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历史:百万大军渡江在即,毛主席为何多次推延作战时间

拐蚂拐 2023-07-01 08:06:44

渡江战役,亦称百万雄师过大江。

解放军投入兵力达到120万,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历时42天,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以伤亡6万余人的代价,歼灭、纳降国民党军43万余人。

它是解放军实施战略追击的第一场战役,也是向全国进军作战的伟大起点。

而鲜为人知的是,这场战役的发动时间,前前后后经过了7次的更改。

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历史内幕?

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事实上,自解放战争爆发之后,中国的前途命运始终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一个极其巨大的危机,始终笼罩着华夏大地。

这个危机,并非来自国共双方的斗争本身,而是来自于美、苏等强国的相互角力。

1945年2月,为拉拢苏联对日宣战,美苏英秘密签订《雅尔塔协议》,苏联取得了大连港、旅顺港、中长铁路的控制权。

随着日本战败,本该拨云见日的中国,又陷入了空前的分裂危机。

苏联狮子大张口,控制东北诸多战略要地以外,还意图以“经济合作”的理由与国民政府在东北共同经营“满电”、“满业”等产业,谈不拢之后,转而支持中共在东北的发展。

但苏联这样的支持,并非真心实意,而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他们要维护的是“雅尔塔体系”。

一个完整的、独立自主的中国,不是苏联愿意见到的。

美国,自然也不是省油的灯。

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驻中国美军指挥官魏德迈对中国局势发表评论,称中国已成为美、苏在政治经济领域的重要角斗场,如果中国成为苏联的傀儡,则相当于苏联基本控制亚、欧两个大洲,势必难以与之匹敌。

因而,为了维护自身在中国的利益,并确保不与苏联发生大规模的冲突,美国的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努力,以保证蒋介石在国共对抗中不失利。

为此,美国采取各种措施,助力蒋介石控制局势。

譬如日本投降之后,杜鲁门就发出了命令,要求所有的侵华日军只能向国民党投降。

譬如派遣美军登陆华北诸多关键地区,帮助国民党控制要害港口与交通枢纽,包括北平、天津、唐山等重要城市。

譬如派遣驻扎在太平洋的海空力量,通过海空运输的方式,迅速将位于西南的国民党军队运至中国东部、北部等战略要地。

因而我们说,这是日军投降之后,又迅速笼罩在华夏大地上的空前危机。

解放战争,并非简单的国共较量,背后潜藏的是搅弄风云的数只巨手。

处在时代巨大漩涡中心的毛主席,每一个决策、每一步行动,都需精心运筹、全面部署。

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国土沦丧、国家分裂,绝非危言耸听。

柏林危机“空窗期”

1947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意图以之掌控西欧的经济政治格局,实现其地缘政治目标。

1948年,美、英、法等宣布进行货币改革,这引起了苏联的巨大不满,立即发起反击,全面切断了苏占区与柏林之间的交通,驻扎在德国的30多万苏军刀出鞘、箭上弦。

美、英紧急增兵,杜鲁门于当年7月将数十架B29轰炸机部署到位,并称一旦开战,美国将在未来两年内,向苏联实施核武轰炸。

整个欧洲战云密布,第三次世界大战近在咫尺。

这个时候,国内的解放战争,又到了哪一阶段?

审时度势的毛主席,紧紧把握住柏林危机所带来的“空窗期”,趁着美、苏的精力全都集中于柏林,迅速发起“三大战役”强大攻势。

柏林危机爆发之后的2个月,辽沈战役打响。

自1948年9月始,至1949年1月终,规模空前,战果空前,三大战役落下帷幕,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柏林危机愈演愈烈的当口,以迅雷之势快速扭转国内战局,这也就是毛主席所说的:“解放战争,拖不得!”

那么,又该如何乘胜追击呢?

挟三大战役的巨大威势,迅速展开下一轮的攻势,行不行呢?

对于美、苏的干涉,我们仍然是有顾虑的。

不管是苏联还是美国,都希望国共划江而治,因为这极为符合他们的利益,说白了就是,苏联想要北方,美国想拿南方。

故而美、苏都曾扬言,如果解放军过江,他们必将武力阻止。

美、苏此时的主要精力虽然都放在柏林,但若我们仓促行事,也是冒着极大风险的,因而在1949年2月至4月,几乎三个月的时间里,国内战局似乎就突然僵了下来。

为什么?

