两位极为重要的老师。其中第一位老师,正是日后位列汉末三杰的卢植!就在公孙瓒于卢植门下求学的那段日子,他有幸结识了刘备,而且二人之间的关系处得相当不错呢。

而有一位老师,其名为刘宽,在诸多老师之中排序为第二位,所以我们也可以说第二位老师就是这位名叫刘宽的老师。

不少人或许压根未曾听闻过刘宽这个人。然而在东汉后期的那段历史当中,他实则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就在黄巾起义爆发的前几年,他先后两次担任太尉一职,要知道太尉这一职位的地位可是相当之高!

公孙瓒有着极为有力的后盾支撑呢。他的岳父可是担任太守一职,这无疑是一座坚实的靠山。并且,他还拜了两位极具分量的老师。发展到这般情形,公孙瓒所获得的这些背后支持的力量,已然足以弥补公孙家曾经亏欠他的那部分了。

然而,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

就在公孙瓒完成学业,重新踏入仕途没过多久,便遇上了一桩奇事。彼时东汉高层中,士族与宦官集团正彼此争斗不休。而公孙瓒所在之处的一位太守不慎犯了事,结果遭到了极为严厉的惩处,直接被流放到了遥远的越南一带!

在东汉时期,越南那地方可算不上什么好去处呢。要知道,从辽西一直到越南,那可是相隔了数千里的路途。一旦有人被流放到越南去,就这位太守而言,恐怕是性命难保啦,基本就没活路咯。

彼时的公孙瓒极为仗义,他毅然暂且搁下手中工作,经过一番乔装改扮,化身成一名护卫,决意护送那位太守前往越南。在史书记载当中,关于此事的记述显得格外模糊不清。不过从诸多相关记载去推断,此事应当是当时宦官与士族相互争斗的核心焦点所在。

于是,由于公孙瓒岳父以及老师方面的种种关联,他不得不承接下了这一任务,完全是身不由己的状况,被这些关系所迫而接下了此项任务。

很明显,即便对于公孙瓒而言,要完成这一任务也绝非易事。公孙瓒自己心里都清楚,此次前往越南,恐怕是有去无回了。在临行之际,他还特意郑重地祭拜了自家祖宗,那姿态慷慨激昂,显然是已做好了赴死的准备,压根就没想着还能活着归来。

但出人意料的是,当公孙瓒护送那位流放官员才走到半途之时,东汉朝廷竟突然颁布了赦免令。如此一来,这位太守已然无需再被流放到越南,而公孙瓒自然也就不用再继续前往了。

虽说公孙瓒并未真的前往越南,可他出于义气护送遭流放官员这件事,迅速在士族阶层中传扬开来。并且,得益于其岳父与老师为他发声,没多久,士族高层里的不少人,也都知晓了公孙瓒的这一事迹。

如此一来,在随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当中,公孙瓒便踏上了人生的高速路,开启了一路顺遂的发展态势,迎来了其人生中进展极为迅速的阶段。

随后,在回到辽西之后,公孙瓒先是成功通过了举孝廉的考核,就此出任辽东属国长史一职。而在此之后的一次外出巡逻期间,公孙瓒带着几十名巡逻兵,竟一举冲垮了多达数百人的鲜卑骑兵队伍,并且还斩杀了数十人呢。

凭借这一战绩,公孙瓒得以再度晋升,获任涿县县令之职。

但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应该都晓得刘备他家就在涿县。如此一来,公孙瓒此次得以升官之后,可不就相当于一下子变成了刘备他们家当地的父母官嘛,直接管辖着刘备家所在之地了。

然而,当我们认真研读这段历史的时候,或许就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公孙瓒得以升任涿县县令,这一情况实际上是颇具讽刺意味的。

同一时代,公孙瓒历经诸多奇遇,还亲自带人在边境征战一番,才谋得一个县令之职。反观刘备,同样带着人去与黄巾军厮杀,打仗时也是拼上了性命。可由于彼时刘备没什么后台靠山,最终也只能担任县尉或者县丞这样的官职罢了。

然而,同样是处在这个时代当中,那出身于汝南袁氏的袁绍,在他刚刚年满二十弱冠之年踏入仕途之际,竟然未曾建立任何功绩,却能够径直被委以濮阳县令这一官职。

这其中所存在的不公平之处,真的是极为明显,一眼就能看得出来,根本无需多做考量,其不公平的状况就那样明晃晃地摆在那里呢。

当一个朝代发展到这般境地:上升的通道被高层紧紧把控住,底层民众与高层所享受的待遇呈现出极为悬殊的不公平状况时,那么,这个朝代大概率离覆灭之期也就不远了。

果不其然啊,当时的公孙瓒就实实在在地见证了这样一种情况。没过多久呢,幽州这边有个叫张纯的大佬,居然起兵反叛了。这张纯可是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还去和乌桓那边取得了联系,获得了乌桓的支持。就这么着,张纯迅速地在幽州横扫开来,占下了好大一块地盘。

彼时恰值关键当口,公孙瓒仅仅身为一名县令,在当时不过是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罢了。反观那时候的张纯,在其势力达到巅峰之际,实力可谓极为强劲,麾下所掌控的军队人数竟多达十多万呢!

