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很多人跨不过去的沼泽,因为跨不过去而谓之“控制”,但真的跨过去再回头看才看得清,从来没有什么控制,那只是不承认跟自己较劲的必然罢了。
一友人与我言道:
“家人不认同自己的想法,不但如此还想要改变自己的想法来按照他们的想法走。”“你在苦恼什么?或者你为什么找我说?”“我希望他们尊重我的想法,别拿以前的想法控制我。”
这个时候实际上角色已经转变,原先的控制者成了受控者,而受控者成了控制者。就像张三丰不以门派看人,只以事看人一样,名门正派的牌子就别拿出来唬人了。即使不做这种深层次挖掘,仅以原关系架构来看,被控制者内心痛苦不假,但控制者并未能按照自己所想来施控,内心同样狼狈不堪,这痛苦和痛苦还有什么不一样吗?没有任何不同,痛苦就是痛苦。友人并没有恍然大悟,却像是被绕晕了一般。我就干脆点说:“控制你改变自己的想法来顺着他们是他们的想法,你希望他们不要控制你以顺应你的想法是你想改变他们的想法来顺着你的想法,这其实就是他们要改变你的想法的同时你也要改变他们的想法。”还是听不懂。
有些泥沼有的人注定要陷进去,但却是必须要陷进去,能不能解脱只能看自己的造化。每个人的路都是一样的,但路上的风景和崎岖不同,只是不同,不是没有。无论富贵贫贱都要过关,很多人会认为富贵之人不须过关,只能说那是真正的愚见,而愚见出自愚人,愚人皆自以为精明。崎岖一定会来,没碰见只是因为境界尚不足以支撑。境界未至处,有人会觉得根本就没有,或者意识到有而不敢面对,用金钱或者其它什么取巧的途径就可以绕过,最终结局只有一个:绕了一圈还是得自己过关,靠谁都不行。正如《东邪西毒》的最后,欧阳峰烧了自己的酒店离开那片荒漠,他本来以为是这些标识的问题,但最终又回到那,这冲破的又是什么?
知乎中见到一人问道,禅宗的这两则公案该怎么理解?
一位修行僧和玄沙师备的对话。“我是新来的人,什么都不知道请开示入悟之道。”“你能听到河水的声音吗?”“能听到。”“那就是你的入处,从那里去吧!”镜清和弟子的对话。“门外是什么声音?”“是雨的声音。”“太可悯了,众生心绪不宁,迷失了自己,只追求外面的东西。”
这个问题非常不错,第一段公案是批外求,而第二段公案则是强调不假外求。提问者之所以会感觉前后矛盾,这是大脑习惯了逻辑的结果。
宋代的大德青原行思禅师有云:
"老僧三十年前来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依然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第一段公案中发问的是“新人”,是修炼的起始阶段,也就是第一阶段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段发问者自称“弟子”,这说明他已经跟着镜清学过一段时间,这就是青原行思禅师所谓“亲见知识”时的“入处”,即“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也就是“门外的雨声”。
为什么提问者会卡在这呢?因为他只有空间感,没有时间感。空间感是逻辑的横向,时间感是时不间断的纵向。所谓“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豪端”,读史读的是纵向,但沉迷其中者没有横向就很难设身处地;不读史者只设身处地,但看不到因果。故曰:读史不读经,迷,你不知历史人物为何这样做;读经不读史,执,你以为历史人物可以按照你的想法做。经史互参,才能有个交汇处。提问者的这个疑问,正是因为没有把握住两个公案中疑者所处的不同“时”段,初学和已学。
时,就是留给每个人的破关机会,不活在时中就没有纵向,没有长进、没有升华,无论时光如何流逝,有的人注定会永远横亘在养育者早年的宠溺中,永远享受自己的平行逻辑世界。平行逻辑世界如同射线一样,只会有一个出发点,一种立场,是被立场所奴役着的。而集一切立场的集合者又好像没有立场,却可以把立场放置在任意的维度,是立场的主人。低维度者望之曰:“和稀泥。”
“和稀泥”不假,那也要看是谁在和。你是和在里头,还是看人在和。念佛者谁?拖死尸者谁?和稀泥者谁?爱谁谁!“爱谁谁”一出,便知是你在和泥,是你在拖死尸,是你在念佛;不是稀泥和着你,不是死尸拖着你,不是佛在念你。是人在挣钱,不是钱在挣人。钱挣人,人系缚在钱上;人挣钱,钱系缚在人上。
这还不是最高明的,最高明的如庄子在《齐物论》篇所开示的三重阶段,出离、超越、归一,也正如老子直接给出的“和光同尘”四字。你就是它,它就是你;你是你的痛苦,你的痛苦是你;人痛合一,人剑合一。世人为何爱武侠,便是爱在了这合一处。越是年轻时越爱,因彼时生命之朝气蓬勃,与天地之归一。庄子所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一切痛苦皆来自分裂,本心和意念的分裂。
分裂需要弥合,于是分裂者总是合理化分裂,但合理化不是弥合,是欺骗弥合——人在欺骗自己的痛苦,自己的痛苦也在欺骗人自己。易云:“中心疑者其辞枝。”你看他东拉西扯废话连篇,就是不肯对自己干上一票。
这世上有许多类似的东西,些许不同却天壤之别,需求和欺骗需求。
心境圆满时,一切也就圆满了……可惜,实际上更多人在告别世界时“心境破碎不堪”啊!
然后,所有的遭遇不过就是生命碎片……
当想法需要改变或被改变时,其实与改不改变、能不能改或不改都已没关系了……而是意味着道不同、生活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