因为毛主席在作进一步的部署,长江必然要渡,但要做足各方面的充分准备,要等待绝佳时机,既要赢取胜利,也要使得美、苏难以插手。

7次更改作战时间

1948年底,柏林已分裂为两个城市,局势日益紧张。

1949年2月,美、苏开始就柏林问题进行秘密谈判。

这些时间点,与我们国内的时局有着千丝万缕的“巧合”。

但,历史没有巧合。

擅于把控全局,擅于抓住战机,一直都是一个伟大军事家必备的本领,譬如后来的对印自卫反击战,就是发生在古巴导弹危机的“空窗期”,我们能说它又是另一个“巧合”么?

所有的“巧合”,都是未雨绸缪。

渡江作战,早就在毛主席的战略构想之中。

1948年10月11日,淮海战役前夕,毛主席给粟裕、饶漱石、谭震林并华东局、中原局的电报中说道,要于1948年的11月、12月完成淮海战役,于1949年1月进行休整,于1949年3月至7月将敌打至江边并发动渡江作战。

这即是毛主席对于渡江作战的构想,也是初步拟定的大致作战时间。

1949年1月8日,毛主席在《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中作出批示,要求几大野战军在休整的同时,也要同时完成渡江南下的诸项准备工作。

1949年2月9日,淮海战役总前委召开会议,并提出了建议:“以3月半出动,3月底开始渡江作战为好。”

之所以定在这个时间,一方面是政治上的考量,应趁国民党内部尚未达成一致,实行渡江较为有利;另一方面是季节上的考量,4月初雨水较少,更便于作战。

1949年3月17日,毛主席在给二野、三野的电报中说,决定将渡江战斗的发动时间,定在4月10日。

拟定这个时间点,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是拟在4月初要与国民党代表进行谈判,在进行谈判的5天或10天内实施渡江,将是对国民党的一种施压。

其二,是由于长江水位于4、5月间开始上涨,尤其是5月的桃花汛期,涨势凶猛并且风高浪急,不利于渡江作战,并且沿江多为水网地带,不利于大兵团行动,应在汛期前渡江。

1949年3月22日,毛主席在给陈毅、谭震林、中野的电报中说,全军于4月13日进行渡江,以利于各方作战更好衔接。

为什么会推迟3天呢?

这是因为,原先拟定的作战计划中有这么一环:即南京代表抵达北平的当天或是次日,由二野、三野攻占浦口、浦镇,先给他一记下马威。

浦口、浦镇与南京之间,仅有一江之隔,战略地位极为险要,拿下之后即可炮轰南京。

原定10日渡江,是因为要与攻占浦口、浦镇的作战计划相衔接。

不可能说我们打了浦口、浦镇之后又有好几天没了其他动静,这就给了敌人从容部署的机会,也使我们失去了战术上的突然性,增加渡江困难。

但毛主席在经过认真考量之后,觉得若是过早攻占浦口、浦镇,南京政府的大批官员势必仓皇而逃,这不利于之后的和平接收。

故而又再电告中野,认为攻占浦口、浦镇的行动,主要是看其在军事上有无必要,如果必要即攻取,若无必要便以一个兵团进行监视即可。

不考虑浦口、浦镇军事行动的话,同时也为了照顾其他兵团的作战部署,故而作战时间延至4月13日。

1949年3月26日,陈毅、邓小平、谭震林回电,称“决定暂不攻取浦口、浦镇,并建议推迟至4月15日黄昏发起渡江。”

推迟两天,又是为什么呢?

这是将军们出于天文上的考虑。

由于4月13日正好是阴历十六,是月亮最圆的时候,月光通宵,这将使得作为第一梯队的突击队无法隐蔽,极易暴露在敌人的视线之下。

这个提议,被毛主席所采纳。

1949年4月1日,张治中等人抵达北平,并于2日至12日之间,在战犯问题、渡江问题等各方面进行了谈判,并于4月15日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

1949年4月10日,在艰苦谈判的同时,鉴于情况有变的中央军委急电渡江战役总前委,若是协议签订成功,原先拟定的战斗渡江则将变为和平渡江,因此在渡江时间上必然还要往后推延半个月或是一个月。

总前委所反馈的情况是,若是延到5月之后,长江水面极宽,渡江必将发生极大困难,并且迁延日久粮草不足。

一方面,是前线的实际情况,不宜推迟。

一方面,是政治上的谈判,必然又会对前线军情有所拖延。

仔细考量之后,毛主席于4月11日致电总前委,推迟一个星期渡江,即4月15日改为4月22日。

1949年4月16日,谈判结果传回南京,顾祝同火速将协定内容电告蒋介石,蒋介石气得破口大骂:“文白(张治中)无能,丧权辱国。”

这也就意味着,协定签订的前景黯淡。

中央军委在随后发给总前委的电报中说,要立足于谈判破裂后采用战斗渡江的方法上,同时也征求总前委的意见:如果南京愿意签字,但要求给出时间让他们进行部署,渡江时间是否还能再推迟三天?