然而到了最后,身为县令的公孙瓒,出人意料地毅然站了出来,直接与张纯展开正面对抗。在随后的一段日子里,公孙瓒率领着自己手下为数不多的军队,并且还另外招募了部分兵力,就这样顽强抵抗着张纯的攻势,一直坚持到东汉主力援军赶来为止。

而后,公孙瓒再度跟随东汉的主力部队,投身到这场平定叛乱的战争之中。

那场平叛之战,足足持续了三年之久!这三年间,公孙瓒一路征战不停。在战争进行时,公孙瓒着实历经诸多艰难困苦,甚至曾被叛军重重围困,这一围就长达两百多天呢。彼时,他身边但凡能吃的,就连弓弩、盾牌这类物件都拿来充饥了。不过最后,公孙瓒还是顶住了这般巨大压力。

公孙瓒打起仗来全然不顾性命,那打法相当凶狠。没多久,叛军方面就深切领教到了他的厉害之处。就连站在叛军那一边的乌桓部族,也渐渐对公孙瓒心生畏惧。在之后的数年当中,公孙瓒还屡次带兵出击塞外,狠狠地教训这些乌桓部族,直把他们吓得肝胆俱寒!

就这样,凭借着这份军功,公孙瓒一路高升,硬是达到了中郎将这一职位级别,由此,他最终得以在东汉时期的北方边境成为手握实权的大佬级人物。

此外,就在这一过程里,公孙瓒凭借着一次次的刺杀行动,成功凝聚起了一支极为强悍的特种部队。这支部队人数仅有几十人,可个个都英勇善战,尤其在弓马厮杀方面极为擅长。而在后续的战斗之中,这支特种部队更是屡立大功。

之后,那支特种部队便有了“白马义从”的称谓。

总而言之,凭借着赫赫军功,公孙瓒得以顺利晋升官职,与此同时,其麾下也拥有了一支实力强劲的军队。如此一来,便为他后续割据一方的举动,稳稳地打下了根基。

就这样,当叛军的主力已渐渐被平定下来,然而幽州各地却依旧有小规模的叛乱活动在持续着。就在这样的局势之下,时间悄然流逝,已然来到了公元189年啦。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汉灵帝驾崩离世了。这一事件的发生,意味着汉室朝堂的局势迎来了重大的转变,诸多事宜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就此翻开了新的篇章,而围绕其驾崩后续也展开了一系列纷繁复杂的故事。

在汉灵帝驾崩以后,东汉京城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那可算是历史的主线剧情了,到了后来,人们对其大多都比较熟知。然而,关于幽州那边的状况呢,相比之下,大伙了解得或许就没那么多啦。

其实,彼时幽州当地的状况那叫一个混乱至极。要知道,先前黄巾起义的主要力量就在幽州毗邻的冀州,张角老家便在冀州呢。待张角兵败身亡后,虽说黄巾军的主力已不复存在,可紧接着冒出来的各地那些零散小股起义军,却是怎么都剿灭不干净。

彼时在冀州一带,有一批起义军,他们号称黑山军,势力极为强盛。这支黑山军的出现,致使冀州及其周边区域,全都陷入到了一片混乱的局面之中。

其次,此前张纯造反一事,使得众多鲜卑、乌桓部落纷纷涌入幽州境内。待张纯败亡后,虽说其麾下的主力大多已被击败,然而剩余的那些鲜卑和乌桓士兵,依旧在幽州境内滋事生非,搅得当地不得安宁。

在之前的两年时间当中,公孙瓒所承担的主要任务便是对那些北方胡人展开清理行动。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幽州地区存在着诸多矛盾,如此一来,任凭公孙瓒怎样竭尽全力去做这件事,终究还是没办法单纯依靠武力就将所有人都镇压下去。

在当时那种情形下,汉灵帝的身体状况已然不容乐观。此情此景,让他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个人,而这个人正是宗室大臣刘虞。

