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历史老照片,品百年沧桑巨变。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组六十年代人民群众争相购买、阅读《毛泽东选集》的老照片。
从这些老照片上,我们能看到当时学习《毛选》的热潮。
咱们先来了解一下《毛选》这套书。
毛主席一生笔耕不辍,几乎没有停止过写作。年轻时候,他用手中的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革命战争年代,他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用手中的笔指挥人民军队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建国之后,毛主席的作品已经超过百万字。为了方便人民群众学习主席思想,国家开始安排专人整理编辑《毛泽东选集》。
毛主席对《选集》的整理非常重视,亲自参与审定工作,并认真校核,对一些文章进行了修改,增添了注释,使得入选的文章在内容上和文字上都更加周密完善。1951年10月12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1952年4月第二卷出版。1953年4月第三卷出版。
在编辑第四卷的时候,毛主席格外认真、格外谨慎,对所有入选的文章都要亲自通读,满意之后才定稿。他平时非常忙,这就使得编辑工作进展缓慢,一直到1960年第四卷才得以出版。
《毛泽东选集》的出版,是当时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和喜事。第一卷出版时,各行各业纷纷定购,作为单位学习、奖励及馈赠之用。干部群众也怀着喜悦和崇敬的心情,纷纷排队购买,作为家庭珍藏和个人学习的必备之书。与此同时,全国各地还举办各种形式的报告会、座谈会、演讲会,学习宣传《毛泽东选集》。
毛主席虽然对《毛泽东选集》非常满意,但是出版之后,他只在一本《毛选》上签过名。这背后有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
1951年11月1日,全国政协会议闭幕。晚上,全体与会代表齐聚怀仁堂。毛主席亲临晚会,与大家共进晚餐。宴会上,全国劳动模范、27岁的郭树德被安排和毛主席坐同一张桌子。见到毛主席的那一刻,年轻的郭树德非常激动,从口袋里掏出了《毛泽东选集(第一卷)》,请主席签名。他双手捧着书,颤颤巍巍地递给毛主席。激动地说:“主席,我想请您签个字。”
毛主席欣然答应,在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这是唯一一本有毛泽主席签名的《毛泽东选集》。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这本《毛泽东选集(第一卷)》被中国革命博物馆(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文物永久收藏。
下面,让我们跟随这组老照片,一起感受人民群众排队购买《毛泽东选集》的盛况。
《毛泽东选集》1—4卷收录文章介绍。
1966年,北京第二棉纺织厂的纺织工人领到了厂里发的《毛泽东选集》,正在认真地阅读。
1966年,聚在一起读《毛选》的红卫兵小将。
1966年,北京新华印刷厂正在加班加点印刷《毛选》。
1966年,北京的大学生举行庆祝《毛选》出版大游行。
1966年,工厂的职工正在分发《毛选》。他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十分开心。
彩车送来了新出版的革命宝书。
1966年,年轻人高举《毛选》进行大游行。
1966年,延安,枣园大队的社员们在毛主席曾经住过的窑洞前排队领取《毛主席语录》。
1966年,解放军某部官兵正在排队领取《毛选》。
书店里,人们正在排队购买毛主席的著作。
1966年,山西临汾,刘村人民公社的社员正在油灯下认真读《毛选》。
《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著作选集》《毛主席语录》都是六七十年代人们的必读书。
1966年,解放军某部官兵正在草地上阅读《毛选》。
1966年,解放军某部官兵正在举行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讲用会。
1966年,一位解放军战士正在向农村学生讲解《毛主席语录》。
笔者感言:我上小学的时候,家里有一套《毛泽东选集》,还有一本《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我那时候十分好奇,竟认真阅读了其中的不少文章。虽然字都认识,但是连在一起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这让我后来对《毛选》有了崇敬心理。多年以后,当我再次阅读《毛选》时,才被主席那深邃的思想深深折服。你们读过《毛选》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分享。