为此,总前委回电称:“在政治上无绝对必要,勿请不要推迟渡江时间。”

毛主席认真分析之后,觉得南京方面认为我军渡江存在困难,不相信我们敢渡,此时渡江必将出敌意料,我军如成功于22日渡江,协议也还是有可能于之后的23、24、25几日签订。

故而当机立断,确定渡江日期不再后延。

1949年4月18日,毛主席进一步明确了战役的具体发起时间,他在批复总前委的请示中指出:“20日开始攻击,22日实施总攻。”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当局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解放军于当夜发起渡江战役。

一战功成,扭转乾坤

解放军渡江之后,迅速撕开安庆、芜湖、镇江、江阴等各处防线,短短两天之间就顺利突破了国民党近千里的江防阵地。

4月23日,解放军解放南京,这也标志着国民党的彻底崩溃。

5月3日,杭州解放。

5月17日,武昌解放。

5月27日,上海解放。

......

解放军以狂风扫落叶之势,席卷大江南北。

到了这个时候,刚从柏林谈判桌上下来的美、苏等国,想要再对中国的战局进行武力干涉,已无可能。

在发起渡江战役的当天与次日,也有这么几个小插曲。

4月20日上午,英国“紫石英”军舰由东至西,不顾解放军警告,闯入解放军防线之后强行溯江而上,被炮击搁浅于镇江附近的江面。

4月20日中午,原本停靠在南京的英舰“伴侣”意图接应“紫石英”,亦被解放军的炮火击伤,仓皇逃窜。

4月21日上午,英国远东舰队副司令梅登中将率旗舰“伦敦”与快速舰“黑天鹅”溯江而上,也被解放军的炮火击退。

三次炮击,击毙英军11人,这也使得整个世界为之震惊,丘吉尔甚至主张,将要派出航空母舰进行武力报复。

4月30日,解放军发出严正声明,指出中国的领土决不允许外国侵犯,不仅要求英方进行道歉赔偿,并要求英、美、法等各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

毛主席亦发表公开声明:新中国将废除国民党政府对外签订的一切卖国条约。

这其中就包括了国民政府所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等。

等若说,在三大战役与渡江战役取得辉煌战果的同时,我们也同时向整个世界、诸多列强宣告了:别再想着在中国的土地上玩弄阴谋诡计,别再想着利用中国的解放战争浑水摸鱼。

将帅辈出,天佑中华

对于普通人来说,关于战争的印象,大抵就是飞机狂轰、坦克滥炸、枪炮齐鸣、刺刀见红,又或是排兵布阵、列队行伍。

那么,对于毛主席这样的军事奇才来说,战争又是什么?

从四渡赤水的奇思妙想,到《论持久战》的超卓远见,从三大战役的发动,到渡江战役的部署,我们不难看出,他始终都立足于全局。

所谓全局,可以是单场战役,可以是一块作战区,可以是一个国家,也可以是整个世界。

大处见格局,如何在美、苏的阻扰之下破局?如何把控并利用世界格局的变动?如何抓住那些转瞬即逝的“空窗期”?

小处见细节,渡江战役发动时间的多次修改,如何给国民党施加战前压力?如何确保战后和平接收?如何把握天文地理所带来的影响?如何做好战与和的两手准备?

毛主席与一众将帅们,告诉了我们答案。

战略、战术、战法、理论,无一不是被他们精准拿捏。

在中国最危险的时候,一群具备非凡军事谋略与远大政治眼光的将帅们横空出世,这难道不是天佑中华么?

有他们在,中国才会是今日之中国。

5 阅读:836

评论列表

杜宏斌

杜宏斌

3
2023-07-08 22:28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篇!多少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仁人志士的前赴后继悍不畏死才换来今日中国之盛世!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为人民大众谋幸福,人民大众才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qwe

qwe

1
2023-07-02 21:27

英、法已经被德国打残,德国又被苏、美打残,日本又被美、苏打残。英、法已经无力大规模干涉中国,他们需要集中兵力守卫欧洲。英法不能干预亚洲,美国兵力有限,就不得不重新组装日本、扶持韩国。苏联也想利用中国,牵制美欧,减轻自身压力。利用短暂的空窗期,肃清蒋匪。朝鲜战争,是苏联在亚洲开辟战场,减轻美欧在东欧对苏联的压力。也是美苏代理人战争的试探。美国人以为可以轻松战胜中国,重新掌握亚洲。然后东西两侧夹击苏联,这是对付德国的老手法了。

拐蚂拐

拐蚂拐

后来,渐渐地没有了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