在东汉末年的宗室群体里,刘虞的威望那可是相当高的,其自身能力也极为出众。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他是一位难得的好官。每当在地方主持政务之时,他总是能够快速地去安抚当地百姓,并且极为迅速地让当地的秩序得以恢复如初。

于是,在汉灵帝弥留之际,便将刘虞派遣至幽州,还授予其幽州牧一职。自此,幽州的全部事务皆交由刘虞全权负责了。

就这样,刘虞来到了幽州,自此,公孙瓒与刘虞之间那相爱相杀的故事,也就此拉开了帷幕,正式开启了它的篇章。

刘虞的到来,让公孙瓒的心情颇为复杂,可谓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刘虞来了之后,对公孙瓒极为看重。不但将重要职责交予他,还准许他去扩充军队规模呢。这一系列举动,着实让公孙瓒在起初感到挺高兴的,可与此同时,心里又不禁生出几分忌惮来。

然而,公孙瓒内心对刘虞极为忌惮。要知道,自打刘虞到此地后,公孙瓒便有了一位明确定位在他之上的顶头上司。如此情形,对于公孙瓒后续想要进行的势力扩张行动而言,明显是极为不利的状况。

据史书诸多记载显示,公孙瓒彼时的打算,大概是企图以战养战。于战争进程里,持续去扩充自身所拥有的军队规模以及力量,进而达成割据一方,占据一片天地的目的。

然而,在刘虞到来之后,鉴于其自身能力极为出众,整个幽州很快便重新恢复到稳定的状态。如此一来,公孙瓒可趁乱获取利益的诸多机会便不复存在了,他也因此失去了不少在乱局中谋利的契机。

显然,单从表面状况而言,公孙瓒确实得对刘虞的吩咐都听从照办。要知道在当下这个阶段,公孙瓒自身的实力还远没达到足够强大的程度,根本没办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行事。于是乎,在此后的一段日子里,刘虞和公孙瓒二者之间,便开启了一段相处和谐的蜜月期。

刘虞刚抵达冀州时,其麾下的军事力量并不强。恰在此时,公孙瓒出现了,正好补上了刘虞在军事方面的短板。而从公孙瓒的角度来看,他也得依靠刘虞这座靠山,如此一来,自己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条件。

往后的一年间,中原大地局势变幻,动荡不安。董卓进驻长安之后,袁绍旋即起兵讨伐董卓,两方就此展开激烈交锋,你来我往,打得不可开交,使得中原一带陷入一片风云激荡的局面之中。

不过在冀州这一片儿呢,彼时的公孙瓒与刘虞,还真就没怎么去掺和关东联军那档子事儿哟。

大概有两个主要原因致使没有怎么掺和进去。

其一,当时幽州内部的局势也并不安稳。乌桓、鲜卑以及黑山军接二连三地进行袭扰,这使得刘虞与公孙瓒根本没办法抽出更多的兵力,从而难以去支援关东联军。其二,那时的公孙瓒心里更多的是盘算着让自身尽快发展壮大,对于讨伐董卓这件事,实际上他并没有多大的兴趣。

在那之后的一年时光当中,当关东联军和董卓展开激烈战斗之际,公孙瓒这边所发生的一系列情况,就仿佛偏离了主要的剧情脉络。不过呢,恰恰也是在这一年里,公孙瓒凭借着刘虞这棵能够依靠的大树,得以快速发展起来,麾下的军队也迅速得到扩充。

一年过后,公孙瓒帐下已然汇聚起了上万的精锐之师。这其中,精锐骑兵的数量颇为可观。要知道,这些骑兵可都曾与鲜卑、乌桓有过交战经历,个个历经沙场,战斗力那叫一个强悍无比,极为彪悍。

有一支军队存在着,如此一来,公孙瓒说话时愈发有了底气,变得越来越硬气。而在冀州境内呢,那些心怀不服的各方势力,都被公孙瓒以极快的速度给一一扫平了。并且,在刘虞尽心安抚的作用下,整个幽州也正迅速地重新恢复到稳定的状态。

然而,随着这一年时光慢慢流逝,刘虞与公孙瓒之间起初如同蜜月般和谐的时期,竟渐渐走到了尽头。原本相处融洽的局面不复存在,两人的关系随着时间推移,开始出现了变化,那种蜜月期的和谐氛围也逐渐消散了。

实际上,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双方理念存在差异。刘虞堪称汉室的忠实臣子,他所追求的是天下能太平安定,而非割据一方以谋私利。在这期间,袁绍曾与刘虞进行联络,甚至还打算推举刘虞登上皇位。然而,即便面对这般极具诱惑的提议,刘虞仍旧坚决予以拒绝。

与之相较而言,公孙瓒无疑是典型的乱世枭雄形象。待其手握重兵后,便愈发独自行事起来,渐渐滋生出割据一方的念头。不仅如此,为能更有效地掌控军队,公孙瓒屡屡纵容手下军队去袭扰百姓,如此一来,便与刘虞所秉持的理念产生了根本性的冲突。

公孙瓒身为地方军阀,在那时可是手握重兵的。不过呢,面对刘虞这位顶头上司,他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忌惮的。要知道,当时的刘虞不光是公孙瓒的上司,其在幽州的声誉极佳,而且手底下同样统率着不少的军队呢。

这便表明,要是双方冲动之下彻底闹僵、撕破脸皮的话,公孙瓒极有可能遭到幽州内部形形色色各方势力的针锋相对,到时候,他的日子肯定是不好过的。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孙瓒究竟要作出何种选择,才能够一步步地从刘虞的掌控之中挣脱出来呢?

恰在此时,冀州的袁绍为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

袁绍身为关东联军的盟主,可在那时,他的日子着实不怎么轻松。虽说他顶着联军盟主的名号,可实际上呢,其官职仅仅是冀州地区勃海郡的太守罢了。

在那时,袁绍之上还有一位冀州牧韩馥呢。就官职层面来讲,韩馥可是袁绍的顶头上司,这意味着袁绍得接受韩馥的节制,一切行动都要在韩馥的管控范围之内,韩馥在当时对袁绍有着管理和约束的权力。

很明显,袁绍并不喜欢这样的局面。

随后,袁绍便悄悄派人去与公孙瓒取得了联系。虽说在史书当中,并未记载双方具体所谈的内容。不过,就之后的历史发展态势而言,彼时他们二人明显是达成了相同的看法,也就是携手合作,一同将矛头对准各自的上司。

在双方悄然达成合作的情形下,公孙瓒旋即出兵向南进发。他打着前去进攻董卓的幌子,领兵径直进入了冀州。然而,待其进入冀州之后,公孙瓒哪会真的去和董卓交战,反倒是马不停蹄地开启了扩张之路,将原先由韩馥管控的地盘一一占据。

公孙瓒突然发动袭击,韩馥哪肯就此坐以待毙,心里十分想带兵去抵御。可没多久他就察觉到,不知何时起,自己已然被袁绍架空了。冀州的那几个太守,全然不听从他的调配差遣。再看他手下直属的军队,人数寥寥无几,根本就不是公孙瓒的对手,没法与之抗衡。

就在这关键当口,袁绍又跑出来扮好人了。他差人去游说韩馥,想让韩馥把冀州牧的位子干脆让给他。韩馥心里哪肯轻易让位,可公孙瓒那大军都已经兵临城下了,这般情形逼得他实在没办法,最后也只能无奈妥协了。

最终的结果是,韩馥别无他法,只能将自己的位子让给了袁绍。

表面上看,袁绍在这一局面中似乎收获最大。然而实际上,公孙瓒同样没少从中获利。当南下冀州之际,公孙瓒顺势占据了颇为广阔的一片地盘,由此进一步扩充了自身的实力,并未在这场局势变动中无所斩获。

直至此刻,公孙瓒方才拥有了充足的资本,得以与他曾经的老上司刘虞彻底决裂,堂而皇之地展开对幽州控制权的争夺。

然而,恰恰是公孙瓒主动出击这一行为,致使其所处地盘的局势变得颇为尴尬起来。彼时公孙瓒所占据的地盘,恰好位于黑山军与青州黄巾军相互往来的必经通道之上。于是在这之后,没过多少时日,伴随青州黄巾军朝着北方行进,公孙瓒便不得不与这些黄巾军展开正面交锋了。要是任由青州黄巾军顺利进入冀州,甚至是长驱直入幽州的话,那他可就真的全完了!

正是在如此这般的背景之下,历史上那场著名的东光之战,拉开了帷幕,正式开启了战斗进程。

在公孙瓒强力的打击之下,三十万青州黄巾军没过多久就被打得全面崩盘,根本无力招架,随后只能灰溜溜地退回南方去了。反观公孙瓒一方呢,所遭受的损失微乎其微,由此成功地将自己的地盘稳固住了。

当这一场战役落幕之时,公孙瓒手下已然掌控了诸多实际的地盘,并且其军队也在快速地进行扩编扩充。从这往后,公孙瓒便一下子跃升成为了当时实力最为强劲的割据一方的枭雄人物。

公孙瓒早年的发家历程便是如此这般。

0 阅读:11
平平无奇小军迷

平平无奇小军